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仿製

說到老十三,就不能不提老四。老四這個人看起來平平無奇,可作爲兄弟,建興皇帝如何不知道自己這個四哥是不省油的燈?老十三能輕易去了蒙古,建興皇帝肯定這背後有老四的影子,可是他卻沒有抓到任何證據,再加上老四這個雍親王自他登基以來一直表現得極其底調,每日裡除了公務之外就是在他的王府鑽研佛經,似乎沉迷佛學,想當一個出家人一樣。

這些日子,建興皇帝一直派人盯着老四,可怎麼都沒發覺異常,但越是這樣,建興皇帝就越不放心。

眼下,他只希望隆科多能給自己帶來中原之戰的好消息,更希望鄂爾泰在蒙古能找到老十三,把這傢伙帶到自己的面前。

還有,那就是鄂爾泰和羅剎國的合作,在不久前,鄂爾泰密摺彙報,同羅剎國的合作已經展開,羅剎國的火器和戰力的確不凡,在同明軍交戰之下絲毫不落下風,對此鄂爾泰提議全面展開同羅剎國的合作,如果清軍能夠像羅剎國的軍隊一樣完成火器化裝備,那麼對陣明軍就再也不會處於下風了,到時候戰勝明軍,奪回失地並非難事。

不過,要做到這程度也不是容易的,除了火器的來源外還有訓練。如今,清廷自造的火器無論是技術還是質量或者產量都遠不能滿足,銳利的火器只能從羅剎國處得到,如果要仿製也不是一日兩日就能成功的。訓練稍好些,可以讓羅剎國的人來幫助清軍進行訓練,但這些都是次要的,關鍵在於羅剎國所提出的條件。

雖然建興皇帝早就知道同羅剎國合作不是那麼容易,對方也定然會提出一些條件,但想不到對方的胃口居然如此之大,不僅要了蒙古大片草原,同時還把目標投向了遼東,妄圖一口吞下大半個遼東以作酬勞。

這簡直於虎謀皮!不由得讓建興皇帝惱怒異常。蒙古草原也就罷了,畢竟那是蒙古王公的地盤,雖說大清控制着蒙古,但實際上蒙古各部依舊是各自爲政,大清和蒙古的關係只不過是武林盟主和各個武林高手之間的關係罷了。

所以,私下把蒙古草原作爲籌碼給予羅剎人,這對於建興皇帝還是可以接受的,然後再多掏點金銀,這也沒問題,可是羅剎人要染指遼東,這就是不能接受的情況,要知道遼東可是大清的龍興之地,是祖宗之地,建興皇帝如何肯出讓?

再者,當年康熙和羅剎國大戰,其目的同樣也是如此。而他作爲繼承者,假如把遼東拱手相讓,那麼全天下如何看待他這個皇帝?就連大清內部也必然會起波瀾,那些本就不滿自己上位的皇親貴族肯定要就此發難,大清到時候還能經得起這樣的折騰麼?

所以,建興皇帝一直咬着這件事不答應,只是讓鄂爾泰繼續和羅剎國那邊談,其他的利益可以出讓,遼東萬萬不可!這也是鄂爾泰一直按兵不動,未能對山西以東發起主動進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過鄂爾泰也不是什麼都沒做,在同羅剎國談判的同時,對於十三阿哥下落的找尋也在繼續,從密摺的上奏來看,他已安排人去了漠北土謝圖汗部那邊,只要十三阿哥在漠北,必然就逃脫不了他的耳目。

此外,對於土謝圖汗部的解決辦法,鄂爾泰也提出了他的看法,對此建興皇帝已表示同意,此外還有扎薩克圖汗部和車臣汗部這兩部,一旦解決了漠北土謝圖汗部後,那麼這兩部也是解決的目標。

甚至建興皇帝授意鄂爾泰,等處理了漠北三部後,不僅能夠把三部人口、牛羊和財富就地瓜分,朝廷取大部,其餘蒙古各部各取一分。至於三部的草原等,除了分給其他蒙古部落外,也可以拿出來作爲和羅剎國談判的籌碼,想來用這來換取他們對遼東的條件應該不成問題。

在此同時,鄂爾泰還給建興皇帝送來了羅剎國的火銃等物,以便造樣研製。這件事建興皇帝已經交給了大阿哥胤禔,也就是如今的直親王,研製火器的工作是由直親王在負責。

丟失北京,再加上康熙暴死,建興及位,清廷可用的人才是越來越少,而且由於老三的謠言,導致朝中許多官員對此有所顧慮,真正讓建興皇帝信任的人並不多。

雖然在早年,建興皇帝以“八賢王”之稱籠絡了許多人,可實際上建興皇帝心裡非常清楚,這些人中真正和自己一條心的沒有多少,尤其是那些皇親貴族們,許多人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根本成不了什麼大事。

至於自己的兄弟就更不用說了,當初爲了奪嫡就分成好幾派,各自瞧各自看不上眼,而建興皇帝上位時康熙又死的如此奇怪,更不得不讓他們多想。

真正能用的,也只有親信的幾個兄弟而已,再想來想去,也只有直親王勉強可用。不管怎麼說,直親王在早年就徹底失去了皇位爭奪之權,甚至被康熙圈禁了起來,經歷這一系列的遭遇,再加上年歲已大,他現在倒也沒了早年爭強好勝的心態,變得沉穩的多了。

尤其是在北京出逃之前,建興皇帝利用太子之權把他給放了出來,同時恢復了他當初郡王的爵位,而且經過一番商談,直親王表示願意投靠建興皇帝,而且在之後無論是擔任軍中職務還有後來康熙死後的一系列事件中,他都站在了建興皇帝這邊。

如今,建興皇帝雖然未再給他實際的兵權,但在各兄弟中,除了老九、老十、老十四這三人外,直親王算是比較受重用的親王。建興皇帝特意把研製火器的任務交給了他,他一直任勞任怨乾的還算不錯。

就在不久前,直親王入宮面見建幸皇帝,告訴他除紅夷大炮和普通火銃外,已完成了對明軍佛朗機炮的仿製,雖然佛朗機炮清軍也一直都在使用,可是清軍的佛朗機炮無論結構還是威力都比不上明軍的,這次研製仿製成功的佛朗機炮已達到了明軍佛朗機炮八成以上威力,而且撞填速度也大大增加,這令建興皇帝極爲高興。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蒙古之戰(7)第六百六十七章 勉爲其難第九百一十四章 蘇肯第三百二十五章 皇家日常第五百二十四章 棋子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李衛述職3第五十八章 陳天安第一千三百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零六章 兩地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謀劃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同一件事第三百五十章 風滿樓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教導第六百一十九章 仿製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條件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蒙古之戰(6)第三百六十章 逃出生天第三百三十四章 祖制(求票)第五百九十七章 塵埃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老臣出山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庇護第二百八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二百八十一章 到京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受制於人?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李衛述職3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功過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武禮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做文章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尚書人選第一百六十六章 五無總督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訛詐第五百二十章 遙遠的親戚第六百五十八章 浪尖上的知府第九百四十四章 相邀第七百七十九章 軍情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意圖第七百二十一章 會晤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外事衙門第二百七十八章 凝固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對外佈局第九百零四章 當年之仇第六百三十五章 政治第三百零七章 大清藥丸?第五百四十四章 明倫堂第三百七十一章 那霸之變第七百五十三章 攪屎棍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未來第一千五十五章 稀裡糊塗的會晤第一千三十三章 竊喜第一千四十七章 軍職第一百二十章 台州之戰5第六十三章 下桐廬第四百三十七章 無能爲力第二十三章 孤家第九百八十四章 沙皇彼得第五百五十章 朝會第六百七十章 鄔思道入宮第一千五十三章 東至第八百九十一章 再勸第三百零八章 鴨王出京第三百五十四章 亡羊補牢第九百二十三章 光州董銘第四百三十五章 城門大戰第六百章 增援第六百三十四章 可惜第一百七十一章 山呼萬歲第三百四十六章 面聖第一百一十四章 西進和南下第九百九十六章 老父親很欣慰第七百五十章 鬼話連篇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棋盤第七百九十五章 血海深仇第一百一十九章 台州之戰4第八百二十二章 驚雷第六百一十六章 跳眼皮第四百二十三章 穩紮穩打第六百六十二章 驚天之雷第六百二十二章 喀爾喀蒙古第七百五十一章 條約重要還是協議重要第二百七十七章 衝陣第四百四十六章 遷都?第九百二十六章 舉薦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祥瑞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接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雙傑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蒙古之戰(3)第九百一十二章 撤離第七百四十七章 增援的困難第三百零九章 驚弓之鳥第三百一十九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七百三十五章 認購第三百五十三章 進步第四百二十四章 其徐如林第九章 紅花白藕第六百四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風箏第六百零六章 彈劾風雲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半島海戰3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爭吵第九百章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