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

劉堯誨說得很平靜,但語氣卻是不佳。

福寧道分守道僉事連忙道:“撫臺大人,督餉之事,我們一直盡心在辦,只是兩個月前李兵憲彈劾俞總兵,授意暫停發放兵餉,我們也是按照兵備道的吩咐辦事。”

劉堯誨也是惱火,俞大猷與兵備道交惡,兵備道居然授意分守道停了軍餉,這簡直亂來。福寧道分守道隸屬布政使司,分掌布政司之權,乃是治權。兵備道隸屬於按察司,行駛是練兵,整飭兵備的事權。

兵備道居然可以對分守道指手畫腳。這就是典型的文官間相互通氣,排斥武將了。換了平日,劉堯誨也是睜一眼閉一眼,但眼下這檔口。

劉堯誨忍着氣心想這屁股還是隻能自己來擦,當下對一名兵備道官員問道:“李兵憲在哪裡?”

一旁兵備道官員連忙道:“撫臺大人,李兵憲去建寧府審查武備之事了。”

“那兵餉的事,你知道嗎?

“這下官,下官……”

“不必說了,”劉堯誨擺了擺手對那遊擊道:“你放心,此事我會給讓李兵憲給你們個交代,告訴將士們,眼下當以殺敵報國爲先。你們率一營二游出城至五虎門迎敵。”

坐營遊擊還未說話,幾個營,遊的把總就跪下來道:“撫臺大人,非我等不敢盡力,只是大帥被劾,我們將士都心有不平,說朝廷裡奸臣,要陷害忠良,如此我們如何有心作戰,就是打了勝戰,也沒命享啊!”

幾名把總話剛說完,那邊按察司,兵備道的官員就站起來斥道:“你們這些丘八,胡說八道什麼,誰是奸臣,誰是忠良?我們李兵憲也不過是依章程辦事。”

“再呱噪一句,信不信,砍了你們的腦袋。”

衆將領心知,這些鳥毛文官,確實是有這權力不敢應聲。

劉堯誨默默嘆了口氣,這是沒辦法,俞大猷雖很得將士百姓的擁護,但與文官系統一直處得很糟。這點與戚繼光截然相反。幾十年來俞大猷屢屢遭遇奪職、降級、奪蔭,甚至差點下獄處死,

今年閭峽澳失利,俞大猷已是被參了一本了,而年前萬壽節,地方文官官吏至寺觀,以祝延聖壽萬安,俞大猷又出了紕漏,因打呵欠十分不恭,被與俞大猷一貫不睦的按察司按察使以失儀上控,當大不敬罪。

俞大猷上表辯白,說沒有此事。但朝廷已是震怒,先令將俞大猷停職,並令劉堯誨徹查此事,要他給個說法。

劉堯誨見武將跪在自己面前,一面心底微有不忍,一面自己還要用他們,若是自己強令他們出戰,那麼軍心未定,將士不肯用命,萬一兵敗,那麼讓倭寇攻到城下,他的政治生涯也就是到頭了。

劉堯誨當下道:“爾等說的,本撫已是知道了。俞總兵的事,我三日內會給你們交代,你們嚴整兵馬,準備出戰。”

幾名將領對視一眼,都露出憂慮之色道:“諾。”

劉堯誨看向福州知府陳楠道:“俞總兵失儀之事,由你複覈其事,三日內,本撫要見到你的詳文。”

說着劉堯誨又看了一眼鎮守中官不知這閹人又在想些什麼。

陳楠聽了臉都白了,這叫什麼事,一邊是按察司兵備道,一邊是福建鎮守總兵。若是偏袒兵備道,不說自己還指望着鎮守總兵下的驕兵悍將,替自己守境安民,驅逐倭寇,就是敬仰俞大猷的全省百姓知道了,一個個也會指着脊樑骨把自己罵死。

但是若偏袒鎮守總兵,那他在文官這圈子裡也不要混了。文官裡也只有張居正,譚綸那般,才堅定地支持戚繼光。這是兩邊都不討好的差事。

散衙後,陳楠疲憊地坐在轎子上,回到了府衙。

纔到府衙,陳楠就收了無數鄉紳送上的名帖,不用看知道這是請他驅逐倭寇,保境安民的。陳楠見了不由苦笑,外人以爲他一個知府能量很大,但在這城內上頭有巡撫,布政司,按察司一級一級壓着,哪裡有他決定出兵的權力。

眼前不是巡撫大人好一個太極拳,甩手一丟,將責任推他身上,他搞不好還要背黑鍋。這知府他當的實在是悲催啊。

回到府衙內堂,換上燕服,喝了杯茶,定了定神後,陳楠對長隨道:“把張師爺叫來。”

不久一名師爺打扮的人,走到了內堂問道:“東翁,今日撫衙商議得如何呢?”

陳楠是紹興府上虞人,而張師爺也是他的同鄉,在這無紹不成衙,無寧不成市的年代,什麼師爺,有比又是同鄉,又是紹興人來得更牢靠。

陳楠將今日的事一說,張師爺斟酌了一會替他分析道:“東翁啊,這事不好辦啊,一邊是百姓民心,一邊是官場同僚,兩邊都是不能得罪啊。”

陳楠道:“我也想置身事外,可有什麼辦法?可有兩全其美之策?”

張師爺想了一會道:“若是文武官吏,避之都來不及,絕不會沾染上這事,是指望不上的,這我倒是想不出來。”

陳楠嘆了口氣道:“那兩權相害取其輕?”

張師爺道:“當然取官場同僚。”

“怎麼說?”

“東翁,你的知府任期,最多不過兩年了,遭了罵名忍一忍也就過去了,但是官場同僚,卻是要處一輩子的,你說你取哪個?”

陳楠點點頭,他任知府以來戰戰兢兢,名聲不算好,但也不差。他也是有良知人,但與良知相較,自己的利益,更重一些。

陳楠左思右想,發覺自己確實別無良策後,只好按着張師爺說得辦法,從案上提起筆來,猶豫了一下,又重新放下。師爺在一旁問道:“東翁是不是讓我替你來寫?”

陳楠長嘆道:“不到萬不得已之時,我是不願下此決斷的,我的好師爺,難道就真的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張師爺也是踱步凝思,半響道:“我是想不出來了,會館裡的其他師爺,多半也是想不出。整個城內,恐怕也只有侯官縣衙的沈師爺,倒些能耐,我去求一求他好了。”

“沈師爺,”陳楠沉吟了下道,“提及沈師爺,我倒是想起他上一次提及的人。有一句什麼的,我差點忘了。”

張師爺道:“莫非是那個‘燕可伐與’。”

“不錯,”陳楠一拍額頭道,“瞧我這記性,上一次去濂江書院還見過此人,你看他?”

“嗯,聽沈師爺說這後生有難決斷的事,可以找他,或許可以抱着希望一試。”張師爺言道。

陳楠雙眼一亮道:“那還不快,吩咐人立即備轎,我要去侯官縣衙。”

張師爺連忙道:“東翁,使不得啊,知府不入縣衙啊,這是官場上規矩啊,失了體面啊。”

陳楠也是失笑,是啊,自己是知府啊,一般而言上官有事,召下官去府上參見好了,哪裡有上官親自跑到下官官衙去的。若上官不經事先通知,跑到下官衙門的,那多半是來找碴的。

張師爺當下道:“東翁請寬心,我這就去侯官縣衙,就是求也要將那兩人求來。”

陳楠這才鬆了口氣道:“一切就指望師爺你了。”

此刻被知府大人寄予厚望的林延潮,仍是被關在城門外。

天已是矇矇亮了,城東的炮聲終於也是停了,令衆人多少安心了一些。

不過不湊巧時,這時下了一場雨,這雨着實不小,雨水澆落,頓時將城下的百姓淋成落湯雞。

城下百姓們,只等着開城門,沒有一人去避雨,頓時有幾分悽慘,林延潮也只能解下衣服,與林淺淺二人共遮。衆人不由咒罵起官府來,這時候千呼萬喚城門終於緩緩開了。

ps:又是新一天,向大家求推薦票,還有三江票,這個一天可以投一次的,差前幾名只剩幾票了,幫幫忙,感激不盡啊!

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兄長立功了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用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朱薯的名聲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九百七十三章 巧遇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第一百八十八章 做事很有分寸一千三百零五章 智囊第七十二章 恩公八百七十三章 貪婪中官一千一百九十章 商議國事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第五十三章 朔望課七百三十三章 保人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單章兼請假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九百三十六章 聰哥?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第三百四十七章 教誨八百三十一章 按院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七百一十二章 請罪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觸動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六百八十四章 世間再無張江陵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辭五百一十三章 見恩師一千兩百七十章 經事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第三百零一章 林世璧發飆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個圈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七百八十八章 粥廠出事(二合一)第四十九章 神童第一百零八章 招覆(第二更)八百五十七章 館選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貢院第兩百三十七章 緣定三生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八百三十四章 這張臉怎如此之厚?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衣鉢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回京九百九十四章 翰林學士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第兩百一十七章 好風光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貢院第兩百五十三章 置身事外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九百三十二章 誰是經世致用之學九百六十四章 內官外官五百二十七章 回鄉第兩百五十三章 置身事外第十六章 一鳴驚人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明會典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了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九百零九章 不摻合第七十二章 恩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火紅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說一句試試?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買賣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六百九十三章 爲難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一千兩百零二章 提名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第兩百六十五章 本官就是驢脾氣七百零四章 賞賜連連(第三更)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七百四十七章 千古奇冤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