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節 大明大改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十年寒窗無人聞,一舉成名天下知!

在以前,科舉堪稱是中六合彩,沒發榜前,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名次如何,哪怕是學霸,也不敢打包票自己萬無一失。

一旦張榜,連中三元,帝都紫禁城的殿試,大贏家今科的狀元郎出大明門,走御道---這樣的禮儀只有皇帝才能享受到,連位極人臣的首輔也沒這個權利,這是國家優待讀書人,他頭插金花,御街誇馬,榮耀無雙!

二榜進士,哪怕是三甲同進士,都是進士,從此邁進人上人階層,享受各種各樣的特權。

現在呢,再沒有什麼金榜題名,出大明門的殊榮了,大明統一進行“文官考試”以此提撥官員,可是無論是設在京城的還是行省的文官考試,即使是考中第一名,再也沒有以前的待遇了。

而且,考完試,固然有放在部院裡當文官,但,沒有了翰林院之設,想進一步提撥,一定要有地方任上的履歷。

原來,科舉制的前茅一般入翰林院,屬於未來的閣部大員人選,清貴無比,許多翰林走上了學士----大學士的直通車,入內閣,往往比地方官員到中央的歷程要快捷得多。

不存在着一戰定江山,真正做到了宰相必起於州部,所有的文官上任,不用什麼師爺、長隨、門子一大堆,而是自己動手理實務,紹興師爺下崗!

雖然進士沒有了以前的風光,但是文官階層的異軍突起,所招收的人數是以前十倍!

和前明相比,新明擁有了更多的財富,文官的位置越來越多,所錄用的人數是進士的十倍,並且在不斷地增長中。

考試的內容也由以前的純國學變成了一半國學和一半的雜學,包括科學、經濟學、政治學、歷史、法學、數學等,後來又細分更多的專業。

就這樣,自隋朝起開始的科舉制被改得面目全非,以前的翰林院成爲了“歷史博物館”,供人勉懷!

改的何止是科舉制,還有軍隊改革,成立了大明帝國軍隊總參謀部,組成人員都是專業軍人,掌軍令,再也不會出現過去那種文臣行武事的大忽悠情況發生,而兵部掌軍政,都直接由朝廷掌控,不由內閣管理。

軍隊分正兵、地方完備軍、民兵三級,正兵全部由朝廷提供軍費,地方守備軍則是朝廷與地方各按比例支付軍費,民兵卻是朝廷卻是提供軍費。

和以前相比,朝廷給的軍費多了許多,蓋因朝廷發展經濟,有錢了!

經濟大改革,明朝患官匠久矣,須改之!

大明匠役,分爲官辦、匠役、以銀代役諸法,他們入了匠籍,世世代代都做匠人,不得改行。

官辦工匠原是歸內廷TJ二十四衙門中的內官監署理。主管木、石、塔、材、東行、西行、油漆、火藥等十行。凡國家營造、內廷用度都有這些,還有戶部的工場、作坊而行。

由國家付給材料,匠人領官俸而造做。

比方說出徵軍隊需要火藥和火槍,到哪領?

不是找兵部,而是找TJ,火藥和火槍監造者正是TJ,那些死TJ最愛錢,哪一路將軍都沒少受他們盤剝,給錢痛快的將軍就拿好的裝備,沒錢給的將軍就被剋扣裝備,給少給劣,這仗還能怎麼打!

原本這些工場、作坊都在南京,成祖遷都後大半遷往北京,甲申變起,南京工場激增,有上萬官匠,最初還是TJ管,之後陸續交給戶部,最後朝廷宣佈裁撤官辦工場、作坊,所有的官匠都放歸自由,列入民籍。

有些官員擔心原官匠沒了他們照顧會活不下去,事實上工匠們普遍生活得很好,大明的基建投資讓他們得到了大量的工作,不愁養不活自己和家人。

次輔楊天生如是說:“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機會,領袖曾言我們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勤勞的民族,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就會力爭上游了!”

話說得很對,官員們紛紛點頭,即使是他們回鄉下老家時,也會種菜種地,反正不會閒着!

再有便是茶馬、鹽法。大明舊例,茶、鹽都是政府專賣,商人需有茶引、鹽引方能貶賣。原本是政府收入的大宗,只是後來吏治腐敗,收不上茶稅、鹽稅,公候豪門公然販賣鹽茶,政府收入越來越少,私利盡入個人手裡。

比如浙江有龍井名茶,一年只收到茶稅卻不到百兩銀子,都被走私賣掉了,當時某隻在海外的小強,就沒少干與浙江地方官員合夥販茶之事,從不曾嚮明朝交過一個銅板的賦稅。

等他上臺之後,馬上翻臉不認人,悍然取消了茶鹽專賣制度,改爲至鹽茶鋪子徵收賦稅,所有買賣的鹽茶都要有發票……

不過,茶鹽有重利,達到十分之一稅,但也有好處,交過一次稅,就不用再交,全國通行!

戰亂時期,各行省四處設卡,到處徵稅。過路給錢,過橋給錢,甚至運貨到北京,還需給進城費,亦即是厘金非商稅,稅交國家,厘金自用,橫徵暴斂,雁過拔毛,國家沒有稅收,豈能運轉,而商戶則苦不堪言,

又有徭役,無論是城市還是鄉下的百姓,都得報徭役,亦即免費給國家打工,民間苦不堪言,以致於民變頻頻。

而今大明不再有徭役,工作改用銀錢支付,反倒吸引了大量百姓踊躍報名打工!

礦稅改革,生產出商品進入流通市場後才徵稅,就非常的合理,起到鼓勵開礦,擴大生產的作用。

土地改革,社會個人擁田過百畝者皆收重稅,關鍵在於社會給予民衆以投資渠道,鼓勵民衆發展生產,同時國外有源源不斷的銀子流入,形成良性循環。

銀子多,貨物少,就象西班牙那樣,造成社會物價飛漲。

銀子少,又造成“銀荒”,通貨緊縮,民間把銀子藏匿起來,導致社會甚至要以貨易貨,造成極大的不便。

又有社會福利,大明還做不來象東南國那樣大氣,鼓勵生育,婦嬰費用全包,但也給予了相當的補助,小孩讀書的“五年義務制”試行。

……

一項接一頂的改革,讓大明如老樹發新枝,萌發了驚人的生機,朝廷與民間財富增加,達到雙贏,人口增長,市面旺盛。

一個大學生站起來問道:“請教馬相,爲什麼我們的改革可以成功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那是因爲我們有了領袖!”馬士英承認道!

第764節 處置之殺漢奸第136節江戶,我們來了!第663節 他們不是人第334節 明年再來搶過第192節爲什麼不是他坐龍庭呢?第1080節 法哈德·帕夏出征第1272節 賣帝第1361節 令人滿意的投名狀第1631節 又一次教科書的進攻(二)第1667節 邊吃邊喝邊打仗第928節 錫蘭人的國寶第53節造船(二)第1465節 又要戰爭第1345節 千葉合戰之一念之差第1227節 總督之心(一)第1978節 沒有投降的將軍!第1053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一)第611節 地中海邊第1273節 虜帝第743節 攻徐州第1127節 科普律魯·帕夏的條件第563節 驅虎吞狼之亞齊人跳腳第1638節 北海攻略(一)第934節 步步緊逼第475節 種島、海圖第454節 慢一拍第979節 番鬼妹的宮廷生活第565節 驅虎吞狼之亞齊掐柔佛第1807節 程玉的小小心願第1924節 求援之倭人之野望第55節終於等來了藉口第1183節 攻防戰之三哥向前衝第747節 堵胤錫的成功第860節 烏龍事件第1299節 瞎操心的蒙古人第1945節 熱合曼三上三下第521節 大家都聰明第434節 新兵一枚之加入工程兵第919節 七天下城之高DPS輸出第1187節 針鋒相對的戰鬥第966節 喜歡吃米的倭人第430節 大明名人來了!第1152節 擠不成奶第1670節 轟擊金川城寨第626節 姚閣老歸東南府第413節 安排爪哇事務第231節領略東南艦隊風采第6節日程表第2071節 諸臣齊勸進第1510節 太后杜亨·哈提婕!第978節 領袖式的婚禮第1677節 阿拉斯加的開發(二)第1685節 李鬼遇李逵第609節 將軍的敬禮!第676節 伯爵夫人的睿智第1910節 包頭佬勝利了第1186節 小白皮戲老將第1251節 我是柿子?第1529節 經典之戰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994節 印度式的抗爭第1633節 老毛子吃魚不會吐刺第2195章 朱和坪之心第161節 人見人愛的顏大少第1328節 錦衣衛的勝利第1125節 朝堂衆生態第744節 腿第114節征服中的戰鬥(二)第1178節 空前的損失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493節 哪有樂土?第1007節 王上萬歲!第1326節 草原帶路黨在行動第1383節 好心被狗吃第152節越來越強大的東南府第630節 多爾袞慫了第1517節 撤退(二)第351節 幕府戰術第1776節 土地真香第2節城下之盟第946節 來到失敗之地第744節 腿第889節 紅毛番亦有壯士第1040節 果阿商人有心了第2032節 失去的纔是最寶貴的第329節 與安南人談判第75節顏大少是倭人?第29節急襲奧倫治城(三)第1652節 哥薩克人的歡樂時光第1753節 買不來的海軍第1343節 千葉合戰之倭殺倭第1745節 軍頭楊展拜佛第1348節 千葉合戰之兩翼戰事1684節 事情跟不上變化第70節英國人到訪第943節 華人在印度的攻略第1063節 竟有這等事情!第2078節 與馬耳他醫院騎士團不死不休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1957節 時空錯亂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