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9節 狄掌櫃對比今昔

狄姓行商年過四十,叫做狄雲,做藥材生意,一次他押運一批急需的藥材到張北縣,他們一行十人,趕了三輛大車,連同幾支商隊一起出動。

所有的人身上都背了火槍,路途中大家有說有笑而不是戰戰兢兢。

與狄雲同行的有個老夥計,姓陳,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業務純熟,是狄雲的重要助手。

他說起從前,別說出塞,就在長城內的一些城市之間的的商業運營,是提着腦袋去幹活,報酬還行,但危險性極大,陳夥計算是運氣好,和他一起出道的夥計,幾乎都死光光了,即使是他,膝蓋上中了一箭,現在走路一拐一拐的,如今他有錢買了匹驢出行,否則生計難辦。

“……那年是崇禎爺十年,在通州,我們白天都關閉城門,每天只有一個時辰出入,其它時間,任誰來都不開門!”陳夥計說道:“有一次,就在開門的時候,城門處檢查箱包,發現一套韃靼人的裝束,哨兵示警,立即全城大亂,俱說韃靼人來了,街道上數不清的人在驚恐中四散逃走,人們一片恐慌,自相踐踏,踩死了好幾個人,傷者有幾百人。聽說有個官老爺是同知的,居然想投井自殺,好在被人攔住了,否則死了都是白死!”

陳夥計美美地抽了口煙,吐出菸圈道:“那份箱包裡的韃靼人的裝束,是個戲子用來演戲用的!”

聽衆們大笑!

真是人嚇人,嚇死人!

見到他們一身輕鬆的樣子,狄雲心忖你們趕上了好時節,擱以前,別說出塞,就連長城內的城鎮都是一日三驚,韃靼人真要是打來,幾乎沒有能夠守得住的城鎮,韃靼人遇城必克,民衆們死的死、逃的逃,逃不掉的就淪爲奴隸,慘吶!

現在是東南王執政,一些讀書人說他目無君上,在那裡造他的謠言,但民間都很清楚,東南王對百姓確實好!

象剛纔過來的的一隊明軍騎兵,精壯強悍,訓練有素,一絲不苟地檢查過他們的路條後,聽聞他們沒有帶示警的煙花筒,還送了他們三個。

和顏悅色,分文不取,換作是前明,官軍分分鐘教職老百姓做人,讓他們明白到什麼是匪過如梳,兵過如篦,甚至比韃靼人更壞!

老百姓心中有杆稱,東南王上臺,大家的日子好過多了,錢容易賺了,官府的官吏客氣了,官軍更是老實了,比前明好多了,就連街道都乾淨了許多,好處多到手指頭都點不過來。

狄雲把右肩的火槍移到左肩,讓右肩輕鬆一下,火槍也確實夠沉的。

但有了它,大家心中就有了底,也就不怕那些北虜了。

遇敵必戰,別說明軍這樣做,就連老百姓也敢於這麼做!

遇到幾個北虜遊騎兵,商隊敢讓他們有來無回!

✿тt kǎn✿C 〇

如果是以前……兩個北虜騎兵就能夠讓一支百人的商隊炸營逃跑。

如果大隊北虜騎兵,商隊夥計們就丟棄了財貨,往路旁山上撤退,邊撤邊打,比以前好得多了!

以前是眼睜睜地丟了財貨,現在也是丟了財貨,但能夠出氣,讓北虜騎兵丟人,用火槍打死他們去!

火槍好用啊,以前練武術要什麼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多辛苦,即使是這樣練,也敵不過北虜的弓箭,可有了火槍,嘿,這夥計紮實好用,頂用。

真要是北虜來了,狄雲一陣冷笑,不由地拍拍自己的火槍!

這把火槍是他個人買來的,線膛槍!

前方過來了一隊人,打斷了他的思緒,大家提高了警惕,火槍紛紛上膛。

那隊人布衣,都揹着火槍,打着旗子,一看旗號,哦,是張北縣縣大隊。

這是民兵組織,如今爲了對付北虜,各地民兵有縣大隊、鄉中隊和村小隊,據說這樣的編制,還是東南王欽定的。表明了他對於民兵深切的期望。

雖說是民兵,但接受縣裡縣尉大人的指揮,得到縣裡的槍枝彈藥的支持,隊長們和隊裡骨幹每年都要去縣裡集訓與學習,回來後滿嘴說的都是官府的話,狂熱地說着要爲東南王而戰!

他們派人過來檢查了一下,就揮手放行。

他們雄糾糾氣昂昂地沿路前進,當中一些年輕人揚溢的笑臉,狄雲有點恍惚,想起前明時期,大夥兒都緊繃着臉,沒有笑容與歡樂。

……

走着走着,突然見到了路邊右側方向,燃起了狼煙,表明有敵情!

“一注狼煙!”陳夥計老到地道。

“繼續前進!”狄雲與另外商隊老闆們商量後,讓商隊繼續走。

背後響起了腳步聲,那是縣大隊見到狼煙,折返回來,他們向右側方向前進!

商隊再往前進,發現了一小隊明軍騎兵,他們也趕往狼煙處!

走多五里地,前方塵埃滾滾,大隊的明軍步兵排着密集的隊形正在跑步前進,看着他們沉穩的樣子,商隊的人們就是一陣踏實!

他們把牲畜趕到路邊,讓開道路,興奮地談論着。

無論是什麼北虜,遇到這樣全副武裝的軍隊與民兵,都有得他們死傷的!

商隊平安地到達張北縣,他們從南門進城,發現城門處等了一些人,好在沒等多久,他們進了城門,這才發現這是一座甕城,進一批人時,先關了最裡的城門,檢查完這這批人,再關最外的城門,開最裡的城門。

安檢!

官府出的新名詞,明國的民衆官吏們很快就明白了。

每個人都服從了,沒人闖關,否則虎視眈眈的火槍手就開槍射擊。

商隊的手續齊全,沒有可疑,順利地通過了安檢。

張北縣雖然是座小城,但異常地繁華,人流如鯽,十有八九都揹着火槍,當中不乏女子背槍,甚至狄雲發現有位健美高挑的大閨女,她右肩上背了一把長長火槍,左肩則揹着一把雙筒噴子,英姿颯爽,讓他不禁看多了兩眼!

可想而知,萬一有北虜攻城,將會遭遇到萬槍齊發!

打屎他們去!

城內火力雄厚,這一切的高潮是狄雲帶隊到縣衙旁邊的縣裡公庫上交納藥材,正好看到縣令出來,大家避道兩旁,站着向縣令抱拳請安。

但見得縣令黑黑瘦瘦帶隊走在前面,他沒穿官袍而是東南國式的簡便便裝,東南國制式裝甲背心在衣服外面,他身上揹着一把火槍,腰間別了一把短銃,還有一把匕首,後心處背了一個鋼盔,胸前掛了一個小手雷,這可是朝廷的七品文官!

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第212節鄒維璉來也第1768節 破堅城第2193章 朕意已決!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1388節 諸事順遂,公主不喜第1912節 包頭佬進攻又受挫第525節 世事無常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1177節 中將,我將槍斃您!第334節 明年再來搶過第729節 我想念東林黨了!第1283節 大明第一忠臣第1126節 陰謀的醞釀第34節戰俘生涯第926節 租借科倫坡城一百年第1783節 蘇丹不見了第1649節 匪首末日第273節斯皮克的擔憂第1587節 有功不賞第1404節 速下城第34節戰俘生涯第392節 鎮壓流寇如抱薪救火第95節豐收的季節第1549節 我軍進攻之前明將軍們第362節 兄弟同臺看戲第16節不要就硬送第345節 孫元化脫身第867節 北方勝利鼓士氣第384節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第1754節 在加塔角海域的追逐第1901節 茫然的帕夏第2033節 恰似一座人間大屠場第609節 將軍的敬禮!第1451節 綠綠還行第1759節 炮火紛飛(三)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125節 朝堂衆生態第1785節 奧斯曼使者給聖座講中國的三國故事第310節 德川秀忠的忠告第2092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七)第498節 王巡撫的動作第1038節 拿下法里奧第2079節 誰都有恨第2055節 原形畢露的包頭佬第1035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鎩羽而歸第1531節 鎮壓奧斯曼騎兵第745節 堵胤錫的見解第894節 逆天的總督第1343節 千葉合戰之倭殺倭第914節 錫蘭海戰之勢不可擋第1050節 戰土耳其人之火力第1291節 是不是給大家發槍?第464節 馬打籃人知錯第2045節 炮兵在行動第1043節 抹黑奧斯曼帝國第1560節 運河之錢不是問題第373節 白水平有水平第952節 接收王太子上艦第1981節 圍點打援很快樂第782節 論功行賞第935節 三鍋居然在太歲頭上動土第1124節 宏運來了擋不住第1975節 王弟泰維斯亞跪了第1741節 這樣的事情真特M少見第415節 西班牙人的屈辱(二)第1664節 孫李夜話第392節 鎮壓流寇如抱薪救火第78節海峽兩岸的戰備第756節 糧寨被焚第449節 大開發時期第1745節 軍頭楊展拜佛第1628節 進攻伊爾庫茨克城第397節 戰前遐想第125節琉球天變第1077節 帥得過分的卡薩維拉第1135節 輕勝庫爾德騎兵第1704節 李定國的二件事第312節 方伯的憂慮第866節 紅毛番來了第2166章 海鮮陳皮美食節第1841節 反咬一口第264節荷蘭人的備戰第369節 顏大少的倭式婚禮第1302節 萬世基業第176節原力與我同在1801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一)第589節 老熊任總督(一)第225節時刻要學習第1748節 在昌都過冬第351節 幕府戰術第1243節 夜茶第1946節 熱合曼的報應第1682節 拜訪總督大人第2006節 艱苦的戰鬥第603節 一個小細節第1571節 運河之成功經驗1684節 事情跟不上變化第1698節 《參考消息》僅供參考第1301節 文官戴上了軍功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