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人造塔里木湖,大明第一富,浙江

朱見漭的決定很少有人能阻止。

朝堂派御史、監察史、廠衛番子駐入婆羅洲三省。

劉健和謝遷並沒有官復原職,但兩個人卻在軍機處裡值班,他倆還沒有正式職務,主要是中樞嚴重缺人,他倆被抓來當壯丁。

朝廷一邊肅清官場,一邊任免新人。

一些老人,比如王恕,就賦閒在家,他不裝病了,官職卻沒了。

朱見漭想讓餘子俊入軍機處擔任秘書,被餘子俊拒絕了。

主要朱見漭做事太可怕,要搞什麼深化改革,這改的就是他們自己啊,再胡鬧下去,他的下場比朱見淇還慘。

餘子俊已經知道,朱見淇死在路上了。

商國是朱佑榶做主。

他已經預見朱見漭的下場了。

朱見漭也不強求,他對他爹安排的臣子,並不十分滿意,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沒道理的。

朱見漭回國繼太子位兩年,一直上早朝。

老皇帝起了一個好頭,無論是朱見淇,還是朱見漭,都在堅持上早朝,堅持在官邸辦公,不搞特殊化。

宣德朝、正統朝帶來的壞習慣,終於被摘除了,皇帝雖然達不到太祖那樣勤政,起碼對國家大事知之甚詳。

今日早朝之上。

北水南調工程動工一年多了,遇到了很多難題,比如是大壩的澆築,水電站概念的提出,枯水期如何豐盈水資源等等問題,工部及科研所官員一一解決。

近兩日,工部尚書提出,將塔里木盆地變成裡海那樣的湖,整個西域乃至整個西北就會因爲有充足的水汽,而變成一個新江南。

中華江的開鑿,西域已經變得富饒起來,耕地環境大大改善,枯竭的水資源也得以緩解。

但想建設成富饒的江南,憑藉中華江的流域,還是不夠的。

去年,民間有專家提出,引葉尼塞河與鄂畢河的水,倒灌塔里木盆地,將整個盆地變成人工湖。

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就在盆地裡。

填海用的沙子,就從塔克拉瑪干沙漠裡面運出來的。

這塊盆地,說實話,全是戈壁和沙漠,用途幾乎沒有,但是,卻有豐富的油氣資源。

大明建設初期的石油,就從卡拉瑪依油田開採出來的,當時還是東察合臺汗國賣給大明的呢。

後來大明佔據後,就自己開發。

西域、青海、唐努烏梁海、烏里雅蘇臺、葉尼塞幾個省的瀝青路,都是從塔里木盆地裡開採出來的石油。

所以,大明並非捨不得這塊地盤,而是捨不得油田。

隨着工業化的持續發展,石油已經和黃金掛鉤了,大明正在試圖將明元和石油掛鉤。

準確地講,是將紙幣明元,變成買賣石油的唯一交易貨幣。

這是朱見漭致力在做的事情。

明元發行,在民間遠遠不如銀幣順利,所以紙幣發行十幾年了,銀幣尚且沒有退出市場,主要原因就是民間不是十分信任朝廷的信譽。

紙幣是金本位,和黃金掛鉤,但是,朝廷看似掌握金礦多,其實黃金儲量並不多,無法供應朝廷大肆開動印鈔機。

還有一點,就是藩國的金礦要比大明要多,大明無法掌握紙幣的絕對話語權,那麼世界貨幣的地位就岌岌可危。

紙幣的數量,是和黃金數量必須持平,否則就會讓黃金貶值。

所以,朱見漭考慮給紙幣換錨。

他選中的就是石油。

因爲工業化高速發展,石油成爲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不可或缺的資源,石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麼誰掌握石油,誰就掌握世界。

將紙幣和石油掛鉤,好處太多了。

紙幣將牢牢地成爲世界貨幣,這是第一。

第二,石油儲量從理論上講是無限的,紙幣就可以隨便增發,明元就能隨便吸世界的錢回本土,大明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第三,牢牢掌握中東地區的藩國,迫使這些藩國永遠無法脫離大明,畢竟石油的主要出口國就是中東地區。

一旦脫離大明,大明就能讓他們手裡的錢,變成紙片子。

所以,朝廷真捨不得塔里木盆地的油田。

其次,還捨不得和田玉,也捨不得西域棉花,還捨不得西域的水果。

塔里木盆地,從漢唐時期,就是中原王朝種植棉花的地區,高昌國的白迭子,說的就是棉花,最早記錄是東漢時期,西域就種植棉花了。

大明重新佔領西域省之後,就開始大面積種植棉花,內地的棉花供應,主要來自西域。

中華江開通後,西域省其實可以種植其他糧食的,但朝廷卻還將西域視作產棉基地,西域棉和印度棉,在國際市場上交相輝映。

去年,有科考隊成員,發現塔里木盆地下面,擁有巨量的水資源,水資源估計是捕魚兒海的十倍。

再次作證將塔里木變成湖泊的可能性。

今日早朝上。

楊一清是支持變沙漠爲湖泊的。

他認爲,鄂畢河和葉尼塞河,都是大明的內陸河,加高北方之後,葉尼塞省和勒拿省,肯定要沒用了,包括北面的烏里雅蘇臺省、捕魚兒海省、蒙古省、突厥省、韃靼省幾個省氣溫驟降,估計也發展不起來了。

那麼,西域、青海、烏斯贓就顯得極爲重要。

如果能用一個大湖,改善整個西北的生態,區區一些油田,一些棉花完全可以不要。

“殿下,老臣覺得,引水工程,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可以設定一個時限,五年十年這樣的時限,在這段時間內,盡最大的產能挖掘油田和玉山。”

“再說了,未必要將整個盆地填滿,塔克拉瑪干沙漠不是在挖嗎?把沙漠填滿就可以了,油田、綠洲和玉山還都可以保留着。”

“如果覺得淺,可以人工挖。”

“老臣認爲,一個坐落在西北的超級大湖,能緩解整個西北生態,讓西域、青海、烏斯贓三地真的變成塞外江南,一切都值得。”

李東陽卻表示反對:“楊尚書,您沒計算過塔里木盆地需要多少水呀?”

“以鄂畢河和葉尼塞河的流域,濡養中亞和西北,已經是極限了,不可能衝出一個龐大的湖泊出來。”

李東陽道:“再說了,中亞也想用鄂畢河的水。”

“中亞和我大明有什麼關係?”

楊一清反問:“鄂畢河雖是界河,主動權卻在我國,我國動用自己國家的水,跟他們有什麼關係?”

李東陽有些無語:“大明是世界萬國的宗主國,怎麼能說出這麼不負責任的話?”

楊一清不管,西北就需要大湖。

一個青海湖,實在太小了,如果青海湖有捕魚兒海那麼大,青海省就不是現在這個生態了。

制約西北發展的是水。

引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捕魚兒海的水南下,就會富饒整個北方,讓大明北方恢復漢唐生機,甚至會恢復遠古生態。

端坐在上位的朱見漭,摸着下巴:“工部,如果葉尼塞河不流入北冰洋,會如何?”

“這?可能會破壞北冰洋的生態。”工部尚書回稟。

“生態的問題孤不懂。”

朱見漭問:“孤就問你,如果將葉尼塞河改道,冰原地區的水量減少,基本都往南流,流入西域的話,能沖刷出多大一個湖?”

楊一清面露喜色,進言道:“殿下,一個葉尼塞河不夠,就加入鄂畢河。”

“而且,等待加高北方成功,捕魚兒海估計也沒用了,不如將捕魚兒海南移,移進河北來。”

朱見漭趕緊擺手:“您可打住吧,孤是去過捕魚兒海的,那麼大的水體,搬過來,得花多少錢啊?孤可沒錢。”

他把手插進袖子裡,倒春寒有些冷:“就說葉尼塞河改道後,能不能變成一個青海湖?”

“一個青海湖肯定能。”

工部尚書道:“但一個青海湖解決不了整個西北的水汽,老臣覺得,最少需要十個青海湖,最少一個捕魚兒海那麼大的湖纔夠用。”

朱見漭敲擊着座椅:“那就難了,一個葉尼塞肯定不夠,鄂畢河可別打主意了,中亞諸國都等着那點水呢,大明要是用了,藩國立刻和大明翻臉,戰爭頃刻即來。”

如此冷靜的一面,讓李東陽最滿意,這就是朱見漭,善戰卻不亂戰。

“殿下,中華江擴大了巴爾喀什湖,老臣覺得,可繼續改道中華江,在西域再衝出一個新湖。”工部尚書道。

朱見漭搖搖頭:“擴容巴爾喀什湖,讓我大明西疆有了天然屏障,不能輕易動。”

“而且,湖四周都是肥沃的綠洲,再改道的話,不說投資多少,老百姓的損失誰來承擔啊?”

“以前建中華江,是爲了所有百姓好,百姓拍手支持,現在改道,讓老百姓吃虧,人家能同意嗎?”

“孤在想啊。”

朱見漭站起來,走下丹墀:“這些年,大明擴容了青海湖、羅布泊、洞庭湖、鄱陽湖、陽澄湖等等湖泊。”

“一個葉尼塞河,衝不出一個捕魚兒海。”

“但能沖刷出很多個羅布泊。”

“如果一個個小湖,出現在西域、青海大地上,星羅棋佈,是不是也解決了西北的乾旱問題呢?”

“還有。”

“李次輔擔心的西域棉問題。”

“等待北方加高之後,青海的氣溫升高,咱們就可以在青海大戈壁上,大量種植棉花,到時候就有了青海棉。”

“不過,諸卿想過一個問題嗎?”

“如果氣溫升高,烏斯贓氣溫升高,大量冰山融化,肯定會擴容現有的河流和湖泊。”

“可冰川是有數的,一旦冰川持續融化,終究有河流乾涸的一天。”

“而且,這幾年挖掘凍土,挖掘出很多細菌,根據生物學家研究,這些凍土的細菌來自史前文明。”

“孤就在想,大明這樣隨便改變地理環境,會不會遭到天譴呢?”

這話頓時引起熱議。

從中華江開始,大明就開始隨便改變山川地理,導致很多地區生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誰也不知道好還是不好。

而且,挖掘凍土,挖出了很多細菌,幸好沒有挖出來特別厲害的疾病,不然大明已經滅亡了。

這兩年,朝廷已經不允許挖掘凍土了,就算挖掘,也在安全地方挖掘,其實基本不挖了。

“殿下擔心極是。”

“中樞叫停全球凍土挖掘,就是擔心發現史前病菌,導致世界滅亡。”

李東陽道:“我朝大肆自然改變自然環境,讓生態失去平衡,是福是禍並未可知。”

“但可以知道的是,這兩年自然災害比較頻繁,就說那婆羅洲,去年竟發生了蝗災。”

“老臣覺得,順其自然比較好。”

他其實一直都反對,這樣改變大自然的。

勞民傷財倒不至於,因爲這錢是人家老皇帝掏的腰包,財政就算花,也花的是少量的錢,以後能回本的。

而且,還拉動了就業,老百姓都能去打工,這三大工程,最少養活兩千萬個家庭,老百姓不感恩戴德才怪呢。

大明能順利度過景泰六十年的金融危機,和三大工程息息相關,本質還是搞基建拉動就業。

好處肯定有,不可預知的未來則讓他心裡沒底。

“順其自然?”

“李次輔,西域、青海、唐努烏梁海、烏斯贓四省,包括半個寧夏,有什麼用途?”

“全是荒涼之地。”

“費爾干納省是很富饒,但要穿過兩千公里的荒漠才能抵達那裡,李次輔您覺得,大明能控制幾年?”

楊一清冷冷道:“反正本官以爲,只要領土完整,有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一代人有一代的使命。”

“我們這一代人是創業,不止是開疆拓土,而是要讓大明繁榮發展,起碼要指明方向,確定道路。”

“以後發現了問題,讓後人來解決。”

“如果我們天天擔憂這個擔憂那個的,乾脆什麼都別幹了,到時候兒孫還會抱怨我們。”

“我們今天把事情做了,以後出來問題,再慢慢解決,總能想出辦法的,哪來什麼兩全其美的事情啊。”

“生態破壞就破壞,大不了再修復。”

“景泰八年之前,京師什麼樣子?到了春天,天天刮沙塵暴,水也不能喝,現在的京師呢?綠油油一片,一年才刮幾次沙塵暴?飲用水非常充足,乾淨好喝。”

“這不就是治理之功嗎?”

“生態再壞,只要人活着,就有變好的一天。”

“如果現在什麼都不做,那子孫後代也得做,問題是,到時候費爾干納丟了,葉尼塞丟了,鄂畢河也不在咱們掌控之中,讓他們怎麼做呀?南水北調嗎?那得花多少錢啊?”

楊一清語氣微微緩和:“趁着現在咱們還能動,中樞還轉得動,天下還欣欣向榮,尚且有錢能做,那就全做了!省着給子孫後代留下後患!”

“就算做不完,咱們確定道路,子孫也遵循咱們的道路,總做完的!”

“我中國人,不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嗎?”

這番話說得朱見漭十分動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楊廷和出班,行禮道:“老臣認爲楊尚書說得對,咱們這代人,不是享樂來的,也不是管什麼生態問題的。”

“咱們管的是怎麼活下去。”

“大明四十億人口,肚子是天大的事。”

“以本國出產的糧食等物資來看,咱們是無法自給自足的。”

“老臣算了一筆賬。”

“咱們國家的糧食,最多夠25億人吃喝,咱們國家的棉花,最多夠15億人用的,幸好咱們用化纖製衣,但石油儲量又不夠,如果大明現在就閉關鎖國,最多十年,就會出現石油荒。”

“其他礦產資源,煤炭,估計也就夠燒一百年,子孫怎麼辦?鐵礦也不足,不計算戰爭的話,民間使用夠二百年所用,金、鋁、硫磺、硝石方方面面咱們都缺。”

“老臣都算過了,所有礦產資源,最多夠我華夏子孫用二百年的。”

“二百年後,我華夏子孫就毫無資源可用了。”

楊廷和悲憫道:“與其擔心生態被破壞,不如擔心二百年後,我們的子孫會不會活着。”

“生態再破壞,人類再無法生存,起碼能維持幾百年吧?”

“但二百年之後,咱們還有子孫後代嗎?我華夏還有華夏嗎?”

“所以。”

“咱們必須得搞建設,不能考慮什麼環境因素,什麼生態因素。”

“經過科學研究,古代的河南還有獅子、犀牛存在的痕跡呢,現在別說河南了,廣西都沒有。”

“生態一直在變,可人類滅絕了嗎?”

“沒有!”

楊廷和道:“人是能隨着生態變化的,最近老臣在讀生物進化論,生物都在適應環境,優勝劣汰,物競天擇,只要適應環境,人類也能存活下去。”

“可咱們的子孫,能過上今天這樣的好日子了嗎?”

“咱們是前人,執掌牛耳,掌控朝堂,不止要管好當代,還要管天下萬民的兒孫啊!要管華夏的傳承啊!”

“所以,老臣覺得,環境問題固然重要,但上升不到戰略層面。”

“三大工程,必須堅定不動搖的完成!”

“咱們這一代完不成,後代必須要做完!不惜一切代價的做完!爲了我華夏文明延續也要做完!”

楊廷和環視朝臣,語氣斷然:“咱們放棄了北方廣袤的凍土,必須從內地找出代替品出來,不然以現有的土地,裝不下四十億明人。”

“大西北那些爛地,必須利用起來。”

“青海、西域、唐努烏梁海、烏斯贓四省,必須富饒起來,必須能承載更多的人口。”“還包括寧夏北面,熱河也得宜居起來。”

“有困難,咱們就克服,缺水的引水,缺土的制土,北方凍土不能用,就人工制土,總有辦法。”

說到人工制土,在六千年前亞馬孫流域的土著,就開始人工制土了。

黑土的黑色來源於木炭,所以呈現出黑色,碳也是維繫肥力經久不衰的根源。

作爲一個以農耕爲主的國家,大明極爲重視農耕方面的研究。

現在的技術,能夠製造出土壤來。

而限制青海發展的兩個因素,一個是氣候寒冷,另一個則是乾旱缺水。

三大工程成功後,限制青海發展的因素也就沒有了。

把青海建設成種植基地,也就沒有問題了。

至於土壤,可以人工製造。

朱見漭點點頭:“兩位楊卿家說的話,就是孤的意思。”

“四十億人口啊,未來會增多,人口專家統計,未來五十年內,人口會達到峰值八十億人口!”

“大明區區2200平方公里的土地,怎麼養活這麼多人口呢?”

朱見漭道:“總不能以後靠填海活着吧?”

“先讓北方富裕起來。”

“鄂畢河暫時不用,工部想想辦法,讓葉尼塞河改道,在西域、青海、寧夏多多衝出幾個湖泊來。”

“水不夠填滿塔里木盆地,最好能把塔克拉瑪干沙漠給填滿了。”

“好了,今天先議到這裡,工部回去寫一封奏疏送上來,再好好討論,此事不急,先抽取石油,再慢慢規劃。”

反正先將基調定下來。

回到東宮,朱見漭處置政務。

越看越心煩,最近肅清也不順利,很多人入獄後就自盡了,線索也就斷了,甚至廠衛番子也不賣力。

都是深化改革鬧的。

朝野上下一聽深化改革,都嚇得尿血,這不是改自己嗎?

所以從上到下無聲地反對朱見漭。

朱見漭也很無奈,下面沒人支持,他改革個鬼啊。

寄予厚望的李東陽,並不願意參與改革,劉健和謝遷則裝死,彭韶乾脆躲去地方了。

連一直想復出的王恕,一聽改革就病倒了,絕口不提復出了。

楊一清和楊廷和更指不上,這兩個私心不比劉大夏輕,劉大夏就別提了,那就是個官兒迷。

沒人願意改革,尤其往自己身上改。

連他從商國帶來的心腹,都在反覆勸他,不要隨便亂改,權力是你的也是大家的,不能就你有把別人逼死吧?

伱們不能只想着你老朱家的皇位,我們這些功臣的權勢就不要了吧?

你若是喊喊口號,深化改革,可以,大家都支持。

可你要撤凳子,玩呢。

所以朱見漭憋氣,換上來這批人,也在無聲地對抗他,好在朝廷尚能正常運轉,只是和他個人慪氣而已。

朱見漭也不是拿國家大事開玩笑的皇帝。

對人不對事,朝野上下都這樣。

他丟下政務,去庭院中散心,覺得不爽利,乾脆去騎馬遛彎。

“父王,出大事了。”

朱佑梐快跑過來,待朱見漭勒緊繮繩後,他才跑過來,壓低聲音道:“沈國、息國、郤國等幾國罷戰,已經組建了南洋聯盟。”

“就這事?”朱見漭不爽。

“在成立聯盟當日,虞王遇刺身亡。”

“什麼?老六死了?”

朱見漭不信:“鬼子六能死?就算老子死了,他也不帶死的!老子回國遇刺,就跟他有關!”

“老子查這麼久,什麼都查不出來,一定是他的手筆!”

“這個小王八蛋,老子早晚抽他一頓,連他哥都敢刺殺,有沒有點人性!”

這件事發生在景泰六十六年十一月,會盟成功當日,虞王遇刺身亡。

“爹,信報上是這樣說的。”

“別扯淡了,老子不信。”

朱見漭嗤笑道:“鬼子六從小心眼子就多,我小時候打侍講學士的時候,都是這小子支招,然後他跑了,鍋全是你老子我背,他會死?”

“孤這些弟弟,除了他,就老八最精。”

“這倆人湊一起,組建什麼南洋聯盟,他倆會死?”

朱佑梐道:“那兒子再派人去探?”

“探,此事不用聲張。”

朱見漭笑道:“若是真死了,反而是好事。”

老皇帝的封號,都有含義。

虞,看似這個封號很普通,其實非常不普通,唐虞夏商,上古四朝,朱見濼獲封虞王,說明老皇帝也看好他。

當初封他在大明之側,主要是擔心朱見淇撐不起大明來,一旦事變,魏王和虞王能儘快入京勤王,或扶立或自己登基。

沒錯,這就是鬼子六自導自演的遊戲。

朱見濼想假死脫身,然後在幕後遙控,萬一南洋聯盟事敗,他也能獨善其身,說不定還能撿其他兄弟的便宜呢,虞國說不定擴張了呢。

所以,這邊報喪,那邊虞太子登基。

這點小事,無法讓中樞產生波瀾。

朱厚煐已經離開福建,北上浙江,作爲大明最富饒的地區,浙江省總人口2.2億,常住人口巔峰時期超過三億,但近兩年朝廷資源傾斜去了西北,常住人口掉到了2.7億人口。

省治杭州,曾經南宋的都城,大明最重要的賦稅重地之一,如今雲聚了4000萬人口,常住人口4200萬人,在全球大城市中排入前十。

即便曾經被老皇帝一刀斬落谷底,但開海十年,就恢復了生機,伴隨着工業化快速發展,一路走高,成爲大明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杭州,完全是一座國際大都市,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是集科技、工業、海貿爲一體的超級大城市。

看似4000萬人口恐怖,其實杭州市巔峰人口達到了4700萬人,近兩年逐漸下降到了四千萬。

杭州本來就有十景,是著名的旅遊城市,紙幣上就選用了杭州西湖美景作爲背面圖案。

老皇帝最擅長造景,他曾經臨幸南京時,派人去杭州畫了杭州長卷,記錄了杭州的繁華。

這些年間,擴容了六湖,西湖、千島湖、湘湖、白馬湖、南湖、青山湖,又造了四個人工湖,湊齊十湖。

又造了微縮萬國城,仿照全世界各國皇宮建造的一座旅遊景觀。

按照古詩詞,造出對應的美景,又營造出三個仙島。

老皇帝對杭州極爲喜愛。

幾乎每隔十年,就會派人去畫一幅畫。

照相機誕生後,有攝影師日日在杭州拍攝,送入皇宮之中,老皇帝還製作了很多精美圖集,放在博物館中展覽。

有這個待遇的城市,可不多。

所以,老皇帝斥巨資,打造杭州美景。

杭州也因此擴容,把附近的嘉興、上虞、紹興、臨安、桐廬、平湖、海寧、餘姚、慈溪、諸暨、嵊州等全都被杭州吞併,變成了杭州的一部分。

好好的杭州府、紹興府、嘉興府,三府都快併入杭州市了。

杭州市,圍繞整個杭州灣,全都變成了杭州市。

不然杭州容納不下四千萬人口的。

江南,其實已經不論府劃分了,以市劃分,因爲每一個市,都是超級大市,整個江浙所有市,就沒有小的。

單獨拿出來一個,就夠北方一個省的經濟總量和人口總量。

個個都富得流油。

全國最富城市前三甲,第一上海、第二南京、第三杭州。

朱厚煐在杭州的感受就是,富、景美、全,京師沒看見的東西,杭州肯定比京師看見的早,從藩國進口的好東西,最先用的都是江南人,京師人都得排後面。

倒不是因爲杭州灣的因素。

其實杭州灣,無法停靠噸位太大的貨輪,噸位太大的貨輪,都在寧波港停靠。

即便這是明朝,杭州灣也因爲泥沙沉積,大型船舶無法通航的。

從地圖上就知道,漢朝的時候,杭州是海邊了,隨着時間推移,杭州土地也在往東推,土地杭州從臨海變成了靠海,杭州灣也越來越小,土地增多,海灣變小。

究其原因,河流入海口會逐步淤積成陸,形成河口衝擊型平原。

杭州灣南邊就是這樣,形成了大片灘塗新陸地,而且杭州灣的喇叭口越來越小。

但是北岸因爲受到錢塘江海潮衝擊,爲什麼是北岸,因爲地球偏轉力影響,北岸不停在往北漲。

因爲杭州灣被泥沙阻塞,本地百姓則在填海造陸,朝廷也在填海造陸,這幾年速度越造越快,喇叭型的海灣,喇叭嘴已經沒了。

上虞到海寧,最窄處已經不足十公里,再填幾年,兩地填平了。

朝廷有意填海,杭州灣本身就廢棄了,還不如填海造陸,讓杭州成爲一座漂亮的內陸城市就好了。

杭州的商品,都從寧波來的。

寧波港,纔是江南第一大港。

別以爲上海是第一大港,錯,上海是停不了巨型船舶的,而且沒有島嶼遮擋,颳起颶風的時候入港的輪船會翻船。

後來上海是炸燬了附近的小島礁,而且,入港的輪船要規避天氣,選好入港時間,即便這樣,也不能停靠大噸位的船舶,大船舶停靠在洋山,洋山其實是寧波的島嶼,被劃給了上海。

所以說,大明東南沿海只有一座天然良港,就是寧波港。

寧波,也是浙江第二大城市。

吞進去整個寧波府,還將新昌、寧海、天台、三門全部吞進去,變成了寧波市。

寧波,人口3100萬,常住人口在3400萬左右。

固然不如杭州,也是浙江第二大城市。

寧波也是一座旅遊城市,佛教的普陀山,就在舟山羣島上。

其實,普陀山成爲佛教聖地,是萬曆他娘李太后的功勞,她敕封的四大佛教名山,在此之前沒這個概念。

但在景泰朝,老皇帝在寧波封了六教山,六大教都得了一座聖山,基教和伊教覺得不習慣,但來了大明就得適應。

爲了傳教,都得忍着。

這是景泰四十六年的事情了,當時兩教還扭扭捏捏的呢,可過兩年之後發現真香,建立了基督四大名山、清真四大名山。

華夏總能評出什麼四大,十大,六大之類的,文化習性使然。

浙江全是這樣的巨型城市,溫州市、台州市、衢州市、金華市,全都把一個府的地盤都給佔了。

景泰六十五年時,老皇帝都想把整個浙江拆分成六個省,實在太富了。

大明第一省,就是浙江。

人口第一,賦稅第一,總收入第一,各個行業的收入均能排在全國前十,世界前十五的行列。

這麼比較吧,杭州市,一年的財政收入,是山西省+陝西省的總和。

寧波市,等同於甘肅省。

台州市,等同於熱河省。

溫州市加衢州市加金華市,等同於遼寧省。

可怕不?

西域+青海+烏斯贓+唐努烏梁海+烏里雅蘇臺+葉尼塞+蒙古+捕魚兒海+勒拿+突厥+韃靼,這麼多省,經濟總量,幹不過杭州。

再加貴州+雲南+大理,纔等同於杭州。

把杭州變成一個省,不過分吧?

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產生的經濟總量,幹不過幾萬平方公里的杭州。

這還是資源沒使勁往杭州砸呢。

等着把呂宋的廠子轉移到杭州,再看看杭州,等婆羅洲百姓到杭州打工,再看看那個時候的杭州。

所以說,爲何中原王朝不再擴張了,因爲擴張意味着賠錢,砸再多資源,都不如管好江南,來得實惠。

沒來過江南的人,永遠感受不到江南的美。

朱厚煐徹徹底底的感受到,爲何他的太祖父年年要看杭州美景,真的好看,百看不厭。

而杭州,可不止有古香古色,內城維持原樣不變,外城是年年拆年年擴。

整個城市在古香古色之間,又充滿現代科技,現代的美,洋氣的美。

杭州不止是旅遊城市,更是一座建築城市。

大明第一屆建築節,就在杭州辦的。

因爲在杭州,能找到全世界所有地區的建築風格,杭州人是最早出海的那批,他們見過世面,等到大明開海之後,他們以前見不得光的錢,都能掏出來花了,他們還摳,花別的地方心疼,投房子叫投資。

而隨着世風愈發開放,人們開始從溫飽到追求美觀,到最後追求奇特。

杭州是第一座穿奇裝異服的城市,也是第一座全民剪短頭髮的城市,還是第一座引領時代潮流的城市。

所以,杭州人就建造了很多奇怪的建築。

做生意的人去哪裡,就會仿照當地的建築風格,在家鄉建一座當做投資,建着建着,就建成了世界建築之都。

還是世界雕塑之都!

雕塑是老皇帝喜歡的,老皇帝喜歡杭州,杭州官員就投桃報李,舉辦了雕塑節,還定下雕塑日,久而久之,這個城市內,有很多雕塑。

朝廷的聖旨,就雕塑在不同的雕塑品上面。

大明律,也不是刻板地雕刻在石碑上,而是融合了動漫因素,雕塑在動漫雕塑之上。

杭州還是一座動漫之都。

隨處可見的都是漫畫,最著名的是一條漫畫街,上面有大明很多漫畫家的親筆簽名。

杭州還是一座文學之都。

根據統計,五十年來,杭州出了100萬名作家,這個作家指刊登作品三篇以上的。

杭州文化氣息極爲濃郁,也是世界上,消費報紙最多的城市,遠甩第二名的南京一千多萬份。

旅遊、建築、雕塑、漫畫、文化,撐起了杭州這座城市的軟文化,也是城市文化底蘊。

作爲國際性前十的大都市,杭州雲聚天南海北各國的人。

在杭州,看到不同膚色的人,不用覺得詫異,這是國際大都市的標配。

在杭州,看見帶着各國護照的明人,也不用驚奇,國際大都市都這樣。

第247章 龍擡頭運動會,真假銀案!第109章 火燒宣府!萬民之罪,加於我身!天第394章 許國寧國篇:基建狂魔和造娃狂魔第62章 陳循站在第三層上!該死的商賈,敢欺第65章 咔嚓!朕只是試試刀,駙馬勿驚!挨一第76章 預料之中,行刺鑾駕!開殺吧,皇帝!第245章 來,伺候本官出恭!尹輝,快請坐,第134章 撿起來,呈上來,朕拿金印砸死你!第247章 龍擡頭運動會,真假銀案!第143章 坐在周王身上,掄鞭子抽天下諸王!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258章 天降三龍,殺哪個?留哪個?皇太后第416章 以人爲本的大明,大案頻發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370章 屎一樣的波面,奧斯曼發狂,歐羅巴第168章 飢腸轆轆的韃靼兵,去大寧城吃飯!第35章 你要清名,朕給你!(求收藏!)第238章 景泰九年第一場朝會,佈局東南諸國第53章 請聖母用包子!第188章 大明變冷,疆域南推!朕被缺糧搞怕第184章 不要說賞無可賞,朕讓你于謙做當代第164章第280章 詭異的倭寇犯邊!外族死多少,朕不第131章 皇帝的話,得反着聽!第371章 房價 鐵路和保險,皇帝成了瞎子聾子第112章 狩獵場,韃靼人做獵物!給朕射殺!第449章 大限將至:大明版圖第364章 縱橫捭闔,吞下意大利,變成大楚帝第167章 火銃踹營,打崩韃靼騎兵!新銃炸膛第35章 你要清名,朕給你!(求收藏!)第451章 時光不可逆:朕和朕的后妃們(四)第402章 南美篇:老天爺追着往嘴裡旋飯,逼第416章 以人爲本的大明,大案頻發第97章 拿回皇權的第一把火!朕發財了!第212章 歐信殺官,供給大軍的糧食去哪了?第375章 第一次波蘭戰爭,第一次奧斯曼戰爭第25章 來人,把這個亂臣賊子剮了!(求收藏第74章 汪汪汪!把陳循推入屎坑!和胡濙做政第422章 瀾滄篇 東歐風雲 朱佑榶的政治智慧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133章 朕賞你的,你得接着,朕不給你,你第225章 真假銀案,引蛇出洞!皇帝薅羊毛!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271章 南直隸第一劍,喋血奉天殿!第270章 黃鱔,像條尾巴一樣!(吃飯勿看)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第255章 兒到用時方恨少!第438章 歐洲爆梗王,爹呀,求求您不要禪讓第87章 你敢欺(輕)辱(bo)哀家?第116章 公主薨逝,你們駙馬爲什麼不跟着去第418章 道法之爭,老皇帝圖窮匕見,殺不殺第245章 來,伺候本官出恭!尹輝,快請坐,第184章 不要說賞無可賞,朕讓你于謙做當代第178章 接受投誠,俘虜全部斬首,築成京觀第208章 強吞禿巴思部,那個令世界聞風喪膽第368章 中華江開通,鐵路開建,保守的大楚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165章 奸商是怎麼煉成的!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461章 大戰起,成化二十一年,朱見漭崩(第178章 接受投誠,俘虜全部斬首,築成京觀第432章 朕就是蘇大強!朱見漭變成了朱見淇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439章 禪讓鬧劇,拆分西域第304章 先屠安南,再求老撾一指之地,劍指第223章 改變歷史,重建鄴城和晉陽,熱河簡第88章 流民如虎,僧道是馬蜂窩,惡人還需惡第270章 黃鱔,像條尾巴一樣!(吃飯勿看)第68章 朕讓你的九族,日日夜夜和狗爲伴!涕第260章 用佛道儒解釋四龍臨朝,欲收回解釋第437章 在別人眼裡,朕只能保五爭三,當不第320章 必須將漢化推行下去,瘦馬案餘波第141章 啪!廢物!你朱祁鎮就是個廢物!第171章 殺雞儆猴,殺張家,嚇孫家,釣出大第381章 文抄公,演義小說的盛世第89章 午門前,殺個昏天暗地!壞蛋集中營,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91章 先拿隆福寺開刀,管你和尚 道士,殺第375章 第一次波蘭戰爭,第一次奧斯曼戰爭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128章 先別說話,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楊氏同時掉進水裡,你第264章 安南版奪門之變,登基第一劍,血洗第4章 朕這個皇帝當得憋屈!第173章 科舉舞弊案,神秘力量露頭!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24章 把高谷的心挖出來,看看是不是黑的!第63章 搞錢!徵收保護賦!願有來生,還做你第70章 收走永壽宮炊具,給皇太后加點肉!驚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110章 叫朕天朝大皇帝!你的頭,不配朕收第328章 諸國聯軍侵明,把朕當軟柿子了嗎?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272章 請天子劍殺官!請胡家主動認罪,莫第171章 殺雞儆猴,殺張家,嚇孫家,釣出大第257章第336章 大明帝國,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燈第236章 年夜飯殺器,麻辣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