第417章 景貴文案,觸目驚心,整肅朝堂遇阻

第417章 景貴文案,觸目驚心,整肅朝堂遇阻!

東廠詔獄。

哭嚎聲遍野。

已經空了十幾年的詔獄,人滿爲患,已經臨時徵召了錦衣衛、刑部、大理寺、西廠、北鎮撫司的監獄,也都快裝滿了。

而景貴文,僅僅被抓七天。

景貴文連第一遍刑都沒熬過去,就全都招了。

他的上線是誰,走過誰的關係,他擔任考功郎中後,受過多少賄賂,幫誰說過話,一樁樁一件件全都交代了。

僅僅一天,東廠詔獄就滿了,拷打死了四十多個人。

朝堂上人心惶惶,各府衙官員萬分驚恐,擔心下一個被抓走的就是自己。

第三天,廠衛、黑冰臺、皇城司所有番子出動,從京師到地方,無時無刻不在抓人。

景貴文案發生第七天,被拷打死的人數達到172人。

而牽扯出來的人,已經過萬了。

整個大明,都籠罩疾風暴雨之中。

當朝首輔劉健,去東宮求情,結果劉健被閒置在家,謝遷幫劉健說情,謝遷被閒置。

朱見漭日日上早朝,卻不許朝臣提景貴文案,讓景貴文案發酵。

不止牽連到了文官,交國公方壽詳、陽武侯薛舉等十幾家勳爵,都被抓捕,丟在詔獄裡拷打。

有勳貴求情,也被朱見漭奪職閒住。

有人去宮中求見老皇帝,老皇帝卻稱病不能見人,擺明是了支持老四。

李東陽攛掇諸多老臣,剛要去哭門,卻傳來老皇帝病重的消息。

朝臣肯定想去探視,卻被朱見漭都給攔住了。

把王恕、楊信等老臣氣得跳腳。

楊廷和上疏請辭,朱見漭自然不批,還留中不發,把楊廷和氣個半死。

可景貴文案牽連出來的人越來越多。

案件已經從景泰六十四年的京察,查到了層層貪污,查到了公器私用,甚至查到了吏部升遷潛規則。

被抓捕的人越來越多,反而拷打死的人越來越少。

那些被拷打死的,多是抱着必死之心的替罪羊,想用這種方式,阻止朱見漭繼續查下去。

可朱見漭不吃這套,打死拉倒。

結果,查出來的真相,是越看越觸目驚心。

吏部升遷,看似是考察功績,其實看的是黨派,看的是站隊,朝中已經萌生了地域黨,比如浙黨、昆黨、秦黨、越黨等等,這些勢力盤根錯節,形成一張張編織好的大網。

官員想升遷,要麼投入這些黨派之中,要麼就尋找朝中靠山,可勁使錢。

近十年升遷上來的官員,有60%是富商之子,那些富商靠有錢,把兒子送入朝中當官,然後可勁撒錢,處處開綠燈,讓他兒子順利升遷。

可是。

他當官就是爲了爽嗎?肯定得把成本收回來呀。

怎麼收呢?

在地方摟,從朝中撥款中想辦法,反正經手錢的地方,都能刮出二兩香油。

這麼龐大的帝國,金錢計算是以億計算的,每一道刮個幾百塊,誰能看得出來?可颳了幾百道呢?一個億能剩下幾個錢?

然後就巧立名目,把道路搗毀、製造事故、讓這錢憑空消失就好了,再製一本糊塗賬,任誰來也查不清楚,然後挑個替罪羊出來,讓他背鍋就好了。

當官的哪有不貪的?

別說當官了,就是地方一個小蝦米一樣的吏員,都往自己手裡劃拉錢,都會利用職務之便賺錢。

地方富戶,地方富戶,是誰呀?

都是跟朝廷官吏擦邊的人唄,肯定不是無權無勢的老百姓。

縱然老皇帝一直希望官吏上升渠道透明,上下通暢。

也就想想吧。

沒錢想升官?想都別想。

有人會說,科舉還算公平,有真才實學是能考上來的?

那是景泰三十年前,考上來的都是有能力的,可之後的科舉呢,不過一個形式罷了!

朝中官員的兒子,哪個不是科舉上來的?

他們個個都有真才實學嗎?

這裡面的門道也不少。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利益,沒什麼是買不來的。

人情世故,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

景泰四十二年時,朝中短暫出過一個禁止商人子女從政的聖旨,執行兩年,看進士名單,確實沒有商人之子了,可他們不會冒名頂替嗎?不會改名換姓嗎?

現在,朝中大員背後哪個沒有大財團支持?

那都不是有幾個億的富商,而是幾百億上千億的大財團在背後,才能讓他們呼風喚雨。

誰敢說,一定是官員操縱財團呢?

在景泰四十四年,這道政策就停止了,當時老皇帝正當壯年,卻無法阻擋資本在控制朝堂的力量,二十年過去了,資本對朝堂的滲透進入到什麼階段了?

朱見漭看完所有密奏後,就看到了一個字,錢!

吏部的潛規則,歸根結底一句話,用錢換官。

前些年做的還算隱秘,現在嘛,全是明碼標價,中間還有掮客。

朱見漭派人去抓這些掮客的時候,基本都自殺了,以爲線索會斷?

他直接調隋國軍隊,去抓捕這些掮客。

大明軍隊被腐化了,隋國軍隊不聽你們的吧?

甚至,朱見漭正在尋求從德國借一支萬人軍隊來,看看那些都聽不懂漢語的來到大明,會如何攪動風雲。

“老四,來了?”病重的老皇帝,此刻神采奕奕,還在苟着。

“爹,傳您病重的消息,未免有詛咒您之嫌?”

朱祁鈺擺擺手:“無妨,咒死就咒死,快九十了,夠本了,你準備得如何了?”

“觸目驚心啊。”

朱見漭苦笑道:“天下全都爛了,地方不是最先爛的,是中樞先爛的,由上而下的爛,到今天已經是巨大的毒瘤了。”

“說怎麼解決。”

朱祁鈺早就說過,天下早就墮落了,朱見淇不過是接盤俠罷了,也正因爲他沒本事,才爛得越來越快。

“兒臣覺得只殺無用,治標不治本。”

“必須將財團和政治分割開來,不然大明早晚會變成財團的天下,甚至老朱家,也只是財團的玩物罷了。”

朱見漭很悲觀:“可政商分離,談何容易呀?”

“太祖建立大明時,設立的諸多制度,如今看來多麼有先見之明啊,那本大誥,將如何治政理證寫的明明白白,可後人卻都視而不見。”

他想從大誥中尋求靈感,從中汲取營養。

朱祁鈺卻道:“大誥寫的是好,但過於理想化,治理朝政哪能如書本一樣按部就班?一切都設計好的?”

“不可能的。”

“現實世界是隨機而變的,哪有什麼一成不變?得活學活用,用發展的眼光解決問題。”

“跟人打交道,爲人處事,都是大學問,是隨着年齡增長、經歷事情越多,一點點總結出來。”

“而且,每個人處置政務都有個人的風格。”

“老四。”

“可知爲何官員從景泰三十年時,開始敗壞的嗎?”

“因爲朝臣用了三十年時間琢磨朕,把朕琢磨透了,所以朕就變成了個傻子,開始被人隨便擺弄。”

“老大呢,他從小就被這些人教導,他的三觀就是這些朝臣幫他建立起來的。”

“朕的兒子們,接受最好的教育,個個勤勉,若說性格有缺陷可能,但說是個笨蛋蠢豬,怎麼可能呢?”

“可你回過頭再看看老大。”

“那不就是文官想要的樣子嘛。”

“文官用了三十年,雕琢成的一件藝術品,而在用了二十年之後,發現不好用,就拋棄了他。”

“伱呢。”

“現在還沒人琢磨透你的套路,所以你纔在朝堂上尚能呼風喚雨。”

“老四啊,等有一天你被琢磨透了的時候,也會跟朕一樣,變成一個傻子一個瞎子,最後在後宮裡裝死,苟延殘喘罷了。”

朱祁鈺話說回來:“不過,政商分離,從古至今都是不可能的。”

“據朕所知,現在官員家裡,兒子們都是一個從政,一個從商,一個從軍,彼此打掩護,而一個龐大的家族,則是分工明確,才能保證傳承。”

“就算你有巨大的魄力,能夠拆分大家族,讓血緣關係淡薄,再變成一夫一妻無妾制,那也是丈夫當官,妻子從商,生三個兒子,還是回到了原點。”

“除非你能讓天下人,只生一個孩子,但你能做到嗎?”

“朕做不到啊。”

“政商分離,只是理想狀態罷了。”

“人這一輩子,無非是權錢色三樣。”

“不止男人,女人也如是。”

“若想將這三樣從一個人的人性中剝離,佛祖上帝都做不到,你能做到?”

朱祁鈺笑道:“所以呀,太祖皇帝殺了一輩子人,他還沒死呢人就變了。”

“因爲人性本惡!”

“讀再多聖賢書,也只是僞裝罪惡而已!”

“老四,你並不年輕了,不能把現實當成理想世界,你知道爲何現實世界的人爲何稀缺理想嗎?”

“因爲人吃人吃得累的時候,都想空談一下理想,可這人吶吃人吃多了,腦子就空了,沒理想了,所以願意聽別人談理想,然後將別人的理想告訴天下人,愚弄天下人,而他,卻不要理想。”

“而這個人,恰恰是掌權者。”

“朕與你,不就是那個吃着人卻在談理想的人嗎?”

“所以呀,你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奢求別人做到,朕這一生活得如此剋制,都無法剋制掉這三樣,何況別人了?”

ωwш¤ тт kān¤ C 〇

“至於人人成聖的理想世界,只是存在於想想之中罷了。”

朱見漭倏地一笑:“看來是兒子想多了。”

“你是馬上皇帝,瞭解戰場,就該瞭解人心。”

“換朕是平民百姓,也會讓自己兒子從政從商從軍的,朕將整個世界分封給自己的兒子,爲何不分封給宗室呢?爲何不分封給功臣呢?這是私心,誰都有。”

“不能皇族可以有,百姓就不能有啊,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哼,就算天下人告訴你,他有,你能把誰的心挖出來看看嗎?就算看了,你信嗎?”

朱祁鈺道:“所以呀,殺人只是術,用術的目的,是達成你的目的。”

“你想要什麼,該伸手要了。”

“兒子受教!”朱見漭拱手。

“去吧,要回屬於你的皇權吧,爹還能扶持你一段,但走不了太遠了。”

知天命,就是人看透了人生,或者說,當一個人到了一定年紀,就能預知自己的壽命了。

朱祁鈺已經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走到盡頭了。

他現在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坐在窗口,看外面暖洋洋的太陽,看一眼少一眼。

朱見漭回去的路上,還在考慮一件事。

拿回曾經屬於朱祁鈺的皇權,就夠了嗎?

他想要的絕不是這點。

朝中高官背後都有財團,地方官員是不是也有一幫財神爺養着呀?那爲什麼我朱見漭這麼窮呢?

東宮太子爺,比你們這些臣子還窮?

像話嗎?

這世界都是我家的,要你點錢咋的了!

進入勖勤宮,朱見漭下旨,將查實的,殺掉,籍沒家產,流放葉尼塞。

距離景貴文案,已經發酵十八天了。

一共抓了27689個人,除了拷打死的之外,朝廷一直沒有處理。

而朱見漭聖旨一下,直接處死四百餘人,有文官有勳貴,都是情節極爲惡劣的。

一碗水端平。

其實是震懾朝中官員,把我朱見漭當回事吧。

果然,第一批處死名單傳來,整個朝堂就炸了,有官員議論幾句,被言官在朝堂上參了一本,直接被閒置。

所有人都看出來了,朱見漭是鐵了心要大辦特辦了。

然而,被閒置的劉健、謝遷,這幾日卻琢磨明白幾分了,朱見漭看似整頓朝堂,其實是對皇權被侵犯而不滿。

老皇帝難道不知道朝中真實情況嗎?

當然知道,可他爲什麼不管?

因爲他在位的時候,無人敢侵蝕他的皇權。

是從朱見淇秉政後,皇權纔開始萎縮的。

朱見漭回來了。

朝臣卻依舊竊據權柄,不肯歸還老四,所以老四急眼了,要殺人了。

可現在僅僅歸還權柄可以嗎?

當然不行,不付利息能走嗎?

“這次馬文升栽了。”

劉健苦笑:“景貴文最上面的靠山,就是馬文升,估計馬文升也想不到,自己會栽在一個小卒子手裡。”

“未必。”

謝遷正在劉健家,圍爐夜話,跟着嘆了口氣:“太子要的,不是清洗朝堂,而是要奪回權柄,只要馬文升肯退讓一步,乖乖爲臣,自然可獨善其身。”

“他只是被牽連進去的而已,真出事的話,陛下也會保他的。”

劉健卻不認同:“太子鬧這麼大,若不殺幾個老臣,如何燒起來第一把火?”

“馬文升啊,分量足夠啊。”

“你別忘了,陛下留馬文升在中樞,是給廢太子遮風擋雨的,一旦發生戰爭,馬文升和餘子俊,可隨時掛帥征伐。”

“可太子可不需要這樣的文帥。”

“他本就是馬上皇帝,御駕親征都沒問題,手下能征善戰的將軍有多是。”

“所以,寧願動馬文升,也不會動你我。”

劉健道。

謝遷微微眯起眼睛:“希賢兄,你是故意退下來的?”

劉健笑而不語。

“高明啊!”

“朝堂上如此疾風勁雨之時,又不知前路在何方,不如暫時退下來,避其鋒芒。”

“希賢兄,你這份機敏警覺,兄弟遠不如啊。”

劉健笑道:“於喬,你不也趁機退下來了嗎?還嘲笑爲兄?”

“並非嘲笑,而是看到希賢兄退隱山林,老夫纔跟隨你的腳步而已。”

論機警,謝遷肯定不如劉健的。

但他會跟隨劉健的腳步,這是他的聰明。

劉健哈哈大笑:“所以我說呀,馬文升這次過不去了,就算有陛下保着,仕途到了盡頭,留下污點,這一世英名算沒了,時也命也。”

“這老四,果然非同凡響啊。”

“噤聲,已然是太子殿下,怎麼還能如年輕那般隨便呼喚序號呢?傳出去是什麼罪,你不清楚?”謝遷凝眉。

“不過你我二人,才這般呼喚而已。”

劉健笑道:“他絕非心胸狹窄之輩,吾跟他相交多年,知之甚詳,只是這次他忽然發難,把大家搞暈了,讓他小勝一場罷了。”

“想大勝,靠殺幾個人是沒用的。”

“這朝堂上,就不缺人。”

“死一批出來一批,野火燒不盡。”

果然。

朱見漭想拿回皇權,靠殺幾個人沒用,他又下旨處死第二批人,一共近千人,全部梟首。

老皇帝還在“病重”中,太醫往來於養心殿之中,全都緘口不言。

若是裝個十幾天,還有人信,裝了半個月了,誰還信啊。

而朱見漭的目的顯露出來,朝臣也不慌了,想要皇權可以還你,但得說道說道,制定一個新規則,大家都得遵從新規則,還算公平。

老四想制定一個,他說了算,把羣臣駕馭成豬狗一樣的規則。

當初老大也試圖過打破規則,但他打破的是老皇帝制定的規則,而不是文官制定的規則,而天下朝臣卻毫不猶豫的拋棄他。

景泰六十五年,二月初四。

馬文升病了。

一病不起。

朱見漭聞訊時,嘴角抽動一下:“這是將孤一軍啊。”

馬文升寧願自己死,都不肯讓老四點一把火起來,這份決心着實可怕。

餘子俊以年老爲由,上疏告老還鄉。

當天晚上,朱見漭去養心殿“親侍湯藥”。

“玩崩了吧?”

朱祁鈺笑道:“現在反而把你架火上烤了,你要想殺,就全都殺光,殺光了就換一批人而已。”

“可你想得到更多的東西,他們就是不答應。”

“爹呀,您就別說風涼話了,到底有沒有啥辦法呀?”朱見漭急了。

當目的暴露後,殺人反而是最沒用的手段。

如果老四真是爲了整肅朝堂,整肅風紀,反而會人心惶惶,可發現他就是想得到權力,那大家就不怕了。

“當局者迷。”

朱祁鈺笑道:“你的目的,是說出來了?還是他們猜的呀?”

“只要沒說出來,就能變!”

“說出來也無妨,照樣變!”“他們不是怕整肅朝堂嗎?那你就整肅朝堂!不要利益!就爲大明!”

“啊?”朱見漭懵了一下。

旋即他就明白了:“爹的意思是,讓他們永遠摸不透兒子的心思?”

“若被摸透了,還做什麼皇帝呀!”

朱祁鈺指着他的心口:“心思詭譎,多疑善變,纔是皇帝。”

當天夜裡,朱見漭下聖旨處死一千多人,流放三千多人,而廠衛再次出動,大肆逮捕朝臣。

本以爲風波過去了,結果廠衛又動了。

同時,馬文升府中傳出病重的消息,劉健等人去拜訪。

馬文升躺在牀上,面如縞素:“希賢啊,我這一走,朝堂就要靠你來穩定朝局了。”

“我知道,我知道。”劉健沒想到,馬文升身體敗壞到了這般地步。

一個官迷在知道失去權力後,第一念頭就是不信,然後就會發瘋,倘若身體不好,就會迅速衰老,然後死去。

馬文升就是。

前幾天他還意氣風發,執掌部堂呢。

轉眼之間,就行將朽木,氣若游絲了。

而他死得恰到好處,沒讓風浪波及到自己,也沒讓自己身上沾染污點,順便還將了老四一軍,讓老四所做的一切都變成了無用功。

他該配享太廟,不,配享文臣廟!

天下文官都得給他磕一個。

他爲天下文官,將老四的路堵死了,爲了天下文官而死,也算是殉道了。

“希賢,陛下身體怎麼樣啊?”馬文升還在惦記着老皇帝。

“陛下身體見好轉,應該沒事。”

“只要陛下在,大明這天就穩,老夫就能安心的去了。”馬文升這話暗藏玄機,老皇帝在,他的身後名就在。

他的目的簡單明確,就是不讓老四燒三把火,就是不讓老四動文官的利益。

而氣急敗壞的老四,極有可能不給他上美諡,甚至砸了他的墓碑。

可老皇帝還在,老四再兇惡也不能越過皇帝,所以他的美諡肯定是穩了。

就算老四以後把諡號撤了,天下文臣也會記着他的人情,幫他留住美諡的,而他的身後名,會隨着時間發酵而節節攀升,未來進入文廟永享祭祀,是一定的。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老皇帝還在。

當天晚上,馬文升就去世了,走得很安詳。

禮部在給馬文升上諡號的時候,王恕、楊信、餘子俊全都病了。

楊信是急病,他聞聽老皇帝病重,就上了一股火,想去養心殿侍奉,卻被阻攔,回家後就鬱鬱寡歡,沒過幾天就病了,但他還在苦撐,聞聽馬文升病逝消息後,直接就倒了,當天晚上就死了。

聽說,他死前還唸叨着皇帝。

消息傳入宮中,朱祁鈺眼中含淚:“文實、負圖,你們先走一步,朕隨後就到了。”

朱見漭擔心他爹傷心,放下政務來侍奉。

“爹,兒子將費郡王家中的太醫給處死了,太醫院派人去的時候,人已經不行了。”

朱祁鈺擺擺手:“這麼大歲數了,活一天賺一天,他是朕的開路先鋒,該走在朕的前面,朕的大限也到了,老四,朕扶不了你太久了,你要想辦法,保住自己。”

“爹!”朱見漭虎目含淚。

“去吧,讓朕一個人坐坐。”朱祁鈺讓人推開門,看看太陽。

“皇爺,現在是黑天啊。”

“忘了,去吧。”

朱祁鈺坐回軟塌上,慢慢閉上眼睛,彷彿回到年輕的時候。

這人年老啊,是真的難熬,還不如轟轟烈烈的就死了。

可他牽掛太多了,死不了啊。

餘子俊中風了,口歪眼斜,大小便不能自理,無法處置朝政了。

而菜市口,每天都會砍頭。

明明有槍了,能用槍斃之刑,可朱見漭喜歡砍頭,還規定官員犯必死之罪,就要砍頭。

老百姓是看得熱鬧。

可朝政卻堆成了山,沒人有心思處理。

朱見漭每日下聖旨,成千上萬的詔回官員來,填充進入各部。

次輔李東陽,卻安之若素的處置朝政。

他沒幫同僚伸冤,也沒爲犯官發聲,更沒有攙和進此事來,內閣三輔去了兩個,他將整個內閣的政務擔負起來。

這幾日,有人請他去找老四說情。

可他不肯鬆口。

就用這種無聲的方式,和朱見漭抗衡。

而朱見漭殺人越來越多,每日京師都會有上千個官員被流放,在地方,更是殺得血流成河。

有的縣裡,從科長到知縣,連根拔起,甚至已經退休的吏員,都被抓起來拷打審問,被殺的不計其數。

從村到縣,從縣到府,從府到省,從地方到中樞,殺得血流成河,全都籠罩在巨大的陰影中。

朱見漭揮動屠刀。

而這幾日,已經有法國、德國、捷克斯洛伐克的軍隊,駐入大明,還有天下藩國的軍隊,全都往大明雲集。

各省的駐軍,都在調換。

很多已經致仕、退休的官員也被抓住殺頭、流放,拔其蘿蔔帶起泥,牽連的該殺的殺該抓的抓,贓罰庫裡的銀錢堆積如山。

一道道政令出自中樞。

景泰八年之前,番子不過三萬人,而在景泰十五年時,番子數量超過了十五萬,之後每年都在增加,巔峰時,番子人數過百萬人。

但在景泰四十八年之後,人數開始減少,到了景泰六十五年,尚可一用的番子,不足三萬人。

朱見漭繼太子位後,從世界戰爭遺孤中,挑出二十餘萬人,充當番子,經過一年多的訓練,纔可堪一用。

今年,大展拳腳。

整個大明,遍佈番子,天天搜捕抓人。

二十餘年名聲不振的廠衛,一戰成名。

報紙上,全是謾罵之詞。

越罵,證明做得越對。

從景貴文案件後,一共有兩次大型哭門事件,請求老皇帝出面,爲朝臣伸張正義。

奈何老皇帝並沒有出現。

朝野上下,出現了太子軟禁皇帝的流言,而且甚囂塵上,無數老皇帝的擁護者,已經開始組織起來,上京告御狀!

天下所有報紙上,都刊登了這條新聞。

朱見漭看見報紙:“這是背後的資本在發力了。”

同一時間,很多人乘坐火車,往京師而來,天下各地再次出現了騷亂,罷工罷學罷產,甚至喊出了改立太子的口號。

朱見漭本想壓下去,可越壓反彈越厲害,引爆了四十億人的怒火。

他只能去求老爺子。

“把朝臣宣進來吧。”朱祁鈺這幾天身體確實不好,臉色慘白,精神頭嚴重不足。

朱見漭傳旨,讓朝臣來養心殿叩拜。

李東陽有兩個多月沒看見老皇帝了,結果這一看,嚇了他一跳,竟衰老成這樣了。

“賓之,近前來。”朱祁鈺讓李東陽過來。

“陛下,老臣在。”李東陽爬過來。

“朕還沒事,讓百姓各就各位吧,別鬧騰了。”

朱祁鈺道:“朕時日不多了,讓朕安心走完最後一段路吧,行嗎?賓之?”

李東陽淚崩了。

而朱見漭此刻卻含着淚,拳頭死死攥緊,但凡他再有本事一點,就不會讓爹受這般苦楚!

都怪自己沒本事,還得讓老爺子給他擦屁股!

這跟朱見淇有什麼兩樣?

“朕尤記得,賓之,你三歲的時候,在幹清宮裡寫書法,朕說你是神童,還賜給你銀錢呢。”

“朕看着你長大,你陪着朕變老。”

“賓之,負圖(馬文升)去了,士英(餘子俊)中風了,宗貫(王恕)還不知能否度過難關呢?希賢(劉健)和於喬(謝遷)又被閒住了,朝中能挑起重擔的人,只有你了。”

“老四是軍人,做事急躁,你幫他。”

“時雍?”

朱祁鈺唸叨一句,這時劉大夏爬過來,抽了下鼻涕:“陛下,老臣在!”

“時雍啊,老四的性格和你像啊,爲達目的不折手段,但都是爲大明好啊。”

“朕知道他在做什麼,這天下還是朕和爾等一起開創的大明嗎?”

“時雍,等朕不在了,你不要離開朝堂啊,老四能繼承朕的遺命,能和你一起延續這盛世。”

劉大夏近距離觀察一下老皇帝,發現他的病不像是裝的,怕是真要不行了。

不禁悲從中來,嚎啕大哭。

“介夫。”

朱祁鈺又在尋找楊廷和:“你也是朕看着長大的,極有詩才,你幼時朕便疼愛於你,視你爲親子。”

“老大娶你阿姊,所以你也算是朕的外甥。”

“介夫,你脾氣雖臭,這次卻沒有離開朝堂,朕很欣慰,說明你心裡還有朕,惦記着朕啊。”

“老四和老大不一樣,老大缺乏立場,人云亦云,老四則不一樣,有自己的主見,堅定立場。”

“只是老四出身軍旅,行事方式和手段和朝堂不一樣。”

“這次鬧得這麼大,也是氣急了。”

“這是朕一手開創的盛世啊。”

“是滿朝文武,和朕一起一磚一瓦搭建的盛世啊,是大明四十億百姓幾代人苦心奮鬥創造出來的盛世啊。”

“朕不許任何人壞了它,朕還活着呢,不能讓這盛世,跟朕一樣老去,一樣死去。”

“介夫,你能幫一幫老四嗎?”

楊廷和使勁磕頭:“老臣願意!”

“宗成呢?朕怎麼沒看見他?”朱祁鈺在尋找夏壎。

卻不知,夏壎也病倒了。

高明和廖莊在去年就已經死了。

朱祁鈺放眼望去,看到的都是生面孔,又問道:“濟之呢?”

“回陛下,王尚書在督撫日本啊。”李東陽告訴他,王鏊在日本,沒在國內。

朱祁鈺才恍然點點頭,緩了一會道:“諸卿。”

“朕覺得老四肅清朝堂沒錯。”

“更易太子時,朕就說過要肅貪,老四回來時,也殺了一批。”

“但殺得不徹底呀。”

“這次景貴文案,暴露出大明盛世之下,那案情着實聳人聽聞。”

“烈火烹油,朕說過無數次了,爾等都當做耳旁風。”

“朕卻覺得,若再不肅清,大明國祚不超過五十年了。”

李東陽立刻明白過來,老皇帝這是給大家吃定心丸呢,朱見漭單純的肅清朝堂,其他的沒有。

老四不是想奪走權柄,而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而已。

“陛下,如今天下惶惶,臣民惶惶,難以自安,還請陛下下旨,安天下臣民的心!”有一個官員爬出來。

“你近前來?朕看不清你是誰呀?”朱祁鈺道。

“微臣右都御史張縉,您不記得微臣了?”

“你聲音怎麼變了?”

朱祁鈺招手讓他近前來:“朕聽韓文說,這幾年你在四川,什麼時候回京的?怎麼沒來請安啊?”

“微臣不敢叨擾陛下!”張縉爬過來,衝老皇帝露出笑臉。

“你個王八蛋,回京了不來磕頭,朕病重了,還來氣朕?”

朱祁鈺道:“朕打不動你了,等朕下去後看見你爺爺,把你爺爺揍一頓出氣,告訴他你氣朕。”

張縉鬧了個大紅臉,直接扇自己耳光:“微臣有罪,沒惦記着陛下身體,是微臣有罪。”

“滾出去打,在這裝什麼孝子。”

朱祁鈺笑罵道:“朝用啊,朕聽說朝中晉黨以你爲首?”

“微臣絕不敢結黨營私!”張縉哪裡敢認啊。

“朝用,朕跟你不是外人,你在朕身邊伺候八年,朕對你如何你心中知道。”

“朕是什麼樣的人,你最清楚,你是什麼樣的人,朕也清楚。”

朱祁鈺道:“朕問你,誰惶惶不安了?”

張縉額頭全是汗珠,身體哆嗦,咬着牙道:“中樞不靖,天下臣民皆惶恐不安。”

“你是御史,該說話的。”

“但朕要告訴你,惶惶不安的人,都是心裡有鬼的人。”

“只要你張朝用沒有惶惶不安,朕這張老臉還能保得住,如果你張朝用也惶惶不安,說明朕看人看走眼了,老臉也就沒了。”

“是不是啊,貫道?”

朱祁鈺看向韓文。

韓文是財部尚書。

“陛下重用微臣之才,給微臣施展才華之機,若微臣私動公家錢,豈不愧對聖恩?愧對天地?”

韓文重重磕頭:“微臣可以起誓,微臣全家絕不會動用公家一分錢,今日不會,未來也不會!請陛下放心!”

他不敢保證九族,但敢保證自己家。

朱祁鈺臉上露出滿意之色:“你是朕啓用的財部尚書,也是大明第二任財部尚書,朕信你。”

“貫道。”

“你是張敷華舉薦給朕的,朕一直最信任你了。”

“而公實(張敷華)爲朕而死,你不能丟了朕、丟了公實的面子啊。”

韓文鬆了口氣:“臣永不負聖恩!”

“亨大回來了嗎?”朱祁鈺在找林翰。

“臣剛從汴京巡視歸來,臣回來了!”

林翰爬到牀前:“陛下,臣回來了,臣就在這!臣上了致仕奏疏,明日起就在養心殿裡服侍您!”

一邊說一邊哭:“臣這兩年不在京師,沒有盡心服侍您,是臣有罪啊!”

“莫哭了。”

朱祁鈺笑道:“亨大啊,朕還記得,你爹林元美去世的時候,你纔多大呀,你族人卻不能容你,讓你這塊璞玉險些蒙塵。”

“是舒良啊,跟朕提起了你,朕纔將你接入宮中撫養。”

“你和老二十他們一起長大的。”

“張敷華說朕是他的義父,但朕只是養他卻沒教他,你是朕養大教大的,和朕的兒子沒有區別啊。”

“這些年,你四處巡視地方,辛苦你了。”

“以你之才,該擔任教育部尚書的,再不濟也是國子監祭酒,可朕卻讓你當御史,委屈你了。”

朱祁鈺伸手想摸摸他的臉。

林翰湊過來讓老皇帝摸摸。

“老四,雖不是和你一起長大的,但他是你的兄長啊,朕不在時,你要襄助你的兄長,知道嗎?亨大!”

林翰磕頭說知道。

“德懋,你哭什麼啊!”朱祁鈺看見了章懋在哭。

“微臣沒哭啊,微臣沒哭。”章懋強擠出一抹笑容。

“你呀,極有才華,性格卻過於剛烈啊,當初你在朕身邊侍奉時,朕就說過你,這些年了還沒改掉臭毛病。”

朱祁鈺緩緩道:“今年第幾次致仕了?不合你心意就致仕,給誰看呢?”

“朕在時,你如朕的兒子一般,父親能容忍兒子。”

“可等朕不在了,誰來容忍你呀?”

“你本是首輔之才,卻毀在了這性格上,朕可能是最後一次規勸你了,改改吧。”

章懋淚崩了,不停磕頭:“臣改、臣改!”

“老四有容人之量,他會讓你有足夠的空間展示自己的才華的,你一生正直剛烈,追求的不就是在這樣的君主下面施展抱負嗎?”

“德懋啊,天下人需要你這張嘴呀,爲他們發聲。”

“你不能因爲自己的性格,就置天下萬民不顧吧?”

“德懋,近前來,讓朕再看看你。”

章懋爬過來:“臣這一生能得遇明主,在您麾下施展才華,一生無憾了!”

“看看,說的都是什麼話啊。”

朱祁鈺笑罵道:“老四聽着呢,該不高興了。”

把章懋逗樂了。

第463章 明中六大奇案:第六案,溺水案第286章 王越南下,星夜破城!銀行的誕生第421章 治貪 肅清和改革,續命盛世三十年第303章 鯨吞安南之戰第247章 龍擡頭運動會,真假銀案!第439章 禪讓鬧劇,拆分西域第423章 德法荷英:人口空心化和勇士們第404章 蜀國楚國荊國篇:佛國和撤皇帝制的第299章 暹羅王,跪下!臣拉梅萱願吾皇萬歲第85章 當朕的狗不丟人!強收軍權入軍機處!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362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第390章 大明版最強大腦(元宵快樂)第267章 安南政變,二次奪門:別,別殺朕,第186章 一天推平一個土司!第151章 大明皇帝,很難活過四十歲!第218章 秋天的第一件毛衣,金忠遭難!第217章 出手就千萬兩銀子,這纔是藏富於民第129章 太上皇降格漠北王,南宮的眼淚!第383章 漫畫熱,偵探熱,童話熱,第二次明第411章 鍾國英國衛國楚國篇第40章 朱祁鎮究竟是不是皇太后親子?(三千第432章 朕就是蘇大強!朱見漭變成了朱見淇第6章 拖出去,杖斃!第216章 陛下,纔是大明的天!第433章 景泰六十八年,禪讓,歷史造假第271章 南直隸第一劍,喋血奉天殿!第468章 大戰再起:大明絕唱,張居正之後,第310章 鹽商爭着搶着閹割自己,明中六大奇第368章 中華江開通,鐵路開建,保守的大楚第202章 收回世券,罵死成國太夫人!(七夕第151章 大明皇帝,很難活過四十歲!第388章 老皇帝的家底兒第409章 易太子深思:皇位下,全是風刀雪劍第49章 給皇太后送去!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第444章 命運啊,朕想給世界上上強度第14章 請皇太后站到高處,朕要和叛軍談判(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第212章 歐信殺官,供給大軍的糧食去哪了?第37章 兵權到手,先拿誰開刀?(三千字求收第470章 戰後復甦:隆慶帝的獻身(一)第65章 咔嚓!朕只是試試刀,駙馬勿驚!挨一第477章 戰後復甦:影視繁榮(十)第207章 明軍雄起,截斷禿巴思部!放大皇帝第181章 你們這羣宗室渣滓,統統革除玉碟,第402章 南美篇:老天爺追着往嘴裡旋飯,逼第345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葉,大明的第6章 拖出去,杖斃!第450章 黃昏之前:孫太后紅匣子的秘密(三第252章 朝鮮大亂,出兵吞其民,放其地,當第110章 叫朕天朝大皇帝!你的頭,不配朕收第99章第332章 大明是瘋狗嗎?東北這塊爛地,也要被屏蔽了第317章 陳瘋子,老天不公,老子代老天幫你第110章 叫朕天朝大皇帝!你的頭,不配朕收第366章 大明房地產爆發,外國月亮比國內圓第399章 吳國鄭國周國篇:兩千年曆史的文明第38章 撩開紗巾讓朕瞧瞧(三千字求收藏!)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28章 賜姓彘,革除玉牒!賜他瓦罐雞!(三第416章 以人爲本的大明,大案頻發第305章 抵達南京,快刀斬亂麻,引蛇出洞第1章 奪門前夜第346章 陳嘉猷回國,燈塔廣州,女子當家第136章 你什麼都不能做,趁早回家種田,別第442章 朱祁鈺的反向求生,爲成仙獻祭朝廷第264章 安南版奪門之變,登基第一劍,血洗第227章 吃這麼多,都把自己吃吐了,還在吃第148章 求求陛下了,快削藩吧別 別抽了,疼第454章 至暗來臨:對朱見深的歉意(七)第11章 奪門開始,朕與皇太后半步不退第447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上)第151章 大明皇帝,很難活過四十歲!第255章 兒到用時方恨少!第466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發出時代的吶喊(第332章 大明是瘋狗嗎?東北這塊爛地,也要第322章 二十天平柬,連鎖反應第228章 雙帝會,仁道霸道之爭,請漠北王執第218章 秋天的第一件毛衣,金忠遭難!第7章 掰開他的狗嘴,灌進去!第325章 明中六大奇案,紅丸案第106章 陛下待朝臣,如慈父般溫暖!第321章 招降倭寇,攻打柬埔寨第419章 公與私,一場秀,本質還是交換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197章 該如何向主子效忠,學學你家養的那第241章 喲喲,這罵朕的怎麼都是熟人呢?(第403章 唐國金國篇:大融合和議會第287章 朝鮮版奪門之變,獻朝鮮于陛下!第475章 戰後復甦:天啓朝的太子歸屬(六)第331章 用刀劈出工業革命之路,強勢開海,第71章 俞士悅,朕給你做狗的機會,別不珍惜第100章 敲山震虎,打擊勾欄瓦舍!你實在沒第435章 盤點歷代帝王,朕朱祁鈺千古第一!第39章 三根人蔘下肚,該吐真言了(求收藏)第350章 皇帝和太子,天然矛盾體第47章 朕要重建緹騎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