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酆都

張獻忠看了看,又轉頭看了看張定國,其實在張獻忠的心中,張可望雖然是自己最早收下的義子,也深得自己信任,但是論起本事是不如張定國的。

張定國見張獻忠望向自己,知道他的意思立刻站出來開口說道:“兒臣願立下軍令狀,保重慶不失。”

張獻忠哈哈大笑:“好,好,孤王有你們足以取天下,如今成都事情緊急,可望孩兒還是隨父王征戰成都,這重慶便交給定國孩兒了。”

張可望嘴上說道:“願隨父王鞍前馬後,助父王拿下成都成就大業。”心中卻怨恨不已,明明是自己先說的,可恨父王心中只有那張定國,當着大家的面折了自己的顏面,這張定國真是可惡!

張定國知道張可望的心思卻無可奈何,自己無論跟他說什麼都會顯得自己是在向他炫耀,只能等以後有機會再向他解釋了。

如此一來張獻忠親率大西軍五萬人向成都進發,給張定國留下了一萬人。

臨行之前,張獻忠單獨召見了張定國:“定國孩兒,父王深知你的本事不亞於父王,這次留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要定國孩兒能守住重慶便是大功一件。父王之所以不留下可望是因爲他過於貪功,行事浮躁,孤王不放心將後方教給她。”

張定國開口說道:“父王放心,任他朝廷的士卒破綻再多,兒臣絕不貪功,等父王回來一戰而下。只要兒臣一日不死,這朝廷的人便拿不下重慶。”

張獻忠哈哈大笑:“父王放心,等父王打下了江山虧待不了你。”

張獻忠也知道重慶對於自己的重要性,所以對張定國再三囑咐。

此時的張定國只有二十一歲,行事卻十分穩健,沒有絲毫的焦躁之氣,張獻忠撤退之後,他將一萬人分成三部分,一部分鎮守重慶,一部分鎮守佛圖關,自己卻帶領三千人支援涪州。

張定國的軍令是兩處人馬不論遇到何種情況,務必按兵不動,守關不出,自己在前方能牽制敵軍便盡力牽制,若是不能則退回重慶與大軍一起防守。

爲了能讓張定國展開手腳,張獻忠極度信任的帶走了其他三個義子,甚至一個有資歷的大臣都沒有留下,如此一來,軍中全是張定國的嫡系人馬,根本沒有人敢違抗軍令。

張定國帶着人急速行軍,兩天的時間就已經趕到了涪州。

此時盧曉航帶着人已經達到了酆都,這個地方盧曉航在前世的小說和電視之中已經看到過無數次,後世由於文字簡化,酆都改爲了豐都,成爲了全國文明的鬼城。

此時《聊齋志異》和《說岳全傳》還沒有完成,酆都雖然還是有鬼城的稱呼,但是更爲人知的是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平都山。

當年張道陵的孫子張魯在酆都傳教,這裡就成爲了道家的聖地,經久不衰。明朝的各個皇帝基本上都對道教採取了利用和扶植的政策,所以道教在這個時候十分昌盛。

酆都的平都山有了自己的勢力,在這亂世之中不但可以自保,甚至有了掌控酆都的能力。

由於張獻忠殺名在外,所以他打下酆都的時候,道教的教衆選擇了韜光養晦,張獻忠一走他們立刻擺出了強硬的姿勢和張獻忠任命的知縣大人談判。知縣大人也知道這些人惹不得,所以立刻同意了他們的要求。

但是道士們很不喜歡張獻忠,因爲他們世受明朝恩典,利益和大明的朝廷是一致的,如今張獻忠造反,雖然他們的行爲暫時不會受到制約,但是可以預料到的是,對於張獻忠來講,絕對不會扶持道教,那麼川蜀大定之時便是他們衰亡之際。

所以聽到了朝廷的援兵來到了城下,道士們甚至比城裡的百姓還要激動。

如今平都山上正在召開大會,關於支持新朝廷加強殊榮還是採取觀望態勢,明哲保身,道士們展開了激烈的爭辯。

選擇明哲保身的認爲,如今天下已經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若是還抱着大明這座將要傾倒的大廈,未免有些不智甚至會連累其他地方的教衆。

而選擇支持的則認爲大明的態度一直是扶持道教發展的,如今若是不能支持大明,新的朝廷也不可能支持道教繼續發展,這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事情,所以務必要保住大明最後的榮光。

但是修道之人每日思考如何白日飛昇,這天下大勢就不太清楚,所以明哲保身的居多,支持的教衆只有不到一成。

最後山上七位天師只有一位願意援助朝廷的援兵,爲了不連累山上的教衆,這一位天師帶着坐下七個弟子和近百名支持者與山上斷絕關係,下山而去,爲了道教的榮光向着盧曉航進發。

再說盧曉航可沒有因爲對酆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就放棄攻打,在第一天勸說無效之後,江北軍便開始發動攻勢,全力進攻酆都城。

張獻忠剛剛打下四川,哪裡會想到立刻就有人尾隨他而來,每座城池留下的防守的基本上都是作戰剩下的傷兵和老兵,精銳都帶在了他自己身邊,所以第一天盧曉航的人差點打破了城池,多虧城頭的守城設施齊全這纔沒有被一戰而下。

但是酆都城裡面的守軍都知道,這城池怕是守不住了。當天夜裡就有數名大西軍官員趁夜跑出了酆都城,向着重慶方向逃去。

再說盧曉航夜中坐在大營之中,與宋獻策研究進川的道路,在他們的心裡酆都城已經不是威脅了。

忽然有一名近衛營士卒前來:“啓稟皇上,外面有近百名道士求見。”

盧曉航眉頭皺了皺:“道士?”轉過頭對着宋獻策說道:“來找你的?”

宋獻策淡淡地說道:“我門中都是一代單傳,絕對不可能有師兄弟。就算列代師祖都從墳裡跳出了也沒有這麼多人。”

盧曉航哈哈大笑:“一代單傳,宋先生你可真是愈發的沒臉了。”

第39章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第46章 大明河洛軍第169章 拒絕第145章 鄭氏後裔第28章 夜色南京第49章 人情世故第51章 藥到病除第169章 拒絕第55章 留下調查第115章 下官吳襄第66章 好久不見第536章 化整爲零第534章 遇刺第50章 四面結仇第51章 山下有座書院第7章 護院教頭胡德一第12章 漢人不打漢人第122章 我見青山多嫵媚第152章 老狐狸左良玉第18章 此事事關國運第39章 談一筆買賣第77章 鬆錦第93章 天下沒了還可以再打第144章 戰事不利第42章 抵足而談第141章 站隊第134章 江南巡撫第46章 京師亂第65章 無奈的老錢第3章 戰事起第46章 後宮派系第58章 鬆錦前序第22章 我要見她第42章 亂戰第52章 歸順第68章 割袍第14章 懷疑第254章 兵書第120章 強勢出場第25章 咱們反清吧第222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二)第8章 河洛軍主帥第57章 毒是我下的第81章 十年之功毀於一旦第76章 激戰城頭第11章 自毀棟樑第87章 朝會第17章 大順使者團第83章 先鋒大印第46章 大明河洛軍第85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三)第7章 私怨不擋國事第27章 京師還是南京第13章 反出營去第69章 豪賭第67章 男神李巖第59章 酸梅一夢第24章 洛陽愛情故事第189章 非禮第196章 坐下喝酒第69章 李公子不是制將軍第48章 比試第200章 成都大逃亡(三)第33章 霍州之戰(2)第151章 跳翻船第61章 福王非福王第104章 七連發的火槍第45章 月黑風高夜第46章 大明河洛軍第30章 洛陽盧曉航求見莫秋蝶姑娘第10章 結陣第123章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55章 逃脫第29章 密道第165章 上後山第66章 吳三桂被殺了?第206章 進城第43章 我看你們兄弟還是去唱戲吧第45章 八成第43章 興亡百姓苦第34章 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第46章 把蘇州這潭水攪渾第40章 蘇州七大家第83章 先鋒大印第59章 文華召對第141章 站隊第110章 軍心第7章 山上有座廟第110章 軍心第72章 左良玉訓子第68章 江南尾聲第26章 對弈第3章 孔胤植第54章 排擠第22章 同根相煎急第6章 大婚(六)第242章 中計第318章 大婚(七)第15章 回家的路第33章 多爾袞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