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先查一查

在外人看來,董銘可以說是一步登天,一個小小的光州知州居然憑着一份奏摺上達天庭,直接入了朱怡成的眼,搖身一變就成了監察御史。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雖說原本的知州是六品官,監察御史只不過是七品。可他的調任卻引來無數人的羨慕不已,要知道監察御史和地方官是完全不同的,雖然官職只有七品,可權利大的嚇死人,更何況軍機處的命令明確指出,由董銘直接負責一道,這等於就從一個小小的地級市長搖身一變就成中央駐派的巡視小組的組長。

作爲讀書人的董銘自小就有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心,他最爲敬佩之人正是前明的海瑞,做官後的董銘也一直以海瑞爲榜樣,剛正不阿一心爲民,無論是之前當知縣或是後來成爲光州知州,董銘都是如此要求自己的,這也是董銘在這種情況下敢於直言上書的原因。

在上書之前,董銘曾經預料到自己這份奏摺會引來極大波瀾,但他卻不擔心自己會落得和海瑞同樣的下場。畢竟朱怡成不是嘉靖皇帝,如今的大明也不是當年的嘉靖朝,何況董銘也未在奏摺中同當年的海瑞一般把皇帝給罵的狗血淋頭,更是報着必死之心直言不諱,甚至買好了棺材坐在家中等着皇帝派人來要他的命那種姿態。

在董銘看來,朱怡成是不折不扣的明君,更是再造神州的天下之主。雖然大明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可整體而言眼下的大明卻是蒸蒸日上,充滿活力。

董銘之所以上這份奏摺,那是他作爲地方官員的職責,更是擔心大明過於重視商業而忽視了農本,如此長久下去,對國家必然是有損害的,憂心之下,董銘纔會如此而爲,而他同樣也知道,朝內外關於商業方面的利益牽涉極廣,他這份奏摺究竟是否能起到效果連他自己都無法知曉。

而當朝廷的命令下達後,忐忑不安的董銘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朝廷非但沒有怪罪於他,反而就此表彰了他。甚至還把他直接由知州轉爲監察御史,負責一道,同時表示農商並舉的重要性,加以勉勵。

當接到聖旨和由軍機處正式下達的任命後,董銘頓時神情激動,忍不住淚流滿面。他朝着京師的方向行跪拜大禮,以謝君恩深重,併發誓絕不辜負皇帝信任。

調任監察御史之後,董銘很快就正式上任,上任之初董銘帶着人深入民間,以收集其負責的一道各地所有農田和糧產的情況,並着手處理和解決民間擅自毀田的一系列問題。

相比普通監察御史,董銘是擔任過地方官的,從這點來講他對於地方的政務極爲熟悉。再者,董銘雖然上了那份奏摺,也強烈反對現在民間毀田改種的情況,可是董銘並非是不懂經濟之人,更不是隻會讀死書的老古板。

所謂的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董銘還是明白,其實他並不反對正常的商業,卻痛恨如今爲了追求財富而肆無忌憚地所爲,尤其是在那些產糧區,爲了一些眼前的利益而毀壞農田,導致糧食產量急劇下降,並造成地方不穩定的局面。

對於這種情況,董銘認爲必須及時制止,一旦如此下去那麼就算大明再富,假如有天災人禍,依舊會鬧出大事。

這點,倒是和廖煥之當初同朱怡成私下溝通的一致,商業的發展必然會影響到其他行業,如果僅僅是一個部分的飛躍,那是會帶來整個社會發展的畸形。正是因爲如此,朱怡成最終纔會同意派出監察御史並讓董銘負責一道,同時讓曾逸書籌建太倉,以預防萬一。

董銘的工作乾的着實不錯,在他摸清了地方所有情況後就着手開始整頓。雖然其中遇見不少阻力,但因爲他的身份改變和朝廷的支持,地方官員只能配合。所以僅僅兩個月來,董銘就着手處理了大大小小上百件毀田改種的情況,並且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進行相應的處罰。

與此同時,董銘同地方布政司溝通,根據當地各不同情況出臺了針對性的條文以作限制,而且還提出了必須要在保證農業的基礎上進行商業和其他方面的有序更改,對於盲目地又或者破壞性地追求商業利潤,董銘更是毫不客氣,在溝通無效的情況下,他直接下手抓人,狠狠判決了幾個唱對臺戲的傢伙,以做到殺雞給猴看的效果。

在他的強力手腕和清醒的判斷之下,他所負責的一道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雖說被損害利益的那些人對董銘所謂恨之入骨,背地裡更是罵之不絕。可在他的一系列推行之下,民間反應卻是極好,甚至不少地方的百姓還直接稱董銘爲“青天”,這也足以證明董銘的能力。

“大人,您看看這個。”這一日,董銘正在處理公務,作爲監察御史他是沒有專門衙門的,眼下他正在下面的一縣中借用縣衙的地方來進行辦公室。

聽到部下的聲音,董銘接過細看,翻看了會兒後頓時問道:“此事可已證實?”

“這……倒還未來得及證實,不過在下看來,從其講述來看十有八九是真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這簡直就是沒把大人的政令放在眼裡啊!”

這個部下的話有些針對性,隱隱約約有着挑撥,但董銘卻未受這方面的影響。作爲曾經的地方官,董銘並不是只懂得看表面文章的那種官員,他很清查有些東西不能僅僅只看表面,而必須要徹底搞清楚真實原因。

這種事,董銘以前吃過虧,作爲官員雖然手握大權,就算是一個小小的知縣,對於民間來講也是“百里侯”的存在。所謂的破家知府、滅門縣令,這可不是隨便說說,一旦有些事先入爲主,輕易就作出了錯誤的判斷,那麼結果往往是無法挽回的。

“此事先派人下去好好查一查,把所有所查彙總後全部再報於本官再講。”董銘沒有絲毫情緒波動,而是做出了最正確的安排。同時,他用銳利的目光掃了一眼這位下屬,目光中分明帶着警告的意思,這讓這位下屬心中頓時一驚,連忙稱是。

也不去理他,董銘其實心裡清楚,隨着着手整頓的進行,有些人在這些事中未免不會存有私心,尤其是在許多人眼裡看來,董銘當初上書也是有以此爲自己揚名的嫌疑。

畢竟在前明時期,作爲文臣這樣做的人可不手,甚至有許多清流爲了給自己揚名和提高自己身價,甚至甘願以觸犯皇帝和挨廷杖的方式來達到目的。董銘知道自己的初衷自然是爲了公心,可誰能保證別人能夠理解?這世界上可不會缺少自以爲聰明,覺得找到晉升捷徑的傢伙。

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訛詐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土包子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震山敲虎第七百六十六章 北美格局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會軍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狡猾的托爾斯泰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強攻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鍋粥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新式戰艦第一千六十九章 反應第三百八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九百八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個戲精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對策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節奏第七百五十一章 條約重要還是協議重要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妥協第六百二十八章 邯鄲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小鬼拍門第一千二十五章 詫異莫名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老客戶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助攻第五百八十八章 馬長寶第八百七十八章 請罪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辭職第一千四十二章 腹背夾擊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窮途第五百四十九章 未來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蒙古之戰(6)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風箏第一千八十五章 老狐狸出馬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建興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大工房第九百六十五章 何顯祖進言第四百八十二章 忠義大清第六百七十二章 小懲第八百九十五章 毛將焉附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追責?第一百六十一章 開戰第八百三十五章 前往第五十五章 苦惱的變化第九百六十九章 惶恐萬分第六百五十一章 請罪第二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變化第三百九十八章 老十的憤怒第九百二十章 調包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下餌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沽口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敵指揮第七十六章 賢王第八百章 南下馬尼拉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方的朋友第一千零七章 清君側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歸宿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第一次見面第五百七十九章 斷尾第九百九十七章 帝王不需仁德第三百一十三章 戶部困局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修史第八百一十九章 鐵血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不管它第三百五十一章 入湖北第五百零九章 各懷心思第三百三十六章 天下之大第四百六十九章 寧波包家第一百九十二章 丟出城去第八百九十二章 皇帝不差餓兵第六百零八章 善後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落黃泥第八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六百三十三章 聖上萬歲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李衛述職1第一千三十五章 向北向北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折翼的夢想第八十八章 甬江第二百一十五章 鴨王起事第四百零一章 興奮的錦衣衛指揮使第四百四十三章 封爵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果蔬第八百五十三章 東拉西扯第五十章 狡猾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只會吃大米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新明新政第四百六十八章 生氣的朱怡成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打擊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國籍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盛昌第一百二十七章 可惜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木屋夜談第三百一十九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七百九十三章 轉移目標第八百九十章 改變第五百六十九章 棋子和棄子?第三十八章 杭州大戰4第八百三十七章 財富第一百五十一章 三個問題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到位第四百零二章 會晤前的見面(2020年新年快樂!)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徹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