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立場

話說,董翳他們逃出太子府後,一行人那是氣得捶胸頓足,仰天長嘆大秦又將陷於勞民傷財的泥潭深淵了。

他們也看出來了,如今上至扶蘇,下至整個國政院,都是達成了同識,運河工程是不可能勸諫的了了。

一名大臣無奈的道:“你說長公子和李斯他們怎麼會相信‘修運河可以促進社會生產發展和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重要水段’,這等屁話呀?”

衆人苦笑。

這種事情實在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以至於大家都感覺李陽他們是都瘋了。

當初修始皇帝爲了修長城,抵禦外敵,差點就讓大秦亡國,天下之人,苦不堪言。

如今,李陽要修的運河,其工程比長城還要浩大,他們居然不僅不認爲會將大秦帶入深淵,而且還大言不慚的說是要讓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好。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嘛!

李陽能說出那樣的驚聳言論,倒也罷了,畢竟大家早就習慣了。

可是,李斯多年來一直擔任大秦左丞相,改律法,治經濟,管民生,這樣一位治國經驗豐富的老臣,居然也跟着李陽一起發瘋,這就讓大家感到非常的絕望。這等於是,朝中再無人可以去勸諫李陽以及扶蘇了。

“現在可如何是好,大秦今年好不容易喜獲豐收,眼看着好日子就要來了,如今卻是……哎,陛下若在,豈會容他們胡鬧!”一個老臣哀嘆了一聲,滿臉的憂國憂民。

無人出聲,大家都沒有主意了。

最後,衆人只得再次望向董翳,道:“董大夫,你說我等還能怎麼辦?”

董翳苦笑了一下:“還能怎麼辦,等陛下回來吧。”

衆人一想,也對,始皇帝又不是不會回來,快則一年,慢則兩年三年,肯定就會回來的。到時候,只要皇帝下令中止運河工程,那麼也不算太晚。

畢竟,眼下大秦糧食產量猛增三倍,扶蘇折騰一兩年,大秦尚能支撐。

想到這裡,衆人總算是略鬆了口氣。

同時,大家心裡不免又替扶蘇感到惋惜。

長公子扶蘇,自小不被始皇帝所喜,每每因政見的相左,而被斥責和冷落。

後來,好不容易被始皇帝所喜,更是被委以監國之重任。

加上他前不久令人大開眼界的誅伐白正一黨的雷霆手段,簡直是奠定了他成爲大秦下一任繼承者的位置。

論能力,剷除白正一黨朝中舊勢,替大秦的新政掃清了障礙。

論民心,其仁德之心,天下百姓敬之。

論御術,馮、蒙兩大世家,盡投其門。

放眼秦國諸公子當中,試問誰還能更有資格以扶蘇相比?

可以這麼說,只在不如意外,待始皇帝回來,見到扶蘇如此本事,必然會立他爲儲君。

可是,如今看來……

然並卵!

一個瞎操作,便把這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碎。

中止長城工程是什麼?

這是不敬、不孝之舉!

長城工程可是始皇帝立誓要完成的一大壯舉,然而卻被他扶蘇直接給中止了,這不是逆君逆父之大不敬的行徑麼?

加上興修運河工程,勞民傷財,將整個大秦帝國帶入深淵。

這等行徑,始皇帝估計都得氣到吐出半升血來不可。

可以想見,待皇帝回來,他扶蘇莫說想當儲君,能不走胡亥的舊路,被貶爲民就算他小子運氣了。

想到這裡,衆人無不搖頭嘆惜。

“可惜,可惜了啊!”

…………

以此同時,國政院關於中止長城工程,興修運河的政令,正在快速的傳遍大秦的各行省郡縣。

江蘇行省衙門。

“中止長城工程,改修運河?”

王又賢拿着一紙政令,滿臉吃驚和不敢置信。

他和朝中的董翳他們一樣,都是認爲國政院的這道政令,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

特別是,作爲李陽的“門人”,王又賢自然明白國政院的政令,其實便是李陽的政令,所以更加的感到憂心。

皇帝不在大秦,鎮國君卻私自中止了始皇帝決心要完成的長城工程,這便是當着天下人的面,公然否決始皇帝的決定呀,這可非臣子之道啊!

而且,他還要修運河,這就更是錯上加錯了。

如果只是中止長城工程,你倒還可以說是爲了先騰出人力、物力和財力,來發展大秦,讓大秦變強大後,再去修長城。

可是……

鎮國君的做法卻去……

廢止始皇帝的長城工程,爲的是把人力、物力和財力,用來實現他自己的計劃……修運河!

這可不得把自己的小命都給玩完麼?

想到這裡,王又賢是真的心憂無比。

他實在想不明白,平時深明剛柔之勢,做事更是明理審勢的鎮國君,怎麼會犯此等錯誤?

難道……人一但權傾朝野之後,真的是會讓人驕傲自滿,目空一切嗎?

難道,鎮國君真的認爲皇帝不在,他就可以爲所欲爲了嗎?

更讓王又賢着急的是,鎮國君就算是一時驕傲自滿,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那麼……在鎮國君身邊的蕭何、韓信等人,怎麼就沒勸勸鎮國君呀?

怎麼辦?

這回要出大事了!

王又賢恨不得此時就飛到咸陽去,然後向李陽以死相諫。

但是……江蘇行省,離咸陽相距千里之遙,等自己趕過去,這政令再想更改,已然黃花菜都涼了。

心中憂急,王又賢很想找個人來商量一下,於是便招來親衛,道:“速去將東陽郡守請來!”

“喏!”親衛領令,急忙前往。

…………

江蘇行省衙門,就是在東陽郡。

用後世的話說,就是東陽市,亦是省會城市,差不多就這個意思吧。

所以,東陽郡守胡亥,招之即到。

“巡撫大人召下屬有何吩咐?”

半個時辰不到,胡亥便來到了行省衙門,對王又賢施了一個下屬禮。

王又賢將閒雜人等退下,然後便趕緊起身來到胡亥的面前,道:“公子,朝中出大事了!”

“啊?”這話倒把胡亥驚了一跳,趕緊問道:“出何大事了?”

王又賢將手中的政令遞到胡亥的手中,道:“國政院居然下令,中止長城項目,興修運河,這……鎮國君這回是犯大錯了啊,我等相隔太遠,相勸亦是來不及也,唉!”

胡亥一看政令,卻是一聲叫好:“好,真是太好了!”

“…………”王又賢直接傻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驚掉下巴的他,不由驚問道:“好?你居然叫好?”

胡亥高興的點點頭:“是啊,這政令說要修運河,這難道不是好事嗎?怎麼……大人居然還爲此擔憂呢?”

“啊?”王又賢整個人都懵逼了,瞪着詫異地眼珠子道:“鎮國君中止長城工程,此對陛下不敬,修運河,勞民傷財,對大秦社稷不利,豈能叫好?”

“哈哈哈!”

胡亥卻是大笑了三聲,道:“大人非也!長城工程,原是爲了抵禦外敵之目的,可如今匈奴、東胡、夫餘、肅慎皆爲我大秦之疆土,這長城自可不必再築。而這修運河,則大有益處,不僅可利於我大秦南北兩地之間的貨物往來,且能提高我大秦百姓的生活水平啊,這可是大好事啊!”

“什麼?提……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王又賢下巴都快要驚掉了,一副你他孃的就淨扯**蛋吧!

胡亥見王又賢一臉不解的樣子,於是解釋道:“大人難道沒見到政令上有寫,運河工程,以招投標方式承包。這話就是說,百姓可以靠修運河賺錢,這豈不是好事嗎?”

“這……”王又賢傻了。

不過,仔細想了想,又好像胡亥說的似乎挺有道理的。

胡亥笑了笑:“大人身在高位,自然不瞭解底層百姓之生活。下屬對百姓卻是非常瞭解,這一年來,便有許多百姓靠着修築長城,大大的提高了生活水平,實在是令人羨慕啊!”

不得不說,胡亥經歷了底層百姓的生活,對底層社會,有着獨到的見解。這一點,便是王又賢和朝中衆大臣缺失的。這也是造成他們之間對修運河會有不一樣的理解。

王又賢與朝中大臣,想到的是爲臣之道。

而胡亥,則能看到百姓可以通過修運河,賺錢改善生計這一點。

“原來如此……”王又賢恍然大悟。

胡亥點點頭:“如今,糧食增產,犁具的改進,亦大大提高了耕種效率,這農忙一過,百姓如若能去修運河賺錢,對百姓來說,豈不是美事乎?運河能夠得以興修,對我大秦又豈不是美事乎?”

“這……聽公子一席話,本官真是醍醐灌頂,公子之分析,着實令人佩服。”王又賢此恍然大悟,同時對胡亥充滿了佩服之意。

“大人謬讚了!”胡亥連忙罷手,同時對咸陽方向行了個揖禮,道:“鎮國君之治國手段,才真是叫人佩服!”

第一百八十四章 喜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怎麼可以這樣?第七十二章 李陽不死,天理難容第四章 天下居第二十四章 找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嚇死個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李陽的傳聞第二百二十九章 章邯的妙計第一百零六章 以商濟民第二百零六章 陽滋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國兩制(爲月票滿一千加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秦央行第七十五章 天書警示第二百三十六章 最後一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改進行中第六十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百八十四章 試飛第一百零九章 另有所謀第三百六十七章 律法與正義(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赫好遲第八十四章 任重而道遠第二百零四章 皇權特許第四十七章 可憐的惡漢第三百八十七章 嫁衣第二百零六章 陽滋第三百五十章 打賭第九十三章 一箭五雕第二百章 調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我太苦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下雨收衣服第二百七十四章 迴歸第五十五章 神物第一百零三章 商人之覺悟第二百二十九章 章邯的妙計第三百二十六章 怎麼可以這樣?第三百七十八章 豪情萬丈月氏王第五十七章 這個老師很懶惰第一百八十五章 厚顏無恥第八十章 十字真言第一百一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月氏第二百七十八章 徐福的功勞第一百四十五章 仙果(爲盟主有腹肌的園長加更)第三百四十章 搞事情第一百零一章 滾第二百零一章 本院定爲你報仇第六十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一百二十二章 真的中計了第八十八章 衆將鄙視第一百八十章 我太難了第二百零九章 吐血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秦央行第二百一十九章 冒頓第三百章 工程製造署第八十七章 這個老頭壞的很第三百七十三章 公輸冊帶來的消息第一百一十九章 捷報第一百六十三章 你是誰?第一百二十二章 真的中計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稅改第一百零五章 兵馬俑第一百零五章 兵馬俑第二百三十五章 喪心病狂的想法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家好第一百八十九章 士族亂了?第三百五十章 打賭第八十二章 是人是鬼第五十六章 彩第二百零六章 陽滋第四十三章 誰也別攔我第三十一章 不可持續第三百零六章 三國聯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老子是穿越過來的第九十章 囂張之極第二百六十九章 改軍制第一百五十四章 民族融合(爲月票增加一千票加更)第三百三十七章 陽滋密談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敗匈奴第二百七十八章 徐福的功勞第七章 吉星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下大志第三百六十九章 必須較真第一百三十四章 義務教育第四十二章 共商滅秦大計第三百四十五章 物流困局第三百五十一章 崩裂第三百六十九章 必須較真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農作物第二百八十九章 桃源第二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第三十一章 不可持續第七十二章 李陽不死,天理難容第二百一十章 院長之能第三百八十一章 烏孫求援第三百章 工程製造署第二百四十七章 斥責三問第一百九十七章 流血事件第三百五十二章 炸藥第二百四十四章 夢碎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