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河西四漢將

誓師之後大軍正式出征,程孝廉親自掛帥,手下將領有孟軻和皇甫桐,這個皇甫桐就是當初孟養城叛亂之中站出來守城的那一個人,如今已經成長爲獨當一面的將領了。

由於毛家的人現在一心想要把老爺子留下的血脈嫁給殿下,所以他們避開了軍中的職位,只是在成都城內掛了個閒職。

他們既然要與程孝廉結親,就要考慮太祖爺的規矩,外戚不得入朝爲官,他們若是一面在軍中發展勢力,毛若苓又在後宮得天獨厚,毛家早晚引起別人的忌恨。就算程孝廉不在乎這些,朝中的大臣自然有人會在乎,他們不願意樹大招風,所以選擇給毛若苓謀一個好的未來。

正好成都需要有人應對,若是別的地方除了亂子不至於無將領兵,至於太祖皇帝留下的遺命,程孝廉倒是並不以爲意,整個大明都沒有外戚,朝堂也沒好到哪兒去,除了一家獨大的東林黨便是一家獨大的宦官,權力必須有人制約纔能有所畏懼,若是以爲一味地壓制就能保證皇權永遠至高無上,必定會產生畸形的權力怪物,這就是當初張居正留下的那句話:吾非相,乃攝也。

所以軍中的將領程孝廉認識的倒是不多,打了這麼多仗了,程孝廉一直未能與軍中的將領們相識,所以袁宗皓這一次便將掃北軍的將領全都派給了他,這麼做一來是爲了讓軍中的將領熟悉一下殿下,也能更加死心塌地爲大明賣命。另外便是由於朱慈伐的出現給了袁宗皓緊迫感。

雖然程孝廉沒說什麼,但是袁宗皓可知道派系之爭對大明的損害,當初滿清都佔了大明的半壁江山了,究竟誰來繼承大明正統還爭個不休,所以他不想給這個齊王一點機會,軍伍必須要掌握在程孝廉的手裡,一旦他有不軌的舉動,不管是袁宗皓還是楊有財都會立刻動手擊殺他。

程孝廉倒是沒想這麼多,只是覺得幾十個將領自己只認識兩個未免有些太不像樣子,於是住在了軍營之中開始與將士們朝夕相處。

也不用可以拉近關係,只是每天一同出操,一同行軍,同吃同睡,感情自然就培養出來了。程孝廉並不打算特立獨行,士卒步行的時候他絕不騎馬,士卒休息的時候他也呼呼大睡,因爲四川的形勢還算穩定,也不用學關老爺夜讀春秋,所以身子骨倒是強壯了不少,也黑了幾分。

軍中的將領也慢慢了解了這位殿下不是簡單地來走個過場,而是真的打算和他們同甘共苦,所以從一開始面子上的恭敬,行爲開始變得越來越自然,也不再過分的拘謹。

他們從利州衛出川,過略陽,到鳳縣,這一日趕到了大散關,程孝廉突然想起了陸游的一句詩,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大散關是川陝咽喉之地,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初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便是從這裡而過,程孝廉來的時候已經查看過路線了,所以才選的這條。

對於王~輔臣來講,程孝廉選什麼路線並不重要,他只盼着程孝廉他們能夠趕緊趕到平涼府,張勇的大軍已經開始集結了,他輸了一場實在是有些膽兒虛。

這個時候程孝廉距離平涼府還有將近二百里的距離,不過錦衣衛已經開始將消息源源不斷地送過來了。

一開始的時候,王~輔臣屢戰屢勝,已經逼近了洮州了,可是張勇用計與振武將軍佛尼埒、西寧總兵王進寶合力在西和大敗王~輔臣,王輔臣倉惶之下逃回平涼府,張勇帶領大軍已經開始逼近了。

張勇現在手下共有大軍三萬人,王~輔臣只剩下了一萬五千人,不過王~輔臣的優勢便是他在陝西的名聲十分大,當初他還爲大明效力的時候,阿濟格帶領麾下八旗勁旅攻略陝西,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遇到他竟紛紛辟易,從此馬鷂子名揚天下,就如同三國時期西涼錦馬超一般,馬超成爲了羌人的驕傲,而王~輔臣便是陝西漢子的驕傲。

所以他雖然敗了,但是手下並無逃兵,士卒全都願意與他一同作戰,張勇剛剛兵進陝西,也不敢冒進,所以自從西和之戰後,雙方還沒有交過手。

程孝廉聽完了情況之後便倒吸了一口涼氣,河西四漢將的張勇和王進寶都到了,雖然不知道佛尼埒這個人厲不厲害,但是光張勇和王進寶就夠他們喝一壺的了。

後世關於河西四漢將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張勇,趙良棟,孫思克,王進寶。一種是張勇,王進寶,陳福,孫思克。兩份名單都有張勇和王進寶,可以看得出來這倆人的能力絕對是無可爭議的。

至於孫思克,根據錦衣衛的消息,現在他還在草原上與蒙古人打仗,一時半會估計根本趕不回來。

賈胥看了一眼情報便開口說着:“王~輔臣過於膽小了。”

“何出此言?”

“張勇畢竟是甘肅提督,對於陝西的情況未必瞭解,若是在他暈頭轉向的時候迎頭痛擊,以王~輔臣的本事,估計張勇沒幾個月換不過勁來,只是現在張勇已經站穩了腳,再想偷襲可就難了。”

程孝廉笑了一聲:“王大將軍這是被人打怕了,在西和的時候,他就是因爲想要偷襲張勇,結果被人家三支人馬包了餃子,那一場大仗他戰死了五千弟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了而已。而且既然他得知了咱們出兵的消息,自然想的是和咱們一起作戰纔算是穩妥。”

賈胥撓了撓頭:“殿下倒是分析得不錯,只是說到底王~輔臣還是錯過了最好的機會,敵軍一直穩紮穩打,出奇制勝不容易,若是耗下去,勝負未知。”

程孝廉擺擺手:“耗下去贏得一定是咱們,你要知道王~輔臣現在只聽他自己的,咱們也是聽咱們自己的,張勇卻要聽滿清朝廷的,所以他若是長時間不能打開局面,萬一王屏藩那邊又打贏了圖海,只怕滿清皇帝饒不了他。所以咱們耗得下去,張勇未必耗得下去。”

第六百二十三章 危城第七百八十一章 破綻第六百五十五章 沆瀣一氣第四百九十一章 離開第八百一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敗第四百三十八章 蠻不講理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降大雨第三十六章 廚師長第四百二十六章 報仇雪恨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勝第七百五十章 疾風識勁草第六百九十三章 雙龍會(三)第八十一章 斬殺第三百五十八章 勢要破關第八百三十九章 是戰是逃第一百九十章 啓程第五百五十三章 互相算計第九百零九章 搬石砸腳第七百四十四章 糧草告急第六百一十六章 偏關第五百六十九章 山賊囂張第六十章 兵書第五百九十七章 人各有志第二百七十四章 不跟你們玩第三百一十六章 翻臉第三百一十四章 把人逼死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戰第二章 袁小三活啦!第二百八十八章 過路上司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合作貴在誠心第四十章 乾清宮第十八章 四爺上門第七百四十四章 糧草告急第一百一十四章 內亂第八百六十五章 北京攻防戰(十四)第十八章 四爺上門第三百二十三章 韓家莊第四百四十五章 杜若第四百五十六章 虛則實之第八百一十六章 痛罵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戰(五)第二百零四章 平安喜樂第八百八十八章 自先沉穩第八百九十七章 施粥第六百五十章 刮地三尺第四百九十九章 亂命第五百七十三章 淡出中心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做花瓶第八百七十三章 衍聖公府第八百一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四百二十四章 託孤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波第七百八十四章 結爲兄弟之好第四百八十六章 誤打誤撞第九百零六章 人心思變第四百七十八章 哭訴第六百七十三章 產子第七百五十五章 麻翻第八百二十章 永結兄弟之好第四百一十三章 動我根基者死第九百零九章 搬石砸腳第三百零五章 掃北軍出征第六百九十七章 斷絕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人也姓楊第一百五十九章 阿彌陀佛一聲嘆息第二十六章 書生賈胥第七百六十八章 汝州決戰(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我們答應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救援第七百五十七章 大清之傷可痊癒否?第八百零三章 開花彈第五百二十七章 貪功冒進第六百四十四章 江陵第三百六十七章 水鬼第八十八章 遊說第四百一十四章 救援第五百九十六章 師生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百五十三章 吃豆子第八百一十二章 垂危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大明第七百六十章 花酒第六百五十九章 挺起腰板的江陵第三百零五章 掃北軍出征第八百二十五章 拱手相讓第五十一章 重見第二百八十五章 族長的兄弟第八百七十三章 衍聖公府第三百三十四章 草民喜歡賭第四章 入府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笛姓沐第四百三十三章 後院起火第三百二十六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三章 套路第二百八十五章 族長的兄弟第八百八十三章 良善人家第六百一十章 忐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