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黃河,繞不過去的話題

雲崢不願意留在東京城唯一的原因就是因爲他不喜歡浪費生命,這座城池太繁華,太舒適,如果在這裡停留的太久,雄心壯志會被逐漸消磨掉的,而云崢自認不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所以必須離開,而且是帶着全家離開。

生活和志向他一樣都不想鬆開。

“你拿什麼去和青塘那些彪悍的年輕人比拼?你的戰象已經被運送到了南方,你的武勝軍已經被分割的凌亂不堪,你的九個軍侯,已經成爲大宋各個軍隊的主官,你敢調用一個都是大麻煩。”

“如果不這樣,我怎麼可能全家都離開啊?我打算去當秦州知府,是文官,又不是武官,帶着家眷上任豈不是合情合理?”

狄青不聽雲崢的廢話,直接道:“你拿什麼去說服龐籍這些人同意你去秦州?‘

雲崢拿手搓搓自己的臉頰道:“會有辦法的,那些人沒一個蠢的,知道我這是去幹什麼,明顯對大宋有利的事情,他們不會阻攔的,現在其實是最好的時候,朝堂裡沒有真正的惡人,有的都是一羣想要幹事情的人。

你看看龐籍,他表面上在和我們死磕,但是對西北邊軍的撥款卻從未延誤過,包括在我看來數量已經多的可疑的火藥,他也是第一時間滿足了那些人。不管是選軍,還是換防,都乾得很專業,當然,咱們大宋缺馬這件事他也沒有好法子,我打算找他好好地談談。沒有戰馬,我們的夢想基本上都是空談,想要靠兩隻腳在西北的大地上追趕上那些蠻族,這根本就是做夢啊。

所以說,我打算找個合適的時間和他仔細說說,他不一定會阻止我出去,他還不是一個爲了官位就喪盡天良的人。

一切都放在明面上談,我不覺得這是一個過於爲難的事情。上元節已經過完了,春天就要來臨了,大宋也該年號了。一切都應該有一個新的開始纔好。”

狄青點點頭道:“既然如此。老夫這個尸位素餐的副樞密使也該動動了,就和我們以前想的那樣,你去西北,我去河間府。爲了不讓遼國忌諱。老夫此去也不擔任軍職。”

雲崢艱難的給了狄青一個笑臉道:“將在外。君命才能不受!”

說完這些話,倆人似乎都放下了心事,攤開四肢躺在皮毛堆裡享受冬日的暖陽。只不過一個像老虎,一個像熊羆……

大宋很久以來都沒有這樣安靜過了,開衙之後,各地的文書傳來,趙禎沒有找到那些讓他頭疼不已的蠻人寇邊的文書,遼人打草谷,西夏捉生軍也好像杳無音訊,邊軍傳來更多的消息卻是屯田開荒的好兆頭。

如果屯田能夠滿足邊軍三成糧食所需,大宋今年財政結餘就有望突破百萬貫,就能把力量轉移到治理黃河上面來,工部早就有文書證明,治理黃河不能依靠修修補補,必須進行一次最大規模的治理,如此才能長治久安。

慶曆四年春,開封開寶寺的開寶塔倒掉了,這座木質建築只矗立了五十五年,這是太祖皇帝修建的寶塔,原想着能夠矗立到很多年以後,沒想到,一場雷暴就讓它成爲了開封城最大的火炬。

開寶塔的倒掉,也開啓了慶曆年間災難的開始,從那一年開始,無窮無盡的災難就落到了大宋百姓的頭上,直到儂智高叛亂之後,開寶塔的重修已經被大臣們提到了議事日程上,因爲所有人都認爲,雷火襲擊了開寶塔,擊潰了大宋的國運。

趙禎雖然不相信,但是爲了安慰天下的百姓,他不得不在皇佑元年在東京重修開寶塔,不過這一次他沒有修建木塔,而是用磚石和琉璃在上方寺重修了一座磚石結構的塔,幾年的風吹雨淋之後,這座塔變得黑黝黝的,如同鐵塔,所以他原來的名字逐漸被人忘記,人們開始稱呼他爲鐵塔!

趙禎如今你就站在鐵塔上,他不需要低頭,只需平視就能看到黃河上的白帆,都說開封人頭頂上頂着一盆水,這句話說得過於平淡了,應該說東京人頭上懸着一條要命的絞索。

自古以來治河從來都是大功業,海晏河清是這條害河變得渾濁之後所有的帝王共同的夢想,每年的這個時候,趙禎都會來到這裡看黃河,因爲每年的這個時候,正是開河的時候,滾滾的黃河水攜帶着大量的冰塊從上游雷霆萬鈞的向下遊砸下來。

東京地勢平坦,冰塊到了這裡就會淤積起來,如果一次性的融冰下來的過多,而下游的冰還沒有融化乾淨就會在河道里築起一道冰壩,最後造成一種顛覆性的後果。

這條河從來就沒有讓人省心過,總是這樣堵根本就不是辦法,總有一天淤積的泥沙會擡高河牀,當下遊地勢比上游還高的時候,就是黃河崩潰的時候。

這個問題趙禎自己知道,大臣們也知道,大家都在等待黃河大堤崩潰的一天,只是不知道那一天何時降臨,以什麼方式降臨,這種等死的滋味簡直讓人發狂。

趙禎在看黃河,彭蠡先生帶着雲二和蘇軾蘇轍他們也在看河,雲蘇兩家最不缺的就是戰馬,所以老人家坐着馬車,三個少年人騎着馬,後面還跟着七八位彪悍的家將。

這樣的人羣一看就是勳貴,寬闊的黃河大堤上往來的人羣自然會避開,還以爲這些貴人閒的發慌來看景緻,此時黃河兩岸的垂楊柳還沒有吐綠,能看到什麼呀?

每走百丈,就會有家將下到河邊用罐子裝滿一罐子黃河水,雲二和蘇軾會做好標誌,再小心的放到後面的牛車上,牛車上已經放了十幾個這樣的罐子,看樣子他們在大堤上行走的時間已經不短了。

老年人到底精力有些不濟,彭蠡先生不知不覺的睡了過去,醒來的時候發現馬車已經停了下來,自己身上裹着厚厚的毛皮,這一覺也不知道睡了多長時間。

馬車外面有少年人討論的聲音傳來進來,聲音很低,看樣子是怕吵到自己。

“剛纔把這些罐子都稱量了一遍,最上游的一罐子水,比最下下游的那一罐子重了一兩三錢,也就是說,一罐子泥水走了三十里地之後,泥沙就少了一兩三錢,這一兩三錢泥沙全部淤積在這段河牀上了,如果我們再計算一下黃河的流量,就很容易得出每年有多少泥沙在淤積,也就能計算出什麼時候黃河會徹底的潰堤。”

“話是沒錯,只要淤積的速度比人加高河堤的速度快,黃河鐵定潰堤啊。”

“不光是這樣,你還要計算河牀拔高的速度,下游的河牀越高,河水的流速就越慢,泥沙淤積的速度也就更快,這是一種變量反應,不能簡單的用恆量計算,數值一定是遞進的才行。”

“知道災難發生的日子不算本事,能想出治理黃河的法子,纔是真本事。”

“我大哥說過,其實最好的法子就是將給黃河改道,與其讓黃河自己選擇改道,不如我們先給他選好出路,這樣能把損失降到最低,可是我總覺得這法子行不通,我們沒可能過幾年就給黃河修一條直達大海的河道。”

“大哥說大宋治理黃河的人其實都是傻瓜,和古時候大禹的父親一樣傻,光知道加高河堤,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法子,和自殺有什麼區別?

其實治理黃河不是讓黃河的河面變寬,而是要讓他變窄,只有變窄之後,水流的速度纔會加快,水流一旦變快,水流就會自動往下切削河牀,湍急的河水會繼續帶着泥沙這樣一來,河面就會越變越低,豈不是解決了河牀不斷加高的問題了嗎?”

彭蠡先生見三位弟子討論的很熱烈,就從窗口探出腦袋笑道;“想的還是簡單了,慶曆八年,黃河在澶州商胡埽決口,便由此改道折向西北,經河南內黃之東、河北大名之西,經今滏陽河和南運河之間,沿着南宮之東,棗強、武邑之西,獻縣之東,至青縣匯入御河,經界河入海。

你們只想着解決東京的麻煩,怎麼就不想想大名府百姓的苦衷?治河從來都不是一個單一的事情,他幾乎是整個帝國意志的體現。

那裡該分流,那裡該加高,甚至那裡該放棄都需要很清晰地論證,而做出決斷的皇帝恐怕也需要有極強的控制手腕才行,否則民變就在眼前。”

蘇軾笑道;“我是治河的,統御百姓另有其人,不相干,我只負責提建議,至於成不成,能不能做不關我事!”

彭蠡先生一戒尺敲在蘇軾的頭上道:“混賬!”(未完待續……)

第六十九章血流的不夠多第二十四章 趙禎的控制力第七十二章感情是一種原罪第六十三章桃之夭夭第七十章 名動九重天第六十二章雲崢和麪具男第四十六章傷離別第二十八章 學問的實際應用第八十章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七十八章艱難的歷史課第八章殺子第十四章逮着誰都咬一口第六十五章真虧心啊!第二十一章落後於時代的軍隊第二十九章教科書般精準的戰爭第四十三章替死鬼第一章 大災害第二十八章無根兄第三十七章 鄒同的對比法第六十二章傻子第三十八章選秀啊!第十四章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四章被包圍的將軍第六十章草垛第六十章惡人不要臉的求支持啊!第五章 皇子和科考第七節讀書第三十五章都是離人第二十四章高僧和殺人犯第三十四章藍藍第六十一章奈何天第四十八章就這麼多第七十一章 世家啊第十五章武勝軍的軍費由來第五十六章潘金蓮和西門慶第十二章逼迫第十六章 海鬼?第二十六章都是野人第四十五章豪言壯語帶來的痛苦第四十五章談判的誠意第十五天賜良機第五十六章殺不盡的毛賊第六十章最後的防線第十六章可惡的宋人第三十七章劫法場第三十七章幹活的學問第九章賬房先生第四十一章超級將領的本能第五十五章一羣狐狸最後時刻再求月票!第六十九章皇帝的夢第五章賣新絲第三章聯姻是必然之事弟兄們幫幫忙,我們更進一步!第六十一章繁華人間的**第三十七章圍山第三十九章錯了?第六十七章發怒的江湖人第五十二章雲崢過處寸草不生第十八章鉛第八章 呂惠卿的幸福第三十九章鐵鷂子的戰鬥第十章家第八章生活就是這樣的第二十二章不怕死的人第十九章自省和狗洞第六十六章皇帝的傷痛第四十三章 四管齊下第三十八章藍靛的秘密第二十二章雲鉞的戰鬥力第八十二章 聰慧並非好事第八章大地第十一章我就是來享福的第二十章交子第十一章尊嚴從來都是打出來的第四十七章全大宋最重要的事情第三十七章孔遠達的痛苦!第八章教義第三十九章錯了?第七十三章 盛宴第六十八章 王安石的堅持第三十一節事件升級了第五十三章想要變法的文官們第六十章最後的防線第七十五章 家書抵萬金第六十七章桃花,梵音,肉包子第十四章殺戮迷人心第二十四章瘦也要先長筋第五十七章林莽 2第十七章被遺忘的人第四章便宜行事第四十四章 露馬腳第六章靈烏賦第六十八章 老婆到底是誰的?第六十一章死亡買賣第二十九章草原和賴八第三十七章可以信任的朋友第二十九章 家裡不是泄怒的地方第七章白癡一樣的造反