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往何去(第二更,求月票)

曾經舟船如織大運河隨着冬日的到來,這會已經盡是冰封。不見了往日的行船。

在這寒風臘月之中,只有些許行人於這河堤上行走着,一行六人,騎於毛驢上緩緩的行走着,與好友重聚之後,顧炎武也改步行騎上了毛驢。

“快到徐州的地界了!”

因爲並不是第一次從這運河上行走,識得一處曾路過的地方時,顧炎武話聲剛落,便聽到一旁傳來的輕嘆。

騎於驢上的閻爾梅,默默的看着前方,許是近鄉情怯,十餘年顛沛流離的未曾返鄉的他,神情顯得有躊躇。

心知好友這聲嘆息是爲何故的顧炎武,直接勸道。

“用卿兄,不若我等先到沛縣,待拜祭令祖之後,再行南下,不知用卿以爲如何?”

想到當年閻爾梅妻妾爲不拖累其自殺,他爲恢復大明江山非但散盡家財,更平先人之墳的義舉,傅山也跟着勸道。

“寧人所言極是,這沛縣亦在途中,現今沛縣已經重歸我大明,用卿理應拜祭先人,將此信告知於先人。”

好友的勸說,讓閻爾梅把目光從遠處收回,看着身旁似有所期待的兒子,搖頭說道。

“他日的你娘自殺之時,曾言他日天下光復之時,請家祭想告,如今天下未復,弟焉有顏返鄉見以先人?”

在道出這句話時,閻爾梅那滿是皺紋的臉膛盡是難言的苦痛,十餘年顛沛流離,十餘年不知多少次在夢中與妻妾相會,如今雖是近鄉,但他不願返鄉,只因妻妾自殺時的心願未了,縱是回鄉亦是無顏相對,

“爹,待到了清河,到時候孩兒必定投身忠義軍中,他日於沙場上殺虜報國,以報國仇家恨!”

對於二十一歲的閻復之來說,十幾年前離鄉時,他不過只有幾歲,儘管對母親的記憶已經淡去,但十幾年來未曾有一日敢忘國家恨,這次隨父親南下,他便已經下定決心投心軍中。

“如此方纔是我兒!”

閻爾梅衝着兒子展顏一笑,那面上全是一副欣慰模樣。

“只可惜爲父老邁,不能隨復兒一同上陣殺敵,若不然,豈不也是人生快事?”

聽着這兩父子的話語,只覺得心頭猛然一熱的顧炎武,便直接問道。

“聽賢侄所說,用卿兄已經決定留於清河?”

從當日於香山決定南返,直到現在,顧炎武都沒有下定決心,到底去那裡。

南京、清河、南昌,三個地方三個不同的選擇,讓他着實爲難了一路。這會聽閻復提到要於清河入忠義軍,好奇之餘,卻也覺得理所當然,畢竟其本就是徐州沛縣人,留於清河是理所當然之事。

“正是。”

點點頭,閻爾梅並沒有解釋爲什麼會留於清河,而顧炎武又把目光投向傅山。

“不知青主兄又及往何處?”

“自然是清河!”

傅山笑着說道:

“爲兄之所以願留於清河,除了忠義軍上至經略下至兵卒,敢以用命,皆是我大明之中流砥柱外,更是因爲清河位於江北,他日我大明北伐,以朱經略之悍勇,忠義軍之彪悍,其必爲北伐之先鋒,如此,不正是我輩所欲?”

接着他又笑着對顧炎武說道。

“再則,清河朱經略雖起於草莽,卻素有忠義之名,陷常州、克南京、平江北、戰宿遷,其每戰必身先士卒,全軍上下無不不奮勇用命,於我大明可謂一片赤膽忠心,如此忠義之士,我等再不去投奔,還欲投奪何人?”

儘管並不知道朱明忠孤軍北伐的背後原因,但即便是在山西,亦曾聽聞他的忠義之名,對其也是心馳神往已久,這次南下傅山自然願意前往清河,投奔朱明忠。

“延平者,雖素有忠義之名,然其父兄皆囚於清虜之手,若是北伐必有所忌,再者……”

話聲壓低,傅山繼續解釋道。

“鄭家起於閩省,曾事隆武帝,麾下文臣武將如雲,其克以南京之後,江南遺民無不紛紛投奔,我等前去投效,焉能得之以用?朱經略起於草莽,如今江北初定,正是用人之時,我等前去投奔,必定可一展所長,爲大明中興略盡綿薄之力,如此不正是我等十數年之願?”

如此一番解釋,讓顧炎武頓時便如茅塞頓開似的,想通了其間的因由,可不就是這個道理,別說是鄭成功那裡,便是南京,張煌言幕中又怎麼可能少得了人才,就憑其於江南的名聲,恐怕亦如過江之鯽一般。如此一來,他若還去湊個熱鬧,又怎麼可能得到重用,從而一展所長?

相比之下,確實沒有比朱明忠更合適的人選了,畢竟其起於草莽,數月之前,天下之人誰曾聞其名。其之所以名揚天下,全是憑數場大勝之功,其身邊幕僚必定有限,投奔於其幕中,自然有機會一展所長。

至於升官發財,皆非他們所願,若是想要升官發財,又何需等到今日,當年清虜下詔之時,入京便可得以官身。他們十餘年奔波,所思所想皆是爲復以大明江山,爲的是大明中興。

“青主兄所言甚是!”

在道出這番話之後,一路上一直猶豫不決的顧炎武終於不需要再作任何猶豫,那原本舉棋不定的心思反倒是平靜了下來。

一路上三人談談笑笑,不時偶有所感的談以北方的山川地形,說道着各自的北伐大計,心情自然很是愉悅。在斷黑時分來到了,一行人來到了一處驛站,既便是天色斷黑,可卻仍然看到了那驛站關卡處飄揚的那片旗幟。那旗上似乎書寫着斗大的“明”字,隱約的還能看到,驛站下身着赤衣的兵卒。

同樣樣是一身赤色道袍,自號“朱衣道人”的傅山,連聲說道。

“我大明之兵,或着赤衣,或着黃衣,過了此驛必是我大明之土了……”

在說出這番話時,隱居於太陽城郊僻壤,自謂“僑公”,寓意明亡之後,自己已無國無家,只是到處做客罷了。更寫出“太原人作太原僑”的詩句表述內心痛苦的傅山,許是一時過於激動。在終於看着那面飄揚的“明”旗時,那淚水瞬時便如雨下一般……

第574章 解決問題的關鍵第496章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69章 發現(元旦快樂)第37章 入京第258章 家人(求支持,求月票)第56章 朱之瑜(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73章 在大西洋上(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27章 皇與王(第二更,求支持)第238章 擎柱(求月票,求支持)第247章 想家(求支持,求月票)第243章 文和(第一更,求月票)第22章 任不同(第二更,求支持)第86章 宿遷血戰(一)第320章 皇冠(求支持,求月票)第72章 南蠻(第一更,求支持)第207章 陪審(第一更,求月票)第95章 殺手鐗(第三更,求月票)第468章 決心 (祝大家中秋快樂!)第47章 新營新兵(第二更,求月票)第170章 (第二更,元旦快樂,)第244章 人心亂(第二更, 求月票)第637章 我的太陽第338章 投親(第一更,求月票)第175章 海軍的未來(第一更,求月票)第138章 難得清淨 (第二更,求支持)第88章 君王(第二更,求支持)第14章 圍城(第一更,求月票)第470章 劫難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00章 初相見(第二更,求月票)第64章 本心(第二更,求支持)第24章 攻城(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1章 風力(第二更,求月票)第408章 商借(祝大家六一快樂!)第17章 主與幕(第二更,求支持)第72章 貿易(第二更,求月票)第355章 特權(求支持,求月票)第522章 點歪的科技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45章 外交(第一更,求支持)第643章 高速公路第79章 地獄(第二更,求月票)第382章 寧古塔下(第二更,求月票)第85章 名士(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49章 數控機牀第277章 誘之以名(求支持,求月票)第592章 虧本生意第71章 心所思(第二更,求支持)第526章 美好的未來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4章 衆人百相(第二更,求支持)第453章第375章 人才(汶川十年祭!)第331章 心機(第一更,求月票)第317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467章不列顛的神仙水(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162章 反應(第一更,求支持)第29章 摘挑(第一更,求支持、求推薦)第59章 小玩意(第一更,求月票)第400章 投資未來(求支持,求月票)第84章 何謂俠(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34章 非洲腹地(新書發佈,求支持)第655章 老祖宗第436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102章 百姓(第二更,求支持)第519章 保護傘公司(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49章第14章 圍城(第一更,求月票)第228章 行軍(求支持,求月票)第146章 銀元(第一更,求月票)第303章 (第一更,求月票)第150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114章 掣肘之苦(第二更,求月票)第394章 城破(第一更,求支持)第333章 蘇伊士(第二更,求支持)第370章 末日(求支持,求月票)第116章 迎駕(第一更,求月票)第420章 影響(求支持,求月票)第455章 天賜良機(求支持,求月票)第32章 青年(第一更,求支持)第339章 船樣(補更)第56章 朱之瑜(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80章 殺無赦(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32章 王心(第一更,求支持)第385章 奉先殿 (求支持,求月票)第572章 遍地黃金第531章 青黴素(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97章 參觀學習(第一更,求支持)第366章 陷阱(求支持,求月票)第352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626章 老同學第148章 人心難測(第五更,求首訂,求支持)第411章 固執(求支持,求月票)第90章 生或死(第二更,求月票)第447章第75章 奸商(第二更,求月票)第394章 日子(求支持,求月票)第156章 援軍(第一更,求支持)第268章 育種(求月票)第403章 棋子(求支持,求月票)第105章 拓殖(第三更,求月票)第336章 末日 (第一更,求支持)第343章 人去(第二更,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