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朝議

怡親王死訊給雍正帶來的打擊是極大的,雍正在此刻表現出了從所未有的軟弱,他甚至不像是一個君王,而更像是個失去至親手足的普通人。

不過雍正終究是雍正,作爲君王不得不承認雍正是合格的,心中的哀愁僅僅讓雍正情緒低落了一日,隨後雍正就又恢復了往常的樣子,甚至更爲用全副精力投入政務之中。

對於怡親王的後事,雍正給予了極高的殊榮,這是他如今僅能做到的。同時雍正心裡很明白,隨着科爾沁和怡親王的敗亡,那麼接下來大明就要騰出手對付西北了,而憑藉現在清廷的力量根本就不是氣吞萬里的大明對手。

眼下,雍正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儘快大敗在西邊的郭親王、誠親王等部,只要消滅了這兩個反王,還有那該死的狗奴才隆科多,那麼大清還或許有一線生機。

如果做不到的話,那麼當明軍大舉進攻西北的戰略開始後,那麼清廷根本就無法抵擋,更會在兩線作戰中一敗塗地,從而徹底走向滅亡。

作爲大清名義上的皇帝,雍正是絕對不允許這種事發生,所以他強忍着心中對怡親王戰死的痛楚,召集王公大臣召開御前會議,商議此事。

“皇上,錫保剛在西邊穩住,雖戰局趨向平穩,但要擊敗叛賊卻不是容易的事。”雍正剛詢問衆人有何高見,一人就直言不諱地說了這番話。

說話此人叫法海,當然不是金山寺的法海,而是大清的重臣法海。

法海出身不凡,是佟國綱的次子,要論起來是康熙的表弟,也是雍正的舅舅。

法海和隆科多是堂兄弟,不過隆科多是佟國維之子,兩人雖是一個祖宗卻不是一系。

法海此人侍講學士出身,學問不錯,對於大清也是忠心耿耿。雍正上臺後,念其操守口碑不錯,就讓他當了兵部尚書。

雖是兵部尚書,但法海對於兵事只是略懂而已,不過法海這人有自知之明,一般場合下他對於兵事不做評價,不主動發表意見,僅僅只是由雍正獨斷,而他這個兵部尚書充其量就是個“橡皮圖章”罷了。

今天,法海這傢伙也不知道吃了什麼藥,居然在雍正面前直言不諱起來,這倒是讓衆人大爲意外。

“你的意思是……?”雍正眯着眼看着法海,開口反問。

“皇上,奴才愚見!”法海先是跪了下去,磕頭道:“奴才覺得西邊戰事不宜拖延,錫保如今自保有餘卻敗敵不足,奴才覺得應繼續向西邊增兵,儘快解決叛軍才爲上策!”

“法大人說的在理,奴才附議。”

“奴才也附議……。”

法海話音剛落,幾個人就站了出來表示贊同,在他們看來現在的情況的確是這樣,只有儘快解決西邊問題清廷纔有力量對抗接下來大明的攻擊。如果西邊問題解決不了,那麼以清廷的力量對抗大明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

“皇上!如今國之兵力已十有六七都在西邊,假如繼續抽調兵力支援朝廷這怎麼辦?一旦明軍來襲,朝廷拿什麼抵抗?皇上!三思啊!”

馬齊表示反對,他一言就道出了目前清廷的最大問題,那就是兵力不足。

原本隆科多在西邊的時候手中的兵力就佔了清廷的近半,而之後傅爾丹前往西邊又帶走了部分兵力。傅爾丹戰敗後,錫保接替,同樣也是帶兵增援,這一來二去現在清廷手裡的兵力已經不多了。

西邊的戰事假如增兵的話,調個幾千根本就沒什麼太多用處,馬齊雖然沒打過仗,可他作爲上書房大臣幹了這麼多年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

要想在西邊取得兵力上的絕對優勢,至少得抽調朝廷的絕大部分兵力,也就是起碼四到五萬精兵支援。可是一旦這麼做了,那麼整個清廷幾乎就空了,留守的人馬除去幾千精銳外,也只有一萬左右的老弱殘兵。

如果這時候明軍突然來攻,清廷拿什麼出戰?假如清廷被明軍一舉擊破,那麼到時候就算西北打贏了又有什麼用呢?

馬齊的話同樣得到了其他大臣們的支持,在這些大臣看來法海的建議簡直是胡搞,把兵力全部抽調去西邊,清廷就不用防守了?而且最關鍵的是誰都不知道西邊的戰局會不會真的改變。

雖然說錫保在戰場上證明了他不是傅爾丹這種酒囊飯袋,可也僅僅是如此而已。要知道西邊的對手是郭親王,是誠親王,還有一個投靠過去的隆科多。

這三人那一個不是身經百戰的將領?那一個不比錫保更能打?一旦調兵西邊非但沒能儘快贏得戰爭,甚至失敗的話,那麼清廷哪裡還有什麼軍事力量?

想到這,有人甚至指責起法海來,雖然沒有明說,但話語中帶着對法海這麼建議的不信任,甚至有人還透露出法海這麼做分明就是要至清廷死地的想法,要知道法海和隆科多可是一家人,說不定這老小子表面上出點子爲清廷賣力,實際上是反道行之,意圖用這種方式讓郭親王和誠親王他們一戰而定,以取而代之。

當這個言論出來後,法海是氣得暴跳如雷,神情激動無比。他衝着雍正直磕頭,磕得腦袋都破了,指天發誓自己對大清和對雍正的忠誠。

“行了!吵吵鬧鬧成何體統!”雍正這時候也看不下去了,辦法還沒商量出來,下面的人就自己吵了起來,如果放任天知道會吵成什麼樣子。

“皇上,臣有話要說!”

這時候,突然一個聲音響起,衆人聞聲望去,見是上書房大臣張廷玉。

張廷玉雖然依舊是上書房大臣,但由於他漢臣的身份如今在朝中地位尷尬,已經很少發言了。平日裡,張廷玉上朝就等於是例行公事而已,基本不出聲,就算是雍正直接點名詢問,張廷玉也僅僅只是順着雍正的想法說上兩句而已。

但誰想,進入朝議張廷玉居然主動發言,這倒是稀奇的事。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張廷玉的身上,就連雍正也是如此。

不管如何,張廷玉的眼光和能力在清廷都是佼佼者,說不定在這件事上張廷玉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也不一定。

第九百二十八章 後宮之主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萬里來訊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條件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雲南急報第三百二十五章 皇家日常第九百八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二百零一章 東海偷襲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欲蓋而彰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老汪出使第八百四十三章 功爵第二百三十九章 虎狼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古怪的戰爭第三百七十七章 戰術第二百八十二章 避重就輕第一千八十五章 老狐狸出馬第七百八十六章 耐心等待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怒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長期規劃第八百二十章 潰敗第六百一十七章 太難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欲蓋彌彰第三百零二章 代價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離開第九百零三章 節點第八十六章 財政吃緊第五百一十九章 響徹雲霄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慘案第八百二十八章 奉天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西進之路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天下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火花第八百二十章 潰敗第三百二十七章 明算第四百五十三章 南方戰局第七百五十六章 前夜第四百七十三章 雷霆手段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半島海戰3第五百六十一章 狠人第三十五章 杭州大戰1第六百九十七章 實驗第三百二十五章 皇家日常第一百五十六章 復職第四百二十章 御前反問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李衛述職2第七十六章 賢王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王冠第八百九十五章 毛將焉附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仇得報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君恩第七百八十九章 呂宋的愁雲第八百五十六章 來不及第七百零七章 父子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爭功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試射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挑起戰爭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客第五百三十九章 張冉抵京第九百三十章 親情第七百五十八章 吃虧第一千三十五章 向北向北第五百六十五章 雪恥第六百三十九章 不一樣的侯爺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邊境衝突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新明新政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難戰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會晤暫停第四百七十四章 上海之王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鮑爾的建議第二百七十章 驅逐第七百五十二章 國家之間的利益第六百章 增援第八百三十八章 恐怖的一幕第七百六十二章 談判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合適人選第一千六十八章 祝帥第六十七章 潘老大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蒙古之戰(3)第八百七十八章 請罪第七十一章 入寧波第七百九十八章 意外的一仗第三百六十二章 白蓮易主第一百九十七章 風雲變幻第三百四十三章 逼宮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嗚嗚第三百一十五章 風波第四百六十三章 是他逼我的第一百八十章 南渡(大家中秋節快樂!求票!)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又一次變化第九百七十六章 過早出馬的正主第二百零六章 拉開戰幕第一千二百章 上奏第五百五十七章 忠烈之後第一百四十三章 出擊第一百五十三章 授旗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第七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江南人選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長期規劃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言不發第二十七章 激戰縣衙第五百六十七章 渾水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