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行省制

話說,韓信和蘇角,領完杖責,已也是打得屁股開花,兩個人都是被擡進大廳中來的。

當然,這還得虧李由讓執法的羽林軍故意放了水,只是開頭打了幾下,然後聊了一會兒天,接着結束時再打了幾下。要不然,二十軍杖真的全打下來,還不得把他們倆打的半身不遂啊。

李陽看到二人受了皮肉苦,也就不爲難他們倆了。

接下來,他就開始安排北方諸事。

首先,就是將虎符,交還給了王離,讓其繼續執掌長城大營,同時衛戍匈奴。

蘇角、章邯,領兵十萬,衛戍東胡、夫餘、肅慎。

而整個北方及東北全境的政務,則全部交給了蕭何全權處理。

當然,這也又突顯了另外兩個問題。

一是,人才急缺的問題。

如今,匈奴、東胡、夫餘、肅慎,要置設郡縣,分配草場、土地資源,急需一大批官員。

當然,吏部那邊,有上千郞官,倒是可以由吏部選派過來。

但是,另一個問題就十分的嚴重,那就是行政制度的問題。

要知道,現在統一了匈奴、東胡、夫餘、肅慎,這四國的疆域實在是太過遼闊了,土地面積已經可比之前的整個秦國。如此一來,以郡縣行政制來治理國家,就顯得分散、雜亂,將來上百個郡,數百近千個縣,各不統屬,朝廷對地方顯然就無法有效的監管,朝廷的政令更是無法保障得到有效的執行,同時也不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換句話說,就是郡縣太多了,而疆域又太廣闊了,朝廷根本不可能每天都派人到各郡縣去巡察。而且,就算派人去巡察,也只是一時的,根本不可能長期有效的監督、統籌各地事務。

就比如蕭何,如今讓他留守北方及東北全境,行使的是國政院的權力,但是卻要一個人去監督疆域如同整個秦國一樣大的地區,面對無數個郡縣,這困難可想而知。

所以,這個時候,李陽就意識到行省制的必要性了。

如果設省的話,匈奴、東胡、夫餘、肅慎,無非最多就是四個行省。如此一來,作爲行使中央國政院權力的蕭何,就只要對接四位省級官員便可以了。

如此,便能將中央的政策,有效的推行下去。用政治上的話來說,就是有利於中央集權。

想到這裡,李陽心裡暗下決定,回朝之後,行省制便要儘快推行出來。

作爲穿越者,李陽可是太清楚行省制的作用了。

行省制,源於魏晉時的行臺,當時爲中央政權處理軍國大事時的臨時派出機構。真高官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來郡縣制的一大發展,它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對明清以及後來政治制度有深遠影響,行省從此成爲我國的地方行政機構,一直保留至今天。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裡,各民族的接觸和聯繫進一步加強,出現了我國曆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局面。

可以這麼說,作爲草原遊牧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元朝能夠對空前廣袤的疆域統治近及百年,行省制度在其中所起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所以,地方政治制度必須劃省而治,這一點,李陽是十分清楚的。

對於李陽的人事安排,大家都沒有任何的異議。

王離重掌軍中大權,而蘇角從王離的副將,變成了衛戍東胡、夫餘、肅慎的十萬大軍的統領。章邯則更是高興,有了用武之地,不用再回到兵部接管閒職。

可謂說,李陽的安排,顯然是皆大歡皆。更重要的是,此次大家立功甚大,顯然不久之後,大家還能再升一波軍功爵。

兩日後,李陽便開始返朝。

長城大營,王離率衆將士相送。

李陽、李由、韓信,以及五千羽林,浩浩蕩蕩,凱旋而歸……

…………

四日後,當皇帝接到李陽即將凱旋歸至城外的消息,立即率文武百官,於咸陽城外迎接。

這一日,整個咸陽城,滿城披紅。

這一日,鼓樂大作,百姓夾道恭迎。

這一日,是秦國有史以來,最高規格迎接臣子的凱旋!

說實話,當李陽帶着隊伍,行至咸陽城門前時,見到嬴政率百官在烈日下相迎,也是無比的感動。

急忙下馬,匆匆上前,深深一揖:“臣李陽,幸不辱使命!”

嬴政激動的連忙上前,一把握住李陽的手,一臉關心的從上至下打量了一眼,關懷的道:“鎮國君辛苦了,你這次爲我大秦,可是立下了赫赫戰功!”

說完,嬴政牽着李陽的手,轉身並肩而行,朝龍輦而去。

當行至百官面前時,文武百官,紛紛一揖,齊呼:“恭迎鎮國君凱旋!”

要說此時,不熱血,不自豪,那是假的。

此時的李陽,內心是真的非常自豪,非常的有成就感。

只不過他知道,功勞越大,越不可居功自傲,否則就離死不遠了。

所以,李陽還是非常謙虛的回禮,以示禮貌和謙遜。

嬴政拉着李陽,一齊登上龍輦,進城回宮。

咸陽街道,全城百姓,齊聲高呼:

Wшw⊙ тTk дn⊙ ¢ ○

“大秦萬年!始皇帝萬年!鎮國君萬年!”

“大秦萬年!始皇帝萬年!鎮國君萬年!”

“…………”

八方齊呼,歡聲如雷,響徹雲霄,經久不息……

李陽乘龍輦,直接隨嬴政回了章臺宮。

接下來就是論功行賞了。

其實,皇帝早已根據李陽呈送的請功捷報,列好了封賞名單。如今,只不過是給李陽看一下,看他有沒有異議,然後便頒佈下去。

李信老將軍於日前告老辭官,李由封上將軍,大上造爵,升任護軍總都尉,統領禁軍、羽林。

大上造,就是二十級軍功爵位制的第十六級,往上就是駟車庶長、大庶長、關內侯、徹侯(列侯)。

可以說,大上造,已經屬於極高的爵位了。

比如李信老將軍,一位戰功卓著非常受秦始皇信任的將軍,其爵位也只到大庶長。所以,李由能進爵到大上造,對於吝嗇爵位的嬴政來說,給你一個大上造,他已經很大方了。

當然,韓信也由之前的左將軍,直接封爲上將軍,進大上造爵,任兵部尚書。

而周勃,則如蕭何、曹參當初預測的那樣,雖無立半寸之功,卻接替了韓信,執掌藍田大營。用當初蕭何的話來說,就是你沒有威信,藍田大營交給你,皇帝才放心。

長城大營諸將,也是各有加官、進爵。

比如王離,進爵駟車庶長。蘇角,由之前的後將軍,升爲左將軍,也進爵爲大上造。章邯,升右將軍,進爵爲少上造。

對於其他校尉、軍士,則全部按軍功爵,或加官,或進爵。

整個封賞頒發下來,對於兵部那羣將領來說,簡直不要太過嫉妒了。

不過,他們也深刻的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跟着李陽有肉吃!

第四十九章 不單純第一百二十二章 真的中計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政之貨幣政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背鍋俠第二百八十三章 飛艇第五十一章 老子要續命第二百零四章 皇權特許第一百六十六章 朕的大秦亡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國兩制(爲月票滿一千加更)第一百八十三章 秦國新政第二百七十九章 扶蘇監國第二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第二十五章 不能保第二百零二章 精銳鐵騎第三百二十七章 投降第三百四十五章 物流困局第三百七十四章 飛剪船問世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政之貨幣政策第二百九十八章 提意見第六十二章 暴殄天物第一百零九章 另有所謀第二十三章 可惜第八章 學的有點雜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家好第二百八十七章 指點江山(2)第一百二十章 及時打臉第一百三十九章 豎式(爲盟主有腹肌的園長加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背鍋俠第八十三章 太賤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隨便議議第七章 吉星第一百二十一章 再傳捷報第八十六章 亂象第二百四十五章 榮華富貴,它不香嗎?第一百二十二章 真的中計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看看你第六十七章 令人髮指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情第三百六十三章 商業稅第七十四章 天書第一百一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我太苦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叫陣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藥第三百一十六章 高山王第一百八十章 我太難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政之貨幣政策第四十二章 共商滅秦大計第一百八十七章 還能再見嗎?(爲月票滿5000票加更)第二百四十五章 榮華富貴,它不香嗎?第一百四十五章 仙果(爲盟主有腹肌的園長加更)第三百三十六章 馮家立場第一百四十八章 地球儀第三百八十七章 嫁衣第三百一十二章 崩潰第三百六十二章 商業社會第二十五章 不能保第三百五十一章 崩裂第三百六十三章 商業稅第二百七十七章 落水狗?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才第一百八十七章 還能再見嗎?(爲月票滿5000票加更)第九十三章 一箭五雕第二百三十章 可憐的冒頓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情第二百一十八章 李陽的傳聞第七十七章 衆人齊諫(爲推薦票增加一萬票,加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陛下要殺臣?第二百六十章 一敗塗地第三百四十八章 下雨收衣服第五十一章 老子要續命第九十四章 五百兵第三章 記得按時吃藥哦第二百一十一章 鬱悶的周勃第三百六十六章 律法與正義第三百章 工程製造署第八十五章 韓信第一百零一章 滾第一百零五章 兵馬俑第三百三十章 純樸的幸福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膽的想法第三十八章 可怕的陰謀第九章 算了,不裝了第七章 吉星第二百八十五章 奇蹟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陽謀國第三百六十四章 稅改第二十一章 老伯威武第三十七十二章 司法改革第五十八章 神物,何人所造?第一百四十六章 殷地安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差錢第六十四章 陰謀套路第二百一十九章 冒頓第三百一十九章 薩拉族第九十八章 官商勾結第三百七十九章 普天同慶第二百四十章 夫餘亡矣第二百八十五章 奇蹟第三百八十章 出兵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