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北京攻防戰(六)

胡國柱養了三日傷便重新開始組織軍伍進攻,身邊兩位重要謀士因爲他得粗心大意而意外身亡,讓他臉上有些嚴肅悲壯,他暗自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起精神來,再不能犯這種致命的錯誤。

大軍按照慣例繼續攻城,這一次胡國柱直接放棄了北城而選擇了其他三面城池,這種打法在兵法書上也有講究,叫作圍三闕一,給城中的士卒留了退路,城中的士卒便不會拼死作戰,攻城的人也更容易破城。

而且北城沒有城門,大軍只能依靠雲梯往上爬,這種情況下攻城的情勢可就不怎麼樂觀了,城頭的士卒沒有別的壓力,只需要在城牆和箭樓之上用弓箭完全壓制,人在爬梯子的時候速度根本提不起來,就成了他們的活靶子,要破城可比別的地方難多了,所以胡國柱果斷地放棄了北城而選擇了更加容易的其他三面城池。

這一日胡國柱沒有用什麼花招,而是實打實與守城的將士激戰了一天,最後天色漸暗時,雙方鳴金收兵,兩邊士卒的臉上都掛滿了疲憊。

胡國柱回到了營中軍中的傷亡統計已經出來了,這一日光是戰死的就有五千多人,還不算受傷的那些兵卒,若是再這麼打下去,怕是撐不了幾日全軍盡沒了。

看着胡國柱臉色不怎麼好看,旁邊的親衛咳嗽一聲:“將軍,也不用太過在意,守城的士卒也有損傷。”

“守城的士卒大多數死在了咱們的弓箭和火炮的下面,死傷的人數十分有限,怕是連兩千人都達不到,咱們這仗打得可是有些丟人啊。”

“也不能這麼說,這畢竟是北京城,從他成爲國都以來,除去了那些裡應外合開城投降的情況,還真沒有人能夠硬生生打下它來,咱們打成這個樣子已經不錯了。”

就在這個時候旁邊的一個留着八字鬍的謀士緩緩開了口:“將軍,屬下倒是有個主意。”

胡國柱眼前一亮:“說來看看。”

“由此往西北有一座山名叫天壽山,明朝歷朝歷代的皇帝墳墓都埋在哪兒,咱們若是掘了明朝列祖列宗的墳,明朝風水必破,到時候咱們周朝就能一統天下!”

胡國柱臉色一沉:“挖墳掘墓那都是斷子絕孫的勾當,咱們做了這等事不怕天下人恥笑麼?”

謀士倒也不緊張,呵呵笑了一聲:“將軍,咱們去挖墳掘墓爲的是什麼,還不是爲了攻破這北京城,若是城裡的明朝皇帝眼睜睜看着咱們挖了他祖宗的墳墓而無動於衷,估計那些兵將也就沒心思跟着他打仗了,若是他出了城,咱們也正好堂堂正正跟他打一場,免得他們躲在北京城裡面當縮頭烏龜!”

胡國柱倒是心動了,這倒不失爲一個好法子,要說挖墳掘墓這種事,他是萬萬不會做的。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胡國柱是個粗中有細的人,既然不是粗人一個,便不會幹這等粗事。

挖墳掘墓眼下看起來倒是個好差事,最少能把開國的功勳攥在手裡,但是開國之後呢,坐在皇位上的那個人總是擔心死後這墳墓也會被人刨了,註定要把挖墳的人當成反面典型處理了,到時候第一個倒黴的就是他胡國柱。

封建王朝維持自己統治便是靠的這個法子,就像誰都知道洪承疇在滿清入關的時候立了大功,但是到了康熙年間貳臣傳第一個就是他,滿清朝廷爲了罵他還特意編了一本書,就是告訴所有人,背叛了自己的朝廷,哪怕是立下了再大的功勳,也不會有人把你當人看。

胡國柱深諳其中的道理,所以絕對不會幹這種天怒人怨的事情,但是他也不介意利用這個引子把城中的人引出來。

到了第二日城頭之上的士卒並未發現胡國柱大軍的蹤跡,很快錦衣衛那邊傳來消息:“胡國柱的大軍在三更時分突然騎兵奔着西北而去,現在已經到了天壽山的地界停下休整了。”

程孝廉聽到這個消息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天壽山意味着什麼在場所有的人都知道,當初他之所以裝病也是爲了護住天壽山,才把戰場拉到了北京城下,沒想到胡國柱攻城受挫之後的第一件事還是選擇了天壽山。

楊有財一看此景趕緊站出來勸慰着:“陛下不要着急,那胡國柱未必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幹這種挖墳掘墓的勾當,那可是要斷子絕孫的。”

程孝廉對於胡國柱這個人瞭解不深,其中最多的還是在於後世讀書時讀到的胡國柱的暴虐形象,這種天怒人怨的事情他未必不敢做出來,萬一真讓他把墳給刨了,在這個鬼神爲尊的年代,不光是軍中,連朝堂的士氣也會大受影響,到時候許多人怕是要因爲風水盡破導致衆人失去信心。

程孝廉嘆了口氣:“胡國柱這是逼着咱們出去與他決戰,若是咱們縮着頭不出去,他刨墳之後會有什麼後果你想過沒有?”

這個時代講究的便是天授正統,許多人還沒有成爲一國之主先得把自己的祖宗找出來,讓自己奪天下的行爲變得名正言順。再加上許多神鬼之類的傳說,比如出生之時紅光滿天,甚至母親懷他的時候最好是夢中見到了仙人之類的,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爲了加強跟從者的信心,讓他們知道跟的這個人乃是命中註定要做皇上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祖墳被刨了,那就跟正面宣傳便成了反面宣傳一般,本來大家信心百倍,但碰到這種事之後,但凡是戰場之上遇到了一些小挫折,大抵都會推到皇上天命已失,得國無望的身上。人心若是散了,便是兵仙韓信復生也沒有什麼用處了。

所以這個時代輿論宣傳做得好,能夠迅速拉起一支隊伍來,君以此興,必以此亡。同樣因爲輿論,人心會迅速潰敗,若不能穩住局面,怕是要兵敗如山倒了。

在這種情況下,程孝廉自然不能夠再躲在城中,他看了一眼趕來的秦越:“這次咱們必須要出兵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 攻城第三百九十章 水中交鋒第一百零七章 夜探第二百五十八章 行軍計劃第一百六十七章 野心第四百三十七章 白雲觀第九百一十二章 暴露第七十章 破門第四十三章 暴露第三十章 攔截第三百八十四章 小王爺第五百三十九章 順應天時人望第五百三十三章 我有偏方第六百一十一章 以和爲貴第三百四十五章 對不起,我也是臥底第二百九十九章 福叔的麻煩第五百五十九章 調整第七百四十四章 糧草告急第五百四十章 媒人第三百零二章 再見賈胥第三百六十二章 給他們加把料第八百一十六章 痛罵第八百零一章 戰太平第五百零五章 人心難調第六百八十六章 狀告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做花瓶第七十八章 破綻第五百三十五章 蔡毓榮第七百四十章 破釜沉舟第三百二十三章 韓家莊第二十一章 佈局第五百八十八章 潼關第三百三十八章 賈胥歸來第二百七十七章 吳三桂的顧慮第二百四十章 城主回來了第一百八十章 背井離鄉第八百六十二章 北京攻防戰(十一)第七百九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六百二十三章 危城第五百九十七章 人各有志第六百三十二章 譬如遼東死第四百六十一章 夜中一搏第八百九十三章 割不斷第二百六十六章 官賊第六百一十章 忐忑不安第七百一十三章 南陽府第五十六章 聯盟第三百二十八章 要命的玩笑第三百五十二章 軍中分歧第五百八十七章 訓練新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交易第三百四十九章 王叔第三百六十六章 發狠第七百二十四章 殺破膽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草民喜歡賭第三百零八章 抓鴿子第六百八十六章 狀告第六百七十三章 產子第七十七章 爭執第一百五十二章 致仕第二百章 各有安排第二百四十四章 像太宗非太祖第一百七十七章 火冒三丈第六百一十一章 以和爲貴第六百二十章 穆佔第五百零三章 心腹大患第三百四十七章 臣願辭官第二百一十二章 阿瓦出兵第二百九十九章 福叔的麻煩第六百六十五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一百章 叩門第二百七十六章 交頭接耳第二百三十三章 生死一線第一百零九章 換將第八百二十二章 牽犬東門第五百九十四章 信不過第九十四章 壯士第六十三章 套路第三百三十八章 賈胥歸來第三百七十八章 蹊蹺第五百五十章 大婚(四)第七百一十八章 引頸受戮第一百七十四章 仙人指路第八百二十四章 突如其來第四百五十九章 斷糧第五百五十四章 羣衆路線第七十五章 酒肆第一百三十三章 陌刀顯威第四百三十四章 滅火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商被劫第六百六十章 願臣服第一百二十七章 運作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退無門第四百九十五章 夜裡鼓聲急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留退路第六百四十八章 宴無好宴第八十九章 出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謝三兒的人第三百四十章 山上有強人第四章 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