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長幼(第二更,求支持)

妄顧人倫!

這樣的話,無疑就是指責。

對此,朱明忠倒是不以爲意的微微一笑,他知道長子繼承,會對閻爾梅,甚至許多朝中衆臣造成什麼樣的衝擊。

實際上,國人對於長子確實是偏愛,就像朱之瑜爲大明遊走奔波的時候,就將家業全交給長子,帶着幼子四處奔波,作爲次子的朱大勇十餘年來隨他顛沛流離不說,甚至幾次險些喪命。

也正因如此,他們自然不願意看到幼子一無所得。

“長子多肩負着傳宗接代、傳承爵位的重任,而幼子排除在家產的繼承人名單之外,所以,他們就更需要教育,就像許多大戶人家之中,其下一代除在務農經商之外,業儒也是一個主要出路。這裡既有利益上的考慮,又有家族傳統的因素。既然百姓人家可以如此,那麼勳貴爲何不能如此呢?與普通的百姓於社學就讀不同,勳臣的子弟有勳貴學校教育,即使是普通的勳士,也設立有專門的學校教育他們子弟,這些階層充沛的家業使得他們能給子女提供代代相傳的、不間斷的、高質量的教育,這是許多平民之家難以相比的。”

貴族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並不是爵位,而是教育,特殊的地位,使得他們可以聘請到最好的老師教授子弟。而那些學校既重視文事,也重視武備,既訓練人的外在行爲規範,也陶冶人的內在精神情操。

對閻爾梅的指責,朱明忠並沒有反駁,而是用現實加以駁斥。

“那些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幼子,難道就因爲沒有繼承權,就一事無成了?他們可以參加文官考試,可以考入軍校,正由於幼子們沒有繼承權,所以他們纔不得不獨立開創新生活,他們會從事各行各業,而且朕相信,他們會在各個領域內取得相應的成就,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卻恰恰又起到了另一個作用——文化的傳播者,他們把勳貴之家優質的教育傳遞到了民間。”

不僅僅如此,突然朱明忠的眼前一亮,他的神情甚至變得有些激動。

“現在,天下皆知朕將分封宗室於夷地,令其教化夷地,如果說是我大明仍然實施“析產製”那麼必定是人人窩在家裡等着分財產,非但沒有創業之心,同樣也沒有冒險精神,可如果幼子們失去繼承權,爲了生活,他們不僅需要創業,而且也會紛紛投奔宗室,於異域開枝散葉,這豈不比過去一家一族固守一地要好?”

長子繼承法,帶來的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除了長子之外,幼子們會因爲沒有繼承權而紛紛離家自謀生路。那麼這些幼子們都去了哪裡了呢?出路無非也就幾條,要麼去經商,要麼去考取文官,要麼從軍。正是因爲這些幼子們的分散流落,不再依靠家族生存,自然而然的,就不會像中國一樣動輒形成數十數百,甚至數千人口的大家族,宗族的勢力,也會在這種長子繼承中被迅速瓦解。

如果全天下都是這種“長子繼承製”,那麼,勢必會造成另一種結果——大量的幼子因爲沒有繼承權,他們必定會涌入城市,但是城市中並沒有那麼多就業機會,他們爲了謀生,不得不做出另一個選擇——離開本土,前往殖民地或者海外的諸侯國,在那裡開拓自己生活。

而在這個過程中,接受良好教育的貴族幼子,給諸侯國帶去了文化,而平民幼子給諸侯國帶去了人口。如此一來,海外擴張最基本的兩點也就得到了解決——文明與人口。

而中國呢?

國內的人口也會因此被限制在一個合適的範圍內——激增的人口因爲繼承權的問題的會主動的流向海外,而不再是被動因爲天災或者流放不得不遠處海外。

在這一瞬間,朱明忠似乎知道了爲何西方能夠建立大會量的殖民地,不僅僅是因爲君主們推崇向外擴張的文化,實際上是“長子繼承製”制的必然結果,因爲殖民地可以讓無路可走的幼子們得到到安置。

而對於千年來皆言“人離鄉賤”的國人來說,“長子繼承製”可以逼迫他們離開本土,逼迫他們去冒險,去創業。

當然,貴族的數量也會一直被限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不會出現以家族爲紐帶大貴族,沒有繼承權幼子們,必定會爲了生活離開家族的庇護,自謀生路。

於異域開枝散葉,這豈不比過去一家一族固守一地要好。而且可以從根本上化解宗族力量。

陛下的話讓閻爾梅甚至無法反駁,畢竟,在皇家子弟都要分封夷地的情況下,誰也不敢說這不好,既然皇家都能爲了“天下大同”去“妄顧人倫”,那麼勳貴和百姓,難道不應該與君父同?

知道不能再用妄顧人倫去辯解的閻爾梅,略加深思,然後說道。

“陛下,若是實施長子繼承,那麼幼子們離家後迫於生計,必定會分散流落,居無定所,如此一來,就帶來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縱是勳貴也要面臨着長子或是因病早歿,或是因意外早歿,或是死於戰爭的可能,即使地位很高的勳貴也無力逃脫這些,而長子早歿,依次由長孫、次子、幼子或其她家庭成員依序遞補,沒有繼承人的話可依據其遺囑經由陛下恩准後由其近親繼承其封地封號。過去其家人齊聚於一地,自然沒有什麼,可幼子們離家後迫於生計,很有可能不知去向,況且他們分散於各地,一但主家長子早歿,到時候應該由誰來繼承爵位?這勢必會引起繼承混亂。別說是普通勳貴之家,就是皇家,將來恐怕亦難免俗,當年武宗無後,世宗襲位就是前車之鑑!”

閻爾梅的提醒,讓朱明忠一愣。

武宗無後,世宗襲位!

當年爲何會立世宗?世宗真的是第一順位繼承人嗎?

第一順位繼承人,想到這個詞朱明忠笑說道。

“這個簡單,愛卿這麼一提醒,朕反倒是忽視了我大明的皇位傳承,朕明日就會下旨宗人府與內侍府共同擬定《皇位繼承法》,這個原則就是根據嫡長子繼承的原因,即是從……”

原本想要說朕的後代,可話到嘴邊,朱明忠便還是改口說道。

“以朕的嫡長子爲第一順位繼承人,然後按照長幼繼承皇位成爲繼承人,這個順序先是朕的兒子,然後再是我大明宗室按照宗枝遠近排列。這個順位繼承,每年都要進行更新,一但制定成憲,自此之後,我大明皇位繼承,就必須以此法爲準,如此,當年魯王監國與隆武衝突的舊事,也就可以從此避免。”

相比於英國在18世紀制定的《皇位繼承法》,皇明祖訓中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實在是太過粗略,也正是這種粗略帶來了衆多的問題,尤其是清虜入寇後,江南文武更是爭相立君。只有用法令的形式確定繼承權,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文臣武將“立君勸進”的心思。

原本朱明忠是想侷限於自己的子嗣後代,但是想到自己名義是崇禎的兒子,不能那麼幹脆利落的把宗室完全撇開,而且將來他們分藩海外,還需要靠着海外各藩也有權繼承大明皇位,來加強與諸侯國之間的聯繫,就像後世的英國,由於歐洲各國王室通婚的結果。很多歐洲國家的君主和王族也有權繼承英國王位,而且超過900人都有資格繼承王位。

有衆多的繼承人這倒也不是什麼壞事,如果加以操作的話,還有夠加強與與諸侯國之間的關係。這個繼承權權讓他們明白自己不僅僅是諸侯國的大王,同時還是大明的皇位繼承人。

“至於勳貴嘛,可以《皇位繼承法》的順序繼承爲原則,勳臣家自行編定家譜,順序繼承爲原則,編定順序繼承人,而幼子們在離家之後,他們的責任就是要書信告知主家自己的位置,子女生育情況,以便列入的家譜,供主家編定順序繼承人。”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操作的時候,必定會面對一些問題,可是朱明忠有制度總好過沒有制定,相對嚴格的順序繼承,可以確保勳貴家族傳承,最終他們會成爲大明的貴族團體。

“當然,朕相信,那些幼子如果離開了主家的庇護,前往殖民地的話,他們很有可能會創造出不遜於祖先的功業,他們中的許多人,可以成爲……”

想到現在正在似定的諸侯國的章制,朱明忠笑看着閻爾梅說道。

“當然,諸侯國雖是自理內政,卻不能擅自封公侯,這些都要請示中央朝廷,不過雖不能封公侯,但是可以封君的,君的封號於諸侯國內不比封侯低,也不在、朝廷限制之內。封君、封士,也是都是諸侯新貴,用卿。”

頗爲親近的喊着閻爾梅的字,朱明忠笑說道。

“朕沒記錯的話,用卿你除了長子於門下司,次子于軍中服役外,尚有幼子數人,若是他日其往諸侯國闖蕩,不定亦可於那裡得大王封君。如此豈不更好?”

第340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226章 南下(求月票,求支持)第140章 微服(第一更,求支持)第319章 好演員三阿哥(第一更,求月票)第310章 忠臣(第二更,求支持)第477章 丘吉爾的使命(新書發佈,求支持)第69章 實驗田(第二更,求月票)第159章 小國的野心(第一更,求支持)第406章 新王新相(求支持,求月票)第277章 誘之以名(求支持,求月票)第76章 隨軍商人(第一更,求月票)第139章 論政(第二更,求月票)第164章 解決問題(第二更,求月票)第323章 浮想(第一更,求月票)第20章 京城亂(第一更,求支持)第367章 主奴(求支持,求月票)第172章 未來的希望(第二更,求月票)第17章 後勁營(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77章 沐國公(求月票)第169章 初戰(中秋快樂)第156章 穿越者的福利(第一更,求月票)第251章 邊域(求支持,求月票)第126章 血戰(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0章 甲兵(第二更,求支持)第57章 拜師(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57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29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226章 義士 (新年大吉)第99章 大汗(第一更,求支持)第85章 名士(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50章 遠憂(求支持,求月票)第294章 野心勃勃(第二更,求月票)第77章 南天門(第一更,求支持)第99章 策問(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2章 相見(第一更,求推薦 求收藏)第45章 大同之世(第三更,求支持)第464章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503章 鐵路狂想曲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14章 講武堂(第二更,求月票)第70章 靜夜(第三更,求月票)第149章 南下(第二更,求支持)第260章 蒸汽時代(求支持,求月票)第611章 “小”的好處第383章 流人(第一更,求支持)第214章 講武堂(第二更,求月票)第82章 好男兒(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31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233章 灼熱(第二更,求月票)第603章 驚變第295章 芳名(求月票,求支持)第67章 衙內(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4章 黃河上(第一更,求支持)第404章 皇帝與大臣(求月票,求支持)第604章 阻止這一切第44章 淫威(今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7章 開源(第三更,求月票)第81章 豪奪(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48章 馬商的野心(求月票)第290章 晉王途(求月票,求支持)第113章 談判(第一更,求支持)第70章 藥坊(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17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239章 變數(第一更,求月票)第307章 盛京(第一更,求支持)第482章 大海戰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4章 何爲蒼生(第一更,求月票)第193章 荒年(第一更,求支持)第35章 三代之盛(第一更,求支持)第44章 好望角(第二更,求支持)第97章 單軌炮架(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89章 文士殺人(第一更,求月票)第198章 獵物(第二更,求支持)第191章 長崎(第一更,求支持)第407章 下國臣(求月票,求支持)第318章 釘子(五一快樂)第91章 血戰(第二更,求月票)第1章 北去(第一更,求支持)第182章 區別(求支持,求月票)第28章 文與武(第一更,求支持)第110章 主與奴(第二更,求月票)第417章 助力(求支持,求月票)第151章 府內人(第一更,求支持)第229章 戰前(第二更,求月票)第517章 新的機遇(新書發佈,求支持)第85章 楚憂(第一更,求支持)第35章 竈丁(第二更,求月票)第580章 他們能怎麼樣第20章 宮內(第二更,求支持)第123章 不願(求支持)第59章 神醫(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67章 條件(求月票,求支持)第117章 忠義之士(第二更,求月票)第144章 小工藝(第一更,求月票)第211章 門前(求月票,求支持)第310章 人的私心(第二更,求支持)第85章 陣前(第三更,求月票)第195章 遣明使(第一更,求支持)第239章 歸化民(求支持,求月票)第612章 少爺與家臣第248章 馬商的野心(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