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五章 銘記在心

京師,宋國公府。

初一大朝後,朝廷就正式下旨再次封爵,廖煥之以百官之首封開國一等宋國公,當日他的府邸就換上了由朱怡成親筆書寫的宋國公府牌匾。

其實不僅是廖煥之一人,朱怡成特意爲所封十大公爵每一家都寫了牌匾,以示君恩。

這一次封爵,比之前更廣更甚,得封諸人心中感激莫名,這不僅是朝廷對於他的功勞的肯定,同時也是皇帝對他們的獎賞,只要後世子孫中不出敗家子,以其勳爵之位,定能於國同休。

再者,爲了避免前明貴勳階級的沒落,以至於幾代人後貴勳後繼無人的情況發生,早在南京之時朱怡成就對承爵做了嚴格規定,假如這些貴勳之家後人僅想着躺在祖宗功勞冊上混吃等死,朝廷的規矩可不是擺着看的,到時候降爵甚至直接削去爵位都有可能。

這一點,衆人自然心知肚明。更何況朱怡成以身作則,把自己的皇子和公主直接送進了皇家學院,並立下嚴格規矩,這就是向天下人講得明明白白,哪怕就是皇族成員,如果無法達到要求的話,一樣沒有出頭的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勳貴家族這些年把各自子弟送入皇家學院的越來越多,這也使得皇家學院的規模急速擴展。如今,朱怡成已在京師重至了一塊地,建立起新的皇家學院,並且從翰林院和軍中調了部分人才,以充實皇家學院的師資力量。

從這點看,未來但凡貴勳子弟要承爵者,首先必須要有從皇家學院畢業的資格,這僅僅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無論是從軍又或者從文,必須要達到一定程度纔有可能。

朱怡成這麼做的原因也很簡單,一是徹底打破之前承爵的規矩,改變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爵位的舊規,避免勳貴一代不如一代的情況發生。二是用這種方式加強貴族階級的榮耀感和責任感,打造一個同大明真正與國同休的階級。三是加強勳貴之間的競爭和活力,培養未來合格人才。

除去這些外,朱怡成還準備建立貴族議會,也就是類似於英國的上議院的模式。不過具體職權卻有不同,這個貴族議會暫時的智能和權利僅僅只限於對所有貴勳的培養、考評、管理等等,說白了就等於是打着議會的招牌,組成一個對勳貴階級進行約束的機構。

至於其他權利,朱怡成暫時不會下放。作爲皇帝的他可沒有那麼大方,所謂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皇帝的權柄高高在上,朱怡成或許容忍未來自己的子孫受到一定的權利限制,以避免未來的大明之主出一個昏庸的皇帝導致大明的沒落,但在他在位之時卻是絕對不會讓任何人影響到他至高無上權利的。

這些都是未來的事了,朱怡成如今纔剛三十,正是鼎盛之時,他有的是時間佈局,把大明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慢慢調整,最終打造成一個強盛而能永遠延續下去的國家。

宋國公府內,廖煥之和蔣瑾坐着喝茶,這兩位老朋友在分別近兩年後終於又聚在了一起。

其實蔣瑾幾個月前就已經返京了,但因爲年底太忙,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兩人除了在朝堂或者軍機處時交流外,私下這樣悠閒地喝茶卻抽不出時間來。眼下正是春節沐休的時候,再加上朝廷剛剛又封了爵位,大家這纔有難得的空閒。

今日,蔣瑾並非以其官職,更不是以他祝國公的身份來拜訪廖煥之,而是以老朋友的身份來給他拜年的。

如果是在以前,廖煥之或許還會避嫌,但現在的廖煥之已放下了這些東西。在封爵之前,朱怡成特意和廖煥之談了談,以表明皇帝的態度,這也讓廖煥之徹底放下了心。

再加上廖煥之如今已到了人臣之頂,等春節過後不久,他就會正式退出軍機處,從而從中樞重臣的位置上退下來。這也代表着廖煥之即將離開大明的中樞決策層,雖然朱怡成已對廖煥之做了安排,廖煥之也非常滿意這個結果,但不管怎麼說,屬於廖煥之在朝堂的時代即將過去。

“廖公這些日子的氣色可是好多了。”蔣瑾笑着說道。

廖煥之哈哈一笑,擺手道:“我都如此年紀了,哪裡有什麼氣色不氣色的,只是近來沐休,老夫在家倒是比之前清閒了許多,這人一清閒下來,倒也發現清閒也有着清閒的好處,以往爲了國事忙忙碌碌,如今在家弄孫含飴,再看看書,寫寫文章,倒也有幾分樂趣。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蔣瑾聽了頓時也笑了起來,老朋友有如此心境他也着是爲他高興。何況廖煥之安然退下,對於蔣瑾來講也是件好事。不僅爲他進一步讓了道路,更讓他安心不少,至少朱怡成的帝王氣度令他心折,功臣有如此結果,這是件讓人心悅誠服的事。

“聽聞皇爺打算給廖公一個太師之職?”

“你倒是消息靈通,的確有此事。”廖煥之笑着點點頭,這件事朱怡成已經同他通過氣了,廖煥之退下後朝廷授他太師之職,其實不僅是他,王東被授太保,董大山授太傅,王樊授以少師,可以說他們四人不是三公就是三孤。

“廖公退下後,皇爺可有安排去處?”蔣瑾又問道。

廖煥之看了蔣瑾一眼,搖頭道:“這些年你的功利還是那麼重,其實之前有些話我不便於你說,但如今到了如此,說說倒也無妨了。”

“還請廖公直言。”蔣瑾先是一愣,緊接着起身畢恭畢敬地向廖煥之行了一禮,廖煥之擺擺手讓他坐下。

“蔣賢弟,你我相識多年,當年老夫之所以把你推薦給皇爺,那是因爲老夫知道你的能耐。”

“當年之事,我銘記在心,如不是廖公推薦哪裡有我蔣瑾的今日。”聽到這,蔣瑾連忙說道。

廖煥之笑笑道:“這就暫且不說了,你我從龍,雖是意外,但也是天命所在,這是你我的運氣,也是我們的造化。但爲官之後,皇爺重用我等,你我也忠心耿耿,以報皇爺之恩,這才一步步走到今日。”

聽着廖煥之的話,蔣瑾連連點頭,廖煥之說的沒錯,無論是他還是蔣瑾,能夠跟隨朱怡成有今日的地位除了自己的能力外也是運氣。其實當年朱怡成剛剛起兵時,真正第一個跟着他的是誰?不就是那位周忠良麼?可惜的是,周忠良太過聰明,居然棄朱怡成而去,之後又做出了賣主求榮之事,最終導致身敗名裂,死無葬生之地。

如果當年周忠良能一直跟着朱怡成,如今哪裡還會有廖煥之和蔣瑾他們的出頭之日?這世間造化不過如此,想起來感慨萬千啊。

廖煥之對蔣瑾今日說了些心裡話,其實以蔣瑾的能力早應該就進軍機了,但是對於軍機處朱怡成一直有着自己的考慮,尤其是在軍機處剛剛設立的時候,朱怡成爲了各方面的平衡特意做了安排。

比如說當初軍機處是五人,這五人分別爲廖煥之、鄔思道、董大山、王東和王樊。

其中廖煥之代表的是文臣階級,鄔思道作爲朱怡成的謀臣代表的是朱怡成這方面的態度,至於董大山和王東就更好理解了,一個是陸軍一個是海軍,兩邊代表的是軍方兩派別。排在最後的是王樊,之所以當初選擇了王樊而沒有選擇蔣瑾,那是因爲朱怡成對大明未來的考慮,王樊代表的是商人階級和中小地主,把他作爲其中一員,遠比蔣瑾更爲合適。

而後來的發展也證實了朱怡成這個選擇的正確性,如今大明商貿大開,其每年從商業上的獲利已遠超前宋,成了大明的財政支柱。正因爲如此,大明已不需要再從地方從農民身上剝削已維持龐大開支,因爲僅僅是海外獲利就足夠維持大明財政的良好運行。

再加上對海外的擴張,也使得大明風氣大變,五民的打破使得大明更增加了活力,這點是誰都不能否認的事實。

但在那時候,蔣瑾因爲個人原因出於嫉妒,對於王樊是多次攻擊,甚至聯合不少人企圖拉王樊下馬。這些事朱怡成如何會看不透?更不會因爲那些小事就把王樊給撤職了,所以對於蔣瑾的感官自然不好,雖然重用,卻又不讓他入軍機,這足以證明朱怡成對他的意見。

直到這兩年,蔣瑾才漸漸有所改變,尤其是在籌建鐵路上立了功勞,朱怡成纔給了蔣瑾這麼一個機會。這些話如果是在之前廖煥之絕對是不會說的,但今日兩人私下會晤,再加上自己馬上就要退出中樞了,作爲老朋友,廖煥之這才說了出來,以提點蔣瑾一二。

等廖煥之說完,蔣瑾默默坐在那邊一言不發,正當廖煥之以爲他心中不悅時,蔣瑾擡起頭笑着說道:“廖公此言說的不錯,哎……其實我這兩年也有些後悔當年所爲,當時太過自傲了,這纔有這些挫折,不過皇爺終究還是原諒了我,如今想來自己當時太過可笑,廖公,今日之言小弟銘記在心!”

第五百零一章 交通事故第七百二十章 偶遇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雲南急報第八百八十章 京營第七百七十七章 牢騷第六百九十四章 噩耗第四百八十二章 忠義大清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不能急第七百九十一章 兩人的困局第一千六十四章 地方叛亂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建設兵團第一百五十八章 失地(求票!)第八十八章 甬江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講述第八百九十三章 榨油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再次西進第四百三十二章 離心第一百七十六章 穩固(繼續求票!)第九百六十三章 柔佛歸明第七百六十七章 又打起來了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外事衙門第六百三十五章 政治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北遷第五十章 狡猾第二十一章 鉅變第六百六十二章 驚天之雷第六百二十四章 離開第三十六章 杭州大戰2第二十八章 進爵第九百二十五章 出彩第四百四十四章 爵爺的喜事第九百九十五章 政治正確第二百三十三章 史鑑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後方運來的東西第二百四十一章 力勸出兵第九十一章 疑兵第八十六章 財政吃緊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兩虎相爭還是驅虎吞狼第六百七十三章 名冊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旗第二百八十二章 避重就輕第二百七十七章 衝陣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一舉拿下第九百零八章 帶路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遠東的本傑明第二十六章 計賺上虞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沙皇彼得第一百零九章 大火第三百九十九章 皇權第四百九十八章 前車之鑑第三章 倒黴的朱怡成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沽口第一千四百章 求助第九百三十八章 宋王之後第七百五十六章 前夜第九百三十五章 氣度第五百九十六章 復仇的呼嘯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小喬治第一百六十二章 希望越大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三光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守愚第四百零五章 沒裝好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川受阻第一百五十一章 三個問題第五百九十八章 授職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戰艦上的公主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助第七百八十章 西北第四百六十八章 生氣的朱怡成第一千八十七章 混帳兒子第五百九十四章 破陣第四百八十五章 小校白曉鳴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判斷第四百九十九章 望海城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戰艦上的公主第六百四十章 歸鄉第二百零八章 深宮夜話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第一次見面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只會吃大米第七百五十三章 攪屎棍第七百一十三章 西域第五百七十六章 危危可及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客第一千九十三章 羅成的發現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一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收拾心情第五百八十九章 騎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遲幕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戰艦上的公主第五百二十七章 面子多少錢一斤?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西天第八十五章 四海第一千一十章 該還是不該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太子在呂宋第三百九十六章 變臉第九百八十三章 羅剎人的信第二百四十九章 安慶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班底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王朝落幕第一千八十六章 東西兩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