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中平驚變

華瀾庭由於要恢復傷勢,腳程比平時要慢了一些。

走到半路,他聽到風聲,風傳慶雲帝已經下旨,不日將着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三司會審舉國關注的清遠侯叛國謀逆一案。

知道了這個消息,華瀾庭並沒有着急加快行程。這種大案審起來往往曠日持久,等自己到了京城,不管是暗中探訪還是下手營救,只要和清遠侯見了面,自可弄清楚其中原委。

他總覺得這件事不簡單,裡裡外外透着蹊蹺,迷霧重重,倒底清遠侯是真的有反意,還是另有隱情,首先就是要揭開真相。

華瀾庭心裡暫時沒有特別鮮明的預設立場。

他本是局外之人,無論是清遠侯,還是塵王朝或其他勢力,對他而言都是一場歷練,一場裡面涉及了家國關係、親情理法、王朝爭端等元素的遊戲。

對他來說,凡事總有是非對錯,而判定標準因人而異、因時不同。

現在是信息不對稱,他還難下判斷,一旦清晰,無非是憑本心行事,是以情義親疏爲先,還是以普世理法爲重,權衡之下,總能定下個章程。

他之前的行爲和籌劃是按照自己的性格和直覺,力求一個“親人”人身平安、維持事態平穩現狀的局面。

至於以後,他打的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隨機應變的主意。

又走了將近兩天的時間,眼看就快接近中平城郊了,華瀾庭卻聽到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把一向平穩的他震驚的無以復加。

這劇情設定反轉的也太突兀激烈了,簡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可以用晴天霹靂來形容,這是要變天的節奏啊!

因爲不同人所傳的版本都不太一樣,華瀾庭立即加速前行,越抵近京郊,傳聞流言越複雜細碎多樣。

直到郊縣,恐慌氣氛已經非常濃郁,不少人甚至開始整裝外逃了。華瀾庭打聽了一圈,漸漸梳理出了幾條核心內容和事件脈絡。

第一條,半夜抓捕。

就在三司正式會審清遠侯的前一天傍晚,官場和民間本都在等着看第二天的好戲。

酉時三刻,九門提督府突然宣佈全城戒嚴,九座外城門許進不許出,而城內和城外駐軍各營往來調動,人們開始以爲是防止次日會審時可能發生的騷亂,雖然覺得小題大做,但都沒有太過在意。

後來,氣氛開始不太對頭,不但老百姓被禁止出門,京師各處府衙重地的守衛也皆被軍隊接管。

敏感的人此時已嗅出異常,少數消息靈通人士已經得知城外神機營、神策營開撥進城,攜手京城守備衛隊正大肆在城中很多官員府邸搜捕抓人。

這時是個人都知道事情不正常了,街面上到處是快速行進的軍士,家家戶戶閉門不出,一時間中平城裡陰雲密佈、風聲鶴唳,吃瓜羣衆紛紛猜測發生了什麼大事。

這時城裡表面上的秩序還算平靜有序,只涉事抓人的地方有爭吵哭鬧。

暗地裡,京城大小官員已是炸了鍋亂了套,有小三分之一的官員都被鎖拿入獄,幾處獄房人滿爲患,大家甚至不知道所犯何事,餘者人人自危,相互打探一番無果後,很快就被勒令回家待命,之後居所之外和街面上都被兵丁封鎖,嚴禁出門。

這是上半夜的情況,而下半夜裡天降春雨,淅淅瀝瀝,非但天上風雲突變,城裡情勢更是陡然急轉直下。

判亂髮生了。

第二條,凌晨叛亂。

後半夜,本來沒有受到波及的官員和大部分百姓都已在驚疑中睡下,卻被隱隱傳來的喊殺聲驚醒。

隨後絕大部分官員家中都進駐了士兵,官員和家眷被集中到一起不準擅自行動,全城更是實行宵禁。

這時部分地方終於出現了反抗,廝殺聲時有所聞,尤其是皇宮所在方向有火光衝起,吶喊聲越來越大。

地面上雨水流過,其中夾雜着紅色血跡,空氣中有血腥氣迷漫,細雨澆之不息。

再往後,中平城內各處都出現了不同規模的打鬥,夜色中分不清陣營的士兵在雨中拼殺,發覺情況不對的一些官員與大戶的家丁護衛也開始和看守軍兵衝突火併起來。

塵王朝都城中平驚變大亂。

這次事件,後世史稱“紅塵之變”。

第三條,事實真相。

華瀾庭得到消息時,事變已過去了一天多,經過時間的發酵,加上總有人逃了出來,另外就是不同勢力通過各種渠道或主動有心或經過分析加工後的傳播擴散,叛亂的內情已被部分揭開。

是的,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叛亂,主角非是別人,正是清遠侯嶽業!

事實真相就是,慶雲帝爲奪回大權整肅朝綱,與清遠侯嶽業定下苦肉計,假意發現清遠侯叛國罪證將他和黨羽拿下,通過拖延時間讓各方勢力暗中角逐,誘使忠於和心向後黨、與慶雲帝一方離心或騎牆兩面倒的官員浮出水面,計劃收網時將這些人一網打盡,再以簡拔出來的親帝黨官員和清白士子替換,從而達到清洗後黨、鞏固皇權的目的,以一時的朝野震盪,換來慶雲帝大權獨攬、國家長治久安的局面。

此計本已接近成功,真身在外的清遠侯在前半夜如約收網,其手中經多年培植掌握的神機營、神策營數千官兵突然進城,聯合負責京城防衛的九門提督府衛戍人馬按名單抓人,後黨一系不察之下大多落網。

然而,清遠侯居心叵測,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之計,之前所爲竟然是虛與委蛇!

至下半夜,就在慶雲帝坐鎮皇宮,在緊張中靜等捷報的時候,清遠侯驟然發難,指揮手下神機、神策兩營攻打皇宮,而慶雲帝直掌的天慶衛和天雲衛中也有半數倒戈相向,參與了反叛,若非兩衛其他人馬和禁軍殊死救駕,慶雲帝早已被擒。

既便如此,忠於慶雲帝的護衛們寡不敵衆、死傷慘重,皇城內血流成河,人數越來越少,形勢岌岌可危。

這時,一隊人馬及時趕到,從外殺入,數量雖不過千,但人人身手高強,武藝精湛,並且經過訓練配合默契,這才救下慶雲帝,但最後也只能堪堪困守皇宮內城,外面四周已被叛軍佔據。

這批武林人士是皇叔東清王暗中培養訓練的皇家秘密力量天都衛。

一直以來,外界只知道慶雲帝和其弟,也就是後黨領袖西泰王不和,而先帝庶出的北晏王和皇叔東清王爲保全自身,一經商一好武,都不問政事,非慶雲帝一系,加上南安郡王長期戌邊保持中立,所以世人多以爲慶雲帝勢力單薄,形同傀儡,只近些年纔有了些收權之舉。

實際上,北晏王和慶雲帝自幼在宮學中交好,後在慶雲帝登基後才表面上疏遠。在慶雲帝暗中支持下,北晏王專於經營其商業網絡,其實是負責京城之外和對他國情報系統的打造。

而皇叔東清王好武和常年雲遊在外不假,但他秉持正統的嫡子繼位的理念,心向雖勢孤但身爲先帝長子的慶雲帝,看不慣爭位失利但爲太后和皇后喜愛、囂張跋扈的西泰王。

先帝駕崩後,由於多方掣肘,有後族支持的西泰王最終沒能如願登頂,但在朝中權勢日漸坐大。

東清王爲防意外,在和慶雲帝商量後,利用自己在武林中的影響,一手秘密建立了天都衛,終於歪打正着,在這次清遠侯叛亂中發揮了作用,也算是慶雲帝命不該絕。

此刻,慶雲帝坐在日常起居的養心殿東暖閣臥榻之上,神情落寞,臉色灰敗,六神無主,驚嚇是一方面,被他寵信視作心腹依仗,並委以重任的嶽業之反,對他的打擊太巨大了。

眼望着門上懸掛的“勤政親賢”匾額,慶雲帝目光呆滯,無力地問坐在一側的東清王:“皇叔,情況怎麼樣?朕,該怎麼辦?”

東清王眉頭深鎖,說道:“聖上要打起精神啊,您是主心骨,這副模樣,叫大家如何能有信心合力擺脫困境?”

慶雲帝看着東清王:“生機出路在哪兒?狼子野心的嶽業,枉朕如此信任於他,託以大事,賊子亂臣,他這是爲了什麼?”

東清王說:“叛軍勢大,中平內外應該都被其掌控了,雖打退幾波進攻,但嶽業肯定還會調集兵力猛攻,宮中力量和補給支撐不了太久。”

“爲今之計,只能是夜裡臣率天都衛保護聖上全力突圍出城,能帶上的也就幾位在宮裡的年幼皇子,其他人可能就顧不上了。”

慶雲帝苦笑,茫然道:“衝的出去嗎?出去了又去到哪裡?”

東清王沉聲道:“以臣之能,再找上幾名死士假扮聖上,分散叛軍注意力,護您周全應無問題。”

“嶽業其意不明,按說以京師這些兵力,並不足以讓他自立稱王,不論以後哪路勤王大軍殺到,都能碾壓叛亂。”

“所以臣以爲,嶽業必與朝內其他人或周邊之國有所勾結,內外合謀顛覆我朝。”

“應該不是西泰王,我來的時候西泰王府方向也是一片混亂,攻擊皇宮的隊伍中也沒有後黨和神鋒營的人。”

“如果屬實,西泰王或者被抓,或者逃脫後會去往西峪關,這一路雖是血脈國戚,但只要西泰王還在,咱們卻是指不上,不能冒這個險。”

“平南大營是嶽業的根據地,他父子同心,南方肯定是失陷了,也許嶽業打的就是在南方稱王割據,做一方霸主的主意。”

“北方的佟國公當無問題,可以投奔,唯一擔心的就是恆王朝定會趁機南侵,如果嶽業與之暗通款曲。到時我們就會腹背受敵。”

“東邊的南安郡王一向明哲保身,但臣相信他忠於聖上和我朝。臣以爲聖上應當取道向東,以東域之地和十數萬大軍爲依託,聯手北方佟國公,逐步鎮壓叛軍、收復失地。”

“民心輿論會站在我方,各地州城府縣也不會全都歸服叛臣,儘管難免四面風煙,但聖上還年輕,經此挫折,假以時日,必能再度中興我大塵王朝。”

聽了這番話,慶雲帝心裡好過了一些,振作起精神,想想又問道:“唉,後事再說,只怕嶽賊也能想到這些,即便殺出皇宮周邊也會重兵圍追堵截。”

東清王笑笑:“聖上有所不知,臣下一身修爲已瑧化境,要不是急於救駕剛纔顯露了功夫,嶽賊當有防範,加上臣一人分身無術,不得不時刻守在聖上身邊以策萬全,臣完全可以隻身刺殺嶽業,說不定到時叛軍羣龍無首不戰自潰,此危局自解。可惜啊。”

“不過如果事不可爲,只保聖上一人逃出生天,這個把握臣還是有的。所以,聖上大可放寬心,臣可以少得道幾年,也要護聖上光復我周氏天下。”

“我已令麾下多名高手突圍出城,一是向外公佈嶽業造反謀逆的真相,二是向各個駐軍重鎮,特別是佟國公和南安郡王告急,請他們立即發兵勤王。”

“聖上且休息養神,待臣下去安排夜間突圍之事。”

兩叔侄這裡計議逃生,叛軍總部,清遠侯府裡,清遠侯嶽業也正在沉思。

一夜動亂之後,都城裡漸漸恢復平靜,叛軍已控制了除皇宮內城外的所有區域,零星抵抗不足爲懼,但嶽業心裡卻高興不起來。

經營圖謀了數十年,雖然事情進展總體上按計劃和步驟實現,但控制中平只是第一步,而且還是有所紕漏和出了意外,這讓他感到不安,心中陰影浮現,揮之不去。

第291章 三個熟人第258章 風水火雷第422章 魔力粉晶第226章 人爲財死第137章 關羽張飛第24章 斗拱卯榫第291章 三個熟人第139章 仁者無敵第411章 林暗驚風第131章 絕地反擊第228章 身世秘聞第203章 杏花春雨第213章 太一生水第173章 是戰是走第137章 關羽張飛第292章 五鬼招財第424章 八門金鎖第382章 晴天霹靂第99章 紅塵後事第271章 道服麻衣第424章 八門金鎖第199章 人間煙火第193章 道德一章第362章 樂空雙運第103章 浮生半日第50章 改變狀態第138章 事不過三第19章 青春萌動第21章 紫微斗數第213章 太一生水第10章 至道詩會第90章 暗流涌動第227章 江山小雪第108章 名師觀點第251章 以戰止戰第115章 山路十八第74章 計擒羣雄第112章 天生勵志第257章 先天八卦第33章 釣魚行動第174章 鬥智鬥勇第6章 回首前塵第315章 懸殊一戰第13章 收穫獎勵第177章 中庸之道第30章 挺進三甲第287章 一場賭局第146章 小艾晴柔第223章 以德服人第27章 水火術法第296章 四道劍陣第268章 龍戰於野第165章 出大事了第152章 閥閱閻閭第44章 制杖販劍第181章 狐假虎威第35章 雪夜論道第64章 生剋制化第73章 龍爭虎鬥第274章 化敵爲友第205章 路轉峰迴第379章 地龍之王第250章 門中來人第198章 世事無常第51章 妙不可言第264章 八極雲光第128章 回頭反殺第85章 皇子代子第396章 渣男渣女第215章 殺人奪寶第71章 傳遞承接第234章 準備出征第72章 橫琴峰會第140章 一條鹹魚第16章 土木工商第270章 魂魄之傷第196章 寸步千里第289章 笙管笛簫第374章 代理考覈第367章 守真真人第212章 不用找了第208章 巧計潛入第7章 任督二脈第60章 羣戰亂鬥第427章 災星禍鬥第316章 死磕大能第420章 吉星天池第140章 一條鹹魚第185章 落入火坑第394章 互相幫助第183章 放血戰術第374章 代理考覈第217章 排風城內第102章 學不如做第223章 以德服人第267章 邂逅重逢第282章 公開密談第253章 榮光一擊第374章 代理考覈第354章 頂雷挨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