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以夷制夷之策

“嘶!”

整個朝堂倒吸了一口涼氣,驚駭無比的盯着嬴城。

“想當官就可以當官?”

“無論是何人?”

“用這樣的辦法來填補官員的短缺?”

始皇帝親自發問,是真的被驚了又驚,內心慌得一匹。

以關中爲界,昔日一統前,整個秦國,也就八百萬人口而已。

抽調一百萬官員,八個人裡面就要有一個當官的。

你是真的敢說啊!

“這可不行,若是如此,天下必定大亂,升斗小民豈懂治理!”

“更何況,恐怕到時候會出現吏員連詔令文書都不認識,又如何治理?”

“何止如此啊,這誰想當官誰就當,那豈不是亂套了?”

“這種事情,應該徐徐圖之,慢慢更替,遴選出合適的治理官員。”

“是啊,我大秦各府官員,其下設立吏員,目的就在於發現人才,再行舉薦去歷任官員,並根據其治理之才,酌情提拔任免。”

“你這一次性整出如此之多的官員,還有黔首,實難苟同!”

“再說了,若是多出如此之多的官員,到時候耕作之事怎麼辦,尤其是俸祿,就算是把國庫搬空了未必能夠。”

嬴城的提議堪稱遭到了整個朝堂的反對,就連始皇帝也反對。

這太誇張了。

一旦操作不好,將會爆發更大的混亂。

扶蘇要瘋了。

不是他自己要瘋。

而是要被嬴城給逼瘋了。

這一條建議,要驚破天了。

真的不知道怎麼想的!

但!

見到有這麼多人的反對嬴城並不緊張。

這件事他也思考許久,纔在此時提了出來。

科舉不合時宜,沒有那樣的基礎條件,即便是開啓,也需要很長的準備時間。

而這,就更不要說教化司教出一批可用的棟樑之才了。

但是,他現在需要能夠散佈到整個天下的官員,來執行每一條政令。

這需要一個龐大的官員體系。

因爲律法的改革,並不是單一的,這代表着一個政體的改變。

必將是天翻地覆的局面。

要麼不做,按照現有的大秦基礎上來做改變。

要麼!

“其一!

貴族,世代享受權貴的家族,軍事貴族,世俗貴族。

韓國滅亡了,但是韓國如三朝宰輔的張平所在的張家,韓國宗室的韓家還在。

楚國滅亡了,但是代表楚國的屈景昭三族,軍事貴族的項家還在。

這些人才是曾經六國根深蒂固的存在。”

嬴城頗有一番鍼砭時弊的味道在其中,也更清楚。

自漢之後無貴族,姓氏制度,但在此之前,這個時代,貴族的能量依舊非同一般。

項羽可以在極短時間內聚集幾十萬大軍,甚至陳勝吳廣起義無不有這些世代權貴的家族在背後支持。

沒有人反對,嬴城便直視始皇帝繼續道:

“其二!

黔首!但我以爲,更應該說是國人。

諸侯百家相互吞併殘存至七國,用了上百年吸收和消化。

而我大秦一統六國不過十載,這天下依舊以國人身份自居,趙人,韓人,楚人,比比皆是。”

“其三!

文化,六國文化各不相同,禮儀也不相同,文學之士也不相同,

齊國舊地有稷下學宮,昔日的魏國舊地有安邑文化,

我秦國有什麼?

我秦國有法,但法能平穩的推行天下,不能,便只剩下刀兵。”

“其四!

語言,經歷這麼多年,雖有相互通融,但我如今之大秦,一江之隔,一鄉之隔,普通百姓都不能做到正常的交流。

更何況,統一文字,何其漫長。”

“其五!

錢幣,我大秦以秦半兩爲貨幣,也廢除了昔日的刀幣,布幣、環錢、蟻鼻錢等!

但不要忘記了,整個市面上所流通的,我大秦自己鑄的秦半兩錢,也層次不齊。

更何況,還有許多人在私鑄錢幣。”

“其六!

分封制雖然被廢除了,天下推行郡縣制,但那些爲大秦一統天下立過功勞的文武大臣,沒有獲得封地,心中就沒有怨氣?”

“其七!

陛下遷移我秦國百姓前往昔日六國舊地,但老弱居多,且久經戰爭,如此而爲,必定讓那些舊秦人心生間隙。

但倘若,給這些人當官,陛下不必強行遷徙,這些人自會拖家帶口而去。

消除間隙的同時,還能避免這些人被當地人欺辱。”

嬴城說罷,停頓了下來,掃視了一眼衆多的文武大臣,而後直視始皇帝。

敢於面對錯誤,纔有進步的機會。

不敢面對,只有滅亡。

羣臣震動,彷彿被嬴城給刺痛了心田,不想辯解。

因爲這就是事實。

“大律令認爲舉官令能解決?”馮去疾又一次的詢問。

現在嬴城的問題,已經涉及到政務政令的處置,他也必須要過問才行。

“不能!”

嬴城搖了搖頭,十分確定的說道:“但是可以轉移和分化矛盾。”

“將六國人、六國貴族,文化,語言的矛盾轉移到昔日六國人人,貴族,文化,語言的身上,而不至於讓六國人仇恨我秦人。”

“同時,將因爲我大秦沒有實行分封制而產生的矛盾,轉嫁在六國人的身上,而不至於疏遠我大秦。”

“在趙國舊地舉官員去楚國舊地折騰,在楚國舊地舉官員去燕國舊地折騰,折騰出民怨,我大秦一刀斬了爲禍四方的官員,豈不是民心所向!”

“我秦人沒有分封,那就舉官讓他們去擔任官員,做好了皆大歡喜,做不好替換便是。”

漸漸的,朝堂之上的朝臣面色變了。

甚至一副驚俱的盯着嬴城的背影,感覺到一股冰澈入骨的寒意。

他們……聽明白了!

可明白歸明白,這條陽謀般的毒計,讓他們通體發寒。

太狠了!

彷彿所有人心中都冒出來了這樣的一道想法。

“用六國人來治理六國人!”

馮去疾的眸光之中閃爍極其灼熱的光芒,終於明白嬴城,究竟想要幹什麼了。

此前。

大秦派遣往各地的官員,全都是秦吏,這些秦吏無論做了什麼,最終六國百姓都會將這筆帳,算在大秦的身上。

秦吏做事向來不講什麼情面,更何況面對戰敗的六國人。

由此所管轄的黔首對大秦的仇恨便會更深。

同時,因爲秦吏官員的不足,採用了就地選擇名望之人來擔任管理。

這無法避免的就造成了這些人沆瀣一氣,聯手陽奉陰違的局面。

而現在。

若是用楚國人去治理魏國人,即便是大秦派遣的,但大多數仇恨,也會被楚國人吸收。

而在這個時間段,便是他們大力培養的時間。

到時候再派遣官員前去,解決民怨,只需稍微寬待,便可安定下來。

同時,用秦人大量的充斥由當地士族管理的地方,便能限制住沆瀣一氣的情況。

此法。

雖然粗暴。

卻是最快速度安定四方的方法。

嬴城見朝堂逐漸安靜了下來,便繼續道:

“陛下,諸公,諸位覺得一個地方是有官員管理會更亂還是沒有官員管理會更亂?”

“答案是必然的。”

“而有官員的地方,是要官員執行朝廷政令,還是陽奉陰違的違背朝廷政令。”

“答案也是必然的。”

“我大秦四十二郡,八百一十四縣,只要保證這其中八個職位,爲幹練的、忠於我大秦的官員,就足夠治理天下了。”

“有沒有才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忠於我大秦,能夠爲我大秦的利弊而權衡考慮,能夠執行這座大殿內所頒佈的每一條政令。”

“我在這裡可以放心的告訴諸位,即便是要亂,亂的也只是昔日六國貴族。”

“而我們要做的,只有一個,分化與轉移!”

這並不是他一時之念。

以夷制夷之策!

雖然只是暫行之策,卻可以在極其快的時間內,形成空前穩定的局面。

一來,可以保證他有足夠的人手。

二來,可以保證有一定時間的空擋期,以此來推行秦法。

不動則已,動則如山嶽碾壓而過。

單獨的推行立法的改革,是行不通的。

爲此。

他還準備了宣傳司大樂司,準備了教化司,準備了紙張,準備了造紙術,準備了絕戶計……以此徹底的斷掉一切能夠威脅大秦安穩的不穩定因素。

大秦不缺少頂尖戰略家,治世能臣!

更不缺少能征善戰的將帥。

只要朝堂穩定,萬事足以。

如果再往簡單來說。

那就是給關中之內的秦國故土之地外的所有地方管理官員,摻和數之不盡的沙子。

大浪淘沙纔是最快的篩選方式。

開啓可怕的內卷模式。。

一個縣丞下面,我給你一百個忠於我大秦的吏員,去內卷吧,捲到最後總能剩下點什麼,若如此還卷不動, 那就再加一百個昔日六國的百姓。

暴風肆虐過的大地,再去梳理之時,纔會容易很多。

大亂之後纔有大治!

昔日七國之亂,是諸國之戰的亂,不是大一統的亂。

若是行分封,也就那麼多的禍事了。

但大一統是華夏的必經之路,那就必須要有一場爲了大一統而正式征戰天下的喋血之路要走。

越是在這種時候,就不能給那些貴族希望,能現在造反最好,不能就逼着造反,一旦等到大秦現在這個勢頭過去,就不是一句話,一道政令能夠解決的問題了。

尤其是,這些人是註定要造反的,是無論你推行什麼樣的減輕賦稅,休養生息之策,人家該造反的,一定會想方設法造反。

嬴城振振有詞的言論,卻再次讓朝堂衆多大臣安靜了下來。

而現在。

所有的朝臣都在過心中的一道大關!

那就是!

擊碎現有大秦的官員晉升體系!

這對於好不容易纔爬到現在這個位置的官員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此事,再議!”始皇帝全程聽着沒說話,但還是在左右沉思之後搖了搖頭,對着嬴城只剩下無奈擺手:

“你,下去,站好,別有事沒事就往這上面跑!”

太無奈了!

雖然你說的很對,但也要考慮實際情況!

“臣,遵命!”

嬴城笑呵呵點頭,轉身刺溜幾下,就跑回了隊列。

見到嬴城沒有再爭,羣臣都長鬆了一口氣,真怕嬴城揪着不放!

第242章 我有四策,以安萬世第205章 嬴城已經天人感應了第七十五章 斯聞城二十禮驚悟第173章 瘋狂中的教化司第204章天才是怎樣煉成的第282章 西進之訣(一)第九十七章 大秦的三座燈塔第216章 一十三司聯合巡查組第三十二章 霸道行事,無所顧忌第八十七章 紙張的第一次應用第四章 契機來了,重修親近之路第一十七章 計將安處,贏城的瘋狂第五十九章 門庭若市的扶蘇府第一百零七章 雪落無聲中,驚起天下風雲第七十三章 舉薦老爹當個官第163章 帝國意志,曠世之戰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三章 浩浩蕩蕩北上去挖煤第213章 汧縣五馬候壽誕第210章 人人大不同第130章 其實,無中生有的事情,並不少第235章 暴怒的王賁第261章 發錢,發錢,發錢第241章 明日,雍城奏事第243章 兵解大秦第173章 瘋狂中的教化司第255章 固化階級是必須的第141章 張良的馬臺裡之惑第230章 罪不及後?第278章 王賁的抉擇,忠與孝第三十九章 先把皁河以西的匠作房擡走第九十六章 促農業司工作第一百一十四章 頻陽白氏一族第158章 大秦新法的踏腳石第199章 下官遵命第七十二章 大秦萬世,掌權柄第206章 天佑春耕,泰和四時,春耕咯!第125章 第一,世界停擺,爲我華夏忠魂第204章天才是怎樣煉成的第九十七章 大秦的三座燈塔第263章 分財不均啊!第268章 人心各異第232章 上雒楚系集團第268章 人心各異第158章 大秦新法的踏腳石第202章 第一次背書第225章 藍田議事第七十五章 斯聞城二十禮驚悟第一百零九章 嬴城,又在惹事了第164章 暴秦無道,天下伐之第225章 藍田議事第三十三章 人之變因權勢而變第262章 馮世傑的尋政之路第四十六章 推動大秦工業前進一千五百年第194章 皇帝不下鄉第五十一章 萬事俱備第156章 嬴城,不過如此!第154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五十八章 五等九流第四章 契機來了,重修親近之路第六十一章 戰略佈局,宣傳司和教化司第 160章 亂與靜第一百章 促計劃育生司發展第223章 東線巡視第231章第285章 子房,屈才了第九十四章 郭懷義終於和始皇帝見面了第224章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瘋的始皇帝第四十五章 沒有時間,那便壓榨出時間第七十八章 潛龍昇天,諸神退避第一十六章 始皇帝的震驚,太過妖異第一章 怎麼辦,老爹太能惹事了第五十二章 輕鬆淡定的始皇帝第200章 戰略大調整的開始第210章 人人大不同第一百一十章 大公無私的嬴城第138章 嬴城:大朝會開始,各府陳述論策第八十八章 促宣傳司工作第147章 焚書,焚書,李斯的狠第三十七章 大秦鄉亭裡,另一種方法第165章 新秦法刑事法第三條規定:謀反罪第五十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十一章 與李斯論法,被關押第五十章 任重而道遠第138章 嬴城:大朝會開始,各府陳述論策今天休息一天吧!第224章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第一十一章 與李斯論法,被關押第二十七章 分制秦法,讓朕茅塞頓開第193章 馮世傑陳書第三十五章 四大鎮國神器,造紙術印刷術華夏字典小管第四十八章 羣臣沸騰,爲母者憂思第174章 曬太陽的趙高,瘋了的李斯第九十五章 始皇帝終於被震麻了第243章 兵解大秦第212章 汧縣虞子期第三十章 臣還要,大秦朝堂上的滾刀肉團伙第一百零四章 趙高傳召的心路第五十三章 大律府,萬世大秦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