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太倉大案

皇帝暴怒,作爲臣子的莊巖和曾逸書同時跪了下來,他們雖然不清楚朱怡成爲何如此發怒,可定然是有原因的。

但是現在,任憑兩人如何想,就是想破腦袋都想不明白朱怡成究竟爲什麼事如此大怒,而且從朱怡成的話中似乎是和西北出兵有關,可絞盡腦汁都沒記起西北出兵的準備中有什麼不妥。

“睜開你們的狗眼好好看看!還準備完善,沒有問題?都是狗屁!一個個欺上瞞下,簡直把朕當成傻子了?朕把軍機處交給爾等,爾等就是用這個來回報朕的?”

朱怡成臉上怒氣勃發,表情都已經扭曲了,他直接把一份奏摺甩到他們兩人跟前,整個人散發出一股掩飾不住的殺氣。

莊巖和曾逸書跪在地上不敢起身,雙膝前行幾步到了那份散在地上的奏摺前,然後兩人湊着腦袋仔細看這份奏摺的內容。

這份奏摺是西北嶽鍾琪那邊發來的,上面的內容比較簡單,只是向皇帝說明了西北各部的準備工作而已。

但是,仔細再看,莊巖和曾逸書很快就發現了內容中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嶽鍾琪提到西北方面部隊調集順利,但補給還未完成,尤其是軍糧調集比較緩慢,至今爲止西北方面的物資補給中軍糧調集速度比想象中的慢,其數量都只有原來進度的一半。

嶽鍾琪提出,如果按照目前的進度話恐怕會影響到西北戰事的展開,希望朝廷能夠抓緊調集軍糧避免延誤。

在奏摺後面有着軍機處的批覆,軍機處的意見是軍糧調集已在進行之中,西北軍糧到達不會有什麼問題,主要是因爲山西和陝西方面的糧草不足,軍機處已從河南和直隸等地進行補充了。

這些內容粗看似乎沒什麼問題,可當莊巖和曾逸書仔細一琢磨後兩人臉色猛然就變了,尤其是曾逸書臉色變得鐵青,轉而又漲得通紅,他此刻終於明白朱怡成爲什麼會發這麼大的火了。

“臣辦事不力,請皇爺責罰!”

“臣失察,請皇爺責罰!”

無論是莊巖還是曾逸書都是臉如死灰,同時又咬牙切齒。

他們怎麼都沒想到居然發生了這樣的事,而且這奏摺上還有軍機處的批覆。雖然這個批覆不是他們兩人寫的,僅僅只是軍機處行走的代爲批覆,畢竟這個奏摺不是什麼大事和急事,以目前軍機處的工作程序來說,這種內容的奏摺一般都是在軍機處走個過場罷了。

但不管怎麼說,作爲軍機大臣,他們的責任是逃不了的,最要命的是這事居然不是軍機處發現上報,反而是由皇帝朱怡成察覺後找他們來,所以朱怡成罵他們尸位素餐一點都沒錯。

“這纔過去幾年?你們這些官員就忘記了朕的提醒?難道朕的刀不利麼?朕就不敢再砍你們的腦袋麼?”朱怡成冷冰冰地喝問。

莊巖和曾逸書滿頭大汗,此刻他們同時想起了當初福建案的時候。正如朱怡成說的那樣,離福建大案到現在這才幾年時間?要知道當年福建案爆發後朱怡成雷霆大怒,不僅砍了許多人的腦袋,更因爲此案被牽連罷職入獄的官員、商人更是不計其數。

可眼下,突然又出了如同福建案這樣的大案子,更要命的是這案子居然還直接影響到了朝廷對於西北的開戰準備。這是朱怡成絕對不能容忍的,更是不能接受的。

相比莊巖,曾逸書更是後悔無比,要知道莊巖在軍機處主管的是軍事方面,畢竟他兼任總參謀長。可是曾逸書不同,他管的是民政,再加上當初朱怡成設置太倉就是讓曾逸書負責的,作爲當年太倉設置的主要執行人,曾逸書應該對太倉的情況極爲了解,可偏偏這些日子因爲自己的疏忽沒有仔細看這份奏摺,從而鬧出瞭如此大事。

幾年前,朱怡成遷都京師時就開始在各地設置太倉,並且把這個工作交給了曾逸書負責。

不得不承認曾逸書在這件事上做的不錯,幾年下來分別在直隸和其他各省都設置了太倉,而且太倉設置後也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其他的不說,就說當初大明拿下陝西和山西的時候,由於滿清掠奪了兩地的大量物資,從而導致兩地鬧起饑荒。爲了平息饑荒,穩定地方,朱怡成利用太倉的存糧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從而使得兩地政局很快穩定了下來。

可是現在恰恰就是太倉出事了,按照各地太倉的儲備,根據原來計劃完全可以就近供應西北戰事準備,更不用說在去年秋季的時候朝廷就已經開始充裕山西、陝西兩地的太倉儲備了,從這點來看根本就不可能出現西北軍中軍糧準備緩慢,也不可能出現從其他太倉調撥的情況發生。

但偏偏這種情況就發生了,從嶽鍾琪的奏摺內容來看,西北物資準備中軍糧準備遠超過預期的時間和數額,而且現在還出現了從河南等地調糧補充的情況。

這意味着什麼?曾逸書心裡很清楚,這意味着山西和陝西兩地的太倉實際數額同朝廷掌握的完全不同,大大少於朝廷賬面上的數字,出現了巨大虧空。

一想到這,曾逸書就汗如雨下,如果這事再深思下去的話,恐怕其他省份的太倉也有問題。

太倉,作爲國之正儲,對經濟運行、地方和軍事供給有着重要意義,太倉出現了大虧空,答案只有一個!

“曾逸書!”

“臣……臣在……。”

“當年朕讓你設立太倉,對於太倉之事你在軍機處是最爲熟悉的……。”

曾逸書點點頭,卻不敢回話。

朱怡成壓着怒火的聲音彷彿在他耳邊響起:“既如此,此事就由你去查!給朕查個水落石出!無論是軍機處的誰,還是朝中什麼人,又或者地方上的任何人,朕都要一個答案!”

“臣遵旨,臣一定戴罪立功,如查不明白,臣提頭來見!”曾逸書衝着朱怡成磕頭回道。

朱怡成說的沒錯,這事絕對不會是地方一個兩個人所爲,說不定軍機處的人也捲了進去,要不然軍機行走也不會如此批覆。

想到這,曾逸書眼都紅了,他現在恨不能馬上就去查,把這些傢伙一個個全揪出來,讓他們知道什麼纔是王法。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西進之路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御前會議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西或北第九百二十五章 出彩第三百六十一章 退意第五百八十五章 候選人第七十二章 加派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秋官第八百五十一章 家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賣主求榮第一百五十四章 澎湖第一百六十一章 開戰第七百六十五章 嚴懲不怠第九十六章 落幕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後方運來的東西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進軍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又一次變化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御前會議第七百二十八章 改換門庭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皇帝的決心第一千章 朱一貴的猜測第九百五十九章 急信第四百八十三章 老八改良第三百五十三章 進步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中二路易第六十三章 下桐廬第二百一十八章 難啃(國慶求票!)第八百七十一章 燭芯第六百七十章 鄔思道入宮第六百九十八章 飛馳第一千三十八章 在外而安第一千九十章 望海歡迎你第六百六十章 出事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折翼(求票)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連橫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擾人清夢第二百六十三章 碰撞第八百六十七章 三光第一百一十五章 曹道臺第四百九十七章 殿議爭論第十二章 抉擇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順水推舟第七百七十六章 南京密約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判斷第二百三十二章 鴨鋪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窮途第七百零八章 出爾反爾第四百九十八章 前車之鑑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哈密第一百四十一章 攻擊奉化第一千二十七章 子孫後代第九百零九章 長輩前來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三更)第五百零六章 穩坐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訛詐第三百九十九章 皇權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合縱第一百四十二章 來襲台州第七百三十九章 島鏈第七百九十四章 挑唆第四百一十四章 穆忠明第四百三十四章 炮火攻城第五百八十五章 候選人第九百一十五章 任命第二百五十章 選妃(求票!)第九百五十五章 王樊的建議第一百八十四章 耽擱第三百零六章 紅燒肉第二百三十三章 史鑑第四百二十二章 開胃菜第三百一十三章 戶部困局第二十六章 計賺上虞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強硬第八百五十三章 東拉西扯第三百五十八章 太子手段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蒙古之戰(6)第二十七章 激戰縣衙第一百二十九章 蘇鬆第一百四十七章 誓言第九百三十五章 氣度第五百一十八章 八卦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六十二章 希望越大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試射第一百五十三章 授旗第八百四十三章 功爵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求親第二百二十章 福建初定第四十二章 龍歸大海第八十五章 四海第七百六十章 重視第三百零七章 大清藥丸?第五百九十章 爲了部落第三十八章 杭州大戰4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人選第八百五十三章 東拉西扯第七百四十章 文章還是要做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誰是敵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軍報(求票!)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正式冊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