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君臣(求支持,求月票)

“陛下,要穩定西域,就非得先徹底解決滿清不可!”

李定國的話聲不大,但是在這個靜悄悄的暮色中,卻依然顯得極爲響亮。

話聲清楚的傳到朱明忠的耳中,不過他並沒有立即說話,而是繼續往榆林城趕去,偶爾的會擡頭看一眼前方。

前方已經隱約可以看到榆林城殘破的城牆了。已經成爲一座空城的榆林,現在已經徹底的荒廢了,沒有了人工的維持,城牆上長滿着野草,甚至還有矮小的樹木,再有幾十年的時間,也許,城牆上就會長滿樹林,到那時,恐怕就再沒人能認出這裡了。這座城市最終會被綠色所淹沒。

也許再過兩三百年,會有一些大明的學者、考古人員來到這裡,在這片密林的深處,尋找着舊時的城市,也許,到那時,這裡會成爲文明的遺址,吸引着各地的遊客。

誰知道呢?

或許現在已經沒有辦法預料未來了,但並不妨礙他去設想有一些可能。

長久的感嘆之後,看着夕陽中的城池,想着李定國的話,朱明忠點頭說道。

“是時候解決他們了!”

沒有必要再拖下去了,有些問題總是需要解決的,已經拖了太長的時間了。

“這二十年,我們一直在積聚力量,而我們也看到,滿清是何等殘暴,所過之處又是如何人煙皆無,當年陝西色目不下數十萬,可等到我們解放陝西時,所遺餘人不過區區千餘人,其男丁無論老少皆被屠殺,女子被掠走爲奴婢,爲他們生兒育女。西域亦是如此,數百萬土人被殘殺,即便是有少量土人逃脫,也紛紛被餓死在山區,滿清如此暴虐,即便是蒙元也不過如此,當地的百姓苦滿清久矣,盼王師久矣!”

當地還有百姓嗎?

似乎已經沒有了,除了死人之外,活着的女人不是被滿清賣掉了,就是被他們掠爲奴婢,分賞給有功官兵了。

似乎,許多當地的女子都被賣到了大明……

哎,商人啊!

即便是在大明與滿清交戰的時候,那羣商人也仍然追逐着利潤,將滿清掠來的女子,賣往國內各地,成爲無業次子們的妻子——次子離家,父兄有責任爲他娶妻納妾。但許多人並不願意把女兒嫁給無業的次子,即便是在有法令要求女子必須在最遲18歲嫁人,否則就要交納重稅的情況下,仍然有許多人不願意女兒跟着次子“受罪”。

也正因如此,朱明忠似乎明白了,爲什麼歐洲的人口增長有限,不是因爲其它,是因爲沒有產業的次子娶親不易,不過相比於歐洲,大明百姓的解決辦法簡單而又粗暴。

娶不到可以買,官府不準買漢人,可以從海外異邦買婢女。所以他們的父兄紛紛爲其買異族婢女,名爲婢女實際上一買回來,次子就會納她爲妾,然後離家自然也就順理成章。這也是異族奴婢貿易盛行的原因。民間因爲次子對妾室以及富家對婢女的需求刺激了這個貿易。這個貿易以後世的觀點來看,無疑是不道德的,但是卻遠比奴隸貿易更爲高尚。

儘管許多傳統的士人,認爲次子大量娶納異族奴婢爲妾,生兒育女令漢人血脈混雜。但對此朱明忠卻一直持歡迎態度。畢竟,有一個番女嫁入大明,就意味着番人少生數人,漢人就多生數人。此消彼漲,對大明的人口增漲是有利的,甚至可以削弱異域的實力,讓其人口增加的速度降下去。

這些年不僅有來自暹羅、朝鮮、南洋等地的番女大量流入大明,還大量來自歐洲、中亞、印度、中東等地的番女作爲婢女來到大明。她們或是作爲豪門大戶的婢女,伺候主人起居,滿足大明富人對女婢的需求,或是作爲妾室,成爲次子的婢妾,大量婢女的涌入,刺激了大明的人口增長,使得這幾年大明的人口增長屢創新高。

不過這兩年,來自西域的婢女越來越少了,這表明當地的土人在清軍的屠刀下,已經日漸稀少,甚至許多地方都到了千里無人煙的地步。既然這柄刀已經沒有了用處,那也是時候解決遺留的問題了。

“是時候去解救他們了,不能因爲他們民異域番民,而無視了他們所遭受的苦難……”

儘管是因爲刀沒了用處,所以纔要解決遺留問題,但並不妨礙朱明忠用冠冕堂皇的話語,去解釋爲什麼現在出兵。

“所以,我們必須要出兵,出兵解救他們,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中。”

如此義正辭嚴的話語,自然讓李定國連連恭維着陛下仁慈,儘管他也知道,當地已經沒什麼土人百姓了,可是,冠冕堂皇的話,聽起來確實好聽,而且大家也喜歡聽。至於有沒有土人不要緊,重要的是擊敗了滿清,移民西域的陝西鄉親們,又能多得到一些土地。而且有功的將士還能得到分賞的奴婢,畢竟,戰後會有大量的有功官兵定居當地,會有許多被俘的女眷需要有地方安置。

說話間,一行人已經來到了榆林城,殘破的城牆上長滿了野草,城牆的許多地方已經塌陷了,甚至就連城門洞也是搖搖欲墜,大有一副隨時可能塌陷的模樣。

“陛下,小心些。”

進城時,注意到城門洞的破舊,李定國連忙提醒一聲。

“沒事!”

直接策馬從城門洞進入榆林城,已經荒廢的城市中靜悄悄的,沒有絲毫聲息,放眼望去,入目的盡是塌毀的房屋,這是一座已經沒有人煙的死城。現在的榆林城在西域,至於這裡,再有幾十年的時間,就會被樹木所吞噬。甚至就是現在,許多曾經的房屋、院落裡也長滿了雜草、矮樹。

行走在長滿各種樹木雜草的街道上,荒涼的城市分外的淒涼,置身於一片死寂的城市中,總會讓人感覺有那麼幾分驚悸。

“陛下,這裡已經沒人了,”

看着那些塌陷的房屋中長出的樹林,李定國的心裡涌起一陣異樣的感受,看着這城池,他能想象得到當年這裡的是如何的熱鬧,百姓們世代在這裡生活,可現在,隨着一紙官命,所有的百姓都被遷走了,無論他們是否願意,都必須收拾行李,前往遙遠的異域。

儘管在那裡,他們生活地方仍然叫“榆林”,可也僅僅只有一個地名作爲懷念了,無數人家的祖祠、祖墳仍然留在這裡,並且最終將會被林木吞噬。然後消失去自然之中。

想到路上看到一些已經消失在林木中的墳塋,李定國忍不住長嘆口氣,神情變得有些痛苦而壓抑。

“是啊,所有人都已經遷走了。”

點點頭,注意到李定國神情的變化,朱明忠說道。

“朕知道他們並不願意離開家鄉,可是有時候,爲了達成一些目的,總需要付出一些代價的,他們現在的遷移,是爲了過上更好的生活,晉王以爲可是如此?”

陛下的問題,讓李定國點了點頭,此時的他,心情顯得有些失落,儘管這並不是他第一次來到這樣的城市,當年在西南的時候,他曾目睹過一個個城市是如何變成空城,進入城中那地上到處都是死人的骷髏,人都已經被殺絕了。

但這裡,榆林卻不同於其它的地方,這裡是他的家鄉!

他就是榆林人啊!

只是現在,榆林已經不在了。

即便是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榆林,可是現在,看着這已經荒廢的故鄉,他的情緒難免有些失落。

跟在陛下的身後,來到城中衙門前方,看着同樣塌毀的衙門,李定國突然開口說道。

“陛下,臣知道該怎麼做了!”

現在,李定國似乎明白了,爲什麼陛下會帶着自己來到這裡,恐怕並不僅僅只是爲了巡視陝北,爲了查看這裡的植被恢復情況,其實,這又豈需要勞動陛下親自前來?每年都有來自書院的書生們,來這裡進行考察,每年都有數百份論文提出,陛下根本不需要親自來這。

但是現在,李定國終於明白了。明白了陛下的心意。現在想起來,他甚至覺得自己有些後知後覺了,居然到現在才明白。

“明白了就好!”

朱明忠並沒有多說那怕一個字,有些話,並不需要直接告訴大臣,但是事情總需要有人去做,就像這件事,必須要有人去做。

“晉王,有些事情,即便是再過五十年,人們也不會忘記,但是再過三百年,也許,就會有人去抱怨,他們會去指責今人的殘暴。”

走到衙門邊,看着那長滿藤蔓的石獅子,朱明忠沉聲說道。

“所以,這件事朕是不能去做的,也不能下令讓誰去做,但卻必須要有人去做,要有人去承擔這一切。”

“陛下,這是臣的榮幸!”

李定國沒有絲毫的猶豫,他明白有些事情,陛下確實不便於直接安排。陛下是天子,是明君,不能是暴君。

“不過,臣有一事相求。”

“說!”

“待到剿滅建奴之後,臣希望能夠靠老連鄉。”

“朕許你在榆林修建王府!”

朱明忠直接了當的回答道。

“陛下,臣想要還的是這裡……”

看着空蕩蕩的城市,李定國搖頭嘆道。

“臣想回的是這個榆林城,而不是西域的那個,況且,臣也不適合呆在那裡,畢竟,一切結束後,那裡也容不下臣了……”

稍作沉默,李定國說道。

“而這裡,無論如何,都是臣的家鄉,臣希望能夠在此安度餘生。有臣在這裡,至少將來對於榆林人來說,他們至少知道,在祖地還有人在,多少還有個念想,也算是臣唯一能爲同鄉做的事情了。”

李定國的請求,讓朱明忠陷入了沉思,良久後,他才說道。

“晉王,這裡現在可是百里無人煙啊。在這裡生活,總是多少不便。”

“臣知道。”

點了點頭,李定國看着破舊的城池說道。

“陛下,你看,這城池雖然廢了,可底子還在,只要稍加整治,就可以住人了,臣的王府就修在這裡,至於人煙什麼的,臣倒不在意,糧食可以從外邊運過來……”

聽着李定國的講述,朱明忠並沒有回絕他,沉思片刻,然後看着他說道。

“大明親王分封,是朕定下的規矩,但晉王是異姓王,是不能封國的,不過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裂土封國雖然不能,但現在這裡是官地,是朕的私業,朕答應你,待到建奴被蕩平除盡,晉王凱旋之後,朕便把榆樹老城以及城外十里之地,皆賞給晉王,永歸晉藩。”

啊!

陛下的話,讓李定國的神情微變,他驚詫的看着陛下,陛下這是何意?難道這是裂土封國?在大明本土。他甚至能夠想象得到,這個消息傳出去之後,會引起什麼樣的轟動,同樣也知道會有什麼阻力,必定是羣臣反對。

“臣,臣……”

就在李定國吱嘸着不知如何應對時,朱明忠笑道。

“晉王不要誤會,朕所說的使用,就是這榆林老城和城外十里之地,都是你代朕管理,使用權在你,你在這裡修王府也好,殖業也罷,朕和朕的子孫後代是不會過問的,嗯,這裡就算是一座皇莊吧!不過,這皇莊朕全交給晉王,晉王嘛……以後每年給朕一兩銀子就行了!如此,也好堵住天下悠悠衆口!”

陛下的話聽在李定國的耳中,只讓他一陣激動,連忙說道。

“陛下如此厚待,臣,臣必定誓死報答陛下厚待之恩!”

“朕不需要晉王的以死報答!”

搖搖頭,朱明忠看着遠處說道。

“朕,所要的東西非常簡單!”

扭頭看着李定國,朱明忠認真的說道。

“朕只要定王在凱旋時,把玄燁小兒的腦袋於朕提來,讓朕獻祭於太廟既可。”

“請陛下放心,臣此次返回西域後,就立即發兵討伐建奴,不但要把他的腦袋砍下來獻予陛下,就是其父的腦袋也要一併砍下,以告慰我先帝在天之靈!”

第207章 陪審(第一更,求月票)第140章 米券之變(第一更,求月票)第85章 名士(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85章 初遇(第一更,求支持)第114章 天意(求推薦、求收藏)第195章 家人(第一更,求月票)第21章 江陰城下(第一更)第153章 雞籠(第二更,求月票)第303章 (第一更,求月票)第171章 職責(求支持,求月票)第61章 自有肚量(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42章 謝謝你第156章 焉敢不從(第一更)第52章 窺見(第二更,求月票)第17章 歸義(第二更,求支持)第55章 不忘(第一更,求支持)第97章 克敵(第二更,求月票)第46章 說說看(第三更,求支持、求收藏)第87章 信任(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52章 關門打狗(第一更,求支持)第195章 遣明使(第一更,求支持)第429章 王憂第307章 盛京(第一更,求支持)第603章 驚變第7章 選擇(第二更,求支持)第371章 人心(求月票,求支持)第213章 軍心(第一更,求月票)第393章 當年 (求支持,求月票)第111章 大牛(第一更,求支持)第249章 新學問(求支持,求月票)第86章 還都(第二更,求支持)第86章 儒士(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34章 南歸(第一更,求月票)第190章 煌言心(第二更,求月票)第324章 哥薩克(第一更,求支持)第273章第535章 剛果河的龍(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25章 教化(求月票,求支持)第429章 王憂第233章 未來(求支持,求月票)第41章 傳國(第一更,求支持)第86章 還都(第二更,求支持)第45章 大同之世(第三更,求支持)第117章 罪人(求支持)第63章 求賢(第二更,求支持)第96章 炮(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13章 徵召(求月票,求支持)第95章 招賢(第一更,求支持)第147章 末技(第三更,求訂閱,求首訂)第343章 帝王心(第三更,求月票)第237章 寄人籬下(求月票,求支持)第95章 羽翼(第一更,求支持)第219章 工廠(第一更,求月票)第175章 失業(第一更,求支持)第512章 關於未來的決定(新書發佈,求支持)第65章 何爲人(第二更,求支持)第55章 不忘(第一更,求支持)第2章 死中求活(求推薦、求收藏)第291章 何爲英雄(求月票,求支持)第139章 潛入(第一更,求支持)第138章 爲國爲民(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16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656章 從核平到和平第22章 任不同(第二更,求支持)第131章 何人(第二更,求支持)第1章 家臣(第二更,求月票)第135章 內憂(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96章 得勝(第一更,求月票)第232章 投向遠方(求支持,求月票)第478章 目標,英格蘭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99章 大汗(第一更,求支持)第336章 末日 (第一更,求支持)第423章 衆人(求月票,求支持)第371章 遺忘與記憶(求支持,求推薦)第487章 英奸 (新書發佈,求支持,求推薦)第85章 陣前(第三更,求月票)第23章 朝廷(第二更,求支持)第188章 鯨海(第二更,求支持)第82章 主奴(第二更,求支持)第180章 去南京(第二更,求月票)第488章 不列顛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86章 還都(第二更,求支持)第3章 黃與淮(求月票,求支持)第489章 英倫落日(新書發佈,求支持)第81章 前夜(第二更,求月票)第413章 徵召(求月票,求支持)第100章 歸化(第二更,求支持)第387章 南下(求支持,求月票)第315章第13章 盛京(求支持,求月票)第151章 禮下庶民(第二更)第89章 第89章 爲臣(第一更,求支持)第242章 奴才(第二更,求月票)第56章 汗馬勞(第一更,求支持)第198章 改革(第二更,求月票)第416章 喪氣話(求月票,求支持)第433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42章 兩面(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26章 血戰(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37章 名聲大噪 (新書發佈,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