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鐵扇子

斷矛殘刀,折旗於野,伏屍百里,血流成河。

一場大戰直至傍晚,才漸漸偃息,冷秋悲涼,西風慘烈,入眼景象,不忍睹視。

空氣中腥味瀰漫,久久不散,夕陽餘輝撒下,光芒照射關前,暈紅如血。

大獲全勝,幾乎是山倒海裂一般過程,關南西夏軍被兩面夾擊,短短時刻就徹底崩潰掉了。

雖然秦明和呼延灼只帶三千輕騎,但卻是百戰精銳,再於背後掩殺,猝不及防,便是直接把西夏大軍殺亂、殺穿!

前方魯達和李彥仙率了四五萬人馬,已經不比西夏軍少太多,正面衝鋒,西夏軍錯亂之中,首尾難顧,本來在頗超芒鋒的指揮下還能勉強堅持一些,可後面的梁山騎兵實在是太厲害,直接鑿穿進來。

西夏軍哪怕也是久經戰場,可這個時候慌亂不知哪邊應對,兩處皆是兇猛,頓時大敗塗地。

這一戰殲滅西夏軍三萬有餘,俘虜兩萬左右,還有數千不覺跑到何方,無從去向。

本是俘虜不了這麼多人的,許多已經往南面逃走,眼看就能活命,但卻該死不死地遇到宋江帶步軍趕過來。

宋江見到此種情景頓時大喜,知道乃是功勞一件,立刻下令截殺,可憐這些西夏軍,本就是攻城疲軍,又被突襲兩面夾擊,不敵後再跑這麼遠,哪裡還有力氣戰鬥,許多看打不過又跑不了,便直接跪地投降了……

峽口關南大獲全勝,峽口關北也沒有持續對峙,關北西夏軍不知關南消息,便給了趙檉機會。

南面戰事稍一平定,趙檉立刻派人過去給杜壆送信,令他帶兵出城攻殺,不計代價,也要消滅北邊李察哥所率的兵馬。

杜壆領命之後,幾乎傾巢而出,又得了趙檉計策,邊衝殺邊高聲吶喊:南面夏兵覆沒,趕快投降,不投降定殺一個不留!

本來李察哥帶過來這些人,雖然有之前大敗剩下的,有翔慶軍臨時調遣過來的,可也都是精銳,並不比關內的軍兵差,完全可以硬碰硬戰上一場。

可杜壆這裡一喊關南大勝,殺滅了那邊夏兵,李察哥帶的隊伍便人心慌慌起來。

就是李察哥也開始驚疑不定,因爲倘不是南面的戰事平定,北面又怎麼會這般不顧一切地往出殺來?這不合常理軍情!

隨後鏖戰,卻不料關內涌出的人數越來越多,原來是關南空出人手全部過來支援,這般一看,情勢便是明朗,極可能宋軍沒有撒謊,關南那邊可能真的敗了。

如此一來,人心更加失措,沒多久,這關北的夏軍便敗逃而去,杜壆自然不願意放棄這個大好的機會,率領軍馬一路追殺,直至天色擦黑,依舊在古道上窮攆不捨,並未歸城。

趙檉坐鎮峽口關軍府大堂,這時內外燈火通明,半個關中都打滿火把,掛上燈籠,恍如白晝。

四門洞開,趙檉坐在裡面帥椅,宋江帶人覲見。

大禮完畢,儀態周整,各自站列兩旁,趙檉逐個瞅去,看梁山這十八人,此刻風塵僕僕,身上殺敵血跡未乾,除了李逵幾個憨愣的擡頭偷看,剩下全部垂首恭謹,大氣都不敢出。

趙檉目光來回掃了幾遍,最後落在宋江身上,嘆道:“幾年未見,公明清瘦了。”

宋江聞言,“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熱淚盈眶,嗚咽抽泣道:“屬下感激王爺惦記,屬下這些年於河北對抗田虎,心中從未忘記王爺當年教誨,時刻想着能夠再次聆聽王爺敦敦訓導,沒想到今生竟真再有機會,重來到王爺身前,實乃屬下之頗天大幸也。”

趙檉笑了笑,道:“公明起來說話吧。”

宋江從地上爬起:“王爺行覆夏大事,天下震動,萬民歡呼,屬下雖無特殊本領,但也請命乞做王爺馬前小卒,效犬馬之勞,兩肋插刀,萬死不辭。”

趙檉點點頭:“公明言重了。”

揮了揮手,讓他回去,然後目光往後落去,梁山十八人,站在最後面的是鐵扇子宋清。

這時宋清手上還牽着一個小童,年齡不大,也就三四歲模樣,呆呆萌萌地望着趙檉。

宋清看趙檉瞅過來,急忙彎腰行禮,趙檉道:“公亮過來。”

宋清表字公亮,梁山人中,有字的不多,甚至不足半數,一般來說沒正經在學塾讀過書的,都沒有字。

就算是魯達也沒有字,所以趙檉一直以他法號智深相稱,武松也沒有字,趙檉就叫他二郎。

這個字大多老師給起,若是書香世家,也有家裡給取,或長者給取的。

大宋不比往朝,取字年齡較早,一般十二歲就可以,司馬光改《禮記冠儀》,將冠禮置於諸禮之首,“冠者禮之始”,“男子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

宋清聞言立刻向前走,趙檉又道:“帶安平我看。”

宋清回身牽了兒子小安平,過去再禮,趙檉瞅這小童道:“可有開蒙?”

小安平不解其意,立刻擡頭望向宋清,宋清慚愧道:“王爺,犬子一直在東京居住,剛接到身邊不久,尚未開蒙讀書。”

趙檉摸了摸下巴,這宋清兒子可是讀書極好,原本正常發展下去,也是中了科舉的,且還是榜眼,後來做了翰林學士。

“已經不小,可以讀書了。”趙檉道:“對開蒙先生可有什麼想法?”

“這個……”宋清聞言不由猶豫起來,原來梁山上也有飽讀詩書之人,比如聖手書生蕭讓,可是蕭讓在河北時,被田虎的一次偷營給殺死了。

如今剩下人等,也就吳用和朱武兩個讀書較多,可以給小安平做啓蒙老師。

吳用表字學究,綽號智多星,道號加亮先生,原本是山東濟州鄆城縣東溪村私塾先生,出身就是老師,做個開蒙定然毫無問題。

朱武雖然也讀書,但卻沒做過老師,朱武是書僮出身,自小父母雙亡,與財主汪家做工,後來給汪家的兩個兒子伴讀。

他天生聰慧,讀書用心,汪家二子還沒讀熟,他就能背誦出來了,而且還有一身好氣力,又喜歡拳腳,私下跟莊子上的教師又學使槍棒,到了二十多歲時,不僅詩書精通,更是練就了一身武藝,擅使雙刀,十幾個人也近不了他的身。

後來朱武經歷一些是非,遠走江湖數年,和陳達、楊春兩個意氣相投,結爲兄弟,再後來攤上個官司,哪怕他多謀善斷,但那官司是要大筆錢財才能擺平,經過一番商議,三人便一起帶着二三百饑民去了少華山落草爲寇。

說實話,雖然這兩人都通書文,又算自家兄弟,但宋清不想這二人給自己的兒子開蒙。

原因很簡單,他太瞭解吳用,對吳用的性子看得太透,吳用這個人心思縝密,陰險狠辣,性格並不寬仁,急功近利,爲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樣的人,不適合當老師,尤其不適合開蒙。

倒並非他對吳用這些做派厭惡反對,梁山之上衆人,實在沒幾個徹底乾淨,就算是他,手下也不潔淨純善,但他不想讓自家兒子沾染這種品性。

既然要讀書,走君子之路,那就不能找這樣的先生開蒙,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個道理宋清還是知道的。

他大哥宋江這些年奔波輾轉,爲了什麼?不就是爲了改變出身,實現身份躍遷,那麼最好的出路自然是讀書,而不是打打殺殺,而讀書自始便要找個好先生,正人君子,而不是吳用之流。

至於朱武,卻恰好相反,不是因爲了解,反而是因爲太不瞭解了。

雖然在梁山一個頭磕在地上,也知道朱武的出身來歷,但宋清對這個人卻一點都不瞭解,以前山上都少看他說話,向來喜怒不言於色,沒人知道他心裡想什麼。

何況朱武這個人會武藝,雖然說武藝可以防身,也可以健體,但說實話宋清不想讓小安平學。

一方面他知道專一而精的道理,往往學的多了、雜了,反而沒有一項可以做到最好,還有就是俠以武亂禁的道理。

學了武藝,膽子大了,總想嘗試身手,難免出外惹禍,無論是暴打不平也好,還是仗武欺人也罷,都是與讀書無益,甚至容易把自己折損進去。

所以,宋清也不想讓小安平跟着朱武讀書。

“王爺,這個屬下還沒有決定,屬下打算安穩一些時候再說……”

趙檉聞言微微一笑,想了想道:“你不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道理嗎?讀書此事,與安不安穩可無關係。”

“王爺教訓得是……”宋清聽趙檉如此說辭,便也只好硬着頭皮接上,原本只想搪塞過去,此刻卻不好再說旁的,心中暗想得罪人就得罪人吧,畢竟兩害相權擇其輕,秦王是萬萬不能得罪的,別人便只能放在其次了。

“王爺,只是眼下沒有合適的先生,所以,所以屬下才沒打算給安平開蒙。”

聽到宋清這麼說,趙檉眼睛眯了眯,嘴角彎起,目光掃過吳用和朱武,“沒有合適的先生啊?”

“是,是王爺……”宋清訥訥地道,心說今日是把加亮先生和神機軍師徹底得罪了,二人素來都以讀書人自居,自家卻說沒有合適的起啓蒙老師,兩人面上難看,說不得就要揣恨在心。

只看吳用這時微微垂了眉,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沒什麼動作,不過臉色卻深了一些。

朱武則伸手摸了摸鬍鬚,笑意更濃了些。

趙檉手指輕叩桌案,笑眯眯地看向小安平:“想要讀書嗎?”

小安平這個歲數並不太知道讀書是什麼意思,不過問他要或不要,自然是什麼都會說要的。

“要,要讀書!”

“要讀書好……”趙檉點頭:“知道讀書是什麼意思嗎?”

小安平脫口想說是好吃的,但是又聽這名稱不太像糕糖之類,便擡頭看宋清。

宋清用力吸了一口氣,然後沖天上一拱手,道:“真宗章聖先帝有言,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趙檉眯起眼睛,露出意味深長的笑意,瞅向宋清。

那邊宋江神色間出現一抹訝異,也看向宋清,只見這位胞弟臉上恭順純良,但是隱隱又有些讓人琢磨不透的意味在其中,晦暗難懂。

四郎什麼時候背了詩?還是先皇的詩?

宋江眉梢抖了抖,他兄弟二人雖然都讀過書,但讀得並不好,都考不上功名,其中他還要強些,至少能寫能算,也會作兩句歪詩,不然也當不了押司這等權吏。

可宋清卻自小頑皮搗蛋,別說寫算,就是連記最簡單的詩詞都記不下來,此刻又怎麼能夠突然背下了?自長大至今,可從未見他讀過一頁書呢。

宋江有些納悶,神色疑惑。

趙檉看着宋清道:“公亮,這卻你的不是了,既然自身記得這勸學詩,爲何不教與兒子,也讓他早些開竅?”

宋清頓時汗道:“王爺,是屬下疏忽此事了,回頭就教給犬子得知。”

趙檉看着前面的小安平,見這小童十分大方,並不畏縮,不由道:“我有一子喚作趙熹,與公亮你子彷彿年紀,待將來凱旋迴西寧後,不妨入府伴讀去吧。”

宋清聞言不由一愣,那邊宋江急忙道:“四郎,還不趕快謝過王爺!”

宋清急忙跪倒在地:“王爺,犬子何德,竟然能夠陪伴世子就學,屬下多謝王爺擡舉,多謝王爺恩情!”

這時,旁邊衆人都露出羨慕神色,在這些人眼裡,一直都認爲宋清平素無甚大用,若非宋江的弟弟,怕是都沒有梁山排座次的資格,平時既不能出謀劃策,也不能戰場廝殺,一切全憑命好。

可這命好也是種本領,自家孩兒們竟能去陪伴世子讀書,這怕是隻有嫡系親信纔會有的待遇。

趙檉擡手喚宋清起身,就這時杜壆帶人回來,進大堂見過禮後,開始稟報軍情。

他和張憲帶人一路追殺李察哥隊伍而去,斬首無數,幾乎滅絕對方,不過可惜的是李察哥馬快,在衆親兵的保護下,逃出生天。

趙檉沉思片刻道:“整頓兵馬,抓緊納降俘虜,準備隨時進發順州!”

第401章 父慈子孝第182章 刺殺第358章 連環計第117章 高寵逞威,武松心焦第497章 追追追第67章 有我長槍何煌煌第546章 以守爲攻第128章 燕敏郡主第398章 誅惡,刺殺第620章 大宗師下第一人第165章 蔡大公子第68章 冀國公第650章 劍道大宗第593章 劍隱與薩滿第606章 進東京第13章 亡命之徒第89章 紫臺此去天高闊第545章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第21章 神行無影第349章 士族第283章 我爹是侍郎第177章 沒有一個好人!第208章 整軍待發第231章 圓月刀第366章 瞞天過海,兵發杭州第141章 小娘的恨意第616章 北伐,燕京第42章 歡喜樓第11章 京城勢力第142章 小娘的女紅第281章 不如憐取眼前人第84章 殺穿擂臺第355章 秀娘羞忿,聖軍攻城第96章 我姓柳行五,家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第214章 八方連天一派雲,天下綠林一家人第121章 登州籌謀第384章 光明後使第51章 動手第397章 先斬後奏,師門來歷第190章 我,段易長,從不求人!第120章 武二郎拿人第299章 貞娘,你要往哪裡跑?第96章 我姓柳行五,家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第115章 小娘的點心第32章 戲弄第634章 伏殺,北城第209章 大軍徵王慶第37章 無憂洞第526章 壓制不住第334章 氣發銀針第325章 停車楓林晚,玉人何處教第516章 心魔第527章 軍議第87章 熙河隴右,湟水奔流第203章 西軍來人,英傑俊彥,龍蛇虎豹第48章 路遇風波第624章 陰謀詭計,投其所好第605章 原來朕是大光明神第439章 正道滄桑第36章 初探第6章 竟是如此第433章 搜砸第519章 驚戰入魔第162章 梁山之中第164章 追查第461章 湟州風雲第633章 兩難,大戲第533章 龍旗卷,馬長嘶,劍氣如霜第18章 下山第60章 你說甚麼!第234章 選馬撿兵第226章 上擂臺第599章 快去西方請秦王第134章 吾,渤海國皇室後裔,元易第568章 名號,燕北第578章 梟雄末路,機關算盡第206章 帶兵,帶兵!第634章 伏殺,北城第109章 陰謀詭計,步步算計第122章 烽火蓬萊路第391章 蛛絲馬跡第182章 刺殺第190章 我,段易長,從不求人!第187章 小樓內的初春第143章 元易林牙第624章 陰謀詭計,投其所好第443章 小子,你莫非想剃度不成?第386章 英雄島第409章 弟子,禮物,初見第67章 有我長槍何煌煌第429章 宮內辯鬥第9章 帝與太子第378章 敗走幫源第511章 投誠,調兵第236章 血脈第123章 白龍魚服,君臨七海第426章 成親,武藝,劍第123章 白龍魚服,君臨七海第354章 七佛圍城,秦王留人第33章 是非曲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