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

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

夏尾秋頭的七月末,河外的廣袤原野上開始晝夜過兵了。

騎兵、戰車、重甲步兵成方成陣地從剛剛收穫過的田野隆隆推進,滿載輜重糧草的牛車則從所有的官修大道與田間小道吱吱呀呀地碾了過來,不計其數的斥候遊騎流星般地穿梭在原野色塊之間。煙塵瀰漫,旌旗招展,戰馬嘶鳴,號角呼應,方圓四五百里的地面上日夜滾動着隆隆沉雷,日夜飄散着嗆人的土腥煙塵。旬日之間,三川原野上紮起了連綿不斷的各色軍營。這軍營堪稱史無前例的遼闊,從最西面的澠池要塞到最東面的虎牢關,從最北面的大河到最南面的汝水,東西三百餘里,南北四百餘里,舉凡隘口要塞山水形勝等兵家必爭之地,都駐紮了大片軍營。

一出函谷關,遍野旌旗營帳層層疊疊,尋常軍馬插翅也難飛過。

說起來也是難以置信,山東六國這次罕見的齊整利落。從齊國聯絡開始到大軍雲集,也就是一個夏天。更有不同的是,此次出兵,各國非但都是精兵,且數量比第一次多了許多:齊國主力,鐵騎十萬,步卒二十萬,共三十萬大軍,連帶輜重牛車的老兵民伕,少說也在五十萬左右;楚國戰車二百輛兩萬餘人,騎兵兩萬,步兵六萬,連帶輜重牛馬車人,當在十五六萬;魏趙韓三國各八萬精兵,都是步騎各半,連帶輜重運輸,大數四十萬人左右。只有燕國例外,出了兩萬步兵,還是自帶軍糧,沒有輜重牛車。如此一來,六國軍兵的總數已達一百餘萬,僅作戰兵力便是六十六萬。

之所以各國都有輜重車隊,是基於第一次聯兵攻秦的教訓。魏國拒絕了事先支付糧草而在戰後償還這種方略,非但不從敖倉出糧,而且也拒絕了齊國提出的各國出金從敖倉買糧之策。魏襄王直對孟嘗君皺眉頭:“昔年戰敗,敖倉被毀,盟邦誰個還我糧來?先付不行,買糧也不行。一有糧荒,金餅能吃能喝了?有糧草便打仗,沒糧草,趁早別打合縱算盤。”如此一來,各國牛車民伕都是十數萬,聲勢當真驚人。

自帶糧草還如此利落,最根本的原因,是各國都不約而同地覺得這次攻秦的時機絕佳。且不說秦國主少國疑、外臣外戚當道、甘茂出走、老臣凋零這些朝局動盪;便以打仗而言,秦國只有二十萬新軍,戰法神出鬼沒的名將司馬錯被迫出走,那個鬼魅般折騰六國的張儀也被迫隱退,沒有名將名相,秦國二十萬兵力算個甚來?如此時機,當真是千載難逢。縱然不能滅秦而瓜分之,只要將這個虎狼之國驅趕回西陲河谷草原,甚至是隻分了關中沃野、千里河西與商於兩郡,誰不認爲是天下最大的利市?

如此一來

,這次出兵攻秦分外順當,爭相向最靠近函谷關的要塞駐紮,爭相做前敵大軍,倒是教聯軍主將田軫大費了一番心思。按照田軫會同孟嘗君、春申君的謀劃,此次六國大軍仍然以大伾山虎牢關爲大本營四面集結,雖然距函谷關三百餘里,但卻有利於大軍展開推進。但是與各國主將一通氣,沒有一家贊同,都說陣勢過分靠後,不是決戰氣勢。尤其是魏國大將新垣衍與韓國大將申差最爲激烈,堅執主張直接推進到函谷關外紮營,“滅秦志氣,揚我軍威”!趙國大將司馬尚也赳赳高聲:“秦國兵微將寡,此時不進,更待何時?汝等畏縮,我趙軍進駐澠池!”

一片激昂慷慨,孟嘗君與春申君無奈,由着本來無甚主見的田軫與魏趙韓三國大將在吵吵嚷嚷中重新分派了駐紮序列:趙國八萬大軍任前軍,駐紮澠池,距函谷關僅有三十餘里;魏韓兩國十六萬大軍任後軍接應,駐紮洛陽郊野的伊闕山口,距前軍百里之遙;齊軍楚軍燕軍共四十二萬,任中軍主力,駐紮在宜陽城外的洛水北岸原野,距前軍三十餘里,距後軍不到五十里。

這一番分派,從大軍態勢看,無疑對函谷關形成了三面包圍:趙軍正面對敵,齊楚主力展開於東南,恰好嚴嚴實實地兜住了秦軍從崤山東出的通道,魏韓後軍則在正東,實際上是第二波猛攻與包抄秦軍的主力。因爲伊闕通往函谷關幾乎一馬平川,魏韓兩軍熟悉地形,又有主力鐵騎參戰,放馬一個衝鋒便可直抵澠池戰場。而齊楚兩軍的宜陽駐地卻是一片山塬,騎兵馳騁便減了速度,實則似近實遠。這也是魏韓兩軍甘做後軍的實際原因。

作爲滅秦主力,齊楚兩軍本是中軍。所謂中軍,是正面作戰的中堅力量,駐紮位置亦當在中央位置,便於策應。然則這次非同尋常,齊楚燕三軍共四十二萬中軍主力,卻駐紮在了最拖後的宜陽。原來,孟嘗君與春申君是另一種謀劃:與秦軍開戰,不能輕敵冒進,須得穩紮穩打,以強大穩固的防守先行耗掉其銳氣,而後一鼓圍殲。兩軍會合後,孟嘗君說了自己的憂慮:“春申君啊,聯軍打仗,最怕各軍裹足不前。第一次攻秦,若都像燕國子之那般勇邁,何至於一敗塗地?這次,我學學張儀,來個自領前軍。”春申君哈哈大笑道:“噢呀田兄,那田軫縱是聽你話,我也不能教你這坐鎮丞相喊殺衝鋒了。說不得,還是我黃歇自請前軍了。”孟嘗君笑道:“你那幾百輛老戰車,當得秦軍鐵騎一個回合?”春申君一臉肅然:“我要學屈原兄,這次來個壯士斷腕!”慷慨一句卻又喟然一嘆,“左右啊,這上將軍也就一回了,不能教這班將軍笑話了我等。”

誰知一會諸將,人人激昂爭做前軍,大在意

料之外。孟嘗君與春申君大爲放心,自然不再堅持要齊楚兩軍做前軍,可是也只能遷就了各軍大將的猛攻主張,無可奈何地贊同了各軍前出澠池、伊闕,將拖後穩定全局的重擔攬在了齊楚兩軍身上。

次序派定,各軍迅速開進了駐地。各國軍營內殺氣騰騰,但有操練,“誅滅強秦!復仇奪地”的激昂呼聲響徹原野。兵有鬥志,將有戰心,六國聯軍第一次出現了上下同欲紛紛請戰的場面。尤其是趙魏韓二十多員戰將,旬日之內,五次到幕府請戰,要立即猛攻函谷關,滅此朝食。

連綿不斷的大軍營盤,山呼海嘯的激盪氣勢,且不說從來沒有見過如此陣仗的洛陽國人目瞪口呆,便是對大軍征戰司空見慣的魏國人與韓國人也驚訝咋舌了。正在秋收剛剛結束之際,居住郊野的農人們成羣結隊地聚集在山塬墚峁上,觀看大軍操練,無不嘖嘖驚歎。大梁、新鄭、洛陽三大都城的商賈們,更是振奮不已,立即出動牛車馱隊,將兵士需要的各種物事運到軍營外低價熱賣,一則賺了利市,二則落了個甩賣勞軍的美名。聯軍士氣正高,將軍們對商賈的勞軍義賣大喜過望,軍營管束自然網開一面,特許軍兵出營買賣。將官兵士最是高興,非但低價買回了凱旋班師之日想送給心愛女人的絲巾玉佩與他國特產,也高價賣出了平時難以出手的搶掠來的細軟之物。商賈們笑意盈盈,將士們呼喝連聲,人人不亦樂乎。充斥原野軍營的激昂殺聲,與這買賣大市的歡聲笑語,融會成了一道奇特的軍營景觀。

人人紛紜,都說這是一場曠古大戰,強秦是註定要滅亡了。

三皇五帝以來,誰見過如此用兵聲勢?夏商周三代大軍交戰,尋常老百姓想看熱鬧也難找見地方。因了雙方軍隊加起來,最多也沒有超過二十餘萬者,但凡一個要塞隘口或都城郊野,便是雙方戰場了。周武王滅商的牧野大戰,是三代規模最大的兵爭,周軍兵車三百輛、虎賁三千人、步兵四萬五千人,殷紂大軍也只有十七萬人,雙方兵力合起來,也才二十萬出頭。進入春秋爭霸戰,最大的城濮之戰,晉國三軍總共也才一千多輛兵車五六萬人之多,楚軍也不過兩千多輛兵車十萬人左右。進入戰國之世,最大的用兵便是蘇秦初次合縱後的聯兵攻秦。那次是四十餘萬大軍,已經到了人們聞所未聞的地步。而今,一望無際的幾百裡軍營,比上一次合兵攻秦的氣勢大得驚人了。

河外商旅農人惶恐興奮地奔走相告:“六國大軍至少百萬,滅秦板上釘釘!”這種口風隨着人們的嘖嘖驚歎,隨着奔走天下的商旅們的口舌流淌,隨着快馬斥候的流星快報,滲透了宮殿都市與鄉野山村,一時天下震動了。

(本章完)

第二章 艱危咸陽_四 撲朔迷離起雷霆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七 終以身死問蒼天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七章 流火迷離_四 執一不二 正心跬步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三 趙瑟秦盆 藺相如盡顯膽識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二 多頭並立的楚軍楚政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一 南海不定 焉有一統華夏哉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一 左庶長開府震動朝野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六 本色極身唯憂國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長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五 箭方離弦 橫摧長弓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一 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大事年表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三 九鼎夢魘 幽幽血光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名將_李牧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四 鑄銷天下兵器 翁仲正當金人之像哉名將_孫臏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一 弭兵論戰 嬴子楚聲名鵲起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大事年表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五 長公子扶蘇與皇帝父親的政道裂痕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二 百騎揚威 震懾草原第二章 大決涇水_四 天奪民生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五 君臣將士咸陽宮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八 秦帝國驟然滅亡的兩個最重大原因第五章 衛鞅入秦_四 初入秦地謹慎探詢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五 張儀蘇秦都祭出了古老的權謀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三 連番驚雷震撼 洶洶天下之口失語了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三 匪雞則鳴 蒼蠅之聲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五 戰地風雪 大將之心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苟且 謀國何計物議第六章 風雲再起_六 秋霧迷離的張氏陵園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二 隱世後墨再出山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經典大戰_河西之戰大秦帝國第三部《金戈鐵馬》大秦帝國第五部《鐵血文明》秦風_秦國兵器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戰國七雄_魏國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三 秦惠王千古奇症諸子百家_兵家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五 政事堂發生了尖銳對立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經典大戰_邯鄲之戰第五章 殘政如血_四 趙高野心昭彰 胡亥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結局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一 神秘天象逼出了楚宣王的妙策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七 項梁戰死定陶 復辟惡潮驟然頹勢一 暴秦說:秦末復辟勢力的歷史謊言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五 兩使入秦皆惶惶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六 易西戰場多生奇變 王翦軍大破燕代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二 趙高看見了一絲神異的縫隙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第七章 流火迷離_六 冠禮之夜的兩代儲君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三 河外大戰 張儀偏師襲敖倉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諸子百家_雜家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一 名士逢楚頭 慷慨說山東第二章 棟樑摧折_四 李趙胡各謀 帝國法政離奇地變異大秦帝國第四部《陽謀春秋》第六章 子楚還國_六 長歌當哭兮 大義何殤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三 河北危局 天下復辟者面臨絕境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一 義渠大牛首接受了羊皮血契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五 冰河解凍 新政抻着勁兒悠悠然推開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名將_樂毅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一 年輕的大將軍豪氣勃發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