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農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

徐光啓道:“其實這農業合作社先期是不需要太多投入的,陛下準備一共彙集多少股金?”

朱由校道:“朕想要十萬股,一股一千塊,共計一億塊錢。”

徐光啓道:“應該不會用到這麼多,農家需要的是東西而不是銀錢,只要提供工具物資等就可以了。而且陛下可以乘機將鹽的售賣也加入到農業合作社中,那麼很快就可以達到收支平衡。”

朱由校道:“鹽的售賣一直用的是開中法,如果改變售賣方式,會不會影響到邊區的糧食供應問題?”

徐光啓道:“上次臣詢問過邊區的糧食問題,現在因爲我軍收縮到山海關,導致現在需要長途運送糧食的地區只有遼東。而遼東軍中糧食供應現在已經全部由遼東開發公司負責,楊嗣昌已經完全摒棄了開中法,而糧食已經有了剩餘。而陝西糧食自給有餘,孫傳庭已經在爲他們的馬鈴薯和紅薯找銷路了,而宣府等地已經和他們簽訂了糧食供應協議,全國各地,開中法已經沒有再存在的必要了。”

朱由校道:“如果鹽的售賣加入進來,那麼就真的不需要太多的啓動資金了。那麼這個農業合作社倒是有了額外的用途了。”

方從哲問道:“陛下所說額外的用途是什麼?”

朱由校道:“養廉銀,農業合作社的股東朕準備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內宮和權貴,一部分是官員。”

葉向高道:“陛下,官員中只怕大部分人都拿不出股金來。”

朱由校笑道:“把鹽的售賣加進來的話,原來準備的一億塊就可以大大打折扣了。朕準備籌備三千萬塊錢,由內宮和權貴來認購,佔比五成,另外五成按官員等級發放養廉銀,只是不需要湊股金。”

葉向高道:“原來是乾股呀,臣明白了。那意思就是在職時就有養廉銀嗎?”

朱由校道:“朕準備不但在職時有養廉銀,退職後也應該有,不過退職後的就是養老金,養老金不再由農業合作社來負責了,就由朝廷來出,一直到逝世爲止。但只要有貪腐行爲,養廉銀要全數追回,並附加利息,一年三成六,利滾利。”

方從哲大喜道:“陛下,檢舉箱加上這一條,可就是防止貪腐最好的辦法了。”

朱由校道:“重點是執行,檢舉箱一定只能由單獨的機構負責,不能與地方官員掛上任何聯繫。所有的檢舉信都只能由東廠收集整理,再上報給朕,這樣能最大程度上防止有人徇私舞弊。”

衆人開始討論起檢舉箱和養廉銀的問題,把本來應該討論的減租的事卻放在了一邊。朱由校和他們討論了一會後,想了起來道:“減租的事,各個方面都要抓緊了,報紙的事,朕會安排王承恩負責,那開明地主帶頭主動要求減租的由誰來負責?用移民來威脅地主減租的事誰來負責?”

葉向高道:“臣倒是認識一些有良心的士紳,如果臣寫信動員一下,他們應該會主動提出減租的。”

黃克纘殺氣騰騰地道:“臣願意來督促移民問題,順便嚇一嚇那些地主。”

朱由校道:“移民之事,本來就與兵部有關,你督促移民就行了,至於嚇地主的事,還是算了吧。把移民工作做好了,自然地主就會軟下來的。”

下一期的報紙上,出現了一篇措辭嚴厲的的編者按。指出減租之事,勢在必行,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如果不願意減租的地主,朝廷將會讓其佃戶移民到其它地方,讓其田地荒蕪。

在行政事項中,通報了國子監祭酒劉思源,煽動國子監監生衝擊太廟,擾亂視聽,形同造反。皇帝仁慈,只是除去了他的官職,流放到日本。

而在讀者來信中,也刊登了幾個地主的信,提出佃戶貧苦,堅決擁護朝廷減租的決定。

整個風向爲之一變,黃克纘以兵部名義下文各地方,要求將盡量多的無地農民移民到臺灣和遼南各地,由兵部負責護送。

而戶部則下文,各地移民到達移民點後,由戶部負責提供前期所需的費用,在三年內還完即可。而各農戶所有產出,都將由一個名叫農業合作社的商社進行收購,而所需物資工具,也將由農業合作社提供。

朱由校準備將各地的王公貴族召集起來,開一個大會。各位王爺按規定平日是不能進京的,但朱由校下旨命令進京當然是可以的。

一個多月後,連最邊遠的肅王朱識鋐都趕到了京城,於是在雲臺先召開了宗室大會。

宗人令是福王朱常洵,朱由校的親叔叔。朱常洵三十多歲年紀,只怕有快三百斤。他對着皇帝行禮後,喘了半天氣,總算平靜下來。

他開口道:“陛下今日召集我等來京城,是因爲有大事與大家商議,現在我們請族長爲我們講話。”

朱由校看着他又喘了一會氣才平靜下來,心裡不由得有些憐惜之意。這個叔叔在原本歷史上的結局他倒是知道的,被起義軍煮了吃掉。他想現在應該不會這樣了,自己也算是救了他一命了。

他收回思緒道:“各位都是大明藩屬。按祖制,有明諸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合四民之業。嫡長子還好,旁支庶子,常常有不得溫飽之虞,朕心甚憐之。”

能來這裡的當然是嫡長子,但家中諸子中,也有特別喜歡而不是嫡長子甚至不是嫡子的,心裡也憂其日後的生活,聽得皇帝如此說,自然打起精神,仔細來聽。

“朕當然不可能改變祖制,但此等乃家事,朕欲給每位宗室子弟一份長遠的富貴,想出了一個辦法,特意來與各位叔伯兄弟一起商議。”

衆人都說道:“請陛下明言。”

朱由校道:“朕欲打造一個商社,專門負責貸款給農家,並買賣農家所需和產出。這門生意朕相信各位都能明白其中的利潤和長遠,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一起幫朕來建成。”

請投推薦票,謝謝各位的支持!

第五十六章建奴來援第兩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學(五)第兩百三十章 太子上學(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明移民細則》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二十九章 鉛筆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規討論第四十一章 新紀年第八章 進展第兩百九十章 向小海而來第四十四章先下蓋州第五十章總算全身而退第八十章濟州島(二)第六十章四面困遼東之蒙古第三百五十五章 鐵道連通兩洋第一百三十章 失敗的伏擊第八章 孫屠夫的第一擊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擬第兩百章 收復河套(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想改變東林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蕩漾魏公公第兩百七十六章 金洲和渤泥第三十三章東林分裂跡象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城會議第八章 一邊倒的戰事第二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兩百八十二章 再下萊林第兩百二十三章 橡膠在大明的應用第六十五章天子門生第十五章 鐵路與立法第四章 平定西南(謝謝各位支持!還有一章專門感謝第一盟主!)第七十四章 查抄餘波第九十章初戰薩摩藩第一百七十一章 路通天下(一)第三百零三章 甘肅鎮第七十七章顏思齊的野望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搶佔雲陽堡第三十六章軍銜與勳章第兩百九十六章 準備發行紙幣第四十五章 《水滸傳》第兩百二十一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稅(五)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二)第三十章開平煤礦第兩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礦第兩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學(四)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一百六十二章 聽證會第六十二章 賣地的設想第一百零七章奇貨可居第三十四章 收稅準備第二十一章 籌備報紙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銀行(一)第三百六十章 張宗靈的進擊第三百四十五 強制移民第三十四章 收稅準備第四十九章 印刷機第一百零四章 糧食方面的新問題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宮內第兩百六十九章 十年綱領第二十七章 講武堂兩百八十六章 東籲局勢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風的演講第三十八章 商業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七十六章 袁崇煥出場第六十四章 顏思齊第一百五十三章 西班牙人來了第八十一章朝鮮政變第七十二章 安南(七)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二十五章 廷推與五年計劃第七十八章海軍都督第一百一十一章懼內的德川秀忠第一百三十三章 嫡長子繼承製第一百七十二章 路通天下(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收白不收第十九章 三觀不合(先更一千,下午三千)第十三章 寶珠的禮物第兩百零一章 收復河套(六)第兩百八十五章 血戰東枝第二十章遼東第一大俠第八十七章六科教授朱由校的日常第八十五 另一個屠夫的產生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兩百九十六章 準備發行紙幣第六十一章 征途是大海第一百八十四章 查稅(十)第一百五十三章 西班牙人來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復河套(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賭博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明移民細則》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遇哥薩克第一百零六章 細胞學說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戰第三十七章 請陛下重收礦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一百四十七章 袁崇煥再次出場第九章 練新軍(一)第兩百零九章 收復河套(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