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

因爲是御駕親征的關係,雍軍行營的顯貴濃度始終處在一個肥而且膩,油多漂浮的見了鬼狀態。

三公以王國軍事首腦,國尉李信領隊,四方鎮府皆在,九卿到位九有其二,還有九郡之郡守,連將兵帶莫臣,一氣至了三人。

這樣一支高規格的指戰團,首要任務本該是佐王以謀,不使亂政。

問題是李恪早早就斷絕了扶蘇外行指導內行的可能,大軍的頭腦從灰質到白質都是韓信,扶蘇只是臉面……

事情就這麼變得尷尬了。

韓信有自己的成熟莫府,各項機能皆運轉良好。

好好一支鼎足之重的顯貴莫臣團無處彰顯自己的價值,在整整一個多月親征過程中,都忙於抽籤決定,誰來陪扶蘇茶棋解悶。

大賢而處小任……

軍中不許飲酒,大賢們不至於飲酒糊塗,但無聊是肯定的。

一羣無聊的大佬游來蕩去,看到發光發熱的機會就蜂擁而至,半個時辰說降十萬,破敵大營,無聊人說天大事,誠哉斯言。

有鑑於這樣的狀況,韓信本以爲楚使會引得大佬齊出。哪曉得根本不是這樣……

他讓范增候在轅門,先專題彙報了新情與戰事展望,然後拋出楚使求見。

扶蘇一聽是個古稀老人指名見他,唯有苦笑一聲,端坐不動。

然後,李信、蘇角、江隅、左車紛紛告辭,李超也想走,只是被當翁的摁在座上,說是謹防楚使刺王,要他護駕保君。

於是乎,顫巍巍的范增進來,烏渙渙的羣臣出去,一路談笑風聲,眼皮不擡。韓信這纔看出來,原來他們是覺得楚人將死,懶得與一個將死的老翁言辭計較。

范增進來,拄着拐,移着步,近到堂下帳中,棄拐而揖。

“居巢老朽范增,幸見雍王,不甚榮焉。”

扶蘇淺笑:“超卿,親予置席,莫讓老丈疲苦。”

李超忙恭身應是。

趁着布席的時候,扶蘇解釋說:“老丈,超卿乃定北之守,此番伴駕,爲孤莫臣,這才能得閒聞長者教授。”

范增忙又揖:“不想令郡守置席,老朽愧煞。”

李超默不作聲置了席,不是置在跟腳前頭,而是貼着跟腳置在范增後頭。范增入則要返身,是不恭,不入則是倨傲,屬不義。

范增笑呵呵恍若不覺,道一聲謝,席地而跽。

扶蘇問:“老丈何不入席?”

范增彷彿這才驚覺:“咦?席?老朽年老眼花,這……席何時竟去了後頭?”

扶蘇暢然:“超卿,恪曾說孤,言古來宴使事多有書傳,卿可知爲何?”

李超甕聲甕氣拱了拱手:“臣愚鈍。”

“皆因爲使者看似較智而勝,實則受了一肚子悶氣,若不回去將此事宣出來博個智勇之名,實在憋屈。你看今日,李郡守無禮客使,范增公智破狡計,卿回定北關注些,怕是此文不日就該廣傳天下了。”

韓信與李超不由皆笑。

跪在地上的范增眼神不由一凝。

在他的印象裡,扶蘇善則善矣,卻非雄主,才智應對皆屬中人,全賴李恪才能在這亂世風生水起。

此番他與龍且急探到雍軍大營,一看主使者是扶蘇,他還暗喜了許久,以爲此行頗易,誰知道才一照面……

他嘆了口氣,第一次誠心而拜:“看來老朽是真的眼濁了……本以爲王以恪成,卻不想,竟是恪才耀世,這才掩了王之賢德。”

扶蘇鉤起一邊嘴角:“范增,恪與孤說過你。”

“哦?”

“世之亂象皆有因果,然大爭所致必有陰謀。壞世二謀者,一在居巢,一屬新鄭,餘問鼎之輕重者,皆空乏野心,而少智者也。”

這是極嚴重的指控。

范增不想李恪對他評價如此之高,更不想李恪竟如此反感亂世之變。可他又想不透徹,李恪與扶蘇既如此不願世道敗壞,何以還要立雍自守?

他想了想,朗聲言:“恕老朽不敢謝君之讚賞。世人皆知,有雍之面北,纔有越、虢、楚及後來。夏子假鼎妄稱天志,惑得了天下人,卻惑不了老朽。”

“鼎是真鼎,只是於你等而言,真假亦無妨。是吧,巢公?”

那一瞬間,范增陣腳大亂。

只是扶蘇卻不願放過他,輕笑兩聲,趁勝而追:“鼓動匹夫亂世不是老丈一生之願麼,何以心驚大變?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歌謠若傳後,後世還道大秦滅楚,真殺盡了楚地之人呢。”

范增徹底失了方寸,一時驚聲道:“小兒竟如此口無遮攔!”

“孤與恪之互信遠非你等庸碌可度。范增,慎言,恪能以亂箭射夷使,孤也敢掛爾頭……裝點轅門。”

范增心驚!

扶蘇借李恪之言指控他與張良禍世,他不過反其道而行之,以扶蘇首王控李恪纔是那亂世之人。止此而已,竟就能激起扶蘇的殺心!

君與臣皆世之寡賢,扶蘇還願不計譭譽地護着李恪……這樣的組合,其他英雄還怎麼玩?

他連喘了三口粗氣,努力平復心情,掙扎破局。

君臣相得……君臣相得……

他靈光一現!

“王之教,老朽拜領。”范增大禮一拜,以額觸地,“然爲王計,老朽可囚,可殺,但腦袋還是埋了,莫掛在轅門爲妙。”

扶蘇皺了皺眉:“爲孤計?何解?項籍眼下亡命在即,莫非老丈要說,楚還有餘力在北,可威脅孤的安危?”

“不多不少,萬騎藏林。騎卒俱是江東男兒,魯公令驍將龍且將之,眼下便在營外,只等老朽之死,亦或是王上之令。”

扶蘇不由看了眼韓信。

這下意識的一眼被范增看在眼裡,心中一定,這才確認了自己的猜想。

雍國多有名帥良將,但扶蘇自己的履歷卻不曾領過大軍。

他親征是不妥的。

李恪、李信,還有李信那個後來居上,深受李恪所器重的女婿韓信,甚至是蘇角和陳旦都比扶蘇更適合成爲雍軍統帥。

但扶蘇還是親征了。

事有反常,則以李恪之能必有干預。

二人如此相得,李恪肯定不會坐視扶蘇履險,而李恪沒有親自來。

既如此,這個營中有極大的可能是處在軍政兩分的狀態,暨扶蘇主政,不謀軍事。也只有這個模式,才能讓這兩個出色的年輕人都感到滿意。

那麼主軍的會是誰呢?

蘇角、陳旦,匹夫耳,不足與謀,李恪不會放心把扶蘇的安危交給他們。

李信,韓信?

是他們中的某一人,還是二人皆在,共主謀劃?

眼下的信息還不足以讓范增確定此事,但無論是一人爲帥還是二人爲主,相較於李恪,他們在扶蘇面前必處於弱勢!

他們敢拿自己的性命行險,卻不敢拿扶蘇的性命行險,如此一來,范增便有了反客爲主的餘地!

他只需等!

虛張聲勢,故弄玄虛,只要李恪不是真的隱在這雍軍當中,楚軍就有活路!

雍軍的七寸,就在扶蘇與李恪之得!

第七九八章 戰神出世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五七七章 韓信遊商第三二七章 一脈之親第八零七章 新芽綻放【尾聲】第七八八章 澠池會十一,滄海第二一七章 無法有天第一七八章 撲朔迷梨第五四零章 都是靠雙手養活自己第三章 思維導圖第五一四章 非韓非第一四九章 測量之法第四三六章 李恪,請諸同門驗學第一五七章 先生之名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七四二章 死戰十一,奪魄之陣第七七八章 澠池會之一,邀約第一七四章 意外之外第五一五章 星星之火第七六二章 武關之四,老羞成怒第一三三章 以法論法第二三一章 官市繁華第二零三章 心如鐵石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檔第一六一章 先手易勢第二七七章 饋贈四寶第一一八章 紅毯精神第六二七章 斬來使,啓戰端第一二一章 務實媚上第四六二章 覲見第四八九章 扶蘇失寵第二六一章 空城困敵第三九八章 仙境?還是蒸朋?第十五章 強勢闢謠第二零四章 獏行出水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七八二章 澠池會之五,次日第一五一章 姑果之劍第二二四章 長平之戰第二十一章 偰字紋心第四六九章 直道第四六一章 大朝會第七二三章 太學之本第二十二章 誰聽誰的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一一七章 大宴賓客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個侍女第二四八章 北地狼嚎第六一零章 鬥祖龍,二伐匈奴第四七三章 大秦的工程究竟要花多少錢第一八五章 軍弩乍現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六八八章 獨裁之辯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第七八一章 澠池會之四,首日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三六八章 鬼斧神工第五零一章 大講,成聖之始!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一三九章 癃展之墨第七九七章 咸陽中阪無籍某被刺案第一九五章 吊裝階段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等七九零章 澠池會十三,木鳶第八十七章 農學大師第七十六章 兩世爲人第四五五章 墨家險將亡第六七三章 發閭左謫戍漁陽第二九六章 皇帝第三四一章 恪與熊掌不可兼得第六二零章 徐徐而敗說些閒話……第九十九章 被歧視者第五十章 地龍翻身第七一三章 步子諸強《盪風雲》卷尾感言第六七零章 師出有名第五五九章 張良住在李斯家第九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五五八章 有一臺華爲多好第七二八章 親征第七七二章 天下第二戰神第一四四章 三角函數第四五四章 大集終,人心聚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八十六章 子貢贖人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第六八九章 紮營大澤鄉《盪風雲》卷尾感言第一七五章 三全齊美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六一二章 我欲保扶蘇第三九七章 三妻四妾第三四五章 屠睢問計第四五五章 墨家險將亡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等七九零章 澠池會十三,木鳶第五二一章 志在改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