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舊河(謝盟主北京河馬主神)

轟隆隆的大雨一直下個不停。

雨水噼裡啪啦地打在,馬車的雨遮,油布上。

林延潮略微挑起車簾,看見馬車已是進入了儀封縣縣城。

低矮的屋舍,狹窄的縣大街。

在官兵的維持下,衣裳襤褸的百姓站在屋檐下,目光木然地看着一行入城的官員儀仗。

中州重鎮儀封縣就是如此。

因‘儀封人請見於夫子’而名載論語的古縣儀封,在林延潮心目中頓有幾分落差。

甚至連歸德旁考城縣,經過林延潮去年一年的治理,都比儀封縣好上些許。

來至儀封縣縣衙,林延潮下了馬車,這時雨驟然變大,儀封的天色浸在黑濛濛之中。

陳濟川等左右隨從,連忙給林延潮撐了傘,但即便如此,些許雨水還是透過傘打在林延潮的官袍上。

儀封縣縣衙門前的門子慌忙上來迎接,他們心底都有些訝異。

一般官員出行都是坐轎,轎子可以直接擡過衙門口入轎廳停放,如此風雨都不會沾了一絲半點。

而眼前這官員只是坐馬車,馬車是比轎子快了許多,但免不了顛簸之苦。

另外遇了雨,馬車只能停在臺階前,官員難免要冒着風雨走一段路。

林延潮擺了擺手,當下走進縣衙裡。

一名穿着青色袍服的官員上前道:“下官儀封縣縣丞見過大人,眼下河督與衆官員都在廳裡議事,大人是不是更衣後再過去。”

林延潮看了就官袍下襬溼了一點,靴子泥濘了一些,身上官袍倒也還是乾淨,於是道:“不必了。”

儀封縣縣丞心想,官員最重官儀官體,這人也是個不講究的。

儀封縣縣丞又想對方連轎子也不坐,肯定官大不了哪去,也就懶得通姓名了,讓一旁隨從替林延潮引路。

林延潮掃了一眼,沒有太在意,他心底眼下只有疏通賈魯河之事,這樣小事不會放在心裡,直接步入大堂。

縣丞正要挪步,一旁陳濟川上前道:“這位老爺,請留步。”

縣丞轉過身問道:“何事?”

陳濟川道:“我們老爺的馬,行了一日,十分疲乏。請找間清靜的馬舍,另外馬料也要最好的。”

這縣丞不由不快地道:“這些事,你吩咐其他人就好了,本官乃本縣縣丞,還需接待其他官員,哪裡有空操此雜事。”

陳濟川跟林延潮身旁多年,什麼樣的官員沒打過交道。

當下他也不動怒或者甩臉色,而是笑着道:“不是聽說大多官員都已是到了,正在廳裡議事嗎?”

“大多,也就是沒有全到。”縣丞不耐煩地道。

“不知贊公還在等候何人呢?”

聽了這一句贊公,縣丞臉上多了幾分傲然,負手在後,已教訓的口吻道:“你們老爺是怎麼當官的?連你們歸德府同知林大人還沒到,都不知道。你們這些做下人,也不知道提點……”

“我們家老爺就是林大人。我是他管家。”陳濟川毫不客氣地打斷。

縣丞滿臉錯愕,顫聲道:“難道方纔入內的,就是林司馬……”

陳濟川不屑答負手挺胸,對展明道:“你們隨這位贊公先將馬車,行李安頓好了!”

展明等衆隨從點了點頭。

然後陳濟川對縣丞道:“有勞了贊公了。”

縣丞慌忙躬身行禮道:“不敢當,贊公二字再也不要提,本官這就親自去辦。”

林延潮走過長廊,但見廊院下不少官差,隨從或坐或立,顯然都是陪同各自老爺來儀封的。

儀封縣衙太小,這麼多人一來,自顯得擁擠。

開封府是大府,治下有四州二十八個縣,這一次河道總督主持商議疏通賈魯河的事,自然來的官員也就多了。

大雨瓢潑,雨水在打在垂下屋檐上,順着勢潑進了天井裡。

耳裡充斥着雨聲,偶爾還有一兩下雷聲響過。

轟隆隆,又是悶雷響過。

林延潮心想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可是令今年河工大受影響,這二至四月之間,本就是修堤的時候,結果遭了大雨。

想到這裡,林延潮已是到了議事的正堂。

這時還未到傍晚,但正堂上卻已是盞上了燈。

李子華面南高坐,東首人多的顯然是開封府的官員,大約來了二十幾人,西首人少的自是歸德府官員,不過五六人。

馬,吳兩位通判,府經歷黃越都是愁眉苦臉,而開封府官員那邊則是仗着人多,呱噪不住。

兩邊看來已是吵了有一陣了。

這邊歸德府官員見林延潮來了,都是一臉喜色,起身見禮。

堂上隨着林延潮的到來,原本喧鬧的地方,一下子鴉雀無聲。

開封府官員一併目視步行而來林延潮,不約而同的閉口。

正在品茗歇息的李子華看了林延潮一眼,心道此子名聲在外,還真有聲勢。人方到,已是令開封府的官員不敢輕言。

接着李子華又看林延潮官袍和靴子都是泥濘,顯然是匆匆趕來未曾更衣,不由心道,此子是務實之人,不重虛名,看來今天之事有點難辦,若是方纔在堤上拿住他把柄就好了。

林延潮以官場禮節見禮,一旁開封府官員也是起身見禮。

然後林延潮入座,放眼看去,二十餘名開封府官員坐得滿滿當當,相比下歸德府這邊人手有點少。

雖說議事不是打架,哪邊人多哪邊贏,但萬一吵起架來,嗓門總是沒人家大。

不過現在開封府歸德府都沒有知府。

歸德府知府付知遠高升右布政使,而開封府知府辜明已被勒令致仕,這還是拜林延潮所賜。

所以歸德府雖是小府,但堂上官員裡,除了李子華,就屬林延潮與開封府同知兩名官員,官位最高。

李子華點點頭道:“方纔諸位也商議了一陣,眼下林同知到了,也是有了正主了,河堤上的事都處置好了……很好,本以爲林司馬要明日到的,那我們就關起門來議事……還有沈司馬,這疏通賈魯河的事,省裡沒有派人來商議嗎?”

開封府同知起身道:“龔藩臺,付藩臺說了,河工大事一向都是由河道衙門主持,司裡不敢越權。”

李子華聞言笑了笑道:“司裡的話還說得真好聽,如此還不是將擔子都壓了我李某人身上。”

聞言衆官員都陪着李子華笑了一番。

開封府沈同知笑着道,制臺治河三年來,上報君恩,下安黎民,我們河南山東哪個官員不稱道的。藩司自然對制臺也是敬仰之至。

李子華點了點頭,然後面色一肅道:“那麼開始議事……”

隨即衆官員又恢復了正襟危坐的模樣。

正堂的大門,左右從內關閉,將雨聲隔在了門外。

開封府沈同知是最熟悉內幕的人,他知道今日開封府有李子華的支持,可謂勝卷在握。

於是他開口道:“諸位大人方纔都商議過了,很多話沈某本不願意再重複第二遍,但既然林司馬剛到,那沈某就簡略說爲何這一次疏通賈魯河新河,而不疏通故道的緣故。”

賈魯河是河南境內第二長河,因受黃河決口影響,時淤時通。

在明弘治七年時,名臣劉大夏,除了疏浚賈魯河故道外。

還從中牟開新河,導水南行,經開封府朱仙鎮,尉縣,從開封府扶溝,入淮泗最後抵達徐州。

這條新河,被人稱之爲運糧河,連接開封與徐州,最爲繁華,也是賈魯河最重要的第一段。

但這條新河全境都在開封府境內,與歸德府沒什麼關係。

若依着開封府官員的意思,只疏通新河,不疏通舊河,那麼就沒有歸德府什麼事了。

歸德府境內時賈魯河故道,這條故道是從窪泥崗,過黃陵崗,最後抵至徐州小浮橋。

這條故道大多數都在歸德府境內。

這條河在弘治時,黃河決黃陵崗,奪賈魯河故道,後來劉大夏主持修河,將黃陵崗故道堵住,最後河歸正流。

沈同知開口道:“萬曆十年,黃河大水,歸德府南北堤皆決。”

“河水南漫,侵入賈魯河,萬曆十一年賈魯河故道和新河皆淤,船兩百石以上不能行。”

“蘇杭的糧船,不能從徐州抵至開封,故而去年河南糧價二三月時一斗難求,六七月時反賤如糠,到了十月,潞王建藩,各府各縣是餓殍遍野,連本府一貫富庶,也不例外。”

“所以本官以爲,眼下當務之急當解決新河淤塞之事,只要新河能夠疏通,徐州的糧船隨時可以抵達。”

“平抑糧價爲當務之急,所以本官以爲以疏通新河爲重。”

沈同知說完,一旁開封府的官員都是點頭附和。

“是啊,還是以平抑糧價爲重,民以食爲天。”

“我們開封府有近兩百萬百姓,又是首府,歸德府不過三十萬,孰輕孰重?”

歸德府這邊吳通判出面道:“列位大人,方纔本官與沈同知也商議了許久。沒錯,新河是重中之重,新河不疏通,糧船就無法到開封。但本官不明白的是,爲何疏通了新河,舊河就不能疏通。這二者衝突嗎?”

馬通判也道:“不錯,開封府是大府,我們歸德府是小府,但也不能事事顧及到大府,而不將我們歸德幾十萬百姓放在眼底吧。”

歸德府這邊官員也出聲幫腔,但怎奈人數太少,聲音一下子就被開封府那邊官員壓過。

ps:感謝北京河馬主神書友成爲本書第六位盟主,謝謝你和令尊都對本書的喜歡和支持。

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八百三十二章 陰謀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第一百四十一章 校對閒草集六百一十八章 我就是林延潮九百八十七章 質疑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一千一百零五章 傾訴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五百一十一章 鐘鳴鼎食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五百零五章 就是怕錦衣夜行啊六百零六章 殺一儆百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宣川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第一步五百九十六章 與首輔同行第三百零九章 盼登第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長保富貴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第六十五章 比試(第二更)第兩百八十三章 教誨八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尤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八百零三章 河工的貓膩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一千八十六章 琉球攻略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傳第二十三章 南方的豬第兩百八十章 人情第三十一章 敢要多少?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六百零七章 怒起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五百零一章 船戶案五百零六章 親人重逢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第兩百五十五章 書院之難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第兩百六十章 自問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一千三十五章 國有諍臣八百三十三章 這是什麼情況?(二合一)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第三百零一章 林世璧發飆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七百九十章 對策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九百三十九章 兩害相權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九百一十章 太倉王家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五百零七章 家宴第八百七十六章 公道何在(二合一)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九百六十九章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第十章 趕出社學六百四十五章 發來賀電第一百六十一章 入學(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