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靈烏賦

因爲沒茶,所以雲崢與蘇洵喝的就是酒,大清早的一大碗酒灌下去,肚子裡就翻江倒海一般,好一陣子才平復下來,雲崢笑得很開心,自己想給蘇洵一個下馬威,沒想到老蘇也是這麼想的,誰家大清早的就拿出玉凍春來待客?這是最烈的一種酒,顏色碧綠也不知道埋在地下多少年,酒汁子粘稠的都能扯出絲線來,價值絕對不菲。

雲崢放下酒碗擦擦嘴道:“先生這是答應收雲鉞爲弟子了?”

蘇洵點點頭說:“確實如此,雲家的算學讓老夫無限嚮往,景先昨日拿回來的冊子,老夫研讀了一宿,能理解者只有三成,好些符號老夫聞所未聞,以前老夫還總是想找些艱險怪澀的難題來考校一下自己的心力,誰知道,昨日拿來的那本小冊子竟然讓老夫百爪撓心無從下手,只是一道放水,灌水題,就消耗了老夫三個時辰,使用了算籌這才解開,雖然解出來了,卻讓老夫汗顏無地,這是取巧啊。”

雲崢又喝了一碗酒對蘇洵說:“同樣啊,先生的文章在下讀了不止一遍,每讀一次就會有新的領悟,與其說是您在貪慕雲家的算學,不如說是雲崢對您的學識垂涎不已,學問一道本就該博取所長,兼容幷蓄纔對,精通一家一室的學問算不得大家。”

蘇洵大笑道:“難得你年紀輕輕就有這樣的見解,老夫認爲學問一旦牽扯到道統,被冠上某家某人的名字就落了下乘,蘇洵的學問,就是從苦讀中得來的,世兄既然不嫌棄蘇洵的學問鄙陋,雲鉞這個學生我就收下來,至於能不能學到東西,就看這孩子的造化了,老夫非常反感說某一個孩子是什麼天縱之才。那樣對孩子沒有半點好處,世兄當要戒之。”

“這是自然,晚生今日這樣說就是爲了增加一點說話的力度,平日裡我也沒有這樣說過,這孩子性格早熟,還希望能在先生座下受教,這是他的榮幸和造化。

先生您看是不是這樣。平日裡就由先生教授,這些孩子詩書禮儀,每三天空出一天來由晚生教導他們算學,算學一道晦澀難懂,尤其是我們這一脈的算學,想要學好。需要極高的悟性,最好從幼年時期就開始,所以蘇軾,蘇轍過來學習,景先雖然也是一個好孩子,但是他的年紀大了,從頭開始學習算學。對他來說就是一種煎熬。”

“怎麼會這樣,老夫也是從二十七歲纔開始認真讀書的,算學難道就特殊一些?”蘇洵有些不滿意雲崢的說法。

雲崢笑着說:“好辦,您可以讓景先過來聽課,我會用心教的。”

蘇洵狐疑的瞅瞅雲崢,也不在說什麼,自己就是通過苦學才成材的,沒理由景先成不了才。這孩子性格堅毅沉穩,是蘇軾和蘇轍根本就不能比擬的,老天爺從來都不負苦心人,所以他下定了主意一定要景先嚐試一下。

說完正事,蘇洵忽然問雲崢:“乘煙觀慘事,世兄知否?”

雲崢一時不明白他的想法,迷惑的點頭說:“自然知道。此事的根苗其實還在我的身上,天罰降臨的時候,我就在乘煙觀,差點沒命。”

“天罰赫赫否?”蘇洵彷彿對這事非常的感興趣。聽到雲崢自稱是當事人,立刻追問。

“一擊之下,大殿損毀,糜爛十丈,亡百口!”

蘇洵撫掌大笑道:“果然天理昭昭,臨來成都之時曾與友人論及乘煙觀之事,不論如何測算髮現都非人力所能及,曾公亮斷言,人世間絕無此犀利之器,老夫雖然對鬼神敬而遠之,也希望這一次是真正的天罰,世人愚昧,驕奢淫逸者衆,大宋如今沒有了建國之初的鋒銳之氣,處處歌舞昇平,但願大宋這樣的驚雷能再多一些,至少還能警醒世人。”

雲崢一聽蘇洵的話,後脊背的汗珠子就下來了,不敢想象自己揹着炸彈滿世界流竄的情形,勉強笑着接口說:“這種事有一兩次已經是駭人聽聞了,再多一些,官家恐怕就要去祭天,下罪己詔了吧,我們還是安穩的過日子爲好。”

蘇洵多半喝高了,斜着眼睛看了雲崢一眼說:“少年人怎麼就滿身的暮氣,吾輩生於天地間自當虎視鷹揚,萬里縱橫方不負大好的年華,何能如同雞雀蜷伏於屋檐之下,得三兩條肥蟲就引吭高歌,如今大宋看起來歌舞昇平,實際上已經是危如累卵。

外有契丹,發賊對我大宋虎視眈眈,內有痹症層出不窮,範公所言十事,擇長官,厚農桑,修武備,均公田那一條不是切中痹症的良藥,只可惜慶曆新政,只有一年而已,若有十年之功,大宋必將煥然一新矣!”

雲崢總算知道蘇軾的大嘴巴的毛病從哪來的了,沒有錯,就是從他老子身上得來的遺傳,很多時候管不住自己的一張嘴,這才把一輩子活得悽慘無比,這方面以後要對他加強一下教育。

雲崢不過初見蘇洵,居然能從他的嘴裡得知他的政治主張,如果是車軲轆話當然無所謂,你這樣旗幟鮮明的支持老範真的沒有問題嗎?

如今老範被貶官到了鄧州,富弼已貶至青州,歐陽修貶去滁州,滕宗諒貶在嶽州,尹洙則流竄筠州,這些改革的中堅力量都已經被人家夏竦利用一個小小的丫鬟就打的落花流水,忠臣其實是非常脆弱的,遠沒有奸臣活的自在,也沒有人家有無數的手段可以利用,這個時候還怎麼往他們身上貼?你不是官員,可以胡說八道,張方平有你這樣的幕僚恐怕是他最大的不幸。

雲崢不由自主的把身子往外挪一下,因爲老蘇現在喝一口酒就大罵一句章得象和賈昌朝,這兩個是什麼人?是出了名的小心眼的奸佞之徒,但是人家現在是宰相。

蘇洵罵的極爲痛快,雲崢只好命下人送上筆墨,思考了一會就把梅堯臣寫給范仲淹的《靈烏賦》中的一段話抄寫下來放在桌子上,眼見蘇洵躺在席子上依舊痛斥不絕,雲崢的頭就疼得厲害,年紀這麼大了,怎麼脾氣反而越發的暴烈了?

雲崢告辭回家,陸輕盈和雲二已經和藍藍,蘇家兄弟出門去遊玩了,院子裡靜悄悄的,程夫人憂愁的目送雲崢離開,匆匆的走到前廳,發現丈夫已經徹底醉倒了,安頓好丈夫之後,纔拿起桌案上的那片紙仔細的誦讀:“鳳不時而鳴,烏啞啞兮招唾罵於時閭。烏兮,事將乖而獻忠,人反謂爾多兇,胡不若鳳之時鳴,人不怪兮不驚!烏兮,爾可,今語汝,庶或我聽。結爾舌兮鈐爾喙,爾飲舌兮爾自遂,同翱翔兮八九子,勿噪啼兮勿睥睨,往來城頭無爾累。”程夫人因爲擔心丈夫不免聲音大了一些。就聽丈夫在牀幃間大呼小叫的說:“梅堯臣乃是無膽鼠輩,範公的《靈烏賦》纔是雄文,綵鳳不作鴉雀鳴,若是口不應心,文不應心,老夫寧願去死。”說完之後就鼾聲如雷。

程夫人將那張紙折了起來,塞進了袖筒,沉默良久之後,才提筆給雲崢寫了一封信,讓僕人送到雲家。

雲崢回家的時候,陸輕盈他們也回來了,在後面和程夫人談話的時候她就知道雲二已經被蘇洵收錄了,至於自家丈夫和蘇先生的交鋒,陸輕盈是不管的,現在她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在藍藍的身上,因爲雲二在說起藍藍的時候,樣子非常的詭異。

這是什麼緣故?難道夫君和藍藍有什麼不能說的事情不成,不過看到雲二四處亂轉的眼珠子的樣子,就知道自己差點中計,所以也就默不作聲,旁敲側擊的從藍藍那裡知道實情之後,就當着蘇家三兄弟的面,在雲二的屁股上狠狠地抽了兩巴掌作爲懲罰。

雲崢回來了,但是臉色卻不大好,自己一心想要避開和范仲淹這些人見面,就是擔心自己會被這些人強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蠢了吧唧的摻合到他們的鬥爭裡,要知道這樣的鬥爭只要打上你是某一派的標籤,這輩子想清洗那是在做夢。

“夫君莫非出師不利?”陸輕盈走過來問道。

“原本就不會有爭論,何來勝負之說,只是我前面把事情想的有點簡單,和蘇家打上關係對咱家來說不一定是好事,今天才知道蘇洵原來是一個性格非常激烈的人,而且倔強的可怕,最讓我無法接受的是他做事的方法,不講究策略,只喜歡光明正大,大鳴大放,這樣看不清形勢的人很快就會招禍,到時候我們幫是不幫?我抄錄了梅堯臣的《靈烏賦》給他,但願能讓他閉上嘴好好地教育子弟,準備參加科考纔是。”

陸輕盈也懶洋洋的坐到雲崢的身邊說:“程夫人倒是一個有主見的人,不妨請程夫人和蘇先生說說,蜀中現在也在清算慶曆老臣,張方平接受蜀中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按理說張方平有自己的立場,蘇先生無論如何也需要和張方平站在同一個立場上纔是,怎麼會像夫君說的有那麼大的差別呢?”

第23章 脫身第39章 荒山聖音第37章 尋找刻裡鉢第62章 傻子第23章 古今沒區別第12章 戰爭之王第77章 成功!第40章 造反的徵兆第69章 殺賊第60章 鍾秀八分第23章 瘋子第41章 軍功的用處第65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5章 沙灘城堡一樣的遼國第69章 皇帝的夢第16章 交子的運用第69章 一心爲國的李常第58章 壓烏龜第63章 雲崢的教育之道第26章 靠不住的節操第50章 流民入戶籍第1章 羣魔攻貪狼第36章 獻媚第45章 共天下的條件第61章 絕地啊第40章 發動第82章 斷鴻的猜想第58章 豺狼來了第43章 替死鬼第71章 世家啊第53章 寒林來了第2章 蘇軾第13章 母子第38章 潑皮!第68章 給衍聖公的禮物第19章 騙子云集第22章 雲崢的買賣第2章 斷後第4章 便宜行事第1章 大災害爲了人品再接再厲第33章 死城第66章 論將第18章 山核桃和陀螺第17章 被遺忘的人第42章 人羣裡的和尚第1張 保底月票第73章 盛宴第49章 大雪滿弓刀第40章 燃燒的油第5章 不解風情和焚琴煮鶴第55章 安家第33章 生不如死第31章 戰爭是瘋子的領域第34章 言過其實第11章 千古大謊言第45章 吊睛白哦猛虎第55節 鄉情第39章 荒山聖音第1章 妖孽橫行第53章 春哥兒是個有想法的人第8章 沒藏訛龐的成功第27章 打過才知道第30章 吹牛的隱患第68章 情爲何物?第52章 蘇軾的天地人第76章 殘暴的陸輕盈第58章 我歸家時落英繽紛第12章 新思想之間的交鋒第16章 交子的運用第33章 驢子眼前的胡蘿蔔第19章 自省和狗洞第62章 傻子第4章 養馬地第65章 給蕭打虎準備的陷阱第42章 帝王基業第12章 岌岌可危第19章 監軍第66章 好黑的心啊!第五十九 忘不掉的故國情第71章 發動了第53章 《元夕》大盜第45章 豪言壯語帶來的痛苦第26章 喜歡在地穴讀書的人第51章 有組織的和尚第21章 草垛裡的故事第40章 鬥毆第61章 突圍第66章 坐困愁城第60章 推心置腹老陳琳第56章 推心置腹第20章 奇怪的要求第70章 掃興的陸輕盈第32章 大雨人間第27章 貧窮和富裕第19章 皇帝的怒火第67章 遷徙的角馬羣第70章 餿主意第34章 退意第四三十九章 天災還是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