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修鐵路和製造流民

朱由校苦笑道:“奶媽,知道了。你放心,以後會有很多孩子的,你帶到煩的時候都有,至於妃子嗎,還是算了吧,不多不少,三個正好。”

雖然不用去當教授,但朱由校還是要去兵器局,他讓人去通知內閣和六部尚書,然後帶着魏忠賢去了兵器局。

兵器局又擴建了,在原來建築的旁邊劃出了一大片空地,用圍牆圍得嚴嚴實實,裡面是長長的兩列並行鐵軌。

開平煤礦的煤沿着灤河運到遷安鋼鐵廠,遷安鐵礦的鐵礦石質量很好,而兵器局的鍊鋼工藝用在這裡,很快就煉出了大量的優質鋼。

除了運用到兵器局的武器製作外,朱由校又讓孫元化造了兩條鐵軌,雖然現在鋼產量不足以製造大量的鐵軌,但先研究着,等產量增加後就可以直接上馬了。

兩條鐵軌的間距是四尺半,下面用枕木固定。而鐵軌上的馬車變成了四輪馬車。中國歷史上之所以沒有出現四輪馬車。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是因爲兩輪馬車拉貨方面其實並不比四輪馬車差,而且中國一直都比較缺馬,四輪馬車需要更多的馬。二是中國的道路一般都是土路,很容易出現車轍,這樣的路上四輪車其實比二輪車更不容易掌控方向,更不穩定。三是官員富人覺得坐轎子是一種更有面子,更舒適的出行方式。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爲缺馬,至於轉向器之類的問題,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至少朱由校簡單地描述了一番後,孫元化就很快造出了實物。

其實軌道在秦朝時就出現過,不過當時用的是木製的軌道,用馬拉着車在軌道在運動,可以大大減少馬的用量,增加貨物的數量,但據徐光啓說,是軌道下方另有馬道,比軌道低,這樣平穩一些。

但朱由校要求用枕木鋪墊在鐵軌下面,這樣馬就只能在枕木上再鋪的路上行走,不過孫元化也解決了這個問題,很簡單,一方面把車輪做大一些,另一方面加了一個裝置,使得力的方向偏向下方,增加了穩定性。

孫元化已經實驗了幾次,邊實驗邊修改,現在是第八次了,朱由校想親自試一下,卻被孫元化阻止了:“聖上,這種滋味還是不要試的好,很不舒服的。”

魏忠賢自告奮勇道:“聖上,奴婢來試一下吧,奴婢在老家時,什麼苦都吃過的,不怕的。”

孫元化無法,只好讓魏忠賢坐在車伕位子上。魏忠賢拿起馬鞭子,抖了一個漂亮的鞭花,清脆的鞭聲響起,前面的兩匹馬頓時開始起動,慢慢地越跑越快,魏忠賢不斷地試着加速減速轉彎等操作,馬車沿着鐵軌轉了一個大圈,停在了原來的地方。

朱由校笑道:“看不出來,廠臣還有一副趕車的好身手呀,原來在老家練過?”

魏忠賢跳下來道:“回聖上,奴婢曾經幫人趕過一段時日的車。這個車比我們以前的兩輪車平穩一些,只是跑得快了,人震得有些顛,如果是坐人走長路的話,不會很舒服。”

朱由校道:“如果讓廠臣做車伕,你能堅持多長時間?”

魏忠賢道:“如果奴婢趕車,兩個時辰休息一會後應該還可以繼續。”

孫元化道:“我們的車伕說最多一個時辰就要休息一會兒才行,廠公果然厲害。”

朱由校點了點頭道:“可以換人換馬,這樣可以提高效率,你們的鋼產量不足,可以先從京師修一條鐵路到天津港口,這樣一來,我們的漕運就可以改成海運了。”

一直沒有作聲的徐光啓道:“陛下,之所以不用海運而用漕運,其實最大的問題並不是運輸能力的問題,而是因爲憐惜漕民辛苦。”

葉向高也上前說道:“漕民以運河爲生,如果改爲海運,則其衣食無着,請陛下三思。”

朱由校奇怪地問道:“我們用海運,不是也要用到搬運工嗎?他們依舊有事幹呀?”

方從哲道:“陛下,搬運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實最多的是運河的縴夫,這些人都是失地農民,或者逃逸的軍戶,如果沒有了生計,只怕會人心不穩呀。”

朱由校笑了:“衆卿,你們忘記了一件事吧。我們現在不是怕流民多了,是怕流民少了呀,不管是遼南,濟州還是臺灣,以及我們就要打下的薩摩藩,都需要大量的漢人去開墾。”

衆臣這才恍然大悟,他們還是用原來的思維方式來考慮,如果出現流民會使得國內不穩,所以一直擔心會出現流民,而現在朝廷有大量的空地要開墾,其實正好需要流民。

鍾羽正道:“一般來說,如果不是走投無路,大家都不願意離開家鄉。而運河上的縴夫,本來就是離開了家鄉的人,讓他們移民,心裡會少許多牴觸,這樣可以快速將那些地方變成我們的地盤。萬一太多了,我們工部也需要一些人。”

朱由校讚賞地看了他一眼道:“不錯,黃河治理問題是個大問題,雖然我們有了新式施工機械,有了水泥,但民工是絕對不可缺少的,這些人也可以去治黃河。”

葉向高笑道:“如果壞了一條運河,能讓黃河不再爲害,能讓臺灣,濟州能成爲漢家的固有領地,那也是值得的。”

徐光啓道:“不一定要壞掉運河的,運河也可以用來運輸一些其它的東西什麼的,甚至可以專門運輸旅客,總比在陸地上走要舒服得多吧。”

於是在這兵器局裡,大家就達成了一致意見,即使是鐵路沒有修到天津,也可以嘗試開始用海船運送漕糧,使得運河邊的縴夫大多數都處於無事可幹的狀態。

然後於運河沿線開始招募移民和民工,只要條件適宜,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去移民。因爲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一塊自己的田地,手裡有了大量的糧食,才能做到心裡不慌呀。

而鐵路問題,現在制約的最主要的是鋼產量,遷安鐵礦的擴建和其它鐵礦的勘探,現在都要開始進行,產出更多的鋼,才能打造更多的兵器農具,修建更長的鐵路。

各種求,謝謝支持!

WWW.TTKдN.¢ o

第九十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四)第四十六章 馮夢龍第兩百八十一章 東籲第一戰第一百七十章 《鐵路法》第兩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動之外喀爾喀第兩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決定第兩百二十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第四十八章 日月堂第七十八章海軍都督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兩百五十五章 羅剎並不可怕第八十二章 對女真的分化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三百五十八章 察裡津和喀山第兩百七十九章 雲南備戰第六十九章 範永鬥第三百五十章 出使歐洲第三百一十章 初見哥薩克第三十七章總參謀部的熊先生第兩百二十一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中)第七十五章淡水和雞籠第二章 魏忠賢出場第三十八章楊嗣昌的後勤策略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峪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鍋端第三百零九章 北海將軍曹文詔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一章 朱徐初會第八十四章琉球第兩百八十七章 緬甸歸順第二十三章 京營現狀第十二章 挑選軍官第六十六章 玻璃鏡子第兩百一十一章 收復河套(十六)第六十二章兵器的進化第一百零五章 陰謀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前準備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十四章 傳教士(二)第一百零五章 陰謀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一百九十二章 他們只是孩子呀第三百五十四章 使團歸來第三百零五章 對宗教的管理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宮內第七十八章 失廣寧第一百三十四章 截擊第三十七章 楊三的遭遇第十一章碧雲寺遊記第一百零八章 論孝第二十九章 鉛筆第八十章 法學院的講話第二十四 說禮第三百五十三章 從歐洲到美洲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戰第三百零六章 圍攻府衙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峪第二十二章 大明週報第三十七章 請陛下重收礦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場第二十六章 京營拉練第一百五十五章 呂宋和蝦夷第一百四十二章 實地考察第二十六章 搞定東江第一百九十四章 糧食儲存署第兩百七十四章 進攻亞齊國第一百八十章 查稅(六)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的京師行第兩百五十二章 攻佔雅庫茨克第八章 進展第一百一十五章 論二代的正當性第五十八章建奴敗績第兩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學(四)第十二章讀書可以明理第九章 練新軍(一)兩百八十六章 東籲局勢第八十七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一)第三十四章 研究院的新科目第三百三十七章 錘子和釘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兩百八十三章 東枝第兩百七十八章 北大年請降第一百六十四章 冬天之爭第九章 練新軍(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農業合作社第十九章 三觀不合(先更一千,下午三千)第二十二章 茅元儀的妾室第九十三章南蠻胴第兩百九十八章 紙幣發行第八十四章遼東與西南第六十九章 安南(四)第五十七章海州撤退第一百九十二章 他們只是孩子呀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一章 翻身噬主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人永遠正確第一百四十三章 議院(下)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學報》第四十四章 敗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