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零五章 君子小人

丘橓拋出這個問題,也是他與林延潮分歧之所在。

丘橓倒張,林延潮保張。

二人三觀不同,道不同不相爲謀。

林延潮若違心附和,節操掉了一地,當面反對,開罪了丘橓。

別的都好說,但張居正在林延潮心底,與王陽明都是他最敬佩之人。

王陽明,真三不朽,張居正則治國,平天下。

左右都是得罪,林延潮此刻答道:“張太嶽在世時,下官從不曾迎合過,甚至有所過節。但平心而論,下官以爲其雖私德有虧,但大節無礙,於國於社稷皆有蓋世之功。”

從私交上,林延潮與張居正確實不太好,但男子漢大丈夫不可私毀公。

而你丘橓得罪了張居正,被他打壓,然後挾私報復,將他家整得那麼慘,這是君子所爲嗎?

當時海瑞,于慎行,王家屏,都是張居正在世時,與他關係不佳,但張居正過世後,他們都站出來替張居正辯護。

這不僅是君子所爲,還贏得了天下士林的讚歎。

再舉一個例子,林延潮的座師文宗王世貞,以及汪道昆,二人都是張居正同年,交情曾很好。

張居正爲相時,王世貞有意請張居正提攜,張居正回信王世貞說,才人見忌,自古已然。吳幹越鉤,輕用必折;匣而藏之,其精乃全。

張居正這話大意是你乃花瓶,可以看,不可以用。

至於汪道昆在張居正當國時,任上出了差池,張居正道了一句‘芝蘭當道,不得不除’,然後將他罷官。

在未交惡前,二人曾在張居正父親七十大壽時,都送了幛詞,時人王世貞,汪道昆評價所寫的幛詞‘諛語太過,不無陳鹹之憾’。

但王世貞卻將給張居正之父幛詞寫進自己文集中,給天下讀書人看,但張居正倒臺後,王世貞就立即刪去。加上他在書裡寫張居正服用‘海狗腎’,‘冬天戴氈帽’這等邊角料之事,令士人覺得有失文宗的風度。

反觀汪道昆在張居正死後十年,自刻全集,卻全載幛詞此文,不易一字,此舉反而爲時人雅重。

話說回來,張居正看人還是真準。

丘橓聞言哼了一聲,不過林延潮馬上改口,他反看不起他。

丘橓斥道:“欲格天下者,必先自格也,未見本亂而末治者。張江陵在世時,操弄大權,凌威主上,私德有虧,怎見得大節。虧汝還是經學大家,受士人敬仰,怎麼見事如此不明。”

林延潮不作爭辯,只是拱手道:“都憲,君子和而不同。”

丘橓不悅地拂袖,然後道:“言歸正傳,由河工案,以及御史被殺之案來看,蘇知府牽連其中,你以爲他是否與二案有干係?”

林延潮本就有意借丘橓之刀除掉蘇嚴,但心想此丘橓在宦海浮沉幾十年,絕非好糊弄之人於是道:“回稟都憲,下官不敢講。”

丘橓沉下臉來問道:“有什麼不敢講?”

但見林延潮侃侃道:“都憲有所不知,下官自到任來與蘇府臺一直不睦。若是都憲讓下官講,下官怕言語有失偏頗。”

丘橓心道,林宗海真君子矣,可面上卻板起臉道:“當初你與張居正私交不睦,卻在天子面前爲他開罪,但現在你與蘇知府不睦,卻不敢講他壞話,豈有如此道理?”

林延潮當下道:“如此下官就斗膽直言了。”

林延潮將自己到任後,蘇嚴之事盡數說出。丘橓聽後道:“爾身爲佐貳官,當以安靜爲事,若與正印官所見不合,事後奏之有司就好了。若事事爭執,反而讓下面官吏看了笑話,不成體統。”

丘橓口裡對林延潮又是批評,但對蘇嚴之事卻不置一詞。

稟報完,林延潮欲走,丘橓卻道:“宗海留步。”

但見丘橓僕人拿出一盆的板栗。

丘橓溫言道:“這是老夫從老家帶來的,宗海不嫌棄,就陪老夫吃一些。”

林延潮道:“恭敬不如從命。”

林延潮邊剝板栗,邊嗅着板栗的清香,心底想,這丘橓乃器小偏激,狹私報公之人,但對自己倒是器重,看來這就是王霸之氣啊。

卻說次日排衙。

雖說林延潮分廳視事,但這排衙還是要去的。

排衙後,林延潮向蘇嚴道:“府臺,下官有要事相商。”

蘇嚴冷冷地道:“本官公務繁忙,可否改日?”

林延潮笑着道:“就耽擱府臺片刻。”

蘇嚴對一旁讓師爺道:“你先去準備下,本府片刻就來。”

讓師爺稱是一聲,經過林延潮時也不行禮,白了一眼即離去。

蘇嚴坐定,他的心腹湯師爺向林延潮露出一個和善的笑容後,就立在一旁。

林延潮開門見山:“府臺,眼下已是開了春,河工之事就要起了,不知府臺可否將河工銀早日撥付給下官,下官好趕在五六月霖雨前,將河堤修好。”

蘇嚴呵呵地笑着道:“本府就知你爲此事而來。”

於是蘇嚴向湯師爺問道:“藩司將河工銀撥付到齊了嗎?”

湯師爺道:“前日到齊,一共五萬兩入了府庫。”

林延潮心道,馬勒戈壁,自己冒死上諫,從潞王那槍了三百九十萬兩銀子,其中有一百二十萬兩。

這筆錢河南各府拿多少錢戶部都議定了,歸德府一共可以從一百二十萬裡支得七萬兩,另外今年河道衙門再撥付三萬兩,這一共是十萬兩啊。

林延潮問道:“今年的河工銀以及去年聖上的恩賜,一共十萬兩銀子,怎麼到了府裡只剩下五萬兩了?”

湯師爺笑着道:“林司馬,請聽我解釋,這筆錢是戶部撥給河道衙門,然後河道衙門再撥給河南布政司,河南布政司再撥給下面各府。這錢從上至下,是經手一道,就要截留一道,這要雨露均佔。這是官場習規,這錢真到了咱們地方手裡十不存三四。”

“這並非是藩司偏頗,各府各縣都是一樣,若是東翁去向上面多要了,藩司那邊與其他各府怎麼交代,要一碗水端平嘛。”

“那這五萬兩,府臺準備怎麼給?”林延潮問道。

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一千一百章 出山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微山湖上答書友問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第四百一十七章 造化不小六百四十三章 創刊九百一十二章 馬屁的方式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八百八十二章 自己人八百三十八章 通判之爭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給主人看七百二十四章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第一更,求月票)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開海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草集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託付四百七十三章 有眉目了第三十三章 落地還錢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八百八十六章 局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第三百五十三章 真千里駒第三百五十三章 真千里駒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八百六十二章 賣田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八百里加急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劉大刀第六十八章 冬衣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貧賤出良才第十九章 回家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一千兩百章 真有這一天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五百四十七章 拐彎抹角第一百一十八章 門路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第二十八章 民意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一千五十一章 最後一步第五百二十四章 朱薯的名聲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九百九十三章 再度佈局(謝oceanhiker盟主)五百五十章 私問六百八十章 人走位冷八百五十六章 一粒米都不給你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九百八十一章 國策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一千三千零九章 書信第三百三十四章金殿傳臚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鎮壓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心腹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五百六十五章 朝貢儀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窗事發六百三十章 講學第六十四章 詩賦和經義(第一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七百零六章 出謀劃策(第二更)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經略高見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第三百零三章 我是要磨礪你啊一千八十三章 粉絲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第兩百一十六章 京報連登黃甲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