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決意

這次北擊漠北由鄂爾泰爲主力,朝廷那邊倒不是不出兵,也不是沒有支持,但這些和鄂爾泰的那些部下所想象的有些區別。

鄂爾泰由蒙古而出向北攻擊,大明出兵的方向卻在遼東和科爾沁一帶。

大明出兵的兵力有多少,如何作戰,這些鄂爾泰一概不知,除此之外大明在蒙古的一個團會隨鄂爾泰大軍行動,這個團主要負責炮火支援,說白了這就是一個炮兵爲主的部隊,用來彌補鄂爾泰騎兵力量的火力不足。

至於其他的支持無非就是糧草這些了,大明對於這些倒是不小氣,可相比作爲主力的鄂爾泰部,這些支持僅僅只是後勤方面,硬仗什麼的還是要靠鄂爾泰自己去打。

如拿下漠北,大明對於漠北的歸屬並沒有任何提前承諾,在大明看來漠北是蒙古的一部分,打下漠北無非就是恢復蒙古故地而已。至於鄂爾泰的部下所想的漠北拿下後歸屬於鄂爾泰管轄,那隻能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他們想多了。

一時間,屋裡的氣氛凝固了起來,衆人對於這個答案都不知道說些什麼好。

過了片刻,終於有人忍不住了,開口道:“王爺,朝廷這是要拿我等作刀啊!”

“沒錯王爺!”另一人憤憤不平道:“這仗可不好打,弄不好損失不小。我等花了大力氣到時候拿下漠北非但沒有一點好處反而還要損失頗多,這筆買賣王爺您覺得能做?”

“不做又如何?”一人再旁插口道:“朝廷的用意很是明顯,分明就是要借俄羅斯之手削弱我部軍力,王爺!此戰凶多吉少啊!”

一時間,衆人七嘴八舌,基本都不看好此戰,甚至有人認爲朝廷如此做實在是太過了,倒不如直接回絕朝廷。

可也有人認爲一旦回絕朝廷,大明那邊弄不好就會以不尊朝廷之令的理由直接把鍋扣上來,到時候大明轉而針對他們採取行動如何是好?

衆人爭吵不休,鄂爾泰也不阻止,坐在上首靜靜聽着,直到過了好一會兒爭吵的聲音逐漸停息,鄂爾泰這才把目光投向一人。

“李韜,對此有何看法?”

李韜是漢人,不過也不算純粹的漢人。他原本是八旗漢軍旗的,鄂爾泰在滿清領兵的時候,李韜是鄂爾泰軍中的參軍。

清軍的參軍和大明的參軍是兩回事,如今大明的參軍這個職務早就被參謀給替代了,隨着朱怡成建立總參謀部,在軍中設置了參謀一職後,參軍這個官職就被參謀所頂替,其軍中職權也和之前大有不同。

清軍中的參軍雖有參贊之職,卻又同真正的參謀不一樣。在清軍中參軍也有直接領兵之權,比如李韜的參軍職務實領遊擊。

李韜起身先向鄂爾泰行了一禮,隨後纔開口道:“王爺,卑職以爲此戰必須要打,非但要打還需打好,打得漂亮纔是!”

“李韜,你腦子被驢踢了吧?這朝廷分明要借刀殺人,你居然還讓王爺……。”

李韜話音剛落,就有人按捺不住,還沒等他話說完,鄂爾泰凌厲的目光就掃了過去,那人連忙把後面的話給嚥了回去。

“李韜,仔細說說。”

“是!”李韜並沒有因爲剛纔那人說的話而有絲毫神情變動,反而很是平靜。

他對鄂爾泰問道:“王爺,您可有意反出大明否?”

不等鄂爾泰回答,李韜又問:“如王爺反明,可有把握號令整個蒙古否?如能號令蒙古,王爺可有把握同大明抗衡否?”

一連三個問題,讓鄂爾泰一時間說不出話來,其實鄂爾泰早就考慮過這些問題,正是因爲他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這才如此無奈。

李韜似乎明白了鄂爾泰的想法,當即拱手道:“王爺,朝廷此舉在卑職看來並非是什麼借刀殺人,如朝廷對王爺有所不滿根本就不需如此做。”

“那你覺得朝廷此舉爲何?”鄂爾泰反問。

李韜胸有成竹道:“卑職以爲朝廷此舉無非就三點而已。”

李韜豎起一根手指:“其一,俄羅斯佔據漠北,朝廷對此一直有收復的意圖。”

第二根手指:“其二,俄羅斯同西邊私下聯手,已觸怒了朝廷,大明天子早就意圖報復。”

最後,李韜豎起了第三根手指:“其三,大明控制蒙古的意圖明顯,雖王爺爲順義王,但在大明朝廷看來蒙古一地當歸於朝廷掌控而非王爺之手。”

“憑什麼!”一人忍不住就站起身來:“蒙古一地諸部歷來都是如此,前明是這樣,大清時候也是這樣,偏偏到了大明就要直接由朝廷來直接掌控?難道大明擁有中原和海外還不滿足麼?居然要把手伸向草原?”

“憑什麼?憑的就是大明的強盛!憑的是大明手裡的火器和戰無不勝的軍隊!”李韜轉身對那人反駁道。

李韜可不是純粹的武人,他是讀過書的,當然明白這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對於遊牧民族的態度。

在前明時期,雖然整個前明很長一段時間內前明對蒙古草原僅僅只是一種名義上的統治,甚至在後期連統治都算不上,蒙古早就自成一體了。

可要知道在前明初期的時候,前明對蒙古的態度可謂強橫到了極點,蒙古方面但凡稍有些不聽話前明的軍隊就毫不遲疑地殺進蒙古,打得蒙古各部狼狽逃竄。

這點,尤爲明成祖朱棣最甚,朱棣在位時期三天兩頭打蒙古,讓蒙古苦不堪言。而現在大明重興,又是鼎盛時期,朱怡成作爲馬上皇帝自然和朱棣一樣有相同的態度和想法,削弱蒙古對於大明的統治來說是必須的。

鄂爾泰在蒙古的存在在朱怡成眼裡有利有弊,其利自然就是鄂爾泰作爲一個非蒙古人成爲順義王,這有利於大明對蒙古的滲透和通知,事實也恰恰證明了這點。

至於弊端,那就是大明對鄂爾泰的防備,眼下朝廷要求鄂爾泰出兵俄羅斯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但還有個原因是很明顯的,那就是看看鄂爾泰的態度,對於這點鄂爾泰心裡清楚,李韜也清楚。

“夠了!”鄂爾泰喝止了部下的爭執,站起身用不容置疑的口吻道:“本王爲大明順義王,乃大明臣子,君父但有差遣本王自當仁不讓!傳本王令!各部抓緊準備,出兵漠北!”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徹底改變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外樣大名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不一樣的變化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敲詐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目標德里第四百零七章 目標天津衛第六百二十五章 欲蓋彌彰第一千五十四章 來了又走了第六百九十三章 用將第一千八十一章 失望第六百四十九章 中原大變第七十章 征途是星辰大海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一戰第六百二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九百二十五章 出彩第一百六十二章 希望越大第三百三十章 大道第二百九十八章 工業革命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天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密謀第九百七十五章 巴爾加斯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叫門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答卷第六十一章 千鈞一髮第一百章 表演第六百六十四章 殺氣騰騰第九十七章 形勢第三百七十八章 奇怪的戰爭第一百四十三章 出擊第五百四十二章 莊巖的看法第二百七十章 驅逐第五百七十章 天意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利益第一百九十一章 準備動手第一百七十六章 穩固(繼續求票!)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烏蘭烏德城第三百九十四章 破局第八十八章 甬江第四百零二章 會晤前的見面(2020年新年快樂!)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再次西進第九百三十三章 後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節奏第七百八十七章 心焦的總督閣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鴨王起事第六百九十四章 噩耗第一百零八章 秋風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雙傑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故人第五百五十六章 向北第六百五十八章 浪尖上的知府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爭吵第一千五十七章 武英殿議遼東第五百五十三章 悲涼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微疾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兄弟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落黃泥第六百二十八章 邯鄲第一百五十八章 失地(求票!)第一百七十九章 問策張廷玉(求票)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北擊第八十一章 資本的猶豫第六百七十二章 小懲第三百五十五章 亭閣召見(求票!)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大轉移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祥瑞第五百五十七章 忠烈之後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小武第五百六十三章 被動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決意第一百四十一章 攻擊奉化第五百四十二章 莊巖的看法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離第八百七十章 往事如煙第九百二十八章 後宮之主第七百七十五章 第三方第二百三十五章 宣傳第七十五章 以真亂假第一千六十九章 反應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契機第二百一十一章 高進論勢(求票!)第二百零二章 放餌(求票)第一百七十三章 洪武有靈(求票)第三百一十二章 派系第五百九十章 爲了部落第九百四十九章 嘗試第一千零六章 通車第四百四十八章 三塊骨頭第三百六十一章 退意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對外佈局第七百零六章 后妃皇子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路上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草原上的變化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故地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第二次停戰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坑第九百六十章 狼性勃發第九百八十五章 利弊相交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逢場作戲第七百四十一章 水到渠成第一百零六章 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