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

紫禁城,文淵閣。

但見身穿一身大紅鬥牛服的石星,在官員的前呼後擁下疾步走過金水橋。

眼見石星行來,左右科道言官都是退避在道旁,恭敬的行禮。

這些科道言官位卑權重,放着一般權勢輕些的部閣大臣,就算對面見了也只是一揖了事,從無避道之禮。

但石星是何人,當今天子尤爲器重之臣,主持寧夏,平壤兩役,聲震天下。經過皇明時報,新民報一宣傳,哪個老百姓不知道朝堂上有位敢於任事的大司馬。平日裡訓斥起官員來也是疾言厲色毫不留情,不少人看見石星都是心有餘悸。

所以即便是科道言官對石星也是恭恭敬敬在旁作揖,哪知石星疾行看都不看一眼,大步掠過。

這一幕令對在旁作揖的幾位言官有些面上掛不住了。

“真是好大的威風!好大的架勢啊!”

“呵呵,那還用說,他是赫赫的石東明嘛!理應如此。”

“呵,幾位可曾聽說了嗎?石東明昨日上疏彈劾林三元了?”

“怎麼沒聽說,奏疏一上通政司那就傳開了,朝野上下是譁然一片。晉州之戰,此役可是罕有大勝啊!但在石東明眼底似……呵呵,當然石公是柱石之臣,難免有另外之考量,此非我等能知的。”對方笑了笑。

“恩,破敵九萬,怎麼看也是本朝少有之武功。但拿到抄本時,我還不敢置信。石東明簡直是句句如刀,晉州之役明爲大勝暗爲大敗,在京議和的倭使泣血哭訴,言我上邦出爾反爾,毫無信義。他要朝廷辦林三元開釁之罪!”

“哈哈,說來這詞鋒還真是石東明所書,真是文如其人啊。”

“石東明,林侯官,二人真可謂一龍一虎。但我曾聽聞坊間傳聞,言年初王太倉遇焚詔之事,忍辱到林府林侯官出山。王太倉爲何前去?還不是石東明所請的。如此說來石東明似有些壞了規矩。”

“壞了規矩又如何?偏逢石東明欲當甩手掌櫃之時,正遇上林侯官如此恣意進兵,還不趕緊將盆子扣他腦上好讓自己脫身。故而君等莫笑石東明,換了你我易地處之,恐怕也好不了多少。”

幾人都是露出深以爲然之色。

“盧兄所言極是。但這二人龍虎相鬥,朝堂上又要不太平。”

宮闕之中。

此刻重陽節剛過,天一下子就冷了,宮中照着規矩要飲菊花酒。

張誠,陳矩,田義等內臣都換上了羅重陽景菊花補子的蟒衣,入宮伺候着天子。

天子坐在大殿的軟椅上,今日他剛去了慈寧宮聽李太后說話。李太后年事已高,往年重陽都要登萬歲山登高,今年卻是上不去,自是在慈寧宮喝一杯菊花酒就算過節了。

對於天子而言心底自有些悲傷。

當年百官叩闕侯後,言官一直時不時的彈劾一下武清侯,潞王,現在眼見李太后身子不好,天子念此也是將彈劾武清侯,潞王的奏章全部留中不再過問,甚至還打算恢復武清侯伯爵的名位。

不過武清侯經過那麼多事,除了偶爾欺男霸女外,行事也算收斂了許多。至於潞王則伏在藩府要多溫順有多溫順。二人今日這一切不得不說是拜當年林延潮所賜。

天子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看李太后,張居正臉色的皇帝了。但仍是不能事事順心,皇長子雖已遷至慈慶宮,但言官仍是明裡暗裡地暗示天子皇長子何時能夠出閣讀書?

至於首輔王錫爵經被林延潮焚詔打臉後,也已經是徹底表明立場站到了支持皇長子出閣讀書一邊。

所以對於現在的天子而言,即已是挑明,但仍是還是能拖一日是一日。

不過對於天子而言,卻發現了一些不好的苗頭。

司禮監掌印張誠恭敬地奏道:“前些日子重陽節禮,宮中照例給慈慶宮賞賜,此事一直是由內府操持的,但節禮送至慈慶宮後,禮單不知爲何到了皇長子講官的手中,當時幾位講官尋到內府的人直斥內府於節禮有所短缺……”

“陛下明鑑,緬甸,朝鮮都在用兵,國庫不充裕,內臣們幾個人當初合計,這宮裡不作一個表率,那些言官們又要說道了,從另一面來講也是爲皇上分憂。故而內臣先將今年節禮比往年先減個三成,等到明年日子寬裕了再行補上。”

“這也並非是慈慶宮如此,除了皇后,皇貴妃那,各個宮府裡也是如此安排,但是講官卻拿此說事,直斥言是內府剋扣。不僅將節禮退回,還將內府的人罵了一頓。陛下,不是內臣訴苦,這宮裡的差役再卑微,但也是皇上的人,這些文官……”

天子打斷道:“不要說這些……到底是哪幾個?”

張誠心底暗暗一喜,面上道:“回稟陛下,當時出面的是翰林唐文獻,全天敘。”

天子雙眼微微一眯問道:“那其他人呢?”

張誠道:“其他翰林倒是不知。”

“出什麼閣?讀什麼書?”天子冷笑又問道:“皇長子六個講官平日哪個人說話份量最重?”

張誠道:“論資歷應是孫承宗,李廷機。”

“當時二人都沒有出面?”

“回稟陛下,據臣所知倒是沒有。”

田義道:“啓稟皇上,孫承宗,李廷機在翰林院中威望都不小,但要論真正說話最有分量,最有主見的要屬孫承宗了,這一次斥內府,臣懷疑會不會是他在後面挑得頭。”

聽到孫承宗三個字,天子眉頭皺了皺。

他深吸了一口氣道:“昔日宋真宗用晏殊爲東宮講官,大臣惑之,宋真宗言,京中館閣之臣無不整日嬉遊宴賞,獨晏殊不爲所動杜門讀書,如此謹厚,可爲太子師。後晏殊知之答曰,吾亦喜宴飲遊玩,怎奈家貧。若有錢亦往,無錢不能出爾。”

“朕當初選孫承宗正是以爲他可以爲晏殊,今日來看他還真乃有錢亦往!”

聽了天子之言,張誠等人都暗喜,孫承宗一直被士林視爲大臣中的脊樑。他爲皇長子講官後在朝中聲勢越來越大,隱然成爲如下一個林延潮那樣士林領袖。這一次因爲皇長子節禮之事惹怒了宮裡,故而張誠特在天子面前告一個黒狀。

而拿皇長子的事作文章,對於一直有疑心病的天子而言,實在再好不過了。

“陛下識人之明,古今帝王皆是不及。以內臣之見,孫承宗也只是有些板古而已。只是此事不知當如何處置?”張誠問道。

天子道:“明年皇長子就要出閣讀書了!隨他吧。”

張誠暗喜知天子不追究就已是追究了於是道:“老臣明白了。”

張誠說完退到一旁,這邊陳矩,田義二人繼續輪流奏事。

田義則是奏石星彈劾林延潮的奏章。

聽到田義奏畢,天子沉思了一會然後道:“朕越聽越是有幾分不明白了,這石卿嘛,原來持意是主戰的,但怎麼到了後面越來越主議和了。這林卿嘛,原來持意是封貢的,但竟敢違意出征,越打越是起勁,最後還要不要封貢?還有內閣,王先生先是支持石卿主戰,後又用林卿主和,後石卿主和,內閣也是支持,而這一次林卿違意在晉州城下大破倭軍,內閣亦稱此爲勒石之功!此豈非毫無主見嗎?”

對於此事前因後果衆人都瞭然,石星主戰是因爲之前認爲可以一戰掃平倭寇。

但後來明軍糧草補給不利,國庫沒錢,又兼李如鬆在碧蹄館失利,石星從主戰變爲主和,也是見好就收的打算。結果朝中那些大臣,之前石星主戰的時候,他們衆口一詞反對,現在打算封貢議和時,他們又衆口一致的反對,提出了許封不許貢的主張。

石星兩面不是人,正好出了林延潮抗命進兵的事,於是決定甩鍋。

不過雖然事實真相是如此,在天子面前卻不能實話實說。

因此如何接天子的話變得十分有難度,下面張誠,田義都不好接,只好一併看向陳矩,這樣的奏對,也只有他能夠接得住。

張誠輕咳一聲,田義看向陳矩露出求救之色。

陳矩會意他沒有立即回答,而是默聲站在一旁。

田義見此只好硬着頭皮答道:“回稟陛下,內臣以爲禮臣兵臣意見不一,正是大忌。正所謂上下欲同者勝,當今之策莫過於調和兵臣禮臣二人,平倭大計必只能有一人主張就好。”

張誠道:“禮臣於晉州城大破倭軍,誠然爲內閣之言,此可爲勒石之功,但違令之風卻不可漲啊!”

天子聽了田義,張誠二人之言想了想,向陳矩道:“陳伴伴在此大事上,你爲何一言不發?”

陳矩上前一步道:“啓稟陛下,內臣以爲這兵臣與禮臣二人皆是用事之臣,有此二人輔佐陛下,實乃社稷之福。”

天子道:“石卿的奏疏都如此指責林卿了還爲社稷之罵?如劾疏中所言,林卿不顧抗命出兵,違背兵部事先廷議時爲朝廷擬定的贊畫,倭酋已有降意,卻興兵趕盡殺絕,實爲棄仁背義所爲,一旦封貢失敗,其咎皆在禮書,故而縱使大勝亦當問罪啊!”

衆人看向陳矩看他如何答覆。

Ps:明日有更!

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八百一十章 林延潮審案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第兩百四十一章 整合資源(二更)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九百零八章 皇帝的密旨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七百三十二章 給錢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八百六十二章 賣田一千兩百零二章 提名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偷看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九百三十八章 打壩淤地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五百三十四章 分量九百七十章 羊報五百六十章 出宮的皇帝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六百零四章 皇帝賞賜第兩百四十章 銷銀第九十一章 民心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第三章 能否讀書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一千七十章 正推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第兩百四十一章 整合資源(二更)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草集七百零四章 賞賜連連(第三更)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頭等之事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四百五十八章 高考移民六百六十一章 陛下聖諭一千一百四十章 聽君一席話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第三百三十二章 定三鼎甲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雄壯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給主人看五百一十三章 見恩師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一千一百九十章 商議國事一千一百四十章 聽君一席話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七百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催促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一千六十七章 堪任資格第兩百零一章 翁婿偶逢第兩百六十九章 乘船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第五百二十四章 朱薯的名聲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六百三十二章 轟動第三十七章 與先生作對的頑童第七十四章 心靈雞湯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第兩百七十七章 終南捷徑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五百零二章 返家第一百九十七章 繼絕學一百一十六章 衡文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成敗在此一時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鎮番邦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第十六章 一鳴驚人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觸動五百一十章 恭敬第一百三十一章 鄉飲酒禮(一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傑出弟子第八十七章 文武之爭(第一更)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