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物流困局

如今已是秋季,各地的谷慄差不多也收的差不多了。

只不過,李陽唯一不確定的是,戶部有沒有這麼快將今年的收成統計出來。

紀偕是戶部尚書,所以錢糧之事,自然歸他管。

見李陽問話,紀偕趕緊回道:“回大人,目前江蘇、廣東、浙江、福建、江西等南方各行省的秋收奏表還未到,但是關中其餘各省到是將秋收數據呈送過來了。值得高興的是,這些省份今年的收成,幾乎都達到了往年的三倍!屬下認爲,江南各省亦八九不離十了。”

“哦?真的增長了三倍之收成!”李陽一聽這話,頓時大喜。

糧食增長三倍,那就等於是說,大秦的溫飽問題就完全得到解決了。

大秦不用再擔心糧食溫飽問題,自然就可以放開手腳發展手工業,以及經濟建設了。

想到這裡,李陽心中無比的高興。

紀偕道:“目前關中各地,確實如此。我大秦十數年來,就還沒有過如此大的收成,這可真是大秦之幸,百姓之幸啊。當然,這一切也全因大人之功勞,一是發明改良了犁,同時將東胡和匈奴的牛馬運往中原,使得耕種效率提高數倍,加上大人推廣的玉米、紅薯、土豆產量驚人,又能於旱地種植,如此方纔有了這巨大的曾產。要不然,單靠谷慄,亦是不可能讓收成增長三倍。”

衆人紛紛點頭,贊同紀偕的分析,一同道:“此次我大秦喜獲豐收,大人居功至偉。”

李陽擺擺手,笑道:“若要論功勞,其實這首功,當屬徐福是也!如果不是它跨越萬里海洋,從少昊洲將這些新農作物運回來,又豈會有今日的收穫,我等應當爲他記上這一大功。”

“大人所言極是,徐尚書功勞甚大!”衆人連連點頭。

對於徐福居首功,大家還是沒有任何異意的。

而且,李陽確實很同情徐福,這麼老了,還兩次遠渡美洲,這種差事一般人可受不了。

第一次,是去運玉米、土豆等農作物的種子。這前腳剛回來,人都還未歇息幾日,便又跟着嬴政返回美洲去了。

說實話,李陽都有些心疼這老傢伙了。

只不過,徐福身爲外交部的尚書,而且航海經驗豐富,兩次遠渡美洲,除了他,李陽也實在找不到其他的人選可以替他去。也就只能苦着他了。

這勞苦李陽無法找人替他,但是這功勞,李陽還是必須替他記下的,大秦唯一能回報他的東西,就是這份榮譽了。

所以,當下李陽便道:“教育部必須將徐福的事蹟,寫進教科書中,讓世人皆知其豐功偉績,同時也讓我大秦百姓,學習他那爲國,爲民謀福的高尚精神。”

蕭何等人連忙應喏,對徐福亦是充滿了敬意。

扶蘇也十分贊同的點點頭,道:“徐尚書功在社稷,利在萬民,待父皇回來後,孤必會爲他請功。”

說到這裡,他似乎突然想到了什麼,又道:“對了,太傅此次南下視察,可有收穫否?”

衆人聽聞此話,皆好奇的望向李陽。

李陽點點頭:“收穫自然有。這最大的收穫,便是在琅琊發現了公輸冊這位人才!其在機械、製造方面,可謂是世之奇才。有此人執掌工程製造署,主導海船的打造,臣相信大秦的海船,乃至整個製造業,都將得到快速發展。”

“哦?我大秦竟有此等奇才!”

扶蘇不由感到驚訝。

李斯等人,亦是一臉驚歎之色,顯然都對公輸冊此人感到好奇,不由道:“看來,有機會定要見一見大人口中的這位天才不可。”

衆人紛紛點頭,就連扶蘇都一眼想見一見的表情。

在他們眼裡,李陽就已經算得上是身懷曠世絕學,智慧卓絕,精通百家學問的絕頂天才了,而這位公輸冊卻能讓李陽還連口誇讚,那這個人就絕對不簡單了。

李陽笑了笑:“日後自是有機會見面的。”

衆人點點頭。

這時,扶蘇又道:“太傅,還有何奇人趣事?”

李陽笑了笑:“奇人世上本就難尋,趣事倒有不少,不過今日臣倒不想提趣事,因爲此次臣南下視察,其實除了奇人趣事,亦發現了大秦眼下的一大困局。”

“困局?”

一聽這個詞,衆人皆是神情一緊,紛紛凝重了起來。

“是何困局?”扶蘇也怔住了,趕忙問道。

李陽道:“物流運輸的困局!”

“物流運輸?”

衆人一臉懵逼,很顯然,物流一詞,此時還未有人聽過。

李陽看出了他們的不解,於是道:“物流,就是指物貨的流通。物流交通是指以交通運輸的方式將貨物流通。此次我出咸陽,經山東,南下江蘇、廣東,然後經由江西、湖南、湖北、巴蜀,返回咸陽,這一路由南至北走來發現,因爲運輸的不便利,我大秦南北之間的許多貨物皆不流通,這對大秦來說,可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困局。”

這一回,衆人總算是聽明白了,於是大家微微點了點頭,露出了思慮的表情。

李斯道:“南北之間的貨物,其運輸確實是一困局,,相距千里,路途遙遠,許多貨物來不及運送到目的地,便已變質。而一些不會變質的貨物,這千里運送過去,成本亦是十分之高昂,這也是造成南北之間貨物不流通的一大障礙。”

蕭何也道:“是啊,運輸成本太高了,南北之間的貨物自然也就很少流通。”

張蒼道:“這南北之間,相距千里,要想改變,恐怕也是不可能的。”

衆人紛紛點頭,十分贊同這句話。

確實,如今的大秦一統六國,疆域實在是太廣了,要想大秦各地區的貨物能得到暢通,談何容易。

扶蘇道:“其實,父皇也曾爲了此事費了不少心血,所以才舉全國之力,修了馳道和直道。”

秦馳道主要用交通,方便皇帝出巡,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國道”。而秦直道用途主要是軍事作用,可以作爲運兵通道。

秦馳道,以咸陽爲中心,可通往全國各地。而直道,則只有一條,通往九原郡,全長700餘千米。

其實,秦始皇修的馳道和直道,已經是中國歷史上,交流道路上的一大創舉了。

李陽道:“雖說陛下修了馳道,但對南北之間的貨物運輸來說,依舊尚難,還需另想它法來解決這一困局。”

“難道……太傅有辦法?”扶蘇好奇道。

衆人一聽,也紛紛好奇的望向李陽。

第三百六十章 大秦紙幣第一百八十章 我太難了第一百章 工程投標大會第二百八十五章 奇蹟第一百八十二章 改制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差錢第四十八章 歷史進程第一百四十一章 華夏民族第八十九章 做你的春秋大夢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將?第一百八十一章 土改策略第二百六十七章 過年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不會再有奇蹟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差錢第三百三十二章 太平盛世第三百八十四章 長遠計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家好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月氏第十四章 慶賀第二十九章 想錯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們不裝逼好不好第一百八十三章 秦國新政第三百四十章 搞事情第三百二十六章 怎麼可以這樣?第二十四章 找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普天同慶第三百一十七章 炸藥第一百九十九章 李陽之怒第一百六十三章 你是誰?第五十二章 青史留名第二百六十五章 歲終第三百四十四章 做人要謙虛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降第一百六十九章 新世界第十八章 秦法沒人性第一百七十五章 土地改革第二十五章 不能保第三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一百九十七章 流血事件第二百一十一章 鬱悶的周勃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國兩制(爲月票滿一千加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秦球第二百五十六章 一日又一日第七十九章 太史令的驚喜第三百六十四章 稅改第三百三十六章 馮家立場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農作物第三百五十七章 人才?第七十七章 衆人齊諫(爲推薦票增加一萬票,加更)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下大志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膽的想法第九十九章 大膽李陽第二百二十章 出使第三十四章 何謂可持續第二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將?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月氏第二百八十九章 桃源第三百四十九章 立場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改進行中第二百七十四章 迴歸第一百零三章 商人之覺悟第三百八十三章 高招第三百一十九章 薩拉族第一百八十六章 退婚第三十章 可續持發展第八章 學的有點雜第三百二十七章 投降第一百四十八章 地球儀第一百零三章 商人之覺悟第二百零六章 陽滋第五十四章 誤國?第一百八十九章 士族亂了?第七十七章 衆人齊諫(爲推薦票增加一萬票,加更)第二十七章 人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調兵第三百一十三章 說出來怕嚇死你第二百二十二章 東胡王第二百一十章 院長之能第一百六十二章 曠世奇才第一百九十六章 聚衆抗法第六十五章 陰謀論第二百一十四章 看看你第一百八十四章 喜事第一百一十六章 友軍來投第三百四十八章 下雨收衣服第九章 算了,不裝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李陽有危第二百六十四章 暢談人生第二百零六章 陽滋第二百二十二章 東胡王第三百零四章 登陸第二百五十五章 飄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崩潰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下大志第一百六十一章 雕版印刷術第二百五十八章 這個人太可怕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物流困局第一百六十三章 你是誰?第二百五十二章 嚇死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