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

朱樓和朱記錢鋪一樣,同屬於北島商會的海外資產,商會在大宋的資產還有很多,像揚州的碼頭和倉庫,幾座大型紡織工坊,泉州的商會,還有各地的土地房宅等等。

可以說,目前除了京城的報館之外,朱家和範家財產的絕大部分都併入了北島商會。

不過雖然併入北島商會,表面上的經營並沒有什麼改變,朱樓還是那個大掌櫃,還是那些酒保。

黃昏時分,位於東大街的朱樓的特殊雅室內,範寧和富弼正對坐飲酒,談論着接下來的局勢。

富弼自嘲地笑了笑道:“其實那場敗仗也談不上多嚴重,關鍵是信心遭到了巨大的打擊,或許是因爲你一直帶着宋軍長勝不衰,一旦你離職便遭遇大敗,整個朝野的信心都崩潰了。”

範寧喝了口酒淡淡道:“宋遼之戰其實是兩國曆經百年的國運之戰,現在依舊是百年戰役的延續,既然是百年戰爭,那我們應該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問題,之前不管是我的長勝,還是這次宋軍慘敗,都是戰術的問題,如果不看清楚戰略的發展方向,那就不知道下一戰該怎麼打?”

“哦?你倒說說看,戰略的發展方向如何?”

“無非是天時地利人和,說天時,是大宋利用海外擴張,緩和了很多深層次的矛盾,比如土地兼併問題,底層百姓的生存問題,權貴財富積累過大問題,以及軍隊臃腫龐大,戰鬥力低下問題,也解決了朝廷的財政困境,這就是大宋的天時,隨着大宋對海外繼續深耕,獲得的天時之利也會越來越豐厚。

而遼國卻恰恰相反,遼國上層的奢侈揮霍,天子耶律洪基禮佛無度,導致國庫空虛,十幾年前的重元之亂更是遼國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沒有了大宋的歲幣,遼國對漢民的敵視,草原民族掠奪的本性,直接摧毀了遼國的稅基,以至於財源枯竭。

兩次南侵慘敗導致遼國無法從大宋掠奪,便只能從內部進行掠奪,滅絕女真人,殘酷鎮壓克烈部,使遼國人心渙散,王室內部的互相傾軋,又嚴重破壞了契丹人內部的互信,雖然遼國小勝一戰,但改變不了遼國全面潰爛的本質。”

“那地利呢?”富弼興致勃勃問道。

範寧知道富弼是受天子趙頊所託,前來向自己問政,所以範寧也儘量回答得詳細一點。

他笑了笑繼續道:“地利就是宋遼兩國所擁有的戰爭能力,大宋有水軍強項,有鐵火雷這種威力強大的武器,還有精鋼弩炮,更不用說大宋鋼鐵產量是遼國的數十倍,人口是遼國的百倍,糧食富裕,各種戰爭物資儲備充足,能工巧匠數以萬計,可以隨時動員百萬大軍。

而遼國還有什麼,大同府戰役後,遼國能用之軍只剩下二十萬,各種戰略物資匱乏,生鐵鍛造趨於停頓,不是我小瞧遼國,就算遼國拿到了鐵火雷,他們也仿造不出來,更不用說大宋還有蒸汽機,只要不貪功,不冒進,避開遼國的騎兵優勢,最多兩年時間,我就有把握滅了遼國。”

停一下範寧又道:“至於人和,我就不多說了,遼國內憂外患,他們以武力強行征服各部落,一旦遼國衰敗,他們一定會遭到各部落的反噬,從大同之戰,三個草原部落不願給遼國賣命,我就看出了這個趨勢。”

富弼點點頭,“還是楚王殿下看得透徹,有殿下在,是大宋的幸也。”

他給範寧斟滿了酒,又笑道:“我聽說殿下向官家討要十萬戶移民,這可是效法王翦出征?”

“富相公可以這樣想,但也不完全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我遲早還是要回北島,這對我和官家都是最好的結果,否則我軍威太重,遲早會重蹈狄青的下場。”

“狄青是因爲武將入相位,破壞了大宋文官當政的規則。”

“那是胡扯,名升宰相,暗奪軍權,究竟是誰在打壓狄青?富公,你我心知肚明。”

富弼笑道:“這些敏感的話題,我們就不談了,來!我敬你一杯。”

兩人喝了幾杯酒,範寧停住酒杯問道:“還有一件事,我要請教富相公,就是關於海外封地,朝廷究竟是什麼說法?”

這也是範寧極爲看重的事情,就是北島的地位問題,這不是趙頊一個人能決定,而關係到朝廷文官集團和權貴集團的利益,簡而言之,就是整個大宋統治階層態度。

富弼作爲右相,他應該能權衡天子和文官集團的態度,至於權貴集團,範寧一點不擔心,海外封地本來就是由權貴集團主導。

富弼明白範寧的意思,他沉吟一下道:“這件事兩個月前知政堂和天子交流過,我們的態度是以爵位爲基礎分等級冊封,不可能人人都當海外王,基本上認可了國這個稱呼,但這個國是海外國,和西域國同等地位,再細分爲五等,一是王國、二是公國、三是郡國、四是縣國、五是鄉國,比如你的北島就是楚王國,曹高兩家的南島是公國。”

“這五等國有什麼區別?”

“當然有區別,人口,稅賦,擁有民兵數量,建築規格,城池數量,都會有明確的規定,比如你的王國,天子的態度是人口不得超過三百萬,王國可以免稅,但要上貢,民兵數量不得超過三萬人,建築規格等同親王府,縣城數量不得超過百城,要有質子在京,當然,不是當人質,而是你要有兒子在朝廷爲官,長子繼承王位必須由天子冊封,還有國相的任命要向朝廷備案等等,殿下,你只要記住一點就行了,楚王國是大宋的屬國,千萬不要僭越這個地位。”

“那公國呢?”範寧又問道。

“公國人口不得超過百萬,要向朝廷繳納人頭稅,同時還要上貢,民兵人數最高不得超過萬人,建築規格和國公一樣,縣城數量不得超過五十城,也是要有質子在京,而郡國、縣國和鄉國雖然不需要質子於京,但朝廷要這三國中駐軍,他們的人數和縣城數量都要少很多,像鄉國人口不得超過五萬,縣城不得超過三座等等。”

“那麼怎麼升級呢?比如公國升王國,縣國升郡國,有沒有什麼條件?”

富弼搖搖頭,“一旦初始認定後,以後想升級就很難了,要給朝廷做出巨大貢獻纔會有機會,現在還沒有明確規定,但可以打個比方,比如縣國一次給朝廷上貢三百萬兩白銀,或許就有機會升爲郡國。

另外,還有不少商人在海外也買了小島和土地,他們就不要指望封國了,而是叫自治領,稱爲領主,和在大宋內買座莊園沒有什麼區別,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山高皇帝遠,朝廷沒有精力去管他。”

“海外封地規則什麼時候頒佈呢?”

“等制定完成後,要先經朝會討論,然後知政堂表決通過,最後由天子批准後,纔會正式頒佈,我估計最快也要年中六七月份去了。”

範寧起身行禮道:“我明天一早就要出發去萊州,移民北島之事就煩請富公幫忙督促一下。”

富弼呵呵一笑,“你放心吧!戶部已有初步方案了,今年會從巴蜀遷一萬戶百姓去北島,南島也會有三千戶,你們只要做好接收準備便可。”

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喜之日(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一百五十一章 鳳凰暖玉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二百一十六章 面試(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六百七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七百一十二章 蘇氏兄弟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七百零六章 聯名上書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見第五百一十章 莊園集結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二百五十章 新宅入手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結難解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五百五十四章 戰爭升級第七十章 比賽要延期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四百六十三章 麒麟宮面聖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七十四章 四強賽(上)第八十六章 朱府祝壽(二)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器局試雷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備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八十六章 朱府祝壽(二)第六百零四章 完顏計劃(上)第四百零一章 讓他徹底閉嘴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見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襲錦州(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四十八章 趁虛而入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小聚生隙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權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九十九章 找關係要趁早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飲茶夜話第四十二章 老底敗露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六百四十六章 絕密佈防圖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十七章 去鎮裡考試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銀礦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六十二章 有了藉口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