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力駁羣雄

紫禁城入冬以後,大雪紛飛。

又是一年京城的雪景,不知不覺林延潮來京任禮部尚書已近一年了。

現在部裡的事,相對平靜。

之前申時行因國本之事去位,天子推遲明年冊立太子,而禮部左侍郎黃鳳翔單獨上疏懇請明年春如舊冊立太子。

天子駁回並將黃鳳翔奪俸三個月,然後黃鳳翔一氣之下自請去南京任官。

天子如他所願,讓黃鳳翔任南京吏部侍郎,本來禮部左侍郎要由趙用賢補上,但趙用賢與吏部尚書陸光祖不和。

陸光祖索性就推舉了任南京禮部左侍郎的韓世能遷爲左侍郎,補上黃鳳翔的位子。

此事完全是陸光祖自作主張,絲毫沒有與林延潮商量。

林延潮雖也不希望趙用賢任禮部左侍郎,而且從道理上來說,禮部左侍郎的任命他也不好過問。但陸光祖連知會一聲也沒有,多少令他心底落下些芥蒂。

不過林延潮知道陸光祖並非是針對他,而是陸光祖此人一貫如此,銓政之大權向來不容任何人染指,天子沒有經過他廷推內閣大學士,他都要BB半天,現在首輔王家屏都讓他三分,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韓世能也是林延潮老熟人了,他是申時行的同鄉,算是鐵桿的申黨中人。對於林延潮作爲申時行的得意弟子,他們也是有很多方面的共識,因此二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風雪交加,林延潮,韓世能於禮部衙門後堂的亭子裡賞雪品茗,閒聊公事。

這時趙用賢因公事向林延潮請示,走到後堂時,正好見到這一幕。

趙用賢見此一愕,然後搖了搖頭。

隨從看趙用賢的臉色,然後道:“這位左宗伯來部纔多久,就與大宗伯走得這麼近了。”

趙用賢捏須道:“這也是大宗伯擅拉幫結派啊,但憑心而論,這也是人家的本事,這一年來部裡的事,大宗伯駕馭起來是遊刃有餘,禮部奏請極少被內閣,禮科打發回來。”

隨從道:“那還不是大宗伯將功夫都用在廷議,內閣,禮科打交道上。這部裡的事近來他管得頗少啊。”

趙用賢見林延潮與韓世能有說有笑道:“對正堂而言,上任後最難之事莫過於佐貳官之協調,若辦不好,部裡事事都要過問,足夠他吃一壺的。但佐貳官敢輕慢正堂,也多半看正堂與各部不睦,或與上官不和。”

“原來如此。”隨從恍然大悟。

“下官見過大宗伯!”趙用賢行禮。

林延潮淡淡地笑道:“汝師外面冷,上亭子來。”

趙用賢入座後道:“老遠就見大宗伯聊得正起勁,若非公事本來不該輕易打攪。”

韓世能笑道:“我與大宗伯正聊些書畫,若是知道汝師兄也有這雅興,就邀來一起閒聊了。”

趙用賢笑了笑道:“山野粗人,懂什麼品賞字畫。哪裡及得上韓兄這樣的方家。”

韓世能連忙道:“不敢當,不敢當,韓某豈敢在兩位面前班門弄斧。”

二人打了幾句機鋒,然後進入正題。

“敢問兩位大人,明年太子冊立事,咱們禮部是否還要復請,此事責任在本部,若是不請怕外面會有議論。”

韓世能聞此心知,此是惹禍上身的事,他看了一眼林延潮的臉色,立即出面道:“之前左侍郎鳴周兄因進言此事已是觸怒天顏,若是再言怕是反而更不利於國本,汝師三思啊。”

趙用賢正色言道:“平居無極言敢諫之臣,則臨難無敵愾致命之士,這也是鳴周兄在奏章中所言,哪怕一而再再而三的上諫被天子斥責,但也要盡我們身爲臣子的本分。”

林延潮看了趙用賢一眼,知道他性子極爲執拗,若與他講理,能夠爭上三日三夜。

林延潮道:“汝師兄,此事不在於聖上,而在於宮中有人作梗。我等身爲臣子,也不好令陛下陷入兩難的境地。”

趙用賢一聽想起那日天子召林延潮商議國本時,被鄭貴妃衝進來打斷的事情。

林延潮不動聲色喝了一口茶道:“此事本部堂也實是無奈,爲人臣當有忠君之心,但東宮之事乃天下大本,又不可不定,還請汝師教我如何辦?”

林延潮之前與王家屏商議過,誰來出頭敲打鄭貴妃?

王家屏雖有此意,但他也擔心得罪鄭貴妃。

至於林延潮當然也有這個打算,但是當日在殿內爭吵,天子親自出來勸架,自己若在就此事再與鄭貴妃過不去,天子就要與自己過不去了。但是自己明上不好出面,卻可以煽動其他人啊,因此論及當打手和噴子,確實沒有人比趙用賢身後的清流更適合了。

聽林延潮這麼說,趙用賢點了點頭當即道:“我明白了。”

事情議完,二人告辭。

林延潮則是披上衣袍前往內閣,付知遠已是抵京。

不過這一次對他而言可不是一件愉快之事,天子沒見着,他要先去都察院堂參,然後到內閣與廷臣科臣會揖。

林延潮坐上轎子到了宮門,然後步行入宮,一路上風雪交加。

左右給他撐的傘上都積滿了雪,林延潮到了文淵閣後,左右隨從收了傘。他伸手撣了撣袖子上的積雪。林延潮剛一站定,幾名內閣的中書也是立即迎了上來。

“見過大宗伯!還不給大宗伯遞手爐來。”

林延潮接過手爐,也算是接受了對方的好意,他問道:“會揖的如何?”

那名中書湊上前陪着笑臉低聲道:“談了一個時辰了,還沒出來呢。”

“哦?”林延潮頓了頓道,“可否容我在外旁聽。”

林延潮的名字本不在與會名單上,但是他這麼開口了,下面的官吏敢說半個不字嗎?

“當然。大宗伯這邊請!”

這名中書當即引着林延潮來到會揖室。這會揖室林延潮不陌生,當年張居正當國時,林延潮作爲輪值中書多次在會揖室裡作記要之事。

但林延潮身爲部臣後,這樣的內閣與六科會揖卻是不能參與了。

林延潮來到門外就聽得門內聲音頗爲刺耳。

會揖是祖制,內閣大學士在會揖中於國事上接受科臣的質詢,過去常常有言官在會揖上將內閣大學士懟得面紅耳赤的時候。

在另一個時空裡,沈一貫爲首輔,此人在明史裡有八個字的評價那就是‘枝拄清議,好同惡異’,就是打壓清議,在政見上喜歡與自己相同的,討厭與自己相異的。

有一次會揖,一名言官得罪天子要被貶謫,衆言官請求沈一貫出面保他,但沈一貫百般理由推託,當時袁可立坐於末席大笑道:“公不是不能救,而是見死不救。”

當場滿堂愕眙,而袁可立獨自不懼,侃侃而談。

當時沈一貫斜了一眼袁可立向左右問道:“末座白皙者何人?”

事後袁可立因此事而被沈一貫報復而罷官。

但今日的主角不是內閣,而是剛從淮安進京的河漕總督潘季馴。

而此刻會揖室裡,付知遠臉色鐵青,他這一次來京本以爲能夠面聖陳詞,請天子支持自己大力整治漕運之事,但是沒有料到他來京後,根本見不到天子一面。

面對他的卻是如同債主一般的苛厲言官。

在都察院堂參時,他已被左右都御史嚴厲問了幾句。

而今日內閣會揖,更是如此,言官們圍着他質問。

“漕運之事,朝廷早有主張,漕督不以安靜爲要,驟然以嚴刑峻法整治,此博名乎?好功之病乎?”

”漕政之事糜爛已久,如重病之人,當以溫和之藥調養,豈可驟下虎狼之藥?”

“漕督,其他不論,這一次漕船被焚之事,你當如何向朝廷交代?這漕糧的虧空與漕船的補造,又如何交代?”

付知遠聽見言官質問,一一答之,他心底有氣。

但他也知道現在言官權力極重,權勢輕一些的部寺大臣,這些人都不放在眼底。

付知遠反駁了幾次,都被這些言官說了回來。他也是堂堂二品大員,幾時受過這樣的屈辱,當即他閉上眼睛,不置一詞,任由這些言官去說。

爲何他的苦心變成了這樣,爲何一貫對他信任有加天子不肯見他,爲何爲國爲民卻是如此下場。

付知遠滿腔悲憤,一名大臣就如此受辱於言官的口舌之下。

就在這時,他聽得外頭傳來推門聲,四面的嗡嗡之聲卻一下子停止了。

卻說林延潮在門外聽了幾句後,輕哼一聲,當即伸出單手推開門。

林延潮動作也不大,推門之聲也不甚重,但衆言官們都是看了過去。

本不該出現在此處的林延潮推門後負手而入,立在門前目光從左至右的掃視過一遍。

頓時會揖室因他的出現而鴉雀無聲。

會揖室內佈局是如此,首輔王家屏面南而坐,付知遠坐在他的左手側,至於言官們則是左右對座。

林延潮掃了一眼後,大步從言官的目光中邁步至王家屏的面前,微微施禮後,即是坐在了王家屏右手側的空椅上。

王家屏笑了笑道:“本輔召大宗伯來是有幾件事商量,不曾料到因會揖耽擱了,即是大宗伯來了,咱們也可聊一聊漕運的事。”

聞此向來眼高過定的科臣彼,一併起身向林延潮見禮。

“多謝元輔。”林延潮向王家屏稱謝後,然後轉過身看向衆科臣們。

他笑了笑然後道:“漕政之事雖非禮部所掌,但廷議上我與衆輔臣也是商議過幾次。當然本部堂所見與不少人有些不同,這就當作不隨衆以爲是非吧。”

“你們也知道本部堂持海漕之意,但海漕不等於要廢除河漕,河漕之糜爛到了今日諸位都是看在眼底!付漕臺打算以嚴刑峻法整治,吾不贊同,漕政糜爛不在於治,而在於法,法不更新,則爲弊法,本部堂以爲這漕法要變!”

衆言官們對視一言,不敢當即出聲反對。

一人大着膽子道:“大宗伯,這漕法乃祖制,不可輕變。”

林延潮道:“誰說不可輕變,在成化以前,朝廷不許漕船夾帶土宜,但到了成化以後,朝廷允許每船夾帶十石,嘉靖以後,朝廷允許每船夾帶四十石,到了萬曆三年以後,朝廷允許每船夾帶六十石土宜。你們說這漕法不是一直在變?”

林延潮一言之下,衆言官們嗡嗡之聲四起。

一名言官起身道:“允許漕船夾帶土宜,等於朝廷將商稅白予之,平白上使得臨清,崇文稅等鈔關少了許多國入。”

林延潮道:“此言實爲正理,眼下漕運之弊,在於以衛領軍,以屯養軍,以軍出運,因名實不符,以不文不武之官,領不商不農之民,此乃國家之大弊。”

“但是運兵又能怎麼辦呢?朝廷養了十二萬的運兵,當初運軍有每年屯田所入一筆,行糧所入一筆,月糧所入一筆,但而今運兵屯田盡被兼併,行糧月糧朝廷也從沒有給足。運兵也是老百姓,他們也有一家妻兒老小要養,不讓夾帶土宜讓他們如何養家?你來出個法子。”

這名言官不能答坐下。

一名言官道:“但是付漕臺嚴治漕政,已使得運河上下民怨沸騰了。”

林延潮輕笑道:“民怨也有兼聽偏聽之說,嘉靖四十五年,朝廷於夏鎮開運河,魚沛兩縣百姓罷市抗議,因爲新運河不從此過,商販無以生計。”

“身爲言官不可只聽下面地方官的一面之詞,或者聽浮言而動搖國是。本部堂倒是聽聞付漕臺到任後,少人拍手稱快,從此不受官吏滋擾。”

林延潮幾句話下,這名言官稱是退下。

下面又有幾名言官上前,林延潮可謂對答如流,他不僅於國朝兩百年漕政如數家珍,而且引經據典,將質疑一一駁斥。

衆言官們說得是啞口無言。

最後倒是王家屏出面道:“大宗伯高才,真是令我等受益匪淺,今日會揖就到這裡吧!”

衆言官們早就想開溜了,當即一併起身告退。

衆人離去後,方纔力駁羣雄的林延潮立即起身與付知遠見禮道:“林某見過老府臺。”

付知遠見林延潮如此,點了點頭道:“多年不見,宗海仍是風采依舊,方纔你舌戰羣儒真是替我出了一口惡氣。”

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首席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五百八十五章 辯經勝負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潛邸講官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偷看第三百八十五章 硬道理五百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一千六十三章 幫你活動第兩百零八章 飽暖思考試八百六十八章 響馬的用處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第四十章 狀元公的勸諫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第三百六十章 躺着也中槍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兩百七十章 船託一千四十二章 出乎意料九百六十四章 內官外官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九百二十章 又見聖旨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八百六十五章 去開封七百九十九章 甩鍋第十九章 回家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五百零六章 親人重逢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五百八十五章 辯經勝負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一千八十章 手握實權第兩百二十一章 至公堂上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八章 背書第兩百八十二章 家信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一千一百章 出山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九百九十二章 詞林大僚八百一十五章 技術官員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六百五十一章 我幹嘛答應你五百三十四章 分量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第六百二十二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七百四十四章 天下爲公疏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一千三百章 大興縣試第兩百二十六章 龔夫人的想法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第三百二十八章 評卷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興學(第一更)第一百二十三章 府試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五百七十章 賞賜五百九十六章 與首輔同行第八章 背書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吾來擔之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四百六十五章 上門送禮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大員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第五十八章 質疑五百八十六章 官員反應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第一百五十六章 考完糊名(一更)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第三百五十八章 名傳八方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六百三十一章 道統論七百三十章 今日之生六百六十八章 出入承明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五百八十一章 論破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六百六十章 我有一點淺見六百五十八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更)六百零九章 報復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五百四十四章 文華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