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

就在範寧抵達北島不久,宋朝便接到了耶律乙辛的秘密情報,遼國皇室五名親王趁耶律洪基率大軍前往東京道之時,在上京發動了宮廷政變,立楚王之孫耶律吳哥爲新帝,耶律洪基率十萬軍隊倉惶趕回上京,目前東京道守軍僅五萬人。

與此同時,情報司也接到了東京道的探子快報,耶律洪基率大軍倉惶北撤。

天子趙頊意識到這是攻打東京遼陽府千載難逢的機會,立刻下旨,令徵北使韓絳提前結束備戰,發動進攻遼陽府之戰。

此時,大宋已在平州一線集結五十萬大軍以及戰船兩千艘,以宰相韓絳爲主帥,韓絳立刻令上將軍曹詩爲先鋒,率十萬大軍向錦州進發,另外令水軍都統制苗順利率一千艘戰船沿着遼河北上,配合曹詩的十萬大軍,務必一戰奪取遼陽府。

這天下午,曹詩率領的十萬大軍過了錦州,他們輕兵疾行,只帶了十天的乾糧,而他們的各種輜重補給則靠水路戰船送來。

錦州目前有八千宋軍駐守,主將叫做劉臻,是一名統制,當曹詩大軍北上後,劉臻頓時長長鬆了口氣,至少他現在不用擔心遼軍大舉進攻錦州了。

不僅主將劉臻鬆懈,整個城內的守軍也隨之鬆懈了,這幾個月宋軍繃緊了弦,一時一刻不敢放鬆,士兵們都着實疲憊不堪。

而這時,大軍過境,使得錦州從最前線一下子變成了後方,士兵們也紛紛開了小差,將領們也不再催促,讓士兵們休息。

入夜,劉臻找了兩名妓女陪他喝酒作樂,手下十幾名將領也聚在一起飲酒。

士兵們也早早睡了,城頭上只有一千餘人在當值防衛,當值將領叫做李頌,出身廂軍,在以禁軍爲主的錦州守軍中頗被排擠,所以今晚別人都在休息喝酒,卻安排他來當值守衛。

李頌也知道自己不受歡迎,他心中十分鬱悶,不過他對主將劉臻這麼放縱也頗爲不滿,雖然主力已經過境,可以稍微鬆懈一下,但畢竟現在是戰爭時期,軍令規定得很清楚,戰時不得飲酒,這是嚴重違反軍規。

只是他人微言輕,貿然開口恐怕會反遭不測,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沉默,就當什麼都沒有看見。

就在宋軍認爲主力過境,錦州變成了後方之時,一支一萬五千餘人的遼軍卻悄悄靠近了錦州。

這支遼軍並非來自遼東,而是來自西面的中京大定府。

這也難怪,雖然大定府冠以中京之名,但它長久以後一直以雞肋方式存在,經濟重要性遠不如東京遼陽府,戰略重要性也不如南京燕山府,外聯重要性也不如西京大同府,更不用說和真正的都城上京相比了。

只是遼國需要一箇中京,大定府才得以冠名。

大定府不光是宋軍瞧不起它,遼國本身也對它不重視,駐軍不到兩萬,還不是精銳之軍,只是契丹後備軍,相當於大宋的民兵。

正因爲如此,守錦州的宋軍從來都沒有把大定府放在心上,雖然錦州的重要性就是扼守東京道和中京道的交匯處,但宋軍還是把目光投向遼東,從不浪費一點心思和精力放在大定府身上。

一萬五千人的遼軍靠近的是錦州北城門,埋伏在距離城池三百步之外,今天天氣不好,烏雲密佈,遮蔽了星光月色,五十步外就看不見人影。

一支千餘人的遼軍奇兵已悄悄靠近了錦州北城,他們穿着宋軍的盔甲,只是每個人左臂綁着一根白帶。

當初宋軍剛剛佔領錦州城時,錦州城內還有一千遼軍伏兵,準備和城外的遼軍裡應外合,當初一千遼軍已經在北城們處做了手腳,挖了一條密道,只是沒有來得及用上。

後來的宋軍也沒有發現這條密道,錦州北城門是甕城,一般甕城都有密道從城頭下到甕城內,這條密道是修建在城牆裡面,可以從北城頭直接下到甕城內。

遼軍就在這條進入甕城的密道上做了手腳,向北面的城外拓開了五尺,別小看這五尺,使得密道和城外只隔了一塊城磚,而且城磚已經鬆動。

這條向外開拓的密道已經被很好的掩蓋住了,宋軍沒有發現,而且宋軍也並沒有使用甕城。

千名遼軍士兵貼着城牆疾奔,錦州沒有護城河,宋軍在外面挖了一條壕溝,但對於帶着長木板的遼軍而言,這條壕溝毫無意義。

一千遼軍疾奔到北城門旁,兩名極爲強壯的士兵用鐵撬棍一塊磚一塊磚的試驗,他們很快便找到了鬆動的牆磚,用撬棍慢慢地將牆磚抽出,抽掉五塊城磚,眼前出現了一個黑漆漆的大洞,這是一條狹窄的通道,長寬皆爲三尺,裡面五尺處便是一道僞裝的薄牆,取掉這堵薄牆,後面便是城頭通往甕城的狹窄甬道。

兩名士兵爬了進去,一塊磚一塊磚地向外傳遞,極爲小心謹慎,唯恐薄牆坍塌,驚動了城頭上的士兵。

不多時,一條漆黑的通道出現在遼軍面前,這條通道直通城頭,高約八尺,但寬只有兩尺,十分狹窄。

兩名強悍的遼軍士兵率先進入甬道,後面的士兵一個跟着一個,甬道在城頭的開口處位於城樓左面,上面蓋了一塊沉重的木板,木板上有鐵環,拉開木板,便可以沿着臺階下去了。

木板開啓了一條縫,城頭上很安靜,大部分值夜士兵都靠在城牆上睡覺,木板慢慢被掀開,兩名強壯的遼軍士兵一躍而出,後面遼軍士兵紛紛涌出,他們兵分兩路,一路直撲熟睡中的宋軍士兵,另一路則毫不猶豫地向開啓城門的絞盤奔去。

.........

當值主將李頌此時正好在南城,因爲有可能宋軍主力會在夜裡從南面過來,所以南城門上必須保證守軍隨時開啓城門。

忽然,北城面城頭傳來了喊殺聲,李頌一驚,回頭向北城門望去,只見北城頭上出現了火光。

他頓時大吃一驚,這種火光大都是通知城外伏兵的信號,他立刻帶着馬頭大喊道:“跟我走!”

他帶着三百名士兵沿着城頭向北城頭奔去。

距離北城頭還有兩百步時,他勒住了繮繩,只見北城門大開,黑壓壓的軍隊正從外面洶涌殺入,甕城門也開了,無數敵軍正衝向城門。

這時,一羣士兵從北城頭倉惶逃來,李頌又驚又急,一揮槍攔住了這羣士兵,厲聲喝問道:“北城出了什麼事?”

一名士兵帶着哭腔道:“遼軍從甕城甬道內殺出來,足有上千人,弟兄們抵擋不住,城門失守了。”

李頌頓時心急如焚,他立刻派士兵去通知軍營和主將劉臻,他自己則調轉馬頭奔向南城,這時候去北城已經沒有意義了,南城旁邊就是倉庫,裡面有五百枚鐵火雷,他深知鐵火雷的重要性,他必須保住這些鐵火雷不能落入遼軍手中。

這時,一萬五千遼軍已經殺出錦州城內,錦州城內到處火光熊熊,主將劉臻醉酒未醒,軍營內的七千士兵倉惶應戰,絕大部分都沒有披掛盔甲,很多人還光着腳,只有一把刀,被遼軍士兵殺得節節敗退,傷亡極其慘重,宋軍士兵們很快支持不住,徹底潰敗了,開始爭先恐後向南門奔逃。

李頌剛打開倉庫大門,便接到士兵稟報,“將軍,軍營主力潰敗了,正向南門處逃來。”

“劉統制呢?”李頌急問道。

統制軍衙已燃起大火,統制生死不知。

李頌頓時意識到大勢已去,鐵火雷運不走了,他當機立斷下令道:“在火器庫裡堆放草料,點火!”

士兵們將幾百擔乾草堆進了火器庫,扔入數十支火把,火器庫裡頓時燃起了熊熊烈火,李頌則帶着三百士兵向西門奔去,西門一向是冷門,向南有山脈阻擋,無法南撤,卻有一條小路可以向北方撤退。

黑夜中,錦州城內忽然爆發出一連串驚天動地的爆炸聲,整個城池在動搖,大地在顫抖。

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四百二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三百八十八章 從何入手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一百一十二章 押題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馬車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十八章 再遇小蘿莉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發現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機密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二百三十三章 怒其不爭第三百八十八章 從何入手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離去第二十三章 走爲上策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三百四十一章 瑣事爭吵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會實踐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五百五十四章 戰爭升級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五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四百一十二章 兩女相見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二百零六章 西閣面聖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閱兵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塊抽籤第九十五章 選教授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二百八十章 一邊倒的殺戮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一百五十三章 碼頭偶遇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遇捉婚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