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

次日天不亮,範寧便上朝了,今天他參加了朝會。

今天朝會的內容是裁減宮女,其實也很正常,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天子也同樣是一朝宮女。

這一點,宋朝比唐朝做得好,會定期釋放宮女,使大量年輕宮女還能回鄉及時嫁人。

很少會出現‘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的景象。

最後由曹太后批准,裁減四百三十三名宮女,儘管釋放回鄉。

這時,樞密副使陳昇之出列奏道:“陛下,太后,微臣有本奏!”

曹太后緩緩道:“陳副使請說!”

“微臣認爲,既然海外土地茲多,朝廷無法盡用,完全可以售之與民,聚民財開阡陌,輸糧食、礦物還朝,利國且利民,臣聞知政堂擔心諸多,臣以爲大可不必,只要律法有序,制度嚴明,完全可以規避不利,微臣懇請朝廷早日規劃此事,勿因畏難而不顧。”

開封府知事王珪也出列道:“最近海外土地之事,民意沸騰,開封府每日受理各種詢問繁多,微臣也希望知政堂早日拿出章程,平息民意。”

知諫院李唯臻也出列道:“這幾日,諫院每日收集民書數百封,皆是懇請朝廷放開海外地禁,准許百姓赴海外購地置產。”

範寧沒有多言,他知道各大權貴都在背後推動此事了,反對最激烈的韓琦也沉默不語,說明他承受的壓力極大,不再明確反對了,而把這個球踢給了曹太后。

片刻,曹太后問天子趙頊,“官家以爲如何?”

趙頊沉吟一下道:“可以商榷!”

曹太后便點點頭,朗聲道:“韓相公何在?”

韓琦連忙出列,“微臣在!”

曹太后淡淡道:“既然民之所望,知政堂也應該儘快制定規矩方圓,該定律法則增定,該考慮資格則儘快考慮,總之,這件事知政堂必須儘快做起來,如果不行,那也得拿出確切的理由和依據。”

“微臣遵太后懿旨!”

曹太后點點頭,“沒有別的事情,就散朝!”

百官散了朝,韓絳快步走到範寧身旁,笑道:“經略使有沒有時間去一趟知政堂?”

範寧點點頭,“下午吧!上午要見官家,已經定好了。”

“那好,我們下午見!”

韓絳拱拱手,快步走了。

這時,一名宦官上前施禮道:“官家在內宮等候經略使,請隨我來!”

目前趙頊還沒有獨立執政,主要精力還在讀書學習之中,他的讀書之地在內宮勸學殿,也就是從前仁宗皇帝的內書房,他母親高滔滔接見大臣的麒麟殿,董太后改在慈安殿接見大臣,麒麟殿便改名勸學殿,給趙頊讀書學習。

範寧來到了麒麟殿,見到了正在書房內審閱奏摺的趙頊,他審閱的奏摺只是曹太后有選擇性轉給他的一部分,很多朝務他有旁觀權和建議權,但沒有決策權。

重大朝務他批示了不算,只有曹太后批示後才能執行。

不過趙頊並沒有怨言,他在耐心等待自己二十歲的到來。

此時的趙頊已經沒有前幾天那樣悲痛,他稍稍從母后病逝的悲痛中走出來,只是他顯得比從前更加沉靜。

範寧躬身行一禮,“微臣範寧參見陛下!”

“範愛卿,請坐!”

“謝陛下!”

範寧在趙頊下首坐下,一名宮女給他們上了茶。

趙頊憂心忡忡道:“前些天王安石要求在十縣試行青苗法和保甲法,朕批准了,皇祖母也同意了,但知政堂卻投了六張反對票,僅蔡襄一人同意,着實出乎朕的意料,範愛卿怎麼看?”

範寧沉思一下道:“陛下,王安石曾經在應天府推行青苗法和保甲法,當時微臣是知府,所以微臣在這件事有發言權,王安石推行變法的本意是均貧富,以富濟貧,用保甲法把貧富綁在一起,推行青苗錢,讓富戶替貧戶擔保,一富擔保十貧,一旦貧戶還不起青苗錢,那就由富戶償還,這樣可以緩和因土地兼併帶來的貧民流離失所的矛盾,實際上是把應由朝廷來承擔的責任交給了富人,這一點陛下能理解嗎?”

趙頊點點頭,“王安石也給朕說過了,富人不能爲富不仁,應該適當救濟窮人。”

“我給陛下說兩件事,說完了以後,陛下大概就能明白問題出在哪裡了?”

“範愛卿請說!”

“先說一件十幾年前往事,那時微臣還在縣學讀書,王安石在鄞縣當知縣,受王安石的邀請,我帶着一羣師弟去鄞縣遊學,時值陽春三月,正是春耕之時,那時也是王安石在鄞縣推行青苗法的第三年。”

範寧便將當年在鄞縣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趙頊聽得很驚奇,這簡直像個傳奇故事一樣,範寧微微笑道:“這第一次青苗法實施,陛下覺得應該吸取什麼教訓?”

“朕覺得青苗法還是應該由官府實施比較好,不能交給民間錢鋪。”

“那微臣再給陛下講第二件事,這件事陛下也曾參與,幾年前微臣在應天府出任知府,陛下在應天府主持軍隊變法,當時陛下支持王安石在應天府實施保甲法,有一次微臣從惲州趕回來,路過應天府虞城縣,在路邊茶棚發現官差拘捕了一名員外,他是一名都保正,百姓去縣衙告他,說他擅自收錢,每戶收一貫錢,我就問他,爲什麼要向百姓收錢?他說保衙要開支。”

“什麼保衙?”

趙頊打斷了範寧的敘述,驚訝問道:“保甲法中沒有要設立什麼保衙啊!”

“是他們自己設的官衙,相當於從前的里正,他們要替官府做事,就需要招人,尤其要招一些百姓害怕的無賴潑皮,招了人就要有地方,自然就要有開支了,按理,這些開支應該縣衙來承擔,但縣衙沒錢,不肯承擔,讓他們自己想辦法,他們只能向百姓攤派,保衙就出現了,事後微臣派人去應天府各縣調查,只要設立了都保正,都有保衙,都向百姓攤派錢糧,無一例外。”

“那爲什麼官府要抓他?”

“陛下猜一猜原因,大家都攤派了錢糧,爲什麼別的都保正不抓,偏偏抓他?”

趙頊搖搖頭,“朕猜不到!”

“原本微臣也猜不到,後來這個羅員外被放出來,仔細盤問後才知道,因爲別的保衙都要向縣衙上繳五成的錢糧,而這個羅員外卻把攤派的三百貫錢自己獨吞了,令縣衙震怒,所以才抓他。”

趙頊聽得目瞪口呆,“怎麼會這樣?”

範寧語重心長道:“陛下,大宋立國以來,各縣縣衙都破敗不堪,因爲縣衙無錢維修,縣衙的平時開支和縣官文吏的俸祿都是朝廷撥付,縣令普遍比較清貧,經過百年不斷完善,大宋的制度已經很嚴密,很難有空子鑽,朝廷也體恤縣衙清貧,所以各縣能從租賃官田和官宅中得到一些補貼,使縣令也能養得起幕僚手下,多少有點小油水,可一旦變法,就意味着百年的制度要被打破,保甲法就變成縣衙通過各地保衙盤剝百姓的一種手段,微臣說的羅員外事情就是典型,但這只是毛毛雨,和青苗法相比還真算不了什麼?”

“青苗法怎麼盤剝百姓?”趙頊問道。

“陛下,保甲法是盤剝底層百姓,而青苗法卻是盤剝富戶,官府以高利放貸,富戶擔保貧戶,一旦貧戶還不起,甚至貧戶賴賬不還,就必須由富戶來還,富戶就變成了一隻只肥羊,任由官府宰殺,對於覓錢無路的縣衙而言,這是制度讓他們發財,他們會手軟心慈嗎?

陛下,知政堂堅決反對青苗法就是這個緣故,大家都在地方當過縣官,體會很深,都能看到這個漏洞,一旦大宋的富戶被消滅,大工坊造出的大量商品,誰來購買?投資大工坊的權貴也會紛紛破產,陛下,這可是動搖國本的大事啊!”

趙頊臉色嚴峻,他畢竟才十八歲,在溫室中長大,看不透這裡面蘊藏的人性黑暗和巨大風險,但他又絕頂聰明,被範寧一說透,他便立刻醒悟過來。

他負手走了幾步道:“但王安石在各地試驗,都比較成功。”

“陛下,問題就在這裡,每個人立場不同,王安石作爲縣令或者知府來實施,他本身不貪,不想撈錢,也不想損害富戶的利益,那麼青苗法就不會出問題,但天下六百多個州府,數千個縣,每個官員都是王安石嗎?”

趙頊嘆了口氣,“那變法就沒有意義了?”

“微臣不明白,陛下爲什麼要想變法?朝廷財政持續改善,已經連續五年盈餘,根本就不缺錢,糧食富裕,土地收益大大降低,權貴忙着興辦產業,對土地興趣減弱,土地兼併得到了緩和,玉米推廣,南瓜推廣,底層百姓都吃得起飯,想找件事情做可謂輕而易舉,微臣認爲,海外開拓大大緩和了大宋的矛盾,實施變法的基礎已經不存在了。”

趙頊默默點頭,他能理解範寧的反對了。

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七章 蘿莉小女俠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五百九十六章 夜訪請命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惱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堂課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五百一十五章 終身大事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試第六百七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況初現第二百九十三章 長崎的消息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二百三十七章 督學閒職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來客第一百六十八章 陪美逛街(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五百一十章 莊園集結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來客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戰關城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聲損毀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馬車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報到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五百七十四章 曹秀入門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訪高縣令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七十四章 四強賽(上)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戰關城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鯤族內奸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三百九十五章 調查立案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