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

船隊剛剛離去,範寧便被狄青請到軍營帥帳,他雖然認可範寧的方案,支持日本東北地區叛軍對抗天皇軍隊,但具體的細節他也想和範寧再商討一下。

大帳內,範寧攤開了一張日本地圖,他指着發生叛亂的日本東北地區緩緩道:“日本國的東北地區是緊靠我們鯤州的日本島北部地區,這一帶由日本人和蝦夷土人混居在一起,叫做陸奧國和出羽國,對日本朝廷而言,東北地區屬於異國,日本朝廷把它稱爲東夷......”

“等一等!”

狄青打斷範寧的話,“請容我插一句,既然日本朝廷把東北地區視爲異國,那鯤州更是異國之外的異國,他們怎麼能聲稱這是日本國的土地?”

範寧冷笑一聲道:“他們之前根本不在意鯤州,也不想要鯤州,關鍵是我們的存在,對日本國形成了威脅,他們不能容忍,正好現在日本國也已經考慮向東北發展,想征服東北地區,而陸奧國堅決反抗,這導致陸奧國和日本國的戰爭爆發。”

停一下範寧又道:“其實半島土人是把我們當做日本朝廷的軍隊了,半島國土人和日本東北地區土人同氣連枝,東北地區土人在和朝廷激戰,而我們恰逢此時出現,半島土人自然視我們爲敵,不過現在說這個也沒有意義了。”

狄青沉吟一下問道:“你的意思是說,東北地區土人在和日本朝廷激戰?”

“也不完全是,實際是日本東北地區的割據勢力在和朝廷激戰,土人不過是割據勢力僱傭的軍隊,雙方都不希望朝廷染指東北地區,所以聯手對付朝廷。”

狄青笑了起來,“其實我們也不希望日本朝廷染指東北地區。”

範寧笑着點點頭,“東北地區是我們和日本國之間的天然屏障,我也希望他們能繼續維持兩三百年。”

“那我們該怎麼支持東北地區和日本朝廷作戰?”

範寧想了想道:“我仔細考慮過,我建議支援東北軍隊防禦武器,主要是盾牌和皮甲,也可以支持弓箭,在必要時,我們可以派一支小規模的精銳軍隊加入東北軍隊,用強n-ǔ和火器擊敗日本朝廷軍隊,但支援東北軍隊的條件,是他們必須承認大宋對鯤州的合法地位。”

“你覺得他們會同意嗎?”

範寧微微笑道:“我覺得他們會欣然答應!”

狄青負手走了幾步,對範寧道:“這件事全權由你來負責,需要多少軍隊和兵甲,我都會全力支持你。”

“多謝狄帥!”

這時,狄青又想起一事笑道:“我忘記告訴你了,次你要的hu0ya0原料已經跟隨補給船送到了,還有十名hu0ya0匠也隨船一併前來,你隨時可以調用他們。”

範寧大喜過望,他等這一天已經幾個月了,終於等到了。

其實工匠在探查鯤州時,曾經發現這裡火山岩層有大量優質硝石和硫磺,不過提純硝石較麻煩,沒有朝廷製作的精細,範寧還是希望使用朝廷的原料。

不過此時他還顧不hu0ya0之事,他需要先和東北地區的軍閥建立聯繫,把這件事安排好再說。

回到經略府官衙,由於趙宗實已經返回大宋,範寧實際是代理經略使一職,成爲鯤州最高行政官員。

回官房坐下,範寧便令人將市舶司從事餘孝年找來,片刻,餘孝年快步走來,躬身施禮道:“參見範御史!”

餘孝年昨天午才從長崎採購回來,剛剛休息一天,又要被範寧抓壯丁了。

範寧笑道:“有個很重要的任務可能需要餘使君去完成!”

餘孝年立刻道:“請御史吩咐,卑職隨時可以出發!”

範寧把日本地圖展開,指着東北地區道:“這裡是日本國的東北地區,由出羽國和陸奧國組成,出羽國在西,陸奧國在東,這兩個國各由一個豪強家族統治。

出羽國的豪強叫清原氏,現任族長叫清原光賴,陸奧國的豪強叫做安倍氏,族長叫安倍賴時,現在安倍氏在造反對抗朝廷,我們研究決定,支持安倍氏和日本朝廷作戰,如果安倍氏願意接受援助,我們可以支持盔甲、盾牌和弓箭各一千副,必要時刻,我們還可以派遣軍隊協助他們作戰。”

餘孝年沉吟一下道:“那我們需要他們答應什麼條件?”

範寧暗暗誇讚餘孝年頭腦清楚,能抓住重點,他微微笑道:“我們條件很簡單,需要安倍氏承認鯤州屬於大宋,兵甲無償奉送!”

“可是.....這個條件是不是太簡單了?”

餘孝年有些不解,安倍氏並不是朝廷,他承認鯤州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範寧淡淡道:“這只是一個藉口罷了,主要是我們想支持安倍氏和日本朝廷作戰,安倍氏的造反符合我們的利益。”

停一下範寧道:“如果日本朝廷軍隊慘敗,希望我們不要再支持安倍氏,那麼承認鯤州爲大宋疆域,是我們的條件了。”

餘孝年恍然大悟,立刻躬身道:“卑職明白了,今天出發去陸奧國。”

範寧笑着擺擺手,“不用太着急,休息兩天再去,這場日本內戰可不是一天兩天能結束的。”

.......

餘孝年告辭退下了,範寧負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

這場發生在平安京時代的反叛戰役他正好知道,表面是安培氏造反,但實際是以清和源氏家族爲代表的日本關東武士集團企圖染指東北地區,激起了當地軍閥的抵抗。

這是日本歷史著名的前九年之役,這場戰役的後果便是東北地區不再是日本的東夷之國。

只是正好大宋佔領了鯤州,這場近在咫尺的東北之戰,宋軍不可避免地要捲入了。

既然宋軍派去了使者,範寧相信不久安倍賴時會派使者前來回訪,那時再細談雙方的合作。

這時,範寧又想起宋朝的hu0ya0原料已經送來,他便離開官衙,向縣城西北角的倉庫而去。

倉庫位於縣城西北部,面積佔據了整個縣城的三成,僅僅在這裡囤積的糧食有三十萬石之多,還有五十萬兩白銀,還有大量的兵甲、生鐵、火油等軍用物資,以及布匹、茶、食鹽等等其他生活物資,而且已經存放不下,還有大量物資不得不囤放在海灣內的船隻。

第二座大倉庫正在海灣碼頭緊鑼密鼓地建造,爭取在冬雪到來之前完成。

範寧快步來到倉庫,現在倉庫已轉交給他負責,他不需要出示任何令箭便可以進入倉庫,司庫主管嚴京帶着範寧來到火器庫前,指着十幾只大木箱道:“運來的hu0ya0原料都在這裡!”

hu0ya0原料主要是硝粉、碳粉和硫磺,但送來的主要是硝粒,足有兩千斤之多,硫磺有一千斤,碳粉只有幾百斤,都放在黒瓷小罈子裡,三十斤一罈,箱子隔層放置了木炭片,乾燥保持得很好。

範寧抓了一把硝粉細看,宋朝在制硝方面已經技術很高,利用蛋清和紅蘿蔔進行提純,硝的純度非常高,和後世區別不大,甚至在純度還超過明清。

不過宋朝在hu0ya0認知還是有欠缺,雖然提純和研墨工藝很精湛,但都是按照一定例細粉末混合在一起,直接裝在瓷瓶內,一方面容易受潮不說,更重要是幾種原料的重不同,在運輸過程容易出現分層,導致光硝粉燃燒或者木炭燃燒,使火器的效果不佳。

這是火器爲什麼在戰爭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原因,威力小,殺傷程度不大,成功率低,很大程度只起到引火的作用。

應該是把hu0ya0做成綠豆大的顆粒狀,保證每顆hu0ya0粒內成分都一樣,而且hu0ya0之間有縫隙,燃燒速度會快得多,使燃燒更加充分,氣體膨脹更劇烈,爆炸力更強,另外再改進hu0ya0配方,完全能炸開鐵殼了。

事實,宋朝從早期使用hu0ya0到後來發明鐵殼震天雷,足足摸索了一百多年時間,在範寧這裡省略了數十年的時間。

範寧隨即吩咐道:“將三種原料各送三百斤到官衙去,現在送!”

停一下他又問道:“可有燒酒?”

“有!有烈的燒酒。”

“燒酒也送去二十斤!”

範寧簽署了領收單,隨即返回官衙

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過頭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二百八十四章 計劃有變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試闢謠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塊抽籤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五百五十二章 家增兒女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記(中)第一章 範家小神童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謀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二百五十七章 飲茶夜話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襲錦州(下)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二百零六章 西閣面聖第二百九十五章 甕中殺鱉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五章 勇鬥小曾布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來使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十八章 再遇小蘿莉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返家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計劃有變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四百四十四章 逐步收網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閱兵第二百五十七章 飲茶夜話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職第六百七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八十六章 朱府祝壽(二)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四百零一章 讓他徹底閉嘴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