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安南大清洗

清洗工作基本完成,敢於造反作亂的出頭鳥,也被打爛了鳥頭,是時候進行下一步的操作了。

工業和商業方面的事情,由於早已熟門熟路,早在清洗進行的同時就已經在辦,各個方面配合都還不錯,高務實不必過於操心,至少不必事必躬親地每件小事都跑去了解過問。

但農業方面就不同了,這對於這一世的高務實而言,基本還是個新課題,但偏偏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不比工商業的重要性低半點!

所以,他不能不親自過問,甚至有時候還要找人商議。

可惜能商議的人也不多,因爲他要搞的事情有點古怪,甚至就連那位在安南絕對算得上見識廣博的阮秉謙聽了之後,都不僅有些遲疑,仔細思忖盤算了老半天,纔對他道:“恕老朽駑鈍……高龍文此舉,是要在安南爲京華集團‘建皇莊’麼?”

高務實怔了一怔:怎麼是建皇莊呢?我這套農業制度,可是脫胎於我最熟悉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啊!

阮秉廉見高務實皺眉不語,以爲自己說得不夠明白,便接着道:“高龍文,你看,大明的皇莊,據老朽所知,乃是一田兩稅,既需要交國家的賦稅,又需要交皇室的貢賦,所以嘉靖元年時,御史王琳與安陸州知州王槐曾奏言:‘查莊田稅銀畝八分,三倍民田’,而其管莊之宦官等人,更是壞事做絕……”

“阮老且稍等。”高務實打斷道:“阮老,您是在擔心京華沒收的這些田地,在實行了我這聯產承包制之後,使種田之人承受過重的賦稅,以至於淒涼無依?”

“難道不會嗎?”阮秉謙憂心忡忡地道:“高龍文,你這制度,首先是建立在包乾、包產之上的,換句話說:不管他們種田種成什麼樣,都統司的稅必須按時按量繳納,京華集團收的稅——哦,你這裡叫抽成,也必須按時按量,這不就是交雙份麼?”

高務實笑道:“可是,我這裡沒有人把不該由他們承擔的‘空田’、‘假田’以及明明被某些權貴所佔之田的稅收強加於他們頭上。”

他用手指點了點桌上的文稿,微笑着道:“京華集團內部有財務部門,有審計部門,還有監察部門,每一畝田用在了何處,獲利多少,都是有賬目的。同時,每一年哪些地方多開闢了田地、哪些地方有田地廢棄,這些變更也都要記錄在冊。

另外,關於您所說的‘管莊’問題,我也可以答覆:京華集團只收稅,但並這裡不派人管莊,每一個您口中的‘莊’,他們將自行選舉有德望之人出任莊老,負責平時的莊中各項事務。

該莊老每任暫定爲三年,三年任滿,由莊民在京華派出的‘選舉監督隊’監督下,進行無記名投票,選舉新一任的莊老;並且還要對上一任莊老投‘卸任考覈票’,以確定上一任莊老在其三年任期中,是否兢兢業業、行事公正。如有不盡力、不公正者,京華將會進行調查,然後酌情、依律地進行處置。”

他雖然說了依律,但這個律現在還沒有出臺,對於這種具體事務,他深知不能拍腦袋決定,要等這個制度實行一段時間之後,各種問題暴露出來,再按照下面的反饋來召集更多人商議,而他打算只在最後進行拍板。

阮秉謙怔了一怔,遲疑了一下,問道:“聽起來,這和大明民間的實際情況相差並不大,只是多了三個不同:一是莊老有任期;二是莊老上任要先取信於莊民,而卸任要述職於莊民;三是京華參與監督莊老之考覈……是這樣的意思吧?”

看起來,阮秉謙把莊老看成了大明的鄉紳,不過好在,他還是發現了莊老和鄉紳的不同。

鄉紳之所以是鄉紳,靠的是他的家世、地位、財富,而莊老則不然,想成爲莊老,家世、地位、財富聽起來都不管用,只有讓莊民們信服,才能成功。

其實這就是基層選舉制度,不過高務實也只會讓這種選舉制度存在於基層,因爲這個年代的人沒有什麼信息來源,平時能打交道的其實就那麼很小一個範圍內的人,選個村長他們或許還可以分辨得出誰好誰壞,畢竟天天見面。

但假設,讓他們選個縣令,他們連候選人都未必全認識,那選個什麼勁?還不是按照中國人的習慣,不管好壞選個同鄉就是了——畢竟大夥兒都知道,哪怕是當官的人,對自己鄉梓也總比對外人要好得多。

這樣的話,選舉就成了拼家鄉的人口,那就毫無意義了。所以,高務實搞出來的這個基層選舉,他只會讓其停留在基層——也就是村啊莊啊這個層面。

“有這三條就夠了。”高務實道:“其實,只要沒有權貴階層在中間層層截留,交兩份稅也根本不多……現在安南都統司也是按照大明的田賦來徵收了,而大明田賦極低,太祖時每畝交個兩到四鬥不等,現在更是降低到了一斗稍多,已經低得幾近於無啦。”

鬥,是一個體積單位,不同的稻米,在重量上會有出入,但大致應該都在後世的12-15斤左右,一畝地交15斤的賦稅,這是中國歷史上的農業稅最低點,任誰都不應該說高了。

阮秉謙想了想,又問道:“那麼,京華收多少呢?”

高務實淡淡地道:“京華一畝地收十鬥。”

阮秉謙頓時大吃一驚:“怎會這麼高?”

高務實笑容中露出淡淡地不屑:“蘇州一帶的水田,水稻畝產在六百五十斤左右,而安南水力充裕、土地肥沃,日照更甚於蘇州,畝產不會低於此數——倘若低了,那說明田地照料得不好。京華收十鬥,都統司收一斗,也不過十一斗,最多不過一百六十五斤,佃戶能留下將近五百斤……還不夠麼?”

高務實的這個數據,是他當年在黨校學習一篇關於袁老爺子功績的課時,看到的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閔宗殿先生髮表論文《宋明清時期太湖地區水稻畝產量的探討》,此文推算出了唐、宋、明、清四個朝代太湖流域的平均畝產:唐朝畝產138公斤;宋朝畝產225公斤;明朝畝產333公斤;清朝畝產278公斤。

安南紅河平原相比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在水稻種植上絲毫不落下風,且稻種同樣是占城稻(當時中國是引進的占城稻),畝產沒有理由比大明國內要低,所以這個徵收比例其實真的不算高。

阮秉謙乾咳一聲,強笑道:“這個……自來收稅,少有如此高者……”

高務實微微擺手,淡淡地道:“那是因爲,自來就擺脫不了權貴階層從中漁利。我京華則不同,京華不派人管理田莊,而派下去徵收的人,他們本身的收入又與這些田地抽成毫無關係,如此一來,田莊的佃戶除了交這一畝地十一斗的稻子之外,再無其他任何負擔——或者,阮老覺得有人敢打我京華田莊的主意?”

阮秉謙馬上變了臉色,連連擺手:“斷無此理,斷無此理!”

----------

依然4更破萬,求訂閱,求各種票……

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122章 覆滅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149章 不急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216章 準備第084章 新任廠督[第4更!]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017章 張四維被劾(4更破萬)第005章 升官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238章 暗流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第096章 興趣培養(上)第206章 安南大清洗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196章 高陌彙報第087章 “生意”第212章 誤解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216章 準備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第154章 糾結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111章 交接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157章 人事調整(下)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064章 投鼠忌器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005章 升官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059章 惟利不破(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022章 天壽山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009章 安陽之行(三)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098章 曙光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024章 政績量化(上)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