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周衝議政(五)

衝這番話既有自秦代以後的古代文明,也有現代文明現代人來說自然是算不了什麼,不過對於秦人來說那是聞所未聞,想所未想,就是做夢也是想不到,對秦王他們來說不是高論一詞所能說明得了的,而是絕妙之論。

秦王的超前不僅僅是他的雄心超越了他的時代,還在於他的意識也超越了他的時代,正是秦王這種超前意識才推動了中國的轉變,奠定了中國歷史發展期基調,周衝這話他是聽得如癡如醉,很是興奮道:“聽了周先生一席話,寡人方纔知道什麼是奇思妙計,不世之策呀。嗯,周先生,接着說,快說,寡人聽得正帶勁,你可千萬不要說沒有了。”

他這話可是尉繚他們心中所想,一齊點頭稱是。

“王上過獎了,周衝一點淺見,哪敢當王上如此盛讚。”周衝略一謙遜,道:“王上,周衝以爲天下歸一了,固然是好事,可是壞事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莫過於人才,依周衝之見,王上之所以能夠一統海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王上積聚了一批人才,可是人才不嫌多,各有各的用處。”

秦王點頭很是贊同道:“周先生這話可是說到寡人心裡去了,寡人也是這麼認爲,寡人身邊積聚了一大批能征善戰,能出奇謀佳策的人才,這纔是寡人能在短短數年間掃滅六國,平定百越,一統天下的真正原因。

“人才嘛,越多越好,這話可圈可點。不過,寡人卻認爲。征戰天下時和治理天下所需要的人才是不同的。天下,可以馬上定之,但決不可馬上治之,現在天下歸一了,寡人更需要治理天下的人才。

“韓非,李斯,王綰,你們商量一下,擬出一個摺子報給寡人,要如何才能選出一批適應新形勢人才。”

韓非。李斯,王綰領命。

秦王的睿智和遠見,周衝不得不打從心裡佩服出來,周衝才提了一個頭,秦王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實在是了不起啊。歷朝歷代的帝王中,能清楚認識到征戰天下的人才和治理天下的人才不同的沒幾個。就是被稱爲有大氣魄的劉邦也是在幾經周折之後才意識到,秦王能有如此眼光,實在是少見。

對於這個問題,周衝是胸有成竹,道:“王上,周衝以爲大秦的人才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大秦本身的人才,二個是山東之士,在六國不得志。憤而入秦,爲了延攬這些人才,大秦特設客卿之職,周衝以爲現在天下一統了。天下都歸大秦所有,沒有客卿了,客卿一職可以廢除了。”

“對!如不廢除客卿一職,何以昭示天下歸一呢?”李斯這個客卿出身的人馬上響應。

秦王點頭道:“這事即辦就是了。周先生,寡人瞧你意思決不會是爲了客卿,把你的真意說出來。”

周衝在心裡感嘆秦王的眼光,什麼事都瞞不過他,道:“王上,周衝以爲對於人才一是可以從現有的官吏中擇優提升。”

“大秦歷來是有功者賞,有過者罰。有才能的人不會在我大秦埋沒,這條可行。”秦王問道:“二呢?”

周衝接着道:“在現有官吏中提拔,固然是必行之事。但是周衝以爲這還不夠,因爲人的經歷必然不同,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經歷,有些人有才有德,卻沒有做官,他才具德操就沒有得到表現的機會,這些人要是不能爲大秦效力,實是大秦的損失,也是天下的損失,是百姓之不幸。”

秦王一下站起來,道:“周先生這話寡人愛聽。別的不說,就說繚子先生,要不是周先生向寡人舉薦,寡人哪裡能夠得到繚子先生爲助啊。”

周衝忙道:“王上言重了,周衝不過是盡了一點人事而已,若不是王上聖明,禮賢下士,繚子先生也不會得展凌雲壯志。”

尉繚謙道:“繚子見識淺陋,若不是得遇王上,繚子必當終老山林。”

秦王揮手道:“好了,你們先不要忙着謙遜了,周先生說出你的辦法。”

周衝應一聲,道:“王上,周衝以爲如繚子先生之才者,天下間不是沒有,而是很少。王上要治理天下,並不是要人人都有繚子先生之才,只要他們能幹,他們的才情不必如繚子先生,能夠把事情做好就行了。對於這部分人才,取之之道有兩個。”

“哦,還有兩種辦法,不少嘛。”秦王很是感興趣,道:“快快說。”

周衝道:“第一個辦法就是舉薦制,着令各官吏每年舉薦一名或者數名當有才有德的人才。爲了防止當官員做弊,舉薦自己的親屬,實行連坐制,凡所舉之人無才無德,犯了事那麼舉薦人也要受到處罰。”

舉孝廉是西漢實行得非常成功辦法,爲西漢聚集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至於後來受到譏評,那是因爲西漢已經朝政敗壞,什麼都壞了,孝廉制度也不能例外。

“你們以爲呢?”秦王問道。

韓非結巴着道:“王上,的確是個好主意啊。大秦的官員遍天下,若是他們能夠舉薦人才,那麼大秦的人才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啊。”

“你們都贊成,就這麼辦。”秦王當即準了。

周衝往下說道:“第二個辦法嘛,就是開科取士。每年大秦進行一次科考,朝廷出題目,要讀書人來考取功名。題目可以分爲很多類,依讀書人喜好自己選擇參加,比如善於農事者,可以讓他做農官;善水事者,可以讓他做河工;善造鹽者,讓他做鹽官;善言者可以讓他結交周邊國家、部落;善法者,讓他做法官斷獄;善政事者,讓他爲官理政;善兵者,讓他帶兵。”

科舉制度雖是罵名不斷,可是靜心而論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做了巨大的貢獻,是古代社會人才聚集的主要方式。當然,周衝深知其利弊,決定取利去弊,把題目給換了。把歷代君王用來考覈學子們的聖賢之言換成各種專業知識,那麼和我們現代的考試製度也相差不遠了。

若是這一措施得到施行的話,各方面的專才都會冒出來,那是什麼局面,不用說都想得到了。

秦王猛站起來,讚道:“只要周先生之法得行,那麼人才就如過江鯽,多不勝數!”

第6章 治理韓地(五)第27章 伐楚之議(二)第27章 伐楚之議(七)第6章 官袍加身(六)第6章 財運亨通(中)第4章 一語定乾坤(六)第二十章 中第19章 大破李牧(一)第3章 國士無雙(三)第3章 美人芳心(一)第11章 伐趙之謀(一)第12章 裡中趣聞(五)第3章 美人芳心(四)第5章 奇書問世(下)第4章 絕世兵法(上)第10章 破擊匈奴(七)第22章 再商大計(四)第3章 一點小發明(下)第32章 滅楚之戰(九)第37章 平定百越(一)第5章 諫秦王(二)第8章 亂楚奇計(七)第12章 胯下將軍(四)第33章 收復河套(三)第1章 韓非出使(一)第8章 進軍西域(四)第6章 廢分封(一)第7章 出使楚國(下)第10章 帝王之師(八)第13章 沛裡英豪(十三)第13章 沛裡英豪(七)第30章 一箭雙鵰(二)第6章 官袍加身(六)第34章 收復河套(四)第8章 疲趙之計(五)第13章 絕世美人(八)第12章 裡中趣聞(三)第8章 進軍西域(四)第3章 一點小發明(上)第4章 一語定乾坤(三)第3章 美人芳心(四)第11章 伐趙之謀(二)第4章 尋訪張良(六)第10章 絕世神醫(上)第1章 周衝議政(三)第6章 河西走廊(二)第6章 官袍加身(七)第25章 打造海軍(一)第7章 不富不行(上)第7章 不戰而獲(六)第5章 新政(下)第8章 初識名臣(上)第5章 新政(上)第7章 人生喜事(三)第1章 韓非出使(二)第19章 大破李牧(五)第6章 河西走廊(四)第8章 疲趙之計(三)第13章 絕世美人(十)第10章 破擊匈奴(三)第21章 殺郭開(下)第6章 官袍加身(一)第35章 張良掛帥(四)第2章 歷史罪人(上)第12章 胯下將軍(九)第4章 一語定乾坤(四)第11章 初識秦王(五)第37章 平定百越(六)第11章 燕太子丹(上)第2章 絕處逢生(上)第13章 周衝論兵(四)第34章 收復河套(四)第14章 御駕親征(中)第1章 周衝議政(四)第12章 胯下將軍(七)第12章 胯下將軍(二)第14章 御駕親征(上)第13章 絕世美人(八)第7章 出使楚國(中)第13章 絕世美人(十)第4章 一語定乾坤(五)第3章 鬧分封(六)第6章 財運亨通(中)第7章 不富不行(中)第2章 滅韓之戰(上)第6章 治理韓地(四)第5章 諫秦王(一)第7章 折辯荊軻(一)第16章 伐趙(九)第8章 初識名臣(下)第6章 官袍加身(五)第6章 河西走廊(一)第8章 初識名臣(下)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6章 廢分封(一)第7章 不戰而獲(三)第18章 西線決戰(七)第10章 破擊匈奴(四)第7章 不戰而獲(三)第7章 不戰而獲(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