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章 貴平救場

天禧四年六月二十四,臨起事前一日午間,周懷政將親信殿直劉益,三班借職李貴、康玉,殿侍唐信和徐原,入內供奉官譚元吉、高品王德信招入府內,一直密謀到掌燈時分。

周懷政細細的叮囑了明日行事之細節,再三承諾一旦事成定然爲在座諸人向太子請功,榮華富貴當不在話下。

衆人唯唯稱喏,隨後又大擺酒席飲宴了一番。

待親信們走後、周懷政獨自一人閉目沉思,細細揣摩何處還有紕漏。

他正想的入神,家僕入內叉手行禮道:“主君,陳琳陳都都知來了。”

周懷政一驚,都都知爲何夜裡來訪,莫非事情有變,可都都知並不知情啊。

他站起身來迎出廳堂外,卻見陳琳帶着一人走了過來,周懷政詫異的問道:“君烈,你爲何從臺灣回來了。”

陳琳“哼”了一聲道:“且休問君烈的事,先進去說話吧。”

周懷政見他面色不豫,不敢多言,忙躬身請陳琳入內,林貴平望着周懷政搖了搖頭,長嘆了一聲走進廳堂。

陳琳坐在主位上一言不發,雙眼卻是緊盯着周懷政,周懷政心下一陣發虛,也不敢坐,躬身站在下首。

陳琳一拍桌子喝道:“周懷政,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拾掇衆人逼聖上退位。”

周懷政渾身一顫,背上陣陣冷汗冒出,都都知怎麼知道了?

他不敢對陳琳撒謊,抱拳悲憤的說道:“啓稟都都知,劉後與丁謂奸賊趁着陛下病重,矯詔將寇公罷相,陛下卻並不知情。現今內有劉外有丁,豈不是重演大唐武后之禍,太子日後又將如何自處?屬下也是無奈纔出此下策。”

陳琳怒道:“念你一片忠心護主,老夫便先不追究,但你爲何不與老夫來商議此事。”

周懷政挺直了腰背道:“都都知,小的一人做事一人當,不想連累都都知,小的與寇相也是這般交代。”

陳琳聞言臉色緩和了下來,搖了搖頭,長嘆了一口氣,對着林貴平道:“君烈,你來與他說道說道。”

林貴平趕緊問道:“懷政兄,你與楊崇勳、楊懷吉說過了詳情否。”

周懷政狐疑道:“君烈,你是如何得知的,某還讓陳坤和楊文廣一起舉事,可那都是某孤身前往的,並無告訴他人。”

林貴平笑道:“你這兩日的一舉一動都都知皆在暗中查探,方纔從你府上出去的劉益向我等坦白了此事,你還是快快告知詳情,好與你善後。”

周懷政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在下已向楊懷吉、楊崇勳交過底,明日一起舉事,君烈老弟也來助某一把麼?”

陳琳又是一拍桌子,大喝道:“幫個屁,你這蠢材,都大禍臨頭了,還沾沾自喜,那楊崇勳和楊懷吉已經去告密了。”

周懷政一聽頓時大驚失色,林貴平拍了拍他的肩膀,將實情告訴了他。

原來林貴平來到東京城後,先去見了陳琳,轉告了吳夢的意思。

陳琳老於世故,並不揭穿,而是派了密探私下查訪,並緊盯楊崇勳和楊懷吉二人。

這二人入夜時分先去了丁謂府上,密謀了許久。

隨後爲掩人耳目,丁謂帶着二楊從丁府後門出來,坐上一輛婦人的馬車又去了樞密使曹利用府上。

皇城司密探將此事報知陳琳後,林貴平覺得有些不妙,兩人趕緊來到周府,準備當面質問周懷政到底想幹什麼。

一路行來正好碰上殿直劉益,劉益哪敢隱瞞陳琳,一五一十說了出來,陳琳一聽就知道大事不妙,楊崇勳和楊懷吉分明就是去告密的。

陳琳緩緩說道:“懷政啊,幸虧君烈及時從臺灣趕回來,他轉達了吳先生的意思,老夫方派出密探一直盯着與你交往之人,這纔將二楊之動向打探的清清楚楚。

說罷嘆了口氣,又道:“謀逆可是死罪,事已至此,你就等着被砍頭吧。”

周懷政萬萬想不到平日稱兄道弟的兩個同袍,事到臨頭卻反戈一擊,他雙腳一軟頓時癱倒在地,怎麼也想不透這二人爲何要背叛自己。

林貴平憐憫的看着周懷政道:“懷政兄,速速把你的家人召集過來,跟隨某的護衛趁着城門未閉連夜去臺灣避禍,趕緊去吧,別婆婆媽媽的像個娘們。”

周懷政驚醒過來,連滾帶爬的去叫養父周紹忠和弟弟周懷信,家眷們都來到了廳堂,惶恐不安的看着陳琳和林貴平二人,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周懷政惶急的對着弟弟周懷信道:“二郎,你什麼都不必問,多帶些金銀便是,跟着臺灣來的護衛速速離開東京城,越快越好。”

周懷信本就膽小,聞言驚恐的望着周懷政呆若木雞。

陳琳道:“懷信,你還不速去,等着吃牢飯麼?”

周懷信這才如夢初醒,踉踉蹌蹌的去收拾細軟,

周懷政隨即又走到周紹忠面前,跪下磕頭道:“爹爹,孩兒不孝,都是孩兒牽連了周家,爹爹還是快走吧,一路多多保重。”

白髮蒼蒼的周紹忠剛剛與陳琳一番細談,已知事情的起因經過,聞言後老淚縱橫道:“大郎啊,你怎可行此謀逆之事,讓爹爹有何顏面去見先帝啊……”

待到家眷們跟着臺灣廂軍離去後,周懷政跪在陳琳面前磕了三個頭,淒涼的說道:“小的感謝都都知多年的栽培,如今小的有負都都知的期望,還望都都知見諒,小的來世再報都都知的大恩大德。”

陳琳嘆氣道:“唉,也是老夫太放縱你了,你先是幫着官家弄那天書封禪之事,如今又拾掇寇相公進獻天書,別以爲老夫不知!

算了,再說這些也晚了,看在你父紹忠的分上,老夫會幫幫你。君烈出了個好主意,你且附耳過來,老夫教你如何做。”

待陳琳說完,周懷政頓時臉露喜色,又給陳琳磕了三個頭。

陳琳道:“行了,別再磕頭了,老夫還沒死。你起來將府內收拾一番,萬不可留下什麼把柄,老夫這便走了,你記着明日任憑大刑加身,也不可連累他人。”

出了周家大門,陳琳道:“吳先生和無名大師真是有得一比,竟然未卜先知,周懷政此事無一不被他言中,當真是在世高人,睿哥兒能拜在此人門下也是福澤深厚。”

林貴平道:“吳先生的確是學識深厚,那寶箱也所言非虛,臺灣島定然大興。哦,對了,若是丁謂派人暗害寇相,都都知待如何處置?”

陳琳搖搖頭道:“老夫此處不可派人,以免被丁謂發現,還是從你身邊遣兩個身手好的護衛吧。”

林貴平抱拳道:“末將遵令,那末將先找個小店住下,等候都都知調遣。”

翌日,宿宮禁衛出動,來到周懷政家中,周家大門敞開,周懷政大刺刺的坐在廳堂的主位上,端着酒杯自斟自飲。

禁衛班頭上前說道:“周都知,你的事犯了,跟我等走一趟樞密院吧。”

周懷政哈哈笑道:“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走吧。”說罷長身而立。

班頭眼中閃過一絲敬佩的眼神,隨即示意隨從將周懷政押往樞密院。

皇宮資善堂,趙禎聽到周懷政爲了自己出事被抓,頓時心急如焚,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他連連說着要去求見爹爹給周懷政說情,楊文廣和陳坤二人卻是面如死灰,神情委頓。

晏殊苦勸道:“太子,你不可前去,否則官家、皇后定會以爲是太子主使,對你可是大大不利啊。”

趙禎以前還有些懦弱,如今與陳坤相處日久,受了他的影響,心志堅定許多,他凜然說道:“今日不能護持爲本王效忠之人,他日如何還有壯士爲吾效死。”

楊文廣、蔡伯俙、陳坤等人都上前相勸,趙禎只是不聽,扭頭出了資善堂的大門,也不呼喚他人,獨自往崇政殿徒步走去。

楊文廣、陳坤對視一眼,快步追上緊緊跟隨,晏殊、劉從德、蔡伯俙卻在大門口猶猶豫豫,不敢前去。

三人走了半晌,迎面卻碰上了陳琳,陳琳行禮道:“太子,你這是去給周懷政說情否。”

趙禎點頭道:“正是,都都知,你看我要如何說辭纔會讓爹爹放過周懷政?”

陳琳欣慰的看着趙禎道:“太子仁義,不過爲他說情就不必了。”

說罷附在趙禎耳邊小聲說了幾句。

趙禎臉上的喜色一閃而過,點了點頭,一副正經模樣掉頭就走回了資善堂,搞得後面跟來的楊文廣和陳坤莫名其妙,晏殊三人卻是如釋重負。

陳琳叫住了陳坤和楊文廣,罵道:“你二人是豬腦子麼,居然想跟周懷政去行那謀逆之事,陳坤,若不是你的師尊料敵機先,你們此刻已在樞密院受審了。”

楊文廣和陳坤兩人耷拉着頭不敢吭聲,陳琳壓低聲音道:“此事老夫已處理妥當,你二人就當從無此事,繼續好生侍奉太子,將此事爛在肚子裡,跟任何人都不得再提起。”

楊文廣和陳坤兩人誠惶誠恐的點頭如搗蒜,心卻是放了下來。

189章 試論天下(下)289章 禁軍家眷(上)397章 豐原縣立(三)176章 中秋夜宴(1)304章 廣南之事(下)381章 雙雄對決(四)241章 欣欣向榮451章 天聖二年底(五)160章 皇宮面君第五十五章 明教的蠱惑166章 遊歷東京(3)177章 中秋夜宴(2)384章 天聖二年元日(三)292章 莆田移民(二)297章 東京房地產窩案(二)371章 國王親迎107章 洪水之禍(中)241章 欣欣向榮306 少年成長之煩惱(下)376章 注輦入侵455章 廣南西路年末187章 官家來訪(下)第九十一章 賦稅之論151章 朝臣羣像第八十九章 三人籌劃468章 衆生百態(中)144章 廂軍政訓(下)第七十章 中秋佳節(下)161章 醫治官家(上)第五十八章 谷酒出爐第七十二章 潤州礦難(下)419章 登陸琉球(中)第七十三章 十里飄香281章 臺灣論政(上)243章 周家上島第五十三章 丁睿炒菜(下)112章 丁睿的抉擇(上)199章 不歡而散453章 西北邊境(中)208章 遊析津府358章 柳七入臺(下)447章 天聖二年底(一)第九十章 蝴蝶微風111章 朝廷批覆(下)234章 民族融合的開端175章 官家親臨(下)第四十五章 上元佳人262章 民用作坊296章 東京房地產窩案(一)126章 建設基隆(下)222章 希文入臺(中)244章 大開眼界(上)第三章 吳山少年393章 回返儋州414章 進擊的臺灣(下)157章 虹橋巧遇421章 瀘州鹽井(上)第三十四章 蘇州訟師415章 趙禎的婚姻(上)133章 臺灣逸事331章 劉娥新政218章 吳夢論夏第八十二章 天禧二年蘇州的變化151章 朝臣羣像313章 天聖新年的臺灣(中)371章 國王親迎422章 瀘州鹽井(中)第六章 渡口遇乞428章 外藩來朝(上)200章 擄至契丹第二章 義利之辨(上)148章 皇帝病重125章 建設基隆(中)220章 折服范仲淹100章 起航前的準備(上)120章 太子賑災272章 西北射天狼(三)309章 崖州之事(下)第六十四章 嗩吶聲聲216章 強行開閘349章 洗腦大法第三十五章 水落石出117章 移民遠航(上)377章 海戰在即第六十六章 資善堂格物147章 礦脈換工匠405章 丁睿回鄉132章 林貴平回吳山村455章 廣南西路年末第十七章 出身高低454章 西北邊境(下)291章 莆田移民(上)227章 遺民歸附324章 天聖春闈(2)第八十二章 天禧二年蘇州的變化373章 真臘風情(上)第四章 少年蒙學(上)323章 天聖春闈(1)第三十章 籌劃魚檔437章 國子監辯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