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五 張儀又一次被孟子激怒了

五 張儀又一次被孟子激怒了

六日之後,謀刺蘇秦的元兇伏法。齊國爲蘇秦發喪,舉行了最爲隆重盛大的葬禮。

山東六國與所有僅存的二十餘個小諸侯,都派出了最高爵的送葬特使。張儀以秦國丞相的身份,做了參加葬禮的秦國特使。最引人注目的,是洛陽周室也派來了天子特使。新周王感念這個洛陽布衣的不世功勳,竟派出了三千人的葬禮儀仗。依照周禮,這儀仗是公國諸侯才能享用的,新周王的天子王書以“蘇秦爲六國丞相,亦爲王室丞相,等同大國諸侯”的名義,“賜公國葬禮,以昭其德”。加上齊國的隆重儀仗,整個葬禮儀仗鋪排開三十餘里,直達蘇秦陵墓。臨淄人更是傾城出動,哭聲盈野,天地爲之變色。

齊國星相家甘德目睹了葬禮盛況,感慨萬端道:“蘇秦上膺天命,下載人道,死之榮耀,猶過生時,千古之下,無出其右也!”

葬禮之後,齊國剛剛平靜了下來,燕國便亂了。太子姬平與將軍市被起兵討伐子之,卻被子之一戰大敗,退到遼東去了。燕國與齊國素來脣齒相依息息相關,燕國一亂,齊國朝野不安,出兵燕國的事在陡然之間尖銳了起來。也不知何種原因,偏偏齊宣王舉棋不定,竟遲遲沒有決策,臨淄官場市井間議論蜂起,比自己國家出了事還急色。

張儀一心只想着方士,不去理會臨淄的惶惶議論,見了孟嘗君也從不提及燕齊之事。原是張儀心下雪亮:燕齊糾葛越深,秦國越是受益;齊國出兵安定燕國,利於齊,卻不利於秦;雖則如此,秦國卻不能主動站在某一方,否則不能收漁翁之利;唯其如此,毋寧作壁上觀。孟嘗君雖然粗豪,卻也心中有數,從不就燕國大勢“就教”於張儀,但有閒暇,兩人便聚酒豪飲,海闊天空地唏噓感慨一番。

這一日,孟嘗君興沖沖來說:“張兄,孟老夫子要來臨淄了!”

“又想來做齊軍教習?”張儀淡淡的笑意中不無譏諷。

“這次啊,孟夫子是從燕國來。你說,他想如何?”

“老夫子行。”張儀笑道,“身出危邦,又入其鄰,還能做甚?”

孟嘗君知道,張儀對孟子歷來沒有好感,轉圜笑道:“張兄,孟夫子還是有些見識的。”

“孟夫子有見識,何消你說?”張儀笑道,“若去了那種學霸氣,再去了那股迂腐氣,這老頭子倒確實令人敬佩。”

“去了霸氣迂氣,還是孟夫子麼?”孟嘗君哈哈大笑,“不說了,明日齊王與孟夫子殿議,請你我主陪,你只說去也不去?”

“齊王做請,張儀何能小氣不前?自當陪你受苦了。”張儀心不在焉地笑着,並未將這件應酬之事放在心上。

此日過午,孟子車隊進入臨淄。齊宣王仿效當年齊威王之法,率領羣臣與稷下名士到郊亭迎接,並在臨淄王宮的正殿舉行了隆重的接風大宴。白髮蒼蒼的孟子與齊宣王並席而坐,左右是張儀與孟嘗君,廳中羣臣名士羅列,是名家大師絕無僅有的禮遇。孟夫子雄辯善說,席間侃侃而談,歷歷述說了所過之邦的見聞,時時對各國君主略加評點,揮灑自如,不時引起舉座笑聲。齊宣王最是看重敬賢之名,況又是第一次與孟子直面對答,實在是對孟子的學問氣度見識敬佩有加,更對孟子的君王評點大有興趣,謙恭笑道:“先生常過大梁,不知魏王近況如何?”

“魏王嗣者,實非君王氣象也。”須知魏國強盛近百年,爲天下文明淵藪。孟子一句話,非但直呼魏王名諱,且公然顯出輕蔑的笑意,舉座皆是一驚。

“先生此言,可有佐證?”齊宣王依然是面帶微笑。

孟子從容道:“與魏嗣對答,人無以敬之。彼問:‘天下何得太平?’我答:‘天下定於一,自有太平。’彼又問:‘定於一者,何人也?’我答:‘不好殺戮,仁者定於一。’彼又問:‘不行殺戮,便無征戰,誰願拱手讓位,使仁者定於一?’我答:‘天下庶民皆願之。禾田大旱,便望雲霓,大雨但落,枯苗勃勃而起,其勢何人堪當?’此等之王,此等之問,何堪爲王也。”

孟子悠然說完,座中卻一片默然,竟沒有了孟子所熟悉的驚訝讚歎之聲,甚至也沒有了孟子所

熟悉的激烈反對與銳聲辯駁,泥牛入海般無聲無息。這在講究“論戰無情”的戰國,尤其在論戰風熾熱的百餘名稷下名士在座的場合,可說是罕見之極。偏孟子渾然無覺,已經有些混沌的眼神高傲地掃視了大殿一圈,悠然一笑:“孟軻遊歷天下四十餘年,閱人多矣!唯以仁政王道爲量人之器,無得有他也。”

齊宣王岔開了話題笑道:“先生從燕國來,以爲燕國仁政如何?”

“亂邦無道,何談仁政?”孟子喟然一嘆,“奸佞當道,庶民倒懸,此皆蘇秦之罪也。”

一言落點,稷下士子中有嗡嗡議論之聲,並不約而同地將目光瞄向了張儀。蘇秦新喪,張儀容得孟子褻瀆蘇秦麼?看那張儀,神色淡漠,徑自飲酒。孟嘗君卻一眼看到,張儀的那根細亮的鐵杖在案下抖動着。

齊宣王明知就裡,岔開笑道:“先生以爲,當如何安定燕國?”

“置賢君,行仁政,去奸佞,息刀兵,燕國自安。”

齊宣王聽孟子再沒有觸及難堪話題,鬆了一口氣道:“先生所言,天下大道。敢問先生:如何能置賢君、行仁政、去奸佞、息刀兵?”

孟子微微皺起了眉頭,蒼老的語調分外矜持:“上智但言大道。微末之技,利害之術,唯蘇秦、張儀縱橫者流所追逐,孟軻不屑爲之也。”

此言一出,舉座皆驚,目光齊刷刷聚向了張儀。齊宣王也一時愣怔了。

“孟夫子名不虛傳,果然大僞無雙也!”張儀應聲而起,一句悠閒而犀利的評點,殿中轟然炸開,嗡嗡議論不絕——方今天下,誰敢直面指斥孟夫子“大僞無雙”?若是別個名士,齊宣王也就阻止了,畢竟孟子是天下大家,如何能教他如此難堪?可這是名重天下的張儀,聲威赫赫的秦國丞相,況且孟子挑釁在先,他如何能公然攔阻?

孟子極不舒坦,沉聲問道:“足下是張儀了?”

“微末之技,利害之術,縱橫者流,張儀是也。”

孟子本來多飲了兩爵,此刻更顯得面紅耳赤,如坐鍼氈。四十餘年來,孟子周遊列國,雖然無一國敢用,名氣卻是越遊越大,漸漸地也就不寄厚望於任何邦國,悠悠然成了一個超脫傳道的大宗師。如此一來,反倒是放開說話無所顧忌,正合了孟子的傲岸本性,也使孟子的雄辯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近年來,孟子資望更深,各國皆奉爲大賢宗師,孟子更是揮灑自如,往往對陪宴士子與官員不屑一顧,只與君王問對應答,儼然布衣王侯一般。常常是宴席結束論戰散場,孟子才問萬章:“今日來者都有何人?論辯者究是哪家弟子?”若非萬章一班弟子因了要記錄孟子言談,刻意記下了應對陪同者姓名而後告孟子,孟子當真是目中無人一片混沌了。今日入得臨淄,孟子也是對大片冠帶不屑一顧,甚至連丈許之遙的主陪——張儀與孟嘗君,也是漫不經心,沒有看進眼裡。也就是說,孟子壓根兒沒想到能在臨淄碰上張儀。及至那個鐵柺高冠者站了起來,甩出“大僞無雙”四字擲地有聲,孟子才驀然閃念,此人必是張儀無疑。

彷彿冥冥之中的定數,孟子被譽爲“大才雄辯,天下無對”,張儀則有“天下第一利口”名號,偏這兩人但見便有口舌,生死糾纏的冤家一般。二十多年前,孟子在大梁譏諷縱橫家是“妾婦之道”,就被剛剛出山的張儀猝不及防地痛斥了一頓。從此,孟子對張儀蘇秦厭惡之極,內心卻也實在有幾分說不清的忌憚。雖然,孟子還是每說大道必罵縱橫策士,但卻再也沒有說過“妾婦之道縱橫家”那句話了。今日孟子說得口滑,滑上了貶損縱橫策士的老路子,卻不意偏偏撞上了張儀在場,又遇蘇秦新喪,孟子便隱隱覺得有些不妥。

雖則心中忐忑,孟子卻從來沒有退讓致歉的習性,振作心神,一開口氣度沉雄:“大道至真,不涉得失。末技卑微,唯言利害。以利取悅於人,以害威懾於人,此等蠱惑策士,猶辯真僞之說,豈非天下笑談耳?”

“孟老夫子,爾何其厚顏也!”張儀站在當殿,手中那支細亮的鐵杖直指孟子,“儒家大僞,天下可證:在儒家眼裡,人皆小人,唯我君子;術皆卑賤,唯我獨尊;學皆邪途,唯我正宗。墨子兼愛,你孟軻罵做無父絕後

。楊朱言利,你孟軻罵成禽獸之學。法家強國富民,你孟軻罵成虎狼苛政。老莊超脫,你孟軻罵成逃遁之說。兵農醫工,你孟軻罵爲末技細學。縱橫策士,你孟軻罵做妾婦之道。你張揚刻薄,出言不遜,損遍天下諸子百家!卻大言不慚,公然以王道正統自居。平心而論,儒家自己究有何物?你孟軻究有何物?一言以蔽之,爾等不過一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整天淹沒在那個消逝的大夢裡,唯知大話空洞,欺世盜名而已!國有急難,邦有亂局,儒家何曾拿出一個有用主意?爾等終日高談文武之道、解民倒懸,事實上卻主張回覆井田古制,使萬千民衆流離失所,無田可耕!爾等信誓旦旦,稱‘民爲本,社稷次之,君爲輕’,事實上卻維護周禮、貶斥法制,要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萬千平民有冤無訟、狀告無門,天下空流多少鮮血?如此言行兩端,心口不應,不是大僞欺世,卻是堂堂正正麼?儒家大僞,更有其甚:爾等深藏利害之心,卻將自己說成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但觀其行,卻是孜孜不倦地謀官求爵,但有不得,則惶惶若喪家之犬!三日不見君王,其心惴惴;一月不入官府,不知所終。究其實,利害之心,天下莫過儒家!趨利避害,本是人性。爾等偏無視人之本性,不做因勢利導,反着意扼殺如閹人一般!食而不語、寢而不語、坐懷不亂,生生將柳下惠那種不知生命爲何物的木頭,硬是捧爲與聖人齊名的君子!將人變成了一具具活殭屍,一個個毫無血性的閹人!儒家弟子數千,有幾人如墨家子弟一般,做生龍活虎的真人?有幾人不是唯唯諾諾的弱細無用之輩?陰有所求,卻做文質彬彬的謙謙君子,求之不得,便罵盡天下。更有甚者,爾等儒家公然將虛僞看做美德,公然引誘人們說假話:爲聖人隱,爲大人隱,爲賢者隱;教人自我虐待,教人恭順服從,教人愚昧自私,教人守株待兔;終使民人不敢發掘醜惡,不敢面對法制,淪爲無知茫然的下愚,使貴族永遠欺之,使爾等上智永遠愚弄之!險惡如斯,虛僞如斯,竟大言不慚地奢談解民倒懸?敢問諸位:春秋以來三五百年,可有此等荒誕離奇厚顏無恥之學?有!那便是儒家!便是孔丘孟軻!”

張儀一陣嬉笑怒罵,大殿中鴉雀無聲,唯聞張儀那激越的聲音在繞樑遊走:“自儒家問世,爾等從不給天下生機活力,總是呼喝人們亦步亦趨,因循拘泥。天下諸侯,從春秋三百六十,到今日戰國三十二,三五百年中,竟沒有一個國家敢用爾等。儒家至大,無人敢用麼?非也!說到底,誰用儒家,誰家滅亡!方今大爭之世,若得儒家治國理民,天下便是茹毛飲血!孟夫子啊,千百年之後,也許後輩子孫忽然不肖,忽然想萬世不移,忽然想教國人泯滅雄心,儒家殭屍也許會被擡出來,孔孟二位,或可陪享社稷吃冷豬肉,成爲大聖大賢。然則,那已經是千秋大夢了,絕非爾等生身時代之真相也!儒家在這個大爭之世,充其量,不過一羣毫無用處的蛀書蟲而已!呵哈哈哈哈哈哈哈……”末了,張儀仰天大笑。

大殿中靜得如同幽谷,唯聞孟子粗重的喘息之聲。孟子想反駁,想痛斥,卻對這種算總賬的罵辭無處着力,想憤然站起拂袖而去以示不屑,腳下卻軟得爛泥一般。眼看張儀張牙舞爪哈哈長笑,孟子不能立即作振聾發聵的反擊,論戰如斯,便是全軍覆沒,皇皇儒家,赫赫孟軻,豈容得如此羞辱?大急之下,但聞“哇——”的一聲,孟子一口鮮血噴出兩丈多遠!對面的張儀與孟嘗君猝不及防,身上撲滿了鮮血,連並排的齊宣王酒案上也濺滿了血滴。

“老師——”儒家弟子們吶喊一聲,一齊撲向孟子。王殿頓時大亂,齊宣王鐵青着臉色大喝:“孟嘗君,太醫!”孟嘗君憋住笑意,回身高喊:“太醫!快!太醫——”奇怪的是,稷下學宮的一百多個名士竟都無動於衷,默然地看着忙亂的內侍侍女與一片哭喊的儒家弟子,沒有一個人上前照拂。

孟子被擡走了。齊宣王拂袖而去了。盛大的接風宴席落得如此收場,朝臣們一片愣怔。稷下學宮的名士們卻圍了過來,齊齊地向張儀肅然一躬,默默散去了。

張儀有些木然,低頭看了看身上的血跡,鐵杖篤篤點地,徑自走了。

(本章完)

一 暴秦說:秦末復辟勢力的歷史謊言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一 燕雖弱而善附大國 當先爲山東剪除羽翼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二 塵封的兵器庫隆隆打開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六 幽幽梁山 乃見狂且第三章 殺戮風暴_四 三公九卿盡零落 李斯想哭都沒有眼淚了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一 天地莫測 趙高的皇帝夢終作泡影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大秦帝國進階手冊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六 孟子論劍示射 長歌一抒飄蓬之志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第一章 初政颶風_六 振聾發聵的《諫逐客書》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三 奇策考校 太子府一團亂麻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三 河北危局 天下復辟者面臨絕境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三 墨家論政臺一波三折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五 箭方離弦 橫摧長弓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三 衛鞅出奇兵 老龍賈酣戰身死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二 塵封的兵器庫隆隆打開《大秦帝國》·史源_第二部 《國命縱橫》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五 張儀遭遇突然截殺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二 三晉合謀易上黨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一 太廟勒石 捶拊以鞭王族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六 幽幽梁山 乃見狂且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四 秦步決魏騎 公子卬全軍覆沒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二 蘇秦陷進了爛泥塘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五 兩使入秦皆惶惶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五 秦孝公奇策試真才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二 魏國廟堂的名將與老將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三 王不立後 鐵碑約法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五 天方艱難 曰喪厥國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大秦帝國第四部下卷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十章 張儀風雲_六 四陣三比 秦燕結盟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一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第四章 鏖兵中原_六 蒼蒼五丈塬 師徒夜談兵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二 雙傑聚酒評天下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七 欲將子還兮 子不我思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六章 滔滔江漢_六 楚懷王第一次獨斷國事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四 呂不韋終於立定了長遠方略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五 林胡騎術震驚了趙雍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五 華陽夫人憋出了一字策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楔子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七 北上九原 突兀改變的大巡狩路線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一 神秘客棧的布衣少年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三 明暗雙管 張儀巧解第一難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一 流言竟成奇謀 齊國僥倖脫險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五 命乖車生禍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名將_王翦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七 項梁戰死定陶 復辟惡潮驟然頹勢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秦國官制_地方官制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六章 子楚還國_四 峽谷叢林的蒙面馬隊第九章 霹靂手段_四 陰謀與孤獨的老人《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大秦帝國第六部下卷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八 秦帝國驟然滅亡的兩個最重大原因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二 逍遙峰的鼓盆隱者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二 怪誕說辭竟穩住了楚國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一 秦孝公的大婚盛典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