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節豐收的季節

顏陳兩人定睛一看,卻是英國人斯蒂芬,這傢伙是個炮術教官,同時兼任英國駐東南府的貿易代表,知道白糖新產,關鍵是看到東南府的白糖純潔、白淨,顆粒結實,完勝所有的蔗糖,他立即跑來要求全額收購!

有他們賣炮的交情在,明年還有兩艘,顏常武慷慨答應雙方合同一訂五年,英國人包銷。

頭一年,英國人就在臺灣購進了30000擔的白糖和1000擔冰糖,之後逐漸增加,卻照樣有多少收多少,令人驚奇。

據英人解釋,他們購進白糖,實際上並不銷售回英國本土,而是在印度洋一帶消化掉了,主要是馬六甲海峽---印度洋沿岸國家,那裡有不少的綠綠國度,加上印度土邦(其實當時根本沒有印度這個國家,說的是一個地理)、還有阿拉伯人、奧斯曼土耳奇人,他們的胃口很大,白糖銷量很好(誰都喜歡吃糖啊)。

其實南洋和印度洋地區也合適種植甘蔗,但那時英國佬沒對那些地區控盤,而各地民衆在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大肆種植經濟作物甘蔗呢。

若果給英國佬佔據廣大地區,則可以進行調配,比方說這塊地區光照強,多種甘蔗,另一塊地區種糧食,把出產的糧食送到種甘蔗的地方,如此大家都有糧吃,不會鬧饑荒,英國佬的統治可以持久,又能獲得白糖貿易的收入。

此時東南亞、印度洋還辦不到東南府有體系,三分之一田地種甘蔗、三分之一田地種稻米、三分之一田地種雜糧、青菜瓜果什麼的,作爲主食的稻米供應充足,自然敢種甘蔗。

再退一步來說,即使是那些地區種起了甘蔗,比也比不上東南府的甘蔗產量高(兔子種地說他是第二,就沒有誰敢稱他是第一),質量也比不上東南府的白糖質量高。

而東南府除了每年猛增了幾十萬兩白糖和冰糖銀子進賬之外,又將紅糖和少部分的白糖、冰糖給賣到大陸,也有十幾萬兩銀子收入,收入非常穩定,果然是甜蜜的事業。

如此一來,東南府有了自己出口拳頭產品!

不僅如此!

甘蔗一身都是寶,除了白糖,在生產白糖的過程中,會產生“糖蜜”,是製糖工業將壓榨出的甘蔗汁液,經加熱、中和、沉澱、過濾、濃縮、結晶等工序製糖後所剩下的濃稠液體,俗稱糖稀。

它含糖量達40以上,但不合適人類食用,外表不討喜味道也不好聞。可充當液體能量飼料,餵給牲畜吃,消化吸收快,例如給奶牛吃喝(添加到飼料裡),可以增加奶牛牛奶的產量和質量,讓豬吃了可以增重。

但糖蜜的大用途是顏常武用來生產“朗姆酒”!

朗姆酒是英文Rum的音譯,是以甘蔗壓出來的糖汁或糖蜜爲原料,經發酵、蒸餾、陳釀而生產的一種蒸餾酒。酒度40度,一般不甜,也有加糖的。酒液淡黃,香型突出,沒有衝刺口味,餘香長久。酒精含量45左右。此種酒的主要生產特點是:選擇特殊的生香(產酯)酵母和加入產生有機酸的細菌,共同發酵後,再經蒸餾陳釀而成。

朗姆酒屬於世界上消費量最多的酒種之一,起源於盛產甘蔗及蔗糖的地區,如牙買加、古巴、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圭亞那等加勒比海的一些國家,其中以牙買加、古巴生產的朗姆酒最有名。

現在嘛,顏常武憑藉着他做過的一期蔗糖生產節目的記憶,組織釀酒師傅生產朗姆酒,這個不難,中國人畢竟是喝酒的祖宗,生產出來的朗姆酒。

他之前在月港買過不少合用的酒具,經過加工,做出成套的釀酒器具去釀酒。

此時生產出來的朗姆酒比較粗糙、衝辣、後苦味重,除了老酒鬼敢喝之外,一般人不能喝。

紅毛番的作法是原酒放在白橡木桶老熟陳釀,普通酒期爲3~6個月,優質酒9~12個月,也有3~10年的郎姆酒。

成熟後即可取出勾兌,成品酒酒體無色或金黃色。

中國沒有白橡木,遠遠地進口不現實,顏常武哪捨得給錢給紅毛番買木頭?他很老練地使用“中國橡木”即柞木酒桶裝朗姆酒,柞木與橡木同科,質地接近,可以用來濫竽充數。

但酒味不及白橡木桶出的酒好,此時可以添加其他風味添加劑以改善口感。如加入桂皮、生薑和丁香,與最終得到的朗姆酒相混合,並浸泡1-2個星期。

味道還是不錯的!

英國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都收購了不少朗姆酒,但主要大頭卻賣給了大陸!】

無它,出產量大,價格也相對便宜。

在大陸,絕大多數的酒廠辦不到象顏常武有這麼大的原料來源!

用糧食釀酒?

那會被太公用柺杖打的!

由於氣侯進入了小冰河時期,大陸那邊糧食長年歉收,糧食都不夠吃,還敢用來釀酒?

導致酒的產量嚴重減少,可酒鬼是不減少的。

甚至更多,畢竟一醉可以解千愁嘛。

此時朗姆酒進入大陸,量大價低,且它的銷售以“藥酒”作主打,國人最喜歡進補,尤其冬天喝上一口,本來酒烈,加上藥材的功效,嘿,渾身暖和,爽就一個字!

東南府與明國開戰,但是在諸多明國堅定的愛國者的保駕護航下,朗姆酒成功地進入了大陸地區。

先在福建銷售,再往北,進入江浙,到河南河北山東,最後被當時的晉商給賣給了老野豬皮的族人,所到之處,深受歡迎!

很快就風靡大陸,一年得銀又是幾十萬兩!

……

臺南說實在話,很不繁榮,整個東南府認真說來都是顏常武的佃農和長工,爲他工農業服務,爲他當兵打仗。

而商業是他壟斷的。

不過呢,近段時間來,臺南大街上擁來了不少生面孔的外來商人,他們臉色焦慮地把臺南大街的一個行政中心給擁滿了。

他們需要購買出海貿易的令旗!

一面二千銀元!

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665節 王宮會見第1919節 雞飛蛋打的包頭佬第1515節 兩國停戰之後第152節越來越強大的東南府第925節 華人很強第50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六)第523節 有錢好辦事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1593節 朕差點又要呷糞第1304節 關係很重要第1023節 不能據險而戰第1149節 勝利的真正原因第1699節 世上只有兩個國家第1694節 今後不可再議第947節 亞丁灣之光第126節久米村條約第881節 剿滅海盜(一)第1278節 流放東南國真好用第1252節 誰是柿子?第573節 各有算計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681節 貴族的享受第405節 周全斌的傳奇(一)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1115節 不喝與喝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1865節 帕夏的詩第1156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三)第1175節 大明大改第1336節 不能丟臉!第1282節 福王見駕第115節金銅童子第1311節 行軍途中第1325節 還不知機就是死第1055節 麥斯歐德投降!第1917節 要我撤沒門!第1023節 不能據險而戰第1998節 新疆建省第872節 反轉第1995節 馬進忠威震虎河第1230節 十二艘戰列艦第1952節 烏魯木齊建城第86節定鼎之戰(一)第1171節 改革時代之漕運改海運第1143節 你強我更硬!第1060節 我的命還是值錢的第289節 宣川浦之戰第928節 錫蘭人的國寶第839節 大明明的發展(二)第143節倭奸八代平泉第49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二)第778節 議搞晉商第1667節 邊吃邊喝邊打仗第2102節 徐孚遠放響頭炮第47節艦上一天(三)第1428節 張家玉擅驅阿三第320節 荷蘭人之心第328節 一百兩銀子一條人命?NO!第2080節 騎士的憤怒第38節成立東南情報局第49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一)第87節定鼎之戰(二)第52節造船!第2013節 猛攻堡壘第2096節 紅海上閒話第415節 西班牙人的屈辱(二)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216節風浪中的戰列艦第967節 新的力量第1532節 嚇寶寶一跳第731節 朱由產教子第1652節 哥薩克人的歡樂時光第1902節 血戰不止第768節 輪番上陣第1121節 二一添作五第1393節 你引爆了火山!第1473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一)第1929節 求援之高棉內亂第578節 新戰列艦入役第418節 以法治國第1978節 沒有投降的將軍!第1680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二)第847節 理想國度第1273節 虜帝第1872節 陽謀照破城第1886節 提前堆山第1106節 終有一戰第956節 軍隊就是這樣的!第1870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一)第1590節 現在佛不拜過去佛第28節急襲奧倫治城(二)第749節 北伐之小處見大第445節 救女神第1540節 老科普律魯是定海神針第96節海洋貿易第1064節 招供第1393節 你引爆了火山!第17節刺殺第935節 三鍋居然在太歲頭上動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