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兇名(二合一)

聽聞李三才與陳矩一併前來,王錫爵卻皺了皺眉頭當下道:“在中堂相見吧!”

王衡道:“父親是否更衣?”

王衡的言下之意,王錫爵還未除服,若見宮裡來的中官,理應換上生麻所制的衣裳,以示守禮。

但春冬之季穿着生麻的衣裳,肯定很冷,一般士人都會有所變通。

眼下王錫爵以服闕未滿的理由,拒絕天子的徵召,理應要表現出足夠的悲傷之情,即表示孝道,也給了拒絕天子的理由。

所以穿着生麻的衣裳面見中官,這才合情合理。

卻見王錫爵擺了擺手道:“不必了。”

王世貞兄弟對視一眼,心想王錫爵果真坦蕩君子,不以僞示人。

王錫爵對王世貞道:“兩位請在偏廳稍候。”

王世貞兄弟二人當下答允,二人至偏廳等候。

卻說王錫爵在中堂見了陳矩。

身爲堂堂秉筆太監,陳矩的身份地位與馬玉不可同語。

若說司禮監掌印太監,與內閣首輔可以抗禮,那麼秉筆太監的地位,較內閣大學士也是差不多。

按道理王錫爵如此預備宰相都要給予陳矩足夠的尊重。

但王錫爵面對陳矩卻是十分倨傲,與方纔相見自己老友不同。他那老友不過是舉人,王錫爵與他平禮相交,但面對陳矩卻是高坐堂上,不拿正眼視之。

陳矩見王錫爵如此,也不生氣,他在宮裡多年深知對方耿直強硬的脾氣。

而且若是自己在天子面前編排王錫爵的小話,那麼天子一定信的是王錫爵,而不是自己。

至於南京禮部郎中李三才則是恭敬地立在一旁。

陳矩笑了笑道:“咱家這一次奉聖命,專程來蘇州拜訪王先生。”

聽聞是聖命,王錫爵不好再不理睬他,而是道:“勞陛下掛心了,不知陛下有什麼吩咐老臣的。”

陳矩笑着道:“陛下說他掛念王先生得緊,現在朝堂多事,河南,蘇鬆災害不斷,民不聊生,雲南又是烽火頻傳,各地都在用錢,國庫空虛。國家這時當有重臣主持。王先生乃三朝老臣,又曾是陛下的老師,陛下視王先生爲擎天之柱。”

“所以陛下請王先生服闕滿後,回朝授官,以禮部尚書銜入文淵閣辦事。”

陳矩此言一出,站在王錫爵身後的王衡,以及陳矩身後的李三才都是動容。

朝堂上一般都是翰林以三品侍郎銜入閣辦事,當初天子召王錫爵也是先以禮部侍郎入閣。

這是一般大臣入閣的程序,如張四維,申時行都是以侍郎銜入閣。但天子以禮部尚書銜讓王錫爵入閣,以宗伯拜閣部,這就是殊榮,有別於其他內閣大學士。

不僅如此,王錫爵在回家前,也不過是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的官員。此舉等於從正四品一口氣跳過正三品侍郎這一關,連升四級,直接以正二品禮部尚書入閣拜相。

與之相比,付知遠連升三級的聖眷……

正四品知府至從二品布政使與正四品少詹事到正二品禮部尚書,這兩個放在一起,付知遠連比較的資格都沒有。

這是張四維,申時行當年都沒有的待遇,而在官員眼底,豈非意味着天子對王錫爵的器重,還要在申時行之上。

難道朝堂上會出現嘉靖四十一年的三鼎甲同閣辦事,申時行,王錫爵,餘有丁一併在閣,這是開國以來都沒有的事情。

面對天子這般厚遇,連王錫爵也是動容,一旁王衡也是低聲道:“爹爹……”

他生怕王錫爵不答允。

但見王錫爵卻嘆了一口氣道:“蒙陛下看重,申吳縣我與他共事多年,其心思縝密,老成謀國,怎麼能說沒有重臣主持,有他主持大局,陛下大可放心。某隻乞骸骨歸鄉,琴棋書畫自娛,不問世事。”

王衡坐不住,心道申時行怎麼可與爹爹你比較。

說起申時行,王衡還是有氣的,當年王錫爵是會元,申時行第二,到了殿試時,若是再奪狀元,那麼就是雙元,雖說比林三元差一點,但也是相當了得的。

可是殿試上,王錫爵在策論裡直指時弊,耿直直言。而申時行說話則圓滑多了,最後嘉靖皇帝取了申時行當狀元,王錫爵降爲榜眼。

這也就算了,畢竟王錫爵與申時行同在翰林院,二人交情很好。

但後來張居正奪情事件時,王錫爵是表示反對此事,並拉申時行站到自己一邊。於是二人都跑去張居正府上抗議。

但同樣抗議,結果卻是不同,王錫爵被趕回老家,申時行則在次年成爲了內閣大學士。

由此王衡得出結論,申時行實在是太無恥了,說一套做一套!

再好的朋友都有較勁的時候,何況申時行,王錫爵二人是同榜,又在翰林院共事多年,就是交情再好,也是有上下之心。

萬曆六年時,王錫爵在家種田,申時行入閣,一高一低令王衡替王錫爵很不平衡。

陳矩沒料到王錫爵還是拒絕,當下一愕,心想你王錫爵如此回覆,也實在太不給皇帝面子了吧。

陳矩於是計上心來,突然仰頭大笑。

王錫爵皺眉問道:“中使何故發笑?”

陳矩笑着道:“無他,突想起唐書裡一句話,嚴挺之寧不爲相,也不見李林甫。”

王錫爵不由色變。

而李三才則是暗笑心道,恩師心高氣傲,一般相求,不易成功,倒不如以言語激之。陳矩實在是高明。

在場之人都是飽讀史書,陳矩這話的意思,是引用一則典故。

唐玄宗時,張九齡與李林甫二人爲政敵。

但張九齡想推薦自己好友嚴挺之爲宰相,他對嚴挺之說你若要擔任宰相,我答應了還不行,你還必須要拜見李林甫。

嚴挺之聽了卻沒有照辦,爲官除了公事外,從不私下見李林甫。李林甫深恨,於是找了個由頭將嚴挺之貶官。

陳矩舉這個例子言下之意,就把王錫爵比作嚴挺之,申時行比作李林甫。王錫爵不願入閣,是不是因爲申時行在位爲宰相的緣故,如此說來你心眼也太小了吧。

王錫爵聽了冷笑道:“申公待我如何,我待申公如何,日月可表,天地可鑑,又何必與外人道哉。”

見王錫爵作色,李三才立即道:“陳公公路遠道乏,不如先歇息。”

陳矩見李三才給自己使了眼色,當下點了點頭先是告退了。

陳矩走後,王錫爵對李三才斥道:“你身爲我的弟子,怎可巴結中官?”

李三才道:“恩師,陳矩不同於馬玉那等奸佞,他的名聲一直很好,這一次出宮沿途也沒有禍害百姓。他路經蘇州,我也是代表南直隸官員迎候,若是馬玉那等人,學生就算不要這烏紗帽,也不會迎候。”

王錫爵聽了點點頭,仍是正色道:“你說得雖有道理,但我輩讀書人以清節爲重,就算陳矩沒有惡跡,但也是天子中涓。你身爲官員去逢迎也有巴結之嫌,爲讀書人不齒。”

李三才垂下頭道:“恩師教訓的是,弟子記住了。”

這時王衡道:“爹爹,聖上如此器重於你,爲何仍要拒之,如此不是辜負了聖意。”

王錫爵看了王衡一眼道:“不要胡言。”

王衡不服氣當下繼續道:“就算爹爹不體聖心,天下士子對爹爹出任宰執,也是翹首以盼。爹爹若一再拒之,天下蒼生奈何?”

李三才也是道:“恩師身負衆望,學生不少同僚,好友也是頻繁來信,問恩師爲何不出仕爲官,學生也不知如何答之。”

王錫爵見二人這麼說,沉吟道:“你們知其一不知其二,這一次雖說天子召我,但也有李植,羊可立,江東之三人在朝堂上爲我造勢之故。”

李三才道:“李兄他們都是朝中清流,舉薦恩師也是出於一片公心。”

“公心?”王錫爵斥道,“老夫還不知他們肚裡賣得什麼藥?他們與申吳縣不和,故而希望老夫入閣取而代之,這纔是他們的-公心-!”

Www ◆Tтka n ◆¢ ○

李三才心底佩服,王錫爵不爲名爵所誘,看事十分通透。相較下,李植,江東之以爲王錫爵爲人剛直強硬,眼裡容不得沙子,入閣後必與申時行衝突。

卻不知王錫爵也知道這一點,在申時行,王錫爵這樣經久歷事的老官僚眼底,他們的計謀就猶如小孩子耍弄權謀一般。

王衡道:“申吳縣任首輔以來,畏首畏尾,不敢規勸天子,將朝堂上弄得烏煙瘴氣,爹爹入閣,正好是撥亂反正。”

“豎子之見,申吳縣長於謀身,不等於不善於謀國。你們與李植,羊可立,江東之他們在下面罵的倒是輕巧,但若論真正上臺辦事,爲政天下,你們全部加在一起連申吳縣十分之一都不如。”

王衡滿臉通紅,李三才道:“恩師所言極是,但是恩師若是拒之,李兄他們必推舉其他人入閣,若是內閣不和,到時豈非黨爭再起?此纔是國家的不幸。”

王錫爵聞言點點頭道:“你這話倒是有道理。”

李三才,王衡又再勸了一番,王錫爵終於有幾分意動。

次日陳矩要往河南辦事,王錫爵終於決定在服闕之後就入朝爲官,並書信一封交給陳矩讓他轉交天子。

陳矩辦妥差事後大喜於是道:“荊石先生想通這一點就太好了。”

王錫爵道:“陛下如此看重老臣,老臣怎不知進退。老臣要說的話都寫在信裡,公公回宮後,也當勸諫天子疏遠諂媚之臣,止鑽營求官,戒除虛浮,節約開支,廣開言路。另外張江陵忠於謀國,在位時雖是狂傲,但也爲國家辦了很多大事,懇請陛下也不要再追究張江陵舊人的事,並善待張家後人。”

此言一出,陳矩對王錫爵心底十分敬佩,王錫爵被張居正整成這個樣子,在他身後失勢時,仍是肯爲他說話。

這樣的話,王錫爵不是第一次說了,在之前就上表天子講了好幾次。

這與于慎行,林延潮一樣,都是正直君子之舉。

陳矩當下道:“咱家謹記先生教誨了,這一次咱家去河南辦潞王就藩之事,馬玉前車之鑑在前,不知先生有什麼話要交代的?”

王錫爵道:“馬玉之死乃咎由自取,公公既去河南,當以百姓爲重,如此必不生禍患。”

“受教了”。陳矩言道。

於是陳矩從蘇州乘舟至徐州,再從徐州轉乘從賈魯河前往開封,一路上都沒有驚擾地方。

待陳矩座船快要抵至歸德境內時,船上官兵來報道:“公公,河岸上有官船來迎!”

陳矩在船艙中搖了搖頭道:“不是與你們說了,沿途不要驚擾地方,你們要我如馬玉一樣嗎?”

官兵道:“回稟公公,我們一路上是依公公吩咐辦的,但是這官船卻是不稟自來,似早已打探到我們行蹤,在路上等候很久了。”

陳矩聞言一曬心道,這麼說就是來巴結,這官員做的也太難看了。一般官員對路過地方的太監,都是敬而遠之,恨不得早早讓對方過境。

甚至如王錫爵那般,處處與宦官劃清界限,陳矩也是欣賞的。

至於中途逢迎,就是謀攀附的,想謀個好前程,將來調至京裡去。

此舉說出來,真是辱沒了讀書人臉面,傳到官場上令人不齒的。

陳矩道:“你去打探一下,到底是什麼官員?若是一般七品小吏,就給我直接拒了不見!”

不久官兵回來,陳矩但見他臉上一副大驚失色的樣子問道:“爲何如此驚慌?”

那官兵哭喪着臉道:“公公,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到底什麼事?”

“外頭官船上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殺馬玉的林三元!”

咔嚓一聲!

陳矩手中的念珠線斷了,念珠一顆顆地掉在船板上。

“什麼林三元?”

饒是陳矩一貫鎮定,不把文官看在眼底,聽到林延潮的名字,也是有點慌了。

林延潮半路劫在路上意圖何爲?

他前腳剛殺了馬玉,後腳不會來殺自己吧!

我陳矩可是冤枉的,什麼傷天害理的事都還沒幹過呢!

當下面對王錫爵也是從容不迫的陳矩,現在一顆顆斗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滾落。

當然身在官船上意圖巴結陳矩的林延潮,不知自己還未現身,但憑着赫赫兇名,已是將一整艘船的人都給嚇尿了。

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槓第一百七十二章 林淺淺的着急(二更)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八百七十七章 妥了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頂撞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第八十二章 岳丈來了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易一字六百五十八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焚詔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兩百五十三章 置身事外第三章 能否讀書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朝鮮之策九百七十八章 京中輿論五百零一章 船戶案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六百一十一章 利用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窗事發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九百五十四章 誰也不怕啊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宣川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貢道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文武相輕九百七十章 羊報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準話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九百零七章 聖旨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鎮壓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第三章 能否讀書發個單章九百五十五章 突擊檢查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五百二十二章 拉關係第兩百八十二章 家信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禮部尚書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第三百三十四章金殿傳臚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一千七十一章 活在狗身上了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九百九十章 儲相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六百六十四章 直起居第一百六十一章 入學(二更)第七百一十一章 固執第兩百七十五章 抵京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將(一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又蒙對題了(二更)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林延潮之策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六百零七章 怒起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第六十七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第一百八十八章 做事很有分寸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第兩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八百二十二章 十段錦法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成敗在此一時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第兩百六十五章 本官就是驢脾氣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當官(第一更)一千兩百九十章 請走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八百四十二章 公道正義(第二更)第八十九章 囂張一點七百八十七章 座次六百一十六章 林三元在哪?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七百三十三章 保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應制詩四百七十二章 京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