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徵收秋糧的智慧!李鬱領先200年

第283章 徵收秋糧的智慧!李鬱領先200年

苗有林將第2軍團的人事調整情況,書面呈報了李鬱。

李鬱看完了,批閱“知道了”。

風淡雲輕!

最近天氣晴朗,正是秋收的好時節。

經濟大臣範京把麾下所有人手全部撒了出去,徵收皇糧。徵糧結束之日,就是西線戰事開打之日。

目前各地堅決打擊清軍的越境襲擊破壞,爲秋收護航。

爲了震懾清軍,

各軍團甚至把打死的綠營兵首級砍下來戳在樹枝上,豎在雙方的中間地帶。

俘虜則是押送去了馬鋼。

露天挖礦沒有技術含量,只需苦力。百斤消耗一窩頭,很划算。

不怕俘虜們不賣力,旁邊有鞭子和鋼刀呢。幹活效率比江寧籍工人高多了。

……

一隊空船,行駛在吳淞江上。

首船掛着旗幟:統徵皇糧!

“前面停泊。”

“是。”

船頭髮號施令的是經濟大臣麾下的一名文書,站在他旁邊的是一名臨時徵調而來的商鋪夥計。

這種奇怪的搭配方式是李鬱的發明。

夥計只管稱量登記百姓的交糧數量。按日拿工錢,每日4錢銀子,包三餐,待遇不錯。

船隊靠岸後,2個原衙役帶領着臨時招募的壯丁。

一路敲着鑼,舉着“統徵秋糧”的旗幟,沿路吆喝。

“交皇糧嘍。”

見到官差催糧,

一個月前就陸續得到通知的松江府安亭鎮農戶們趕緊扛起麻袋,裝上獨輪車。

……

2個月前,

李鬱就開始佈置此事,要求每畝田交納60斤稻米。

這個數字是經過實地考察和精密計算的。

清朝,江南的水稻畝產量大致是450斤。

按照豐年江南的米價算,一石米(120斤)在2.2兩左右。一畝地的總收成就是8兩餘。

乾隆時期,

實行的是實物糧和銀子相結合的收取方式。

如果全部折算成銀子的話,相當於對於每畝地徵收7錢3分銀子,外加徭銀2錢1分,總計每畝交銀9錢4分。(1兩=10錢,1錢=10分。)

9錢4分,大致相當於每畝地收入的九分之一。

聽起來這個比例似乎也還行,屬於可承受的負擔。家裡種過田的人都懂!

……

但我大清自有國情。

還有火耗、平餘、某捐之類的中間環節,最終實際上每畝地所需交銀,是要達到1兩5錢的。

這其中還有一個巨大的不確定因素。

地方官可能會玩一玩金融手段,少收實物米,多收現銀。

農夫手裡沒有現銀。就必須把米先送去米鋪子換成現銀然後再交稅。

裡外裡一折騰,又是扒下一層血淋淋的皮。

更有甚者,只能從米鋪子換來銅錢。

然後官府宣佈只收銀子。農夫們就必須去錢莊拿銅錢換銀子,再被扒一層皮。

其中痛苦,只能忍氣吞聲。

【數據參照《清史稿》和《賦稅全書》,寫歷史文一旦涉及客觀數據很頭疼,不精確沒有真實感,精確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作者君也算是理解了歷史分類大神多災多難,命運多舛的原因。】

……

清廷大概徵收每畝地收成的六分之一。

吳王大概徵收每畝地收成的七分之一不到。

另外,清廷會玩金融,吳王不會玩金融,吳王只收稻米。

所以吳王的60斤米是實打實的。

李鬱基於大清國情、民衆心理、還有歷史實情敲定的這個數字。

既能展現自己的寬仁,和清廷形成對比。又不至於過於寬仁,被百姓懷疑是不是傻?

古人早就說了: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你要是隻收30斤,百姓會害怕的。要麼懷疑李鬱腦子進水,要麼覺得李鬱的路肯定走不遠。

這其中的邏輯看似荒誕,實則很合理!

……

村公所按照之前釐定的田畝數量,給每戶下發了加蓋紅章的一張執照:民戶交糧憑證。

還挨家挨戶的通知:

屆時鑼一響,船一到,自己麻溜地去交糧。

當場交,當場清。

清了,今年你就不需要和官府再打交道了。

若是拖延誤了時辰,對不住。

自己需要把糧食交到指定的地點去,過期不到,全家充軍,咔咔咔。

……

ωωω ⊙tt kan ⊙c ○

安亭鎮,

七寶村的吳老六帶着全家人推着幾輛獨輪車瘋狂的奔跑。

村公所的人說了:

前20位交糧的有獎勵。

他咬着牙,操控獨輪車狂飆田埂,急速甩尾多次,終於領先一步趕到了河邊。

“軍爺,我要交糧。”

“憑證?”

吳老六趕緊掏出折迭的好好的交糧憑證,遞上去。

“過稱。”

吳老六家有12畝地,條件中等,好在家裡孩子不多,日子倒也湊合。

【以當時生產力計算,一畝田的糧食產出勉強夠養活一個壯勞動力。】

過稱的夥計大聲報道:

“720斤,過。”

收完糧,文書在那張紙上蓋了一個紅章:

“1776,完稅證明。”

吳老六小心翼翼折迭好,包進油紙布里塞入懷裡,轉身欲走。

“老鄉別走,你的獎品。”

一把嶄新的長柄鋤頭,淬火鋼口一看就很結實。木柄上還烙了一行黑字:積極交糧戶!

烙字工序並不麻煩。

馬鋼的人找了塊鐵,仿照活字印刷。

燒紅了在木柄上輕輕一按,字樣就出來了。

……

吳老六眉開眼笑,媽的,居然見到回頭錢了。真他孃的開天闢地第一次!

突然,他想起了一件事:

“軍爺,你們還沒問我名字戶籍呢?得在魚鱗冊上勾掉。”

一名官爺,嚴肅的說:

“不必了。王爺有令,以後不看魚鱗冊。村公所挨家挨戶瞧一眼那張紙就行了。”

“那,那要是遺失了呢?”

“以抗糧論處,充軍。”

吳老六目瞪口呆。

這是李鬱的創舉:

徵糧時不需對照魚鱗冊,省時省力高效。若是一個個對號入座,那個工程量太大了。

只管收糧,其他一概不管。

1個月後,

村公所的人上門查看證明,範京再派些人隨機抽查。

……

船艙內,一袋袋糧袋子摞起來。

一艘滿了就換下一艘。

目前的地盤大部分區域可實現水運收糧,又是節約了很大的人力物力。

一艘船的運載量可以抵得獨輪車一二百輛。

李鬱把算計做到了極致。

糧食袋子都是農夫自己扛着扔到船艙裡。

別小看了這幾步路的工作,如果都僱人來幹,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望着那一袋袋甩進去的糧食。

被僱傭來的夥計,忍不住提醒文書:

“官爺,這些糧食都沒有開袋取樣,萬一麻袋裡~”

文書矜持的笑笑,模仿經濟大臣範京講話的樣子:

“王爺仁義,信任百姓。”

“他老人家說過,江南百姓溫良敦厚,不會做那沒臉沒皮之事,不必抽檢。我以君子之心待百姓,百姓必定以赤子之心回報我。”

夥計聽得很感動,旁邊排隊的農夫們聽了甚至感動的抹眼淚。

……實際上李鬱的真正想法是:省時省力!

這麼個衙役如狼似虎的時代,百姓敢往袋子裡摻土,或者裝潮溼糧食的概率很低很低。

不敢!真的不敢!

大清的百姓茲要一出門,就自帶三分責任。唯恐麻煩找上門,哪兒敢和官府偷奸耍滑?

不如直接省略開袋環節,節約無數時間、人力成本。

啥君子赤子的,都是宣傳需要。

真實情況是:

糧食早一天入庫,西線才能早一天開打。集中全部人力物力正式展開秋季攻勢——打九江。

當然了,

明年或者後年肯定會有聰明人發現這個漏洞,抱着僥倖心理惡意給糧食摻土灑水。

畢竟省下的糧食纔是自家的嘛。

對此,李鬱瞭然於心。

明年後年就會突然增加抽檢工序,凡是發現的當場拿下,全家充軍,咔咔咔。來個不教而誅!

上位者之心術,自然是遙遙領先200年的。

以淳樸百姓之偶生狡黠,自然是算計不過的。

……

附近的二十幾個村子在半天內全部完工。

船隊全部滿載,揚長而去。

按照事先規定,他們會沿途給縣城、府城各官倉提供相應數目的糧食。

其餘的糧食則送至太倉的戰備倉。

目前,有4處戰備倉。

分佈在治下的邊緣地帶,用意不言而喻,就近支撐軍隊打仗。

像這樣的船隊還有很多很多,穿梭在江南河網。從水線高高,到吃水深深,每天收穫滿滿。

各地的倉庫很快盆滿鉢滿。

李鬱驚訝的收到了一個尷尬的消息:

“倉庫裝不下了。”

“各府倉、4大戰備倉全部滿了?”

“回王爺,是的。”

範京很開心,很自豪,他開始用數據說話:

“截止2日前,一共收了210萬石糧。預計總數會突破300萬石。所以要趕緊加修糧倉。”

……

胡雪餘作爲一個資深前師爺,倒是很快反應了過來。

他笑道:

“恭喜王爺,朝廷一年的漕運糧食總量是400萬石。咱們區區十幾府就快接近這個數字了。有糧就有人心,王爺的大業有望!”

李鬱也笑了。

這就是沒有中間商吃差價的紅利,什麼火耗、平餘、丁銀、這個捐那個稅,全部歸我!

範京也笑了。

作爲前存菊堂成員,他很自然的產生了一些聯想。

那會弟兄們靠着打出來的威名,在府城收取些“微薄”的安保費。如今,靠着一張紙收取“天文數字”的合法秋糧。

地盤纔是區區十幾州府而已,這要是軍旗插上紫禁城之巔?

不敢想不敢想!

收上來的錢糧能把太湖給填平嘍!

範京一時間豪情萬丈,衝動的喊出了一句:

“請王爺登基稱帝。”

李鬱一愣,隨即擺擺手:

“早了早了。”

胡雪餘也點頭:

“高築牆,廣蓄糧,緩稱帝。王爺目前應該狠狠的擴軍!儘快取江西全省和江北安慶重鎮。”

……

說到這,李鬱倒是想起了一件事:

“第4軍團現狀如何?”

衆人一愣,不知如何開口。

還是範京說話了:

“據說,第4軍團氣質特殊,一言難盡。”

Wшw● тTk дn● ¢ ○

次日,

李鬱坐一艘快船趕到黃浦江以東,第4軍團駐地。

荒涼的浦東這會是絕對的鄉下。作爲訓練場很好,不存在槍炮擾民或者被人窺視的風險。

軍營的大門口,掛着一幅對聯:

左邊是:種田開荒不如三年經商

右邊是:三年經商不如祖上扛槍

橫批:王爺萬歲

……

李鬱忍不住笑了,指着問道:

“這是誰的手筆?”

一名軍官拱手道:

“這是宣傳署賈笑真署長的傑作。王爺若是覺得不妥,屬下立馬命人取下。”

“不,恰如其分。留着吧。”

說罷,李鬱大步走入營中。

木屋、磚屋是士兵們自己動手修建的,中規中矩。

砂石道路簡陋但是實用。

乾淨,簡樸,衛生尚可。

左邊的校場,在進行隊列訓練。右邊的校場,在進行射擊訓練。

李鬱先視察了隊列訓練,大爲詫異。

因爲這幫人隊列走的相當好。左轉,右轉,三橫列,以及行軍變換響應都很迅速。

一名訓練軍官也如實彙報:

“第4軍團的士兵識字率高。純文盲只有三成,其餘的或多或少認識一些字。”

李鬱點點頭。

這支軍隊的大部分人之前是小商販小掌櫃,識字率高並不奇怪。除了識字,還很機靈,或者叫狡詐。

……

射擊校場,氣氛有些詭異。

一名軍官怒吼:

“端穩了端住了,瞄準了再打。”

砰砰砰,一陣白煙。

軍官跑過去看了眼靶子,暴怒痛罵,連踹數人。

李鬱皺眉:

“這是怎麼回事?”

旁人尷尬道:

“或許是臂力不足,或許是膽怯。列隊射擊總是不理想。”

李鬱觀望了一會,示意停止射擊,然後走了過去。

臉色平靜的詢問一新兵:

“你是自願當兵的嗎?”

“回官爺,是。”

“不怕嗎?”

新兵小聲道:

“當然怕,不過那酒水的經銷權實在誘人~”

“三年經商,不如祖上扛槍?”

“三十年經商也不如,前提是活下來。”

李鬱笑了:

“所以,你是把加入第4軍團當做一個很划算的生意嘍?”

“對呀對呀,很有賺頭的。”

……

親衛們制止了差點暴走的軍官,示意他們走開,不要打擾了王爺瞭解實情。

李鬱臉色平靜,問道:

“大家是不是都這麼想?”

衆人不認識李鬱,但也猜到是個官,脾氣不錯還是江南老鄉。

就壯着膽子答道:

“是啊。”

“這麼說來,你們都很有商業眼光嘍?”

衆人笑,有一年齡稍大的說道:

“官爺,我是做熟食生意的。酒肉搭配,那就是如虎添翼,將來肯定能做成百年老字號傳給子孫。”

“酒水經銷,就一定掙錢?”

衆人都笑了,覺得這位年輕的文官肯定不懂生意。

於是解釋道:

“官爺您可能不知道,有酒水執照才能賣酒。這樣的生意穩賺不賠。”

“那若是執照發放太多呢?”

……

【解釋一下可能的讀者疑問。1,某些配角會不會寫忘了?不會,劇情涉及到自會出現。劇情線太多,角色過百,只能按需出場(大嫂除外,不好處理,只能神隱)。2,就光調侃黑咱大清?不會,當劇情走到了國際篇,白皮一樣黑,甚至包括李鬱。畢竟人間哪有涇渭分明的黑白,只有一道精緻的灰!3,你想寫什麼?我想寫不那麼假的歷史!歷史就是人,沒有聖人,沒有完人,只有人。此段不收費。】

第30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300章 精銳,肯定是精銳!第86章 各方反應第357章 吳老二單刀匹馬,直衝清軍大營!第42章 錢,我想收;貨,我又不想給189.第187章 乾隆震驚:白蓮教中,有高人吶第338章 精神崩潰的撒克遜使團先開了第一槍第311章 幹了這一碗散發着自由芬芳的酒,下第240章 大清朝有很多非主流數學家,擅長用第279章 東海之上,李鬱突然翻臉第332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來啊,互第115章 我要你的心幹嘛,要你的人就行了174.第172章 正治,是理想主義者搭臺,投機217.第214章 機關算盡,卻讓一個窮鬼拔了頭第316章 一場針對乾隆的驚天大騙局,從巴達第23章 真吃席了第112章 陣斬施令倫,李家軍的第一次正式出220.第217章 李鬱的一顆暗棋,險些堵住江寧221.第218章 大戰之前,先肅內部第127章 掛羊頭賣狗肉,玷污了義父這個高尚第120章 天不生弘曆,萬古如黑夜。續費吧?第271章 過於離譜,阿桂炸毛了!第354章 江西決戰的炮聲!和上游洪峰一起到197.第195章 可我大清皇上,不是李唐無知小第72章 太湖匪事第317章 從來沒有一個外國人能夠如此嫺熟的第228章 狠下心來搞事,爭取一個窩頭50兩173.第171章 拳頭不硬的叫潑皮,拳頭硬的叫第224章 後果很嚴重,相當於在精神上,刨了第101章 炮擊登岸清兵第86章 各方反應170.第168章 果然一個男人的氣質好不好,主第247章 江寧演講,煤鐵複合體的一大步第108章 蘇州城外一聲炮響第15章 剪辮叫魂案第268章 大清糧道官:狠起來,我們踏馬的連第43章 風雲突變第58章 江南有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第245章 巨炮碾壓杭州滿城,宣告一個時代的第111章 兩個反賊的雙向奔赴第35章 給老胡下套第369章 舟山羣島的“不速之客”第339章 珠江口炮聲隆隆,多米諾骨牌倒塌的第43章 風雲突變第24章 變天了133.第133章 布政使朱珪:李鬱,聽我給你畫129.第129章 你們即將失去的只是賤命,老爺第347章 死道友莫死貧道!第252章 翻車了,翻車了,洋人當真了,要派139.開會,請假一天,明日正常更新第245章 巨炮碾壓杭州滿城,宣告一個時代的第345章 擺在我們面前只有一條路投吳!第263章 命運的捉弄第116章 英商:不要撕票,叫張寡婦來翻譯!第248章 兵源如此下去,怕是會留下巨大隱患第97章 教坊司贖人第65章 造孽啊第15章 剪辮叫魂案第279章 東海之上,李鬱突然翻臉第331章 小小演示,乾隆陷入了巨大震撼!第11章 結拜,與狼共舞第228章 狠下心來搞事,爭取一個窩頭50兩146.第145章 敢情,八旗太君來了,是好事吶請假一天!第295章 我輩士紳,捐輸乃是取死之道!第256章 乾隆:王亶望他敢報大捷?第119章 乾隆狂笑:朕上頭了,快賞,賞一座第83章 帝國的體檢報告第27章 胡把總是個老實人第333章 乾隆的心血來潮,讓事態滑向不可收第372章 李鬱的“帝國相對進步論”152.第151章 京旗戰索倫,蘇州滿城第一仗第70章 你跑路吧!第322章 著名清吹,馬嘎爾尼,抵達了他魂牽第320章 正治就是分蛋糕!寡人切下來的,才第54章 清月村的困局第247章 江寧演講,煤鐵複合體的一大步第109章 不行,我是正經商人142.第141章 本藩臺覺得李鬱是個實誠人第10章 豪宅的防賊措施第90章 做人,要聽勸第257章 一場規格很高的八旗內訌!【爲盟主第101章 炮擊登岸清兵第40章 它,無處不在第73章 亂第292章 本土版的“大阪師團”,第一次出征第42章 錢,我想收;貨,我又不想給第18章 府尊的午餐第270章 好消息:大霧散了。壞消息:外面全第2章 大嫂懂的太多了第249章 粘杆處細作:我只說了五個字就暴露第378章 心虛的忠誠第105章 黃通判的發家史第120章 天不生弘曆,萬古如黑夜。續費吧?第102章 跑的慢的,都死了第350章 江浦告急,吳軍先鋒過江了!第360章 奴才願立軍令狀,3年平吳!第250章 再進一步,稱吳王第221章 大炮架上雨花臺第113章 人在資本積累的初始階段,難免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