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信報,謀事

第579章 信報,謀事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興州,早春萌生,萬物新綠,一派盎然景象。

趙檉領兵歸來,軍報已經堆滿桌案。

並非十萬火急那種,否則便會直接追去西北,送到他的手中。

不過卻也都是些要事,看得趙檉直皺眉頭。

最早的信報,來自遼地諜子,童貫借兵女真,女真出手,一舉攻破了燕京。

到底還是走了借力這條路,兜了一大圈子,卻依舊未能靠自家本領打下燕京。

按道理來說,西軍此刻是有這個實力的,爲何沒有攻下,除了童貫指揮不利,那就是西軍自己內部的問題了。

童貫知兵、擅戰,但是卻有個短板,他的長處是打那種山地平原類的攻殲遭遇,大規模的混戰、軍團拉扯,而對於攻城,尤其是強城大關,反而差了不少。

多出來的這些時間內,趙檉通過徵王慶、討方臘,積累家底,又佈置隴右和福建一線,叫自己的大勢逐成,乃有今日佔熙河、滅西夏的壯碩成果。

刺殺完顏阿骨打,給大宋多爭取了近兩年的時間,雖然最後還是借女真力量攻打的燕京,但卻沒有像正常歷史發展那般難看。

雖然女真同樣於燕京城裡搜索了一番,但也只拿官宦大戶府宅錢財,沒去刮地民間市井,也並無擄掠人口,大宋雖說花錢請兵示弱了對方,可這種程度損失,儘管也屬莫大,表現得無能窩囊,可誰讓這麼久沒打下來城池呢,勉強在承受範圍。

道君皇帝昭告天下兩大事,乃破滅西夏與收復燕雲,稱做當世兩大功績,詔書之內不說直超太祖皇帝,但字裡行間分明有些不遑多讓意思,並且言道要於三月二十八進行泰山祭天封禪,爲有宋一朝封禪泰山的事情正名。

隨後的信報便是東京而來,趙檉在東京留下的人手較多,遇到一些算是緊要的,馬上便會報過來,不用等着各路州府張貼皇榜纔會得知。

當前卻沒有這般不堪,沒有那兩場過於丟人慘敗,只是燕京久攻不下,這才花錢請女真攻城,而且也沒有正常發展花那麼多錢。

真宗皇帝爲了擡高自家,還裝神弄鬼搞了“祥瑞”、“天書”之類的把戲,但真正論起資格,真宗皇帝實在不夠,不說宋朝並非大一統皇朝,就且算是,可他自家的些甚麼功績,也根本不夠前往封禪。

而當下卻不是這樣,打不下燕京,原因可以有多種,未必就一定是宋軍孱弱,女真那邊也不好就下什麼斷言,頂多疑惑猜測,卻沒有篤定結論。

且金兵撤退時把燕京城內的財物全部掃蕩一空,甚至匠人、女子等等也擄掠了許多,大宋最後只落下座空城,雖然得了燕京,可除了各種難以估算的巨大損失外,幾乎沒有任何形式的收穫補貼。

前面五位封禪的皇帝分別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這幾位的文治武功,隨便拿出來比較,都能甩得真宗皇帝沒影,但真宗皇帝不聽勸一意孤行,結果這次的泰山封禪,就成了一場徹頭徹尾的笑話、鬧劇。

正常的歷史發展,乃是用三十萬匹絹、二十萬兩銀和燕京代稅錢一百萬貫才贖回了燕京和另外六州,而且交易之時,金兵又再次索要了二十萬石糧食。

這不但是想要彰顯自家文治武功了,還想要遮掩當年真宗皇帝的封禪鬧劇,畢竟依今日表面上的功績來看,他方方面面都要遠超過真宗皇帝,正好將之前那場鬧劇般封禪帶來的不好影響淡化消散,不至於爲後世詬病。

這也讓女真看清楚了宋軍的底細,然後宋軍求助,獅子大開口,開出天價,並且還私下對自家隊伍放出厥詞,言是就算把打下的燕京給了大宋,一但想要的時候,隨時都能取回。

正常的發展,別說燕京,就是另外十五州也根本沒有全都取下,只拿了幾州的地方,接着就連遭白溝慘敗和燕京慘敗兩場損兵折將的戰事。

除此之外,還得按照之前給遼國的歲幣數量,一點不少的每年換給女真,代價不可謂不巨大。

所以,大宋付出的遠沒有那麼多,既沒有換給女真原本予遼的歲幣,這個在海上之盟裡無明確約定,也沒有臨時加價的二十萬石糧食,只是一次性付給金國五十萬兩白銀了事,算是兩不相欠。

當年真宗皇帝被寇準架着徵遼之後四年,不知爲何忽然異想天開,竟不知天高地厚想要去泰山封禪。

不過這些其實並非最重要,最重要的則是,殺了完顏阿骨打,拖後海上之盟簽訂歲日,給趙檉自己爭取了時間。

但是,這並不能說趙檉當年白龍魚服,渡海北上,刺殺完顏阿骨打沒起什麼作用。

這就是女真已經摸透大宋底細,所以纔敢這麼肆無忌憚的明取豪奪。

西軍內部的派系林立,大小將門恩怨不和,爭功奪利,相互拖後腿之事,也導致無法萬衆一心,難有齊心合力,在最短時間攻下燕京城。

至於正常歷史發展,從此以後歷代的皇帝都不去搞什麼封禪,都認爲真宗皇帝拉低了封禪的標準,不願與他同列,認爲丟人。

但這歷代皇帝都是他朝,不包括大宋,大宋的皇帝們還是想尋什麼辦法抹掉這笑話般的事情,不想叫這事情影響祖宗的名聲大宋的威望。

只不過,大宋往後的皇帝更沒甚功績,許多地方還不如真宗,別說什麼仁宗仁厚,神宗英明,想要祭天封禪可不是仁厚英明就夠,那是需要武功的,文治武功缺一不可,甚至武功還更重一些,秦皇漢武唐宗,不都是武功大於文治?

真宗皇帝至少御駕親征過,後面的皇帝哪有這般經歷?就算與西夏開戰,也是都沒得太大便宜。

甚至還要大一統皇朝,沒有大一統何談祭天?

道君皇帝想要祭天封禪,從資格上夠不夠暫且不談,但是若把西夏覆滅之事算他名下,花錢請女真打燕京之事再隱瞞下去,算上隴右開邊,那麼開疆拓土,覆滅敵國,收復故地,皆是不世功績。而這幾乎也等於補金甌了,本來江山金甌不全,到眼下卻是趨於漸整,不說大一統,可比開國之時要強甚極數了。

且道君皇帝這一朝,改科舉,興學堂,修醫館,開安濟坊,建居養院,不說前無未有,可從沒這一朝如此完全。

道君皇帝若是秉持着這些文武功績,祭天封禪,那麼,無論如何也不會像真宗皇帝那般被詬病,也不至於被認作是什麼笑話鬧劇,因爲實打實的東西都是有的,縱算依然不夠資格,頂多後人道一句狂妄自大,而並非丟人現眼。

這不僅彰顯了自家在位所創之功,更可淡去真宗皇帝當年笑事,若去實現,倒不失爲一箭雙鵰之策。

但問題是西夏並非他覆滅的,燕京城是花錢買回來的,那些公醫館,養老院之類,雖然初衷是好,但朝堂批下銀兩,從戶部那裡就是做虛賬目剋扣,到下面層層盤剝,最後真用於百姓手裡,已是十不存一了。

若是繼續粉飾也就罷了,可將來倘有那麼一天外敵來犯,刀兵四起,這些事情恐將暴露於天下,到時只怕聲名還不如真宗皇帝了。

趙檉思索完畢,放下這封密報,繼續看去,接着又看到了童貫封王。

道君皇帝尊幾朝先帝願,復幽燕者爲王,在童貫班師回朝後,把功勞給到童貫身上,封他爲廣陽郡王,而童貫則順勢辭去了知樞密院事職務,致仕還鄉。

他本是開封之人,但祖籍卻在河東路太原府,便請命前往祖籍養老,道君皇帝令準,又賞賜許多財物,令他不日啓程。

隨後則是蔡攸升官,掌管西府,接替童貫任知樞密院事。

還有一些朝堂變動,大多都是封賞,就是趙檉這裡名義上也賞賜了許多金銀珠寶,言之破滅西夏有功,犒賞主帥三軍,只不過盡都是些虛名,錢財哪裡送來過半分。

看到這趙檉摸了摸下巴,心想這便宜老爹可真敢往外說,居然對外講道賞賜他白銀十萬,黃金五千,還有各色寶貝,而實則一個銅板都沒有。

他搖了搖頭,繼續觀看,直至看到最後一封,不由眯起了眼睛。

這最後一封密報同樣來自於東京,是身在樞密院的黃文炳所報。

數年之前趙檉把黃文炳叫過京畿,通過童貫安排進入樞密院,如今已經做上了樞密副都承旨位置,能接觸到不少朝堂大事和機要信息。

黃文炳的密信通過朱小乙的髒衣幫轉出,到了綠柳山莊羅金水處,再快馬悄悄送來了興州。

這信上言道,女真使者至東京見駕,道君皇帝大慶殿接見,女真使者奉上完顏吳乞買親書,向大宋朝廷質問兩事。

一個是大宋朝廷違背當時海上之盟所簽約定,在戰時接受了好幾支遼國軍馬的投降,其中就包括郭藥師的怨軍,叫大宋朝廷給出說法,爲何不承守信諾,違背盟約。

令一個則是金軍在打破燕京城後,進入搜城,着重搜索了蕭幹、耶律大石等人居住的府邸,在耶律大石書房之中,發現了懸掛於樑上的一隻木匣,匣內是趙檉與其來往書信,其中就有商議刺殺大金太祖皇帝完顏阿骨打的內容,且不止一封談及此事,言是證據確鑿,當年暗殺太祖的刺客,就是趙檉!叫大宋朝廷交出趙檉給金國治罪,而且叫大宋朝廷在此事之上,也給出說法!

趙檉看到這裡用力吸了口氣,嘆道:“重德兄啊,當日你若不告知我此事,方纔更顯高明,你忍不住我的激將之法,死前什麼都對我說,那我此刻知曉,反而不夠震驚了。”

他繼續往下看去,原是道君皇帝也不傻,這第一個纔算證據確鑿,畢竟郭藥師等降將此刻都做了大宋的官職,抵賴不得,但第二個書信之事,看似證物俱在,實則死無對證纔對。

耶律大石逃離燕京不知所蹤,誰能確保那些信箋是不是僞造?是耶律大石故意陷害?想要來一招死諸葛毒死活司馬!

就算道君皇帝這時心中已經八九不離十確定這事就是逆子乾的,可也不能承認啊!

於是第一個事情便打起馬虎眼,裝作閉目哈,第二件乾脆咬死不認。

但金國使者是承命而來,哪肯罷休,說既然如此,那叫秦王趙檉過來對質,辨認筆跡,一見真僞,或去燕京,於陣前叫完顏希尹等人親自辨認人形。

道君皇帝更不能答應,實在也是根本召不來趙檉,這個孽障都已經反出去了,哪裡還會聽他話,便顧左右而言其他,就是不接詞語。

其實道君皇帝心思,趙檉一看就明白,這事必須能賴就賴,否則不管他念不念父子之情,一但實錘,金國哪肯只要了人便罷休,必然還會遷怒大宋朝廷,說不得會提出些什麼無理要求,弄不好還要大興刀兵,打着爲完顏阿骨打報仇的旗號,犯邊侵境,那可就大大不妙了。

最後金國使者看見道君皇帝耍起無賴,就威脅說,兩事全無說法,既然如此就回去稟報金帝,若都無解釋,以後發生任何事情,不要怪大金無情,只怪宋國不義,然後就離開了東京。

趙檉看完書信沉思片刻,完顏阿骨打之死的事情,只要自己不出面便是難有對證,至少短時間金國無法做出最後甄別,除非就是想要開戰,可以直接拿來做藉口。

但第一個納降遼國將領隊伍卻說不過去,畢竟海上之盟的盟約書寫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能招降,怕是金國會因此有所動作,而派使者此來,其實也是一種試探。

不過這都不應是眼前事情,中間肯定還得再有幾次兜搭,纔出最後分曉,到時是打是談,才能見結果,所以眼下倒還能輕鬆些時日。

隨後過去三天,秦王宮張燈結綵,趙檉與元鏡成親,畢竟元鏡肚子一天天大起來,總得有個名分,元鏡對此也無抗拒,便按漢禮完婚。

又過七日,趙檉點上三萬人馬,帶了魯達、武松、楊志、秦明、呼延灼五將,又帶元纓、周鬥元兩個,留下杜壆坐鎮興慶府,向南回返西寧州而去。

 

第602章 折家軍第388章 驚天秘辛第529章 大戰上演第112章 要官,拼了第221章 聖姑現第177章 沒有一個好人!第627章 天不生我趙陽曦,女真萬古如長夜第183章 追敵第505章 下會州第136章 堂上考較第375章 天龍吟第650章 劍道大宗第173章 兵事第255章 兵臨城下第363章 奪命之劍,詭詐之計第580章 歸城,西海第200章 三娘,扈三娘第201章 宋江心事第649章 劍劍劍劍劍劍劍第14章 七星會第467章 進退維谷,圍魏救趙第616章 北伐,燕京第589章 隱藏,佈置第304章 太學詩會第638章 仇人相見第280章 爭奪花魁第59章 統統該死第397章 先斬後奏,師門來歷第304章 太學詩會第573章 天山七劍,神鷙七子第523章 禽獸不如第87章 熙河隴右,湟水奔流第186章 河北田虎,淮西王慶第667章 今日方知我是我第450章 改元靖康,未雨綢繆第88章 君騎白馬,青梅折花第125章 黃裳,元吉。第140章 公主的仇恨第383章 疑雲密佈第534章 刀槍動,縱橫間,誰能相抗第18章 下山第399章 暗戰,失策第202章 林沖娶親第636章 山林,菜園第327章 黃馬生變,綠柳來人第461章 湟州風雲第581章 相遇,動盪第81章 古怪步法第256章 惑亂軍心第510章 決策,頓悟第631章 對策,試探第22章 潯陽樓上話北南第620章 大宗師下第一人第226章 上擂臺第303章 水燈畫舫第376章 計會軍第38章 殿前司第579章 信報,謀事第673章 三生石上刻你我,永生永世在心間第634章 伏殺,北城第79章 招供第464章 秦王川,山海指第186章 河北田虎,淮西王慶第188章 大理來人第418章 十步殺一人第432章 衝府第346章 河畔人家第37章 無憂洞第60章 你說甚麼!第85章 滿江紅第35章 地下世界鬼樊樓第549章 梁山好漢第291章 謀算,分寶,猜測第435章 風雪滿東京第661章 凌波微步舞北冥(三)第213章 廬州擂奇謀第168章 行酒章程第276章 回東京第589章 隱藏,佈置第131章 藥粉第612章 發動第179章 明教,聖姑第619章 此人好色第123章 白龍魚服,君臨七海第535章 覆滅第271章 相互算計第432章 衝府第312章 小樓一夜聽風雨第520章 喪心病狂第48章 路遇風波第279章 燈火璀璨上樊樓第610章 柺子馬第327章 黃馬生變,綠柳來人第661章 凌波微步舞北冥(三)第588章 宋武大帝,宋文帝,宋天帝第97章 殺帝,殺金帝完顏阿骨打第495章 乘勝,來人第485章 戰西涼第572章 思過崖人行第292章 忠心報答趙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