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0章 離心離德

隨着大漢軍隊的進軍,姬路城之戰幕府慘敗的消息也飛快地傳遞到了日本各地,震撼到了每個角落。 那些忠於幕府的人,對此倍感痛心,甚至惶惶不可終日,而那些對幕府不滿的人則爲之歡呼雀躍。

至於那些表面上一直不爲所動、但是實際上一直在窺伺時機的人,他們則更加感受到了一種急迫性,他們想要儘快行動起來在激變的時局當中謀取利益,或者至少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在幕府的統治已經風雨飄搖的今天,阻礙他們行動的阻力已經越來越小。而在大漢軍隊越來越深入本州島的同時,他們也將面臨是否抵抗大漢的兩難抉擇。

加賀藩的前田家正是處在這樣的環境當中。

加賀藩的立藩之祖前田利家出身低微,原本只是一個尾張國小武士,因爲自幼成爲了織田信長的小姓、備受織田信長信任而開始發跡。在多年的生涯當中,他在織田家的軍隊當中慢慢升遷,隨着織田信長轉戰四方,並且一路立下大功,最後被織田信長封爲了統兵大將,並且給予了能登國二十三萬石的封賞。

不過,真正讓前田利家發跡顯赫的並不只是打仗的智謀和勇敢而已,他一次次在戰國末期激盪的形勢當中戰隊,並且總是和勝利者站在一起,也成爲了他發跡的主因——更也是前田家能夠保有富貴,而不是像其他許多大名家族一樣被激盪的時勢消滅的主因。

在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之變以後,織田家的各個大將們開始爲了繼承他的遺業而紛爭,主要的兩個對手就是柴田勝家和豐臣秀吉,而前田利家一開始支持柴田勝家,但是在後來,經過一番審時度勢之後,他判斷柴田勝家不是豐臣秀吉的對手,於是很快投靠了豐臣秀吉。

一個二十多萬石的大名投靠,自然給了豐臣秀吉很大幫助,而後他在賤嶽合戰當中決定性地擊垮了柴田勝家,並且逼迫對方自殺,於是豐臣秀吉就成爲了繼織田信長之後第二個憑陵天下的人,也成爲了前田利家的新主君。

爲了獎賞前田利家,豐臣秀吉又加封給了他新的領地,把能登國周邊的加賀國和越中國也封給了他,這三國的領地也成爲了前田家的基本盤和富貴的來源。前田利家對豐臣秀吉感激涕零,並且成爲了豐臣家五大老之一,和德川家康並列,還深得德川家康的敬重。

但是戰國的亂事還是沒有結束,很快,隨着太閣豐臣秀吉的死,豐臣家的政權也陷入到了風雨飄搖當中。和十幾年前一樣,前田利家又陷入到了需要作出選擇的境地。

前田利家很感激太閣大人對自己的恩義,但是他並沒有和開始產生了攬權跡象的德川家康全面對抗的意願,而是選擇以溫和方式來應對家康。而後不久,前田利家死去,他的兒子前田利長繼位成爲家督。

在這時候,已經羽翼豐滿的德川家康更加是咄咄逼人,大有藉機繼承信長和秀吉的事業,成爲新的天下人的意思。在這樣的形勢下,德川家康和一部分豐臣舊臣產生了絕大的矛盾,眼看就要大打出手。

而這時候,擁有莫大領地和勢力的前田家也成爲了家康重點拉攏的目標,他軟硬兼施,希望前田家能夠支持自己。而這時候前田利長判斷豐臣家留下的體系現在已經無法維持了,他思前想後,經過幾次猶豫,最後還是投靠了德川家康,打算用這種方式在時代的亂局當中保全前田家。

和父親一樣,他的賭注再一次下對了,在關原之戰當中,前田利長作爲東軍的將領,雖然打仗半心半意,幾次被西軍阻擋,但是畢竟也成爲了勝利者的一員。而且爲了鞏固自己的勝利成果,德川家康也刻意想要拉攏前田家。

於是在他的授意下,前田家的領地更加得到擴大,最後變成了一個一百二十萬石的大藩,這也是幕府之外所有大名中領地最大的。

當然,這也絕不是說前田家在德川家的治世當中一帆風順,實際上,作爲前科累累的反對派、作爲屢次改換門庭的舊臣,再加上還擁有百萬石領地,所以德川家對前田家十分疑忌,屢次用各種方法來打壓前田家,削弱他們的實力。

在德川秀忠繼承將軍大位之後,他對前田利長十分疑忌,甚至認爲前田利長曾經試圖暗殺德川家康和幕府的重臣本多正信。在這樣的罪名面前,前田利長當然百般辯白,想盡辦法來消除將軍大人的戒心,並且還將自己的弟弟作爲人質送到了江戶,這才平息下來了事件。

由此可見,雖然表面上慷慨,但是幕府對前田家的猜忌和防範是一點不少的。

前田家在時局變亂當中幾次站隊都站到了正確的位置,並且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了多少人拼死打仗也打不到的領地,着實成爲了那個變幻不定的時代的一個註解。而父祖們這種站隊投注的行事風格,註定也會作爲家風傳遞下來,成爲前田家子孫們的本能。

在二十年前,前田利長就已經死去了,繼承他的家督之位,統治着整個加賀藩的藩主是他的養子前田利常——前田利常本來是前田利家的幼子,不過因爲長兄前田利長沒有子嗣,所以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前田利長收爲了養子,作爲藩內的繼承人——這種安排看似有悖於倫理,但是在戰國時代倒也是十分常見。

同時,爲了籠絡前田家,控制這個百萬石大藩,幕府還同前田利常進行了聯姻,他娶了德川秀忠的女兒珠姬,而珠姬也是當今的和子皇太后陛下的姐姐——所以實際上他和法皇陛下也算是連襟。

前田利常現在倒是十分年輕,如今不過四十歲,雖然他在青年時代曾經率軍兩萬人蔘與過德川家康圍攻大阪城的戰鬥,但是說實話並沒有什麼軍事經驗,而現在,一個最爲艱難的考驗卻已經擺上了他的案頭。

和他的父親以及哥哥一樣,他知道他和他的家族已經走到了一個新的岔路口,稍微走錯一步,就將萬劫不復,而他只能鼓起勇氣,打起萬分的精神來,在岔路當中找出一條屬於前田家的路來。

不過,幸運的是,加賀國地處本州島中北部,地理位置給了他緩衝的時間和空間,同時藩內的巨大領地也讓他有了充足的本錢,讓他可以在紛亂而又危險的時局當中暫時鎮定不動,做出最爲慎重的判斷來。

在得知了姬路城陷落,幕府無力抵抗大漢和毛利家等各藩的聯軍,近畿已經一片混亂的消息之後,他馬上召集了前田家最爲核心的一羣家族成員和藩內重臣,來商討目前的情勢和前田家接下來的動作。

前田家加賀藩的藩城是石川郡金澤城,加賀藩是百萬石大藩,前田家又刻意經營本藩的藩城,所以金澤城雖然地處荒僻,但倒也是一座大城,雖然無法和江戶大阪等地相比,規模也不小。

不過,因爲最近戰亂的緣故,金澤城現在的氣氛已經肅殺了許多,城中各處戒嚴,到處都有再也不見了平日裡的繁華。

和城中的氣氛一樣,聚集起來的前田家成員和藩內重臣們也都是一臉肅然。

有些人在爲前田家的未來而焦慮,有些人在爲大漢軍隊的兵鋒臨近而恐懼,有些人則在爲之後的打算而焦灼……但是沒有一個人在爲幕府的失敗而傷心。

雖然幕府表面上十分籠絡前田家,而且德川家還是藩主的姻親,但是前田家對幕府並沒有太多感情,反而因爲幕府一直以來的打壓而懷恨在心。所以當看到德川家在和大漢交戰並且一路敗退的時候,並沒有人爲幕府而擔憂,反倒有些人幸災樂禍。

若不是擔心大漢把加賀藩也視作敵人、或者至少威脅到前田家的利益的話,恐怕不少人已經歡呼雀躍了吧。

在把所有人召集過來之後,前田利常對這些藩臣們詳細解釋了一下最新得到的消息,並且着重描述了近畿和幕府的混亂狀況。

“昨天本藩已經收到了幕府將軍大人本人的命令,要求我們儘快整軍南下近畿,協助幕府大軍抵禦漢寇。”說完之後,他看向了這羣藩臣,然後“你們看,現在本藩到底應該如何是好?是應該聽從將軍大人的指示,還是另作打算?”

幕府在姬路城慘敗之後,關西已經是一片混亂,而且因爲板倉重宗所率領的迎擊大漢軍隊的部隊在他們的追擊之下近乎於全軍覆滅,所以現在洛中的幕府軍隊兵力已經十分空虛,急需增援。

而這時候幕府在關東固守本地也需要大量軍隊,所以出現了兵力不足的困窘,在權衡了利弊之後,德川家光終於放棄了之前的成見,決定讓前田家這樣的強藩南下協助幕府抵禦漢寇,然而他也知道前田家不會輕易指使得動,所以在信中也許諾了大量好處。

然而,在收到了這封信之後,前田利常並沒有如同德川家光所希望的那樣直接舉兵南下,而是將藩內重臣們召集了過來商議。

在前田利常如此發問之後,這些重臣們一時間都面面相覷,誰也沒有發話。因爲他們都明白現在所要議論的是事關前田家和加賀藩生死存亡的大事,是絕對不容有半點疏忽的。

可是,這種沉默終究還是不能持續下去。

“藩主,我以爲,我們不能和大漢決裂!”就在這一片寂靜當中,一個極有中氣的聲音驟然響了出來。

他的聲音很大,而且聽上去十分篤定。

前田利常擡頭一看,發現這個發言的人是他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前田利孝。

因爲自己是母親出身低微,而且哥哥、先代藩主前田利長行事十分強勢,所以前田利常自幼性格就十分溫和,自從成爲藩主之後,他也十分注意保持和各位兄弟之間的關係。

也正是因爲弟弟的身份,前田利孝纔敢於在這麼重要的會議上面第一個發言。

“爲何如此說?”聽到了前田利孝的話之後,前田利常並沒有顯得很驚詫,但還是低聲追問。

“幕府之前怎麼對待我們前田家,大家有目共睹,他們處心積慮地在對付我們,想要削弱我們的實力,奪走我們的領地,既然他們這樣對待我們,那麼我們爲什麼又要去爲他們賣命?”前田利孝在衆人的視線之下昂然說,“而且,既然他們跟我們求援,那就說明大漢軍隊的兵鋒實在太強,讓他們難以招架……就連幕府軍的難以招架,我們爲什麼就一定要去和大漢爲敵?”

“可是……大漢窮兵黷武……更加兇蠻成性,就算我們不與他們爲敵,難道他們就會去放過我們嗎?只怕是脣亡齒寒。”前田利常搖了搖頭,似乎是不太同意弟弟的意見,“如果一定要與大漢爲敵的話,我們更加需要幫助幕府。”

“大漢雖然兇蠻,但是從他們最近幾個月來的行止來看,他們並非只知道一味嗜血殘殺,反而十分注重大義名分,更加註重得到各地藩主豪族的支持。他們之前還發布了檄文,上面只是說要剷除幕府和一些協從他們的藩主,並沒有將我們視作敵人。”前田利孝垂首,繼續闡述自己的想法,“看看島津家和毛利家的例子,甚至看看朝廷的例子,就明白了。”

“可是這只是我們自己的想法而已,誰也沒有把握。”前田利常還是有些猶豫,“大漢的行跡詭秘,而且做事霸道,未必就會容得下我們。”

“現在只是未必容得下我們,但是若我們和幕府一起同他們交戰的話,那麼他們就一定容不下我們了!”前田利孝有些發急了,“藩主,若是我們一味猜疑,那隻會貽誤時機,並且讓我們成爲幕府的傀儡,再也無法逃脫厄運!”

他焦急的樣子,讓前田利常微微有些觸動。

“藩主,在下也認爲現在不是直接就和大漢交戰的時候。”就在這時,另一個人也發話了,“在下以爲,現在最好是派人去與大漢接觸,看看他們能夠給我們什麼樣的條件,然後再做定奪不遲。若我們貿然響應公方大人去和大漢交戰的話,無異於是斷絕我們的退路……只怕對前田家的基業不利。大人,島津家和毛利家都能夠審時度勢,和大漢軍隊親善,爲何我們前田家不行?”

這次發話的人是前田利豐,他同樣也是前田利常同父異母的弟弟,因爲血緣關係,在藩內也十分具有發言權。

兩位血緣和藩主最近的藩臣發言了之後,閣中的氣氛變得古怪了許多,雖然其他人各個表情不同,但是並沒有人站出來反駁他們兩個人的意見。

的確,如果大漢只是想要和幕府爲敵而已,並沒有針對前田家的意思的話,那麼前田家也確實沒有理由去和可怕的漢寇死拼。

而藩主的兩位弟弟發話,也表明藩內已經有了強大的反對聽從幕府調遣和大漢死拼的勢力,這股勢力甚至不容藩主小視。

前田利常微微皺了皺眉頭,然後環視了周圍一圈,仔細審視了其他人的態度,最後他終於下定了決心。

“那我們就派出使者去和大漢交涉吧,在交涉出結果之前,我們暫且按兵不動。”

“藩主英明!”前田利孝大喜,連忙叩首對藩主行禮,“在下願請纓前去與大漢交涉,還請藩主允許!”

前田利孝之前在前田利長被懷疑企圖刺殺德川家康的時候,曾經作爲人質被送到了江戶,並且在那裡度過了整個童年,所以他對幕府的態度十分不好,一直都有些餘恨,之前沒有機會報復他只能暗自忍耐,可是到了現在這個時候,他終於等到了對幕府反戈一擊的時候了。

“也好,也好,既然是你力主此事,那就交給你來辦吧。”考慮了片刻之後,前田利常點了點頭,同意了他的提議。“現在形勢緊急,不容我們浪費時間,所以你明天就出發。”

“是!”前田利孝馬上答應了下來。

當前田利常下了這道命令之後,其他藩臣們驟然回過了味來。

藩主形勢一向謹慎,今天爲何這麼快就答應了弟弟的提議,而且這麼快就做出了決定?更何況,今天力主按兵不動和大漢談判的,也都是他的親兄弟們。

由此可見,藩主之前已經和他最爲親信的兩位弟弟商議好了這個決定,今天召開藩臣會議,只是想要讓前田利孝攬下責任,順便觀察一下其他人的反應而已。

一想到這裡,這些藩臣們紛紛暗自慶幸自己剛纔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來,不然恐怕就不會有好下場吧。

在做出了最初的決定之後,前田利常面色還是不變,他又看向了其他藩臣們,“其實……昨天我收到的信件並不止一件,仙台藩的伊達家也給我們派來了使者。”

“仙台藩?”這些藩臣們再度面面相覷。

第553章 看似無意卻動心第1390章 全仗這口刀第922章 大擴巡丁第1546章 你們想要什麼第1316章 各懷心思第602章 牛勝傑第825章 黃口小兒第86章 驚悸不安第316章 兒在外母擔心第1359章 緊張輕鬆大不同第294章 去不去第1363章 城頭的目眩神迷第1481章 膽略和風險第547章 登門求事第1577章 換馬第1118章 點石成金的法子第363章 八方來投第877章 第三個洋人第1437章 不是一個時代第493章 水路即是臥榻之側第1662章 不可影射臆測第884章 營屬第276章 怪事第767章 清江浦的變動和預想第1603章 江戶和京都第392章 人爲本第1147章 未雨綢繆第486章 鹽市的提議第1389章 來歷何爲第736章 人心善變第1572章 國王拜見太子第1446章 中樞機要第554章 萬曆四十六年的正月第125章 雲山寺如惠第1405章 謝了第1689章 大漢軍威第1245章 螳臂擋車第830章 有節制的擊潰第407章 隅頭鎮這邊第1317章 木筏第250章 小臺唱大戲第737章 雲山行分店第1403章 出京前的約定第1123章 外人看來第363章 八方來投第508章 財源通達第304章 關門 關門第213章 靈前第88章 不識好歹第1104章 海主登門第536章 學丁隊的訓練第872章 未必皆喜第1288章 草木皆兵的虛驚第1109章 興盛的登州碼頭第1020章 殘渣而已第1006章 內宅的焦躁第766章 趙進關注的人第972章 徐州方是仙國第896章 沉下心來第174章 將出城第754章 夜行第731章 謝明弦第362章 徐州處處第92章 夜殺第851章 全軍向前第1268章 大義大義第1518章 內鬥不休第45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90章 殺第92章 夜殺第754章 夜行第1194章 戰前第1449章 君臣議第1450章 鑄幣第1192章 尚家太公第621章 清江浦的密會第466章 遇箭則潰第796章 有勇不勝第1230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262章 親見方知如豚犬第142章 人走情薄第562章 清江浦的大場面第1559章 送別第563章 不對勁第100章 起步第1653章 任我宰割第566章 爾等不怕王法嗎第162章 花花轎子第11章 木淑蘭第82章 爲這個,值得第840章 單鬥第1429章 攻陣第138章 高粱和彌勒第364章 初始第861章 真是不甘心第591章 急報急報第1545章 下注第967章 其實不是反撲第825章 黃口小兒第82章 爲這個,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