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七章 戲劇的宣傳作用

明朝的戲曲是在宋元南戲和金元雜劇基礎上發展衍化而來的藝術,包括傳奇戲曲和雜劇。傳奇戲曲因爲從南戲發展而來,所以又稱南曲戲文,是明代主要戲曲形式。

萬曆期間,傳奇創作進入高潮,形式也更加豐富,著名的作品有高濂的《玉簪記》、周朝俊的《紅梅記》等。吳江的沈璟、臨川的湯顯祖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劇作家。沈璟所作傳奇有《義俠記》、《紅蕖記》等17種,以他爲首的吳江派,創作重視音律,強調戲曲語言本色,維護崑腔的地位。湯顯祖的傳世之作有《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和《南柯記》,世稱“玉茗堂四夢“,其中的《牡丹亭》成就最高。

而現在朱由校推行的出版文章還發潤筆的作法使得大量的民間戲曲家都將自己的作品獻上,以求能夠出版。而日月堂裡大量戲曲班的學生便是負責審看這些作品,選擇一些覺得還行的作品出來,由日月堂裡如吳炳範文若這樣的供奉審看後,覺得在立意方面沒有大問題,那便可以刊印出來。

作品刊印後,付給原作者潤筆費時,這時原作者便需要簽署一個創作權出讓協議。作者表示這部作品的改編權已經屬於大明日月堂所有。

日月堂會推薦其中一些比較符合皇帝陛下要求的傳奇,雜劇,小說之類的作品給皇帝。朱由校仔細挑選後,便將其中要改動的部分觀點標出,或者在其中加入一些自己需要的思想內容,由日月堂對它們進行修改,這樣就可以由戲曲班指導進行排演,象《忠貞大將軍》便是這樣來的。

而朱由校還會將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訴日月堂裡的堂主,周延儒去美洲後,現任堂主便是範文若,他從朱由校那裡領到了要求,然後便回日月堂開始組織人進行寫作,編排。

象朱由校想要宣傳提倡寡婦再嫁,讓女性掌握自己的命運,日月堂便寫出一個劇本:漢朝時王娡因爲受丈夫虐待,便勇敢地離婚,然後遇到了當時的太子劉啓,兩情相悅,最後生出了著名的漢武帝劉徹。雖然也許和史實不大相符,但戲曲而已,並無根據史實來寫的限制。這齣戲傳播開來後,也引起了一些反響,一些比較開明的家長在包辦婚姻時,也偶爾會徵詢一下當事者的意見。雖然影響不是很大,但朱由校認爲,所謂潛移默化,便是自己的目的。

而在《忠貞大將軍》之後,皇家大劇院排演的第二齣戲是《遼東紀事》,講述了遼東鞍山驛的一家五口人的苦難經歷。薩爾滸之戰後,建奴攻佔了鞍山驛,父親因爲不願意與建奴合作,與母親一起被建奴殺死。長子逃離鞍山向遼南而去,次子卻自願剃髮,投靠了建奴,以便保住家中六歲的幼弟。

長子逃到金州,參加了近衛軍,從一個普通士兵成長爲近衛軍營長。他從來不敢忘記家中的血海深仇,時刻想着打回老家去找建奴報仇。

而次子本意是保住幼弟,卻不想建奴先是讓他們兄弟兩做包衣,然後在糧食不足的情況下,將他的幼弟殺死了,以便省下一筆口糧。而次子在一次次的退讓中,最後也沒有勇氣與殺死幼弟的建奴拼命,反而成爲了建奴的幫兇,一起壓榨在鞍山驛的漢人。

近衛軍攻打鞍山時,次子被長子所在的近衛軍俘虜了。兄弟相見,說起父母和幼弟的遭遇抱頭痛哭。但錦衣衛清查後發現次子的惡行,便欲將次子抓去審問。長子不相信自己的弟弟會做出這樣的事來,便拒不放人,與錦衣衛發生了衝突。

錦衣衛將一個個證人帶到長子面前,聽到證人們的哭訴,長子才醒悟過來。他質問弟弟:”你難道忘記了父母的仇恨了嗎?忘記了小弟是被誰殺死的了嗎?“

次子沉默不語,旁邊的錦衣衛道:”人呀,在有些事面前是不能退讓的,你退了一次以後,就一定會退第二次,慢慢地你遇到事後,都首先會想到往後退。對於建奴的惡行,如果每一個漢人都選擇不退讓,逃走,或者逃不走的就破壞他們的牲畜,毀掉他們的農具,燒燬他們的糧食,那建奴也許早就被滅掉了。善良的人們呀,要記住這樣的教訓呀!“

這部戲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在面對大是大非時,我們應該如何做。次子想保護幼弟而投降建奴,出發點是好的,但結果卻變成了這樣,是因爲他對建奴抱有幻想,卻沒有想到與虎謀皮是不可能成功的。

皇家大劇院的第三場戲是《鶯鶯傳》,這是大家很熟悉的《西廂記》改編的,其實真要論到原著,元稹寫的時候就叫《鶯鶯傳》。

這部戲與元稹的《鶯鶯傳》和王實甫的《西廂記》最大的不同便是結局。元稹的結局是張生始亂終棄,王實甫的結局是皆大歡喜。而在戲中,是崔鶯鶯主動與張生和離(即離婚),因爲她發現張生其實並不愛她,所以勇敢地選擇了離開。然後遇到了一位雖然貧窮但是待人真誠的小商人,共同經歷了一些事後,兩人之間產生了好感。共結連理後,小商人和妻子一起努力,過上了美好的生活。

這齣戲是按朱由校的要求來改的,吳炳範文若等人是覺得改得很失敗的,皇帝只是想借這齣戲來宣傳婦女應該掌握自己的命運,同時藉機提高商人的地位。但在朱由校看來,戲劇當然要有主旨,宣傳真的善的美的,不就是藝術的目的嗎?如果順便能夠將自己的一些想法揉合進去,那不是更好嗎?

皇家大劇院建成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推出一部新劇。這些劇裡或多或少地融合了朱由校想要表達的意思,象什麼要守秩序要排隊呀,象不要辱罵別人的家人呀,這些或者生硬或者圓融地混在戲劇中的觀念,慢慢地發散出去。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六十二章 賣地的設想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搶佔雲陽堡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體第兩百零八章 收復河套(十三)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戰第兩百八十八章 底定中南半島第四十四章 一個國家,一個領袖第五十九章陝西巡撫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人永遠正確第兩百八十二章 再下萊林第八十二章若非同道,即爲仇敵第一百七十章 《鐵路法》第二十七章 初到遼東第兩百三十六章 《忠貞大將軍》第十章袁崇煥的旅程(爲感謝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一併謝謝各位親的支持!)第四十二章 敗奢寅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一)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八十二章若非同道,即爲仇敵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風的演講第七十一章再見故人(爲第一堂主“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第兩百一十七章 殷地安(二)引子(主角不會重用東林黨,更不會重用圓嘟嘟)第七章 清京營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復河套(一)第二十二章 茅元儀的妾室第九章 一月平教亂第三十六章軍銜與勳章第五十一章建奴惡毒第一百三十一章 滿桂結婚了第三十四章 研究院的新科目第六章 檢舉箱第兩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漢人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第兩百四十九章 僱傭軍的組成第五十六章建奴來援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一百四十六章 湯九州第四十六章計劃有變,要守海州第六十三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一)第十九章 對降將的處理辦法第七十九章 問話熊廷弼(感謝第一護法朕躬欽處軍國事支持)第兩百七十三章 固始汗稱臣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第三章 大餅第兩百零五章 收復河套(十)第三十七章總參謀部的熊先生第兩百四十五章 林丹汗的和平第兩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動前奏第五十八 北虜犯延安第一百二十一章 穩定軍心第十四章 傳教士(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移民與分家第九十五章 多說無益第七章 農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第三百三十七章 錘子和釘子一百零二章養廉銀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肅王第五章體育鍛煉第兩百一十四章 收復河套(完)第一百一十一章懼內的德川秀忠第十七章 游擊戰第七十三章前倨後恭第八十二章進攻前的準備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第十八章 情濃第兩百一十四章 收復河套(完)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兩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九十章初戰薩摩藩第三百二十三章 激戰第三十七章 請陛下重收礦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一百一十四章揚州地震第十四章 丁憂與奪情第八十九章準備攻打薩摩第四十章 內閣的衝突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復河套(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溯游而上第六十二章兵器的進化第七十七章顏思齊的野望第四十三章怕痛不怕死的金應魁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一)第九十八章 取瀋陽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擊(二)第五十七章 小小粉絲第兩百八十二章 再下萊林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兩百七十八章 北大年請降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體第二十七章 初到遼東第五十七章 有關議院的設想第兩百五十三章 鎮北城第三百四十二章 還有這麼窮的地方?第一百四十八章 菸草第一百一十章 中體西用第七十六章臺灣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排臥底第十二章讀書可以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