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記(中)

潘三郎立刻挺直腰板,咳嗽一聲笑道“地段不同,房宅營造裝飾不同,價格也千差萬別,這個很難一言蔽之。”

範寧笑道“大概說說吧!讓我心裡有點數,五畝宅到底是要十幾萬貫和還是幾千貫,我一無所知。”

“呵呵!我就簡單說一說吧!以平均價格爲例子,先說城外,城外看起來也熱鬧繁華,但房宅的價格和城內卻是一天一地,城外土地太多,供應大,另外城外也不太安全,還有就是歧視,你說你家住在城外,別人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樣,當然,皇親國戚和權貴高官的莊園我就不提了,那個不在我的生意範圍,總的說來,城外買五畝宅,價格在三千到五千貫之間,距離城池越遠越便宜,距離主街越遠越便宜。”

範寧遲疑一下問道“我有個朋友,在虹橋一帶買了一座五畝宅,花了兩千貫錢,這個價格如何?”

潘三郎冷笑一聲道“虹橋一帶五畝宅的平均價格是三千貫,房東是傻子麼?肯兩千貫出售,這裡面必有蹊蹺。”

“潘先生覺得會有什麼蹊蹺?”

“這個我不好隨便說。”

範寧連忙道“那個朋友和我也是泛泛之交,潘先生但說無妨!”

潘三郎這才緩緩道“柴氏後周時期,汴梁只有內城,到本朝太宗時期,才擴修了外城,虹橋一帶原本是郊遠之地,是太宗時期得益於汴河交通便利才發展起來,地段確實不錯,但我們做房宅的人都知道,虹橋一帶只能買南岸的房宅,北岸除非是沿街店鋪,住宅儘量別買。”

“爲什麼?”

“小官買宅最怕買到什麼宅子?”

“你是說凶宅和墳宅?”

潘三郎點點頭,“虹橋北岸一帶原本就是汴梁出了名的野墳地,後來擴外城後,虹橋靠城比較近,有商業價值,便平墳修房,爲了鎮住陰邪,還在墳地最集中的地方修建了一座鐵佛寺,你朋友的房子距離鐵佛寺多遠?”

範寧半晌說不出話來,程澤買的宅子就緊靠鐵佛寺,他還因此得意洋洋說,緊靠寺院可以辟邪,原來是一座墳宅,難怪才賣兩千貫。

這種打擊人的話不能多說,潘三郎便岔開了話題,他笑道“其實買城外宅子確實不方便,晚上享受不到城內的各種便利。

你和朋友晚上吃頓飯還擔心會不會關了城門,萬一出不去,你就得在城內找客棧了,還沒法給家人說一聲,白白讓家人擔心。

而且很多來歷不明的人不敢進城,一般都呆在城外,也不安全,所以我從不建議客人買城外的宅子,寧可買小一點,貴一點,也要買在城內。”

範寧點點頭,他也覺得潘三郎說得有道理,便也不想考慮城外的宅子了,這時,範寧忽然想起一事,連忙問道“官員買宅有面積限制嗎?”

“前幾年有這種說法,你說一個九品官住二十畝的大宅,確實有點說不過去,但朝廷一直沒有明確,據說以後官宅修多了以後,會參照官宅的大小定規矩,以後可能會有明確規定,但目前還沒有限制,不過商人倒有限制,商人買宅不得超過三畝,樂戶、匠戶不得買宅,別的限制就沒有了。”

範寧忽然明白爲什麼到了宋徽宗時代,東京的房價漲到天上去了,京城聚集了天下的最好資源,尤其開徵花石綱,富裕的江南遭受重擊,天下財富都聚集京城,富豪趨利避害,紛紛來京城購房,京城的房價怎麼能不爆漲?

“那說說外城吧!”範寧收回思緒問道。

“正好附近就有一座五畝宅待售,我們不妨一起去看看,走兩百餘步就到了,我們邊看邊說!”

範寧頓時有了興趣,他也想買一座靠太學近一點的房宅,便起身道“那就去看看吧!”

兩人走出房間,潘三郎鎖了門,範寧又看見了那幅只賣一萬六千貫錢的南城名宅廣告,他又有點動心了。

潘三郎笑道“這座宅子確實不錯,但房東有些條件,回頭我帶官人去看看。”

範寧便不再多問了,他跟隨潘三郎出了牙行,沿着保康門大街向北而去。

走了百餘步,潘三郎指着遠處一座高牆大宅道“那就是原相公丁謂的宅子,佔地四十畝,我進去過一次,裡面錦繡萬千,美不勝收,現在已經被朝廷沒收,一直空關着,估計會賞給某個皇親國戚吧!”

範寧點點頭,他發現這一帶的環境還不錯,基本上都是中等以上人家,沒有舊宋門一帶那種貧民聚居的盛況。

“這一帶好像沒有看見草泥房?”

範寧說得比較含蓄,草泥房就是貧民區的代稱,潘三郎笑道“京城的窮人區有兩種,一種叫做老汴梁,一般都在內城,還有一種叫做乞京人,主要是流民和外地來京城謀生的窮人,一般都住在城外,因爲房租便宜,城內一間屋子月租五百文,城外只要三百文,象墳地房甚至只要月租百文,他們收入很低,當然願意住在城外。”

“外城反而條件好一點,對吧?”

“就是這個道理,外城街道寬闊,基本上都是新修的瓦房,樹木也多,居住條件普遍不錯,你再看內城,人口多,道路狹窄,居住擁擠不堪,房宅也普遍老舊,但外城的房價就是不如內城,怎麼說呢?我們這一行把內城稱爲古董,而外城是新燒的官窯,相對而言,古董當然要值錢一點。”

又走出數十步,潘三郎一指左邊巷子,“這邊進去!”

巷子不深,只有二三十步,兩人走到巷子盡頭,迎面是一座黑瓦門頭,兩邊有抱鼓石,四周有高牆包圍。

“就是這座宅子,房東搬家去西京了,出售此房,保證和凶宅、墳宅無關。”

潘三郎上前拍了拍銅門環,片刻,吱嘎一聲,門開了,露出一張蒼老的臉龐,穿着粗布短衣,一看就知道是看宅人。

“秦大叔,我帶人來看宅子,方便吧?”

“方便!方便!快請進!”

潘三郎帶着範寧走進宅院,進門兩邊就是兩排屋子,包括廚房、倉庫以及下人房等等,都在這裡,另外左邊盡頭是一座牲畜棚,緊靠儲物房,這是最常見的一種佈置。

其實看到這種佈置,範寧便知道里面會是什麼樣子,無非是一座中庭,平時起居、會客、吃飯之處,兩邊各有一座獨院,給未來長大的兒子,然後是主人住的後宅,最多挖口池塘、種點花什麼的,總之中規中矩,小戶人家的思維方式。

範寧沒有興趣進去看了,他問道“這座宅子多少錢?”

“主人開價一萬五千貫,討價還價,再用白銀支付,我估計一萬三千貫能講下來,官人可有興趣?”

“我們出去說吧!”

潘三郎見範寧不進內宅,便知道他對這宅子沒有興趣,他笑了笑,“那我們出去吧!”

兩人走出巷子,;來到大街上,潘三郎笑問道“官人對房子的佈局不喜歡?”

“一方面是這樣,另外一方面我覺得巷子太窄了一點,馬車進不去,門也太小了,家裡有馬車還沒有地方停。”

潘三郎回頭看了一眼巷子,忍不住笑道“我居然沒看出這一點,確實太窄了,馬車、牛車都進不去,而且裡面還有幾戶人家,也不可能把巷子據爲己有,原主人是一個商人,或許他不需要乘坐馬車。”

“潘先生剛纔不是說,商人不準買三畝以上的宅子嗎?”

“那是十年前才定下的規矩,商人在此之前買下的宅子就不算了,而且只是說住宅,商鋪不在限制之列,商人可以買帶內宅的商鋪,其實也是一回事,再說很多商人同時也是地主,官府也分不清,我感覺這個規定漏洞很多,實際上是一紙空文。”

“原來如此!”

範寧也覺得有點滑稽,朱家的商業是多麼龐大,但誰敢說朱家是商人?

被限制的其實是小商人,但小商人誰又能在京城買得起五畝的宅子,這個規定確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那我們再去看看那座低價出售的南城名宅如何,我想知道它的主人是誰?”

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島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六百零五章 完顏計劃(中)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五十六章 難定的人選第七百一十二章 蘇氏兄弟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機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三十一章 飯堂風波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七十六章 四強賽(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四十二章 老底敗露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第二百零六章 西閣面聖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二百三十七章 督學閒職第四百五十二章 時機已到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二百三十三章 怒其不爭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三十一章 飯堂風波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四十章 大象出場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曹家心思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四百四十五章 調虎離山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七百五十九章 他鄉遇舊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襲錦州(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來客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四百一十五章 銀彈攻勢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行前敲打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