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

瑞雪兆豐年。

大雪能凍死田地土裡的害蟲,還能保持莊稼的墒情,故而民間有這樣的說法。

歸德府過年的這場大雪,對於老百姓而言,都是十分喜慶。

這場紛紛揚揚的大雪降下後,預示着今年歸德府會有一個好的收成。

莊稼人迎來喜慶之餘,歸德府的官場也是知府升遷在即,歡喜作一片。

付知遠連升三級,升任河南右布政使之事,震動了整個河南官場。

平步青雲,一步登天都不足以形容,這樣的官場神話。

每個官員知道付知遠升任河南右布政使時,都是瞠目結舌,心想居然還有這種操作。果真經馬玉一事後,付知遠現在已是天子眼前的紅人了啊。

而現在歸德府衙裡,撫院文巡捕已是提前到了。

要知道巡撫衙門沒有屬官,只有隨員。至於文武巡捕,則是由雜佐武官充任,文巡捕用於文官傳令,武巡捕用以武官傳令。

宰相門人七品官,巡撫的門人也有八品,這文巡捕平日去地方傳令,對於地方官沒什麼好臉色。

但眼下到了歸德府衙,卻是收斂起傲氣,向付知遠叩頭拜賀道:“恭喜大人榮升,撫臺大人說了,方伯之任命,出自天子特旨,經九卿會推而授。聖上爲河南右布政使欽命大臣,這等特簡,乃是曠世少有的隆恩,亦是天子於河南百姓念茲於心之顧。”

“故而撫臺大人當親自過府宣旨,與方伯一併叩謝天恩。”

聽了文巡捕的話,付知遠已是眼眶溼潤,一旁左右隨從都是跟着抹淚。

這簡直是天降之喜啊!

不說連升三級,就說這天子特簡的隆恩。

要知道大明三品以上官員任命,都是要經過九卿廷推的。

一般流程是某處要員出缺,吏部會寫上兩三個官員的名字,然後讓九卿廷議,推舉出人選,然後報給天子聖裁。

這是爵人於朝者,示不私人以官,與衆共之義也。是明朝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典範。

但付知遠的任命不同,是天子下特旨至吏部,然後九卿會推,最後任命。

這樣用人的方式已經是很久沒有用過了。

因爲天子不經九卿會推,下中旨用人,很容易被文官打臉。天子想不經文官同意,任用私人,愛用誰用誰,嗯哼?做夢去!

但凡有骨氣,敢於蔑視皇權的大臣,都是不答允的。若是吏部尚書敢奉旨這麼幹了,天下讀書人都要沸騰了。

可是付知遠就是天子特簡,然後九卿會推一致推舉爲河南右布政使。

這說明什麼?說明人家付知遠是實至名歸,無論是天子和文臣一致認爲,此位子非你付大人不可。

因此吏部尚書也不怕揹負上罵名,被讀書人羣起攻之,賣天子這個人情。

最後用四個字概括,那就是'身孚衆望'。

付知遠此刻眼眶已溼,而他的首席幕僚湯師爺已是站了出來,叩拜道:“小人恭喜東翁,賀喜東翁!”

下面的隨從下人,也是一併向付知遠叩拜道:“恭喜老爺,賀喜老爺。”

付知遠抹去眼淚心道,方纔自己是失態,沒料到做官這麼久,還是會有熱衷仕途之意。

付知遠一整官袍走出堂中,朝北面鄭重一拜,朗聲道:“臣付知遠叩謝天恩!”

付知遠起身後,文巡捕也跟了過來再次向付知遠道賀,然後道:“付方伯,一會撫臺大人,中使,以及省裡要員要來宣旨,你趕緊準備,到時再叩謝天恩。”

付知遠正色道:“知道了。”

正說話間,付知遠的老妻來了。

付知遠連忙上前道:“你身子不好,怎麼出來了?”

老妻道:“聽到好消息,妾身怎麼在牀上呆的住。恭喜老爺,妾身馬上命來富回老家報喜,告慰公公婆婆在天之靈。”

付知遠點點頭道:“應該的,這都是聖上的恩典,哎,只是付某一生清廉,難爲你,陪我吃了半輩子的苦。”

老妻聞言眼淚墜下道:“老爺爲官,對得起天地,對得起聖上,對得起百姓,哪有吃苦不吃苦的,今日老爺守得雲開見月明,一心爲民不改其志,付家的列祖列宗也足以告慰。”

付知遠點了點頭,當下他命下人給文巡捕送了喜錢。

幾位下人東拼西湊了半天,纔給了三兩銀子。文巡捕一看才三兩銀子,也不生氣,而是心想這付知遠果真清廉,這一趟奔波了幾十裡都當是作善事了。

付知遠下人隨從高興,這邊府裡的屬官也沒有慢着,幾位佐貳官都穿上紅衣上前道賀,屬下的吏員也是戴上的紅帽子,一波接着一波的道賀。

府裡的正印官高升,而且是特旨,連升三級,這可是萬載難逢之事。官吏隨着這次東風,當然也想沾沾光,藉藉勢。

也有府裡的官吏感慨,剛來府裡的時候,都覺得老付這個性子太方直,眼裡摻不得沙子,而且沒有背景,不如林延潮這等處事有手腕,而且是天子日講官,閣老得意門生這等深厚背景。

所以他們寧可巴結林延潮,也對付知遠敬而遠之。

但是沒料到,沒料到啊。

最後升官的,竟然是付知遠,什麼時候清官也可以混得這麼好了。

真是集體失算,大家都瞎了眼了。

而林延潮趕回府衙時,看到的也是府衙裡這張燈結綵,門庭若市的一幕。

他心底是氣啊,是爲他人作嫁衣的感受。

自己給皇帝賄賂了二十萬兩,付知遠一毛錢沒給,爲什麼皇帝提拔的是他?簡直是昏君啊。

而且這是特旨啊!天子登基以後,不,應該說嘉靖年以後,有幾個官員有這樣的恩典。

不平衡,不平衡。

沒辦法,林延潮只能硬着頭皮來至正堂,向付知遠道賀。

這時候,幾位府裡佐貳官,以及聞訊趕來的知縣,縣佐貳官都在向付知遠道賀。

堂上氣氛是十分融洽。

如林延潮一手提拔原府推官,現在的糧捕通判馬通判,正一臉敬仰地對付知遠道:“方伯,當初爲民請命,將生死置之度外,我們爲官的,哪個心底不敬佩方伯,以方伯爲榜樣,而今方伯連升三級,正是朝中諸公慧眼如炬,天子明見萬里。”

其餘官員也是道:“方伯這一次升任,可知朝堂上正氣不泯,我讀書人的脊樑仍在。”

高帽一頂一頂的戴上去。

林延潮笑了笑,走了進去,衆官員見林延潮來了,紛紛起身見禮。

馬知州與林延潮素來不和,當下故意道:“司馬,付大人高升了,這可是大喜,我們歸德百姓之福啊,也是付大人仁德所至。”

馬知州其實心底說,怎麼樣,你林延潮修了百里長堤,開了千頃淤田又如何?給老百姓青苗錢,平抑糧價又如何?

你事功了半天,但朝廷提拔的是付知遠,而不是你林延潮啊,你不是白乾活。

下面的官員對林延潮這樣大興土木,也是早有意見。

認爲太折騰,爲官誰不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林延潮來歸德治河後,層層指標下達,一絲不苟,好比今天的kpi考覈一樣嚴苛。

官員過慣了清閒日子,叫他們幹活一個個叫苦連天,但攝於林延潮手腕,也只能硬着頭皮幹活。

但其他官員都是聰明的不說話。

馬知州卻旁若無人對左右道:“所以當知爲官以修德爲先,有德必有功,事功不過爲末流之道。”

林延潮懶得搭理,笑了笑,沒說什麼。

“此言謬矣,”這時付知遠起身道:“諸位,林司馬有管仲之才,可以經緯天地,付某實不如也!”

“而今歸德百姓不受黃河氾濫之苦,百姓衣暖食足,都是林司馬之功。什麼是大德,大德不是在官員的操守上,而是在每個老百姓一粥一飯一件衣裳上!老百姓過的好,纔是大德,與此相較,付某這點小德不足道之。”

林延潮一愕,付知遠公然稱讚自己的話裡,還有一層意思,淤田的事屬於小德,他就暫不與自己計較了。

官員也是愕然,他們沒想到付知遠如此稱讚林延潮。

就在這時外頭有人鼓掌道:“說的好!”

衆人看去但見巡撫楊一魁,一身大紅緋袍跨過門檻,大步走進屋裡,身後左布政使龔大器,按察使楊一桂以及省裡要員一併前來。

付知遠,林延潮連忙迎上道:“不知撫臺,藩臺駕到,有失遠迎!”

楊一魁笑着道:“中使馬車壞了,還在驛站換馬換車。楊某與諸位大人,先行一步,一來恭賀付兄,二來趁機打一打秋風,故而沒有通傳作了惡客,也正好,若不是如此就聽不了付兄這一番煌煌之言啊!”

說着龔大器等衆官員都是齊笑。

付知遠,林延潮以及歸德府一衆官員也是陪笑。

楊一魁回過身來,對堂上衆官員問道:“請問諸位大人,什麼是大德,什麼是大功?”

衆官員露出深思的神情。

但見楊一魁正色道:“清廉自守,一介一毫,不取於民,是不是德?是不是功?”

“不阿於上,不畏強暴,以民爲重,是不是德?是不是功?”

“爲民請命,不計生死,不計榮辱,是不是德?是不是功?”

“修堤開田,青苗均輸,解民倒懸,是不是德?是不是功?”

“視民仇爲己仇,以民怨爲己怨,斬除奸佞,爲民除害,申大義於天下,還日月於昭昭,又是不是德?是不是功?”

楊一魁的話迴盪在堂上,衆位官員聽着,神情肅然,有人感動不能自已。

滿堂靜默,而付知遠,林延潮則是百感交集。

一千三十八章 把柄九百五十一章 打劫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田問舍(一更)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九百八十五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雄壯第兩百七十三章 名聲在外第一百二十一章 詩會第四百章 不收禮一千六十三章 幫你活動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第四章 叔侄定計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第七十二章 恩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六百零六章 殺一儆百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八百六十三章 觀點第三百零八章 會試放榜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將(一更)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觸動第三百三十七章 君前奏對七百九十九章 甩鍋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第一百九十七章 繼絕學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閣權一千零六章 國本八百八十一章 豎閹休走(謝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成爲本書盟主)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第十六章 一鳴驚人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政柄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九百一十章 太倉王家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救兵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明日談判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六百三十二章 轟動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第五百章 天網恢恢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第六十八章 冬衣八百八十四章 衆論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文有筆(二更)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四百五十五章 道賀六百三十四章 皇帝來我家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詩書滿腹氣自華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第一百三十二章 魚與熊掌(二更)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一千兩百零二章 提名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五百二十六章 世當珍惜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辭官歸裡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試探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四百九十九章 蛛絲馬跡一千三百五十章 晉州九百五十八章 拜賀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第二章 家有悍婦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七百四十四章 天下爲公疏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