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三)

衆人一時反應不過來,這世上竟然有這樣的好事,平日受夠了高利貸之苦的農民們不敢相信。

這時管事又道:“皇上心裡想着你們,不忍心看着你們受苦,所以皇上減少了自己的用度,省出自己的錢來買地。就是想讓你們都有自己的田地,皇上管這叫做耕者有其田。”

管事這樣一說,大家才就信了,皇上說的話不會有錯,既然皇上都省吃儉用來給大家買地,那這樣好的事當然先要謝謝皇上纔是。

於是大家一起跪下道:“皇上萬歲!”,“皇上安康”,“皇上大慈大悲”,“皇上長命百歲”……各種他們能想出來的祝福語都說了出來。管事聽到長命百歲時心裡翻了個白眼,好在這次來的都是自己的手下,不會亂說,不然這句話就可以讓人翻出來作自己的罪狀。

管事等大家嚷嚷完後,又說道:“原來說的在這裡幹活的事,是真的,如果願意在這裡幹活的,就留在這裡,如果願意回去種田的,我們送你們回去。大家先想好,明天我們再根據你們的意見決定你們的去留。”

這些民工們就此開始陷入了迷茫之中。“他爹,你看,這裡的住房都建好了,顯然是給我們住的,說明他們沒有騙人,不如把小二留在這裡吧,我們把老大帶回去種地。”

“娘,我不想回去種地,我在這裡每天好好幹,憑我這身板,一天能掙三百文,種地可沒有這麼多錢。”

“當家的,你說吧,要不我們倆帶三兒回去,先買上十幾畝地,這樣手中有糧,心裡纔不慌呀。”

這樣的討論和爭執幾乎在大部分家庭裡都會發生,第二天早上管事來統計時,所有已經成家的男主人和女主人都是要回家的,而無父母的則都選擇留在了礦場,家中有富餘勞力的也把多餘的勞力留在了礦場。

接下來的母子分別的劇情在各處上演,然後兩眼淚汪汪的母親和滿臉憧憬的孩子揮手作別,一邊坐上了回鄉的大車,一邊走進了給他們帶來財富和希望的礦場。

同樣的事情在香河的京城水泥廠發生着,結果都是類似的,農民們首先選擇的是回家買地,而多餘的勞力則選擇在水泥廠上班。

而盧龍賣地後的地主,發現本來已經前往遷安鐵礦的佃戶們又回來了,覺得上了當。一起涌到縣衙門找吳孟明。吳孟明笑呵呵地迎了出來,指着身邊的兩個士子說道:“這是從研究院裡來的學生,他們負責指導你們建廠。廠子建成後,交了專利費,你們就可以開始生產了。和鐵路配套的公路需要大量的水泥,你們自己掂量下,如何快速產出水泥,不要連京城那邊遠道而來的水泥都爭不過,那就不要怪我了。”

wωω★ttκa n★Сo

地主這才安下心來,但聽到京城來的水泥時,又犯起了嘀咕,有人問道:“京城裡關係要硬一些,他們選擇京城水泥,我們如何與他們爭?”

吳孟明道:“這個不用擔心,皇上有規定,你們提供水泥給公路,如果有兩家以上提供相同的產品,他們必須公開招標,根據你們的價格和品質來決定要誰的水泥。只要你們的水泥好,價格總比他們要少一個運費,還怕什麼爭不贏?如果有私下交易,你們向廉政公署告狀,他們正等着有這樣的案子呢。”

盧龍縣一共要開四個水泥廠,因爲人數太多,最後只能二十多家共開一個廠。所以跟着研究院學生一起來的還有專利局的一個太監,專門負責給盧龍縣的地主計算大家的股份佔比,同時按規模計算專利費。

衆地主將三人簇擁着去了酒樓,這可是財神爺,還不仔細伺候着。酒足飯飽之後,地主們悄悄地對兩個學生提出去青樓瀟灑一下,被學生拒絕了。

學生甲道:“多謝各位好意,只是水泥廠選址之事繁複無比,要考慮的因素太多,需要較多時間,而我們在水泥廠實習的人數並不是很多,各地都會有水泥廠需要建設。所以我們還是先幹正事吧。再說,我們出公差是不能逛青樓的,不然會被趕出研究院的。”

地主見他們堅持,也就不再勉強,正好還避免了同來的太監的尷尬。於是先由太監給他們進行股份佔比的公證。因爲專利費是按規模來收取的,所以這一步驟必不可少。

覈實了礦場規模和佔比多少後,就沒有太監什麼事了。衆人湊了一千塊錢送給太監,被太監拒絕了。他按照慣例取了一塊錢,說道:“你們拿着灑家簽名的公證書去縣銀行,將專利費交到專利局的戶頭上就行了。灑家辛苦一趟,還是要取個利是錢,這可是皇上都默許了的。各位,山水有相逢,就此別過。”

太監走後,有地主笑道:“這公公是戲看多了吧,還山水有相逢。”

學生甲笑道:“近日裡國文院在排戲,京城裡很多人都去看。曹公公尤其癡迷,每出新戲一定去看,所以說話時常常帶有劇中人的腔調。”

衆人多帶羨慕之意,盧龍地處偏僻,很少會有戲班演出,這些地主其實日子也過得不是如何奢侈,很多人還是在別人家有喜事時唱戲聽過的。

在研究院學生的幫助下,盧龍縣的水泥廠慢慢地建了起來,不過想要出產水泥,那顯然要等很長時間,研究院學生估計,按他們的建設速度,投產應該要到明年初才行。而他們教會工匠看圖紙施工後,就辭別而去,因爲他們還要去別的地方指導水泥廠的建設。當然,技術指導費那是少不了他們的。

玉田的造紙廠也是一樣,統計了規模,交了專利費,由研究院學生指導造紙廠的建設。與水泥廠不同的是,隨着研究院學生一起來的還有一名官吏,是工部新設立的一個叫環保局的部門派來的,他不是來收錢的,是來罰錢的。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四十七章撤海州遼民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兩百一十八章 殷地安(三)第八十二章若非同道,即爲仇敵第兩百四十六章 僱傭軍引子(主角不會重用東林黨,更不會重用圓嘟嘟)第三百五十三章 從歐洲到美洲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人永遠正確第十五章 鐵路與立法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三十三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二)第十八章選遼民入軍第兩百一十一章 收復河套(十六)第兩百四十五章 林丹汗的和平第三百五十八章 察裡津和喀山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學基金會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三百五十五章 鐵道連通兩洋第一百四十一章 議院(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稅(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卡斯銳利亞第兩百四十七章 林丹汗歸降第五十八 北虜犯延安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四十一章王丙第八十九章準備攻打薩摩第兩百五十一章 武裝到牙齒的僱傭軍第四十二章 敗奢寅第兩百四十四章 開始談判第一百零四章談判第三章 大餅第一百二十七章 農部第八十九章準備攻打薩摩第四十六章計劃有變,要守海州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復河套(二)第二十一章 紅丸案第兩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詞第兩百三十章 太子上學(三)第兩百二十九章 太子上學(二)第兩百五十八章 拍賣開採權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稅(三)第八十二章進攻前的準備第五十六章 孫屠夫的第二擊第兩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動之外喀爾喀第五章 坐着上朝(謝謝第一盟主朕躬欽處軍國事,特意爲盟主加更!)第二章 減租第兩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詞第七十一章再見故人(爲第一堂主“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第五章體育鍛煉第七十九章 問話熊廷弼(感謝第一護法朕躬欽處軍國事支持)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國有必伸之理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曆法實施第兩百零一章 收復河套(六)第八十四章遼東與西南第三百章 史可法知海西第兩百四十四章 開始談判第一百七十章 《鐵路法》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第一百四十七章 袁崇煥再次出場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第六十三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一)第三十三章東林分裂跡象第一百零六章 細胞學說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學的第一炮第一百五十五章 呂宋和蝦夷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極之死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一百七十二章 路通天下(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佔領鄂木斯克第兩百二十九章 太子上學(二)第八十二章若非同道,即爲仇敵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三)第二十二章 登基第十章 減租行動在繼續第三十五章近衛軍回京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八十八修鐵路和製造流民第三百二十三章 激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蕩漾魏公公第五十九章 蒸汽輪船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引子(主角不會重用東林黨,更不會重用圓嘟嘟)第兩百四十六章 僱傭軍第一百四十七章 準備戰鬥第七章白蓮教亂第一百一十一章 遊西苑第五十八章建奴敗績第五十三章戴春風的春風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肅王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聽證會第兩百七十章 嚴峻刑法第三百零一章 曹變蛟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會第一百零四章 糧食方面的新問題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一)第二十五章 東江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